农村老人说榆树皮可以磨面吃,是不是真的呢?树皮还能磨面吗?

棒奔霸


在50年前农村的榆树皮,不知道就活了多少人的命。我小的时候有幸吃过奶奶用榆树皮包的蒸包,那个时候家里没有太多的地瓜面,怎么办呢?奶奶就用榆树皮磨成粉与地瓜面混合在一起揉均匀,用于包大蒸包来吃,虽然最后蒸出的大包有点黑,但是吃起来还是比较好吃的。



转眼都有三十年了,现在人的生活好了富裕了,太多的人都没有经历过挨饿受冻没有食物吃的滋味,现在别说让吃榆树皮,就是白面馒头很多人都嫌弃,看看垃圾桶里每天丢弃的菜馒头痛心啊。

所以很多做子女的无法理解,父母为什么节约,为什么不舍得扔掉都要长毛的馒头煎饼,因为他们无法理解,父母经历过没有吃的那个年代,他们看不得浪费,也不理解为什么好好的馒头吃的,还没有食用就要扔掉多可惜啊。


而现在的榆树在农村也是随处可见,而榆树皮却没有人再吃,也没有人再用榆树皮磨面来食用,越来越多的人都不知道榆树皮还可以磨面吃,反而榆钱却成为很多城里人的美食,很多人也因此通过卖榆钱大赚一笔。

很多人听榆树皮磨面吃很不可思议,外表看上去皱纹巴巴的榆树皮怎么可以磨面吃呢?其实不然,榆树磨面使用的是榆树皮里层哪层白色的皮,也可以直接食用,小的时候我也吃过,放到嘴里嚼起来比较费劲,有点像面筋黏糊糊的,而要磨面的话,需要晒干后才行。
总得来讲,榆树皮磨面吃是以前很平常的事,为了生存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像现在社会不缺吃不缺穿的,即使说榆树皮可以磨面吃也很少有人信了。


新农村二代


榆树皮确实可以吃,而且在大饥荒年代救了很多人。可能会有许多人认为粗糙的树皮怎么能吃,这里先给大家澄清一下,外面的树皮确实不能吃,其实吃的是里面的真皮。小时候听奶奶说,大饥荒的时候家家户户没有粮食吃,许多人家吃的是磨碎的红薯秧、花生壳、甚至还有吃观音土的,这些东西不易下咽和消化,吃完容易腹胀、便秘,还死了不少人。那时榆树皮就是好东西,把外面的老皮去掉,把里面嫩滑的真皮取出来,晒干、磨成粉,可以和其它食物掺起来一块吃,可以增加其它食物的粘性。同时,榆树皮还能起到润滑肠道的作用,降低便秘程度。靠着榆树皮、野菜等食物,救活了很多人。 榆树皮性甘、平、无毒,具有利水、通淋和消肿等作用,可以治疗小便不通,淋浊,水肿,痈疽发背,丹毒,疥癣等疾病。


首都农业人


榆树皮在生活困难的那些年里,曾经也有一定的作用,它是当年唯一一种可以掺在面粉里乱竽充数的树皮。

记得当年小编偏食厉害,不喜欢吃玉米面饼子和红薯,瘦的没个人形,母亲晚上搂着我,抚摸着小编脊背上的肋骨说道:总不愿意吃饭,你看看你瘦的,皮包骨头了都。小编不是故意不吃饭,而是真心吃不进去。

那年春天,门前的榆树砍倒了,母亲把榆树叶子摘下来喂鸡喂猪,又用一把镰刀把榆树皮刮了下来,清洗晾晒干透了,才拿到磨坊加工成了榆树皮面。

一开始不明白母亲磨出来榆树皮粉是干啥用的,等到了下雨天,农民不用去山里干活了,母亲就在家里给小编做好吃的东西,当年吃饺子必须得用白面,别的面粉粘性不好,包不出来饺子,比如玉米面和高粱面,它们根本包不了饺子。


那天母亲把榆树皮面跟家里的高粱面和在一起,用山里的野菜做馅,馅里面搁了猪油,竟然包出来一蓖子饺子,煮熟后一家人欢欢喜喜吃了,在过去,除了过年,过十五,哪有机会吃到饺子啊,而那年春天母亲竟然利用了榆树皮面粉的粘性,和着高粱面给我们做了饺子。

后来母亲还用剩下的榆树皮面合着高粱面做面条吃,味道有点甜,不知道是不是那些年缺少好吃的东西的原因,小编觉得榆树皮面做成的饺子和面条格外好吃。

从那以后,小编知道了榆树的真正作用,榆树钱可以蒸熟了吃,榆树叶子可以喂鸡喂猪,榆树皮可磨成粉包饺子,榆树木板可以做菜板,榆树全身就没有没用的地方。


悠然见东山


这是真的,树皮是可以磨面的。不过,那都是农村困难时期,无耐的一种选择,现在农民生活好了,没人再用榆树皮磨面了。

我也是农村人,家里也种有榆树。有一次,父亲找人来,要把家里的一棵榆树给打了,好几个人用铁镐刨了大半天,因为想把树根也挖出来,就不能用锯来据。然后,等树快要倒了,就用绳子绑住大树,几个人一起向一边拽,眼看树就要倒了,几个打树的人,就赶紧跑到一边,以防被大树砸到。

榆树打倒后,父亲会把榆树皮刮下来。刮下来的榆树皮,被绑成一小捆儿,一小捆儿的挂在高处晾晒。同时,街坊邻居的,谁家要是想要点榆树皮,可以自己来刮,想要多少,就自己在大榆树上刮去多少,都是拿回家晾晒后,准备用来食用的。

当然,榆树皮不能直接食用,榆树皮晒干后,磨成了面,可以掺在别的面里,和了面后,做成食物,烹饪之后,才可食用。

其实,榆树皮一般情况下,在我们农村,人们只把它掺在红薯面里,做成食物来吃。红薯在现如今,价格也不低,可在过去,像红薯面这种粗粮,在价格上要比白面低的多,以前,我们农村人,吃不起白面,就用红薯面来充饥。

可是,只是用红薯面和面,面团不好粘合,而且还不筋道,没劲儿,容易烂。所以,人们就加入一点儿榆树皮面,和出的面就会相对有劲儿点儿,煮后不那么容易烂,而且,这样也可以节省点儿红薯面,因为红薯面在过去的农村,也不是太富裕。

红薯面和榆树皮面掺和在一起,可以做成饸饹面.红薯面条.红薯面饼.红薯面饺子等。这些红薯面做成的食物,食用起来,口感确实是比不上白面做成的食物,可是,只要能填饱肚子,人们也就很满足了。

现在,农村人民生活好了,各种食物应有尽有,人们不再为了温饱而发愁。吃白面食物吃腻了,还会偶尔做顿红薯面食物,只是贪图新鲜,吃个希罕儿而已。说句实话,我虽在农村长大,小时候,也吃过几次红薯面食物,可吃的并不多。像红薯面饼.红薯面饺子,也没吃上几次,也忘了什么味道了。唯一有记忆的:就是饸饹面了。

饸饹面虽说是红薯面做的,可吃起来还真不错。它是红薯面掺了榆皮面做出来的,吃起来滑爽香浓,当然,吃饸饹面得有卤汤,浇上了卤汤才能更加的香浓好吃。小时候吃饸饹面,其实也没吃过几次,因为,做这种面有点儿麻烦,还得用到饸饹床,用前得清洗饸饹床,用后还得洗。一不小心,面还会烂,加入的榆皮面适合,面才不会烂,而且口感才好。

总之,榆树皮能磨成面,可以食用,这是千真万确的。可不能直接食用,得掺和在红薯面里。而且,那只是缺吃少穿年代,人们的无耐选择。现在,农民生活好了,丰衣足食,没人再去想着把榆树皮,磨成面来食用了。

当然,如果你想尝试一下,最好的选择,就是试着做一下饸饹面,当然,你首先得有饸饹床。现在,饸饹床在我们农村,也几乎已经绝迹了。自己做不成饸饹面,又想尝一下榆树皮面的味道,想品尝一下美味的饸饹面,那你就去卖饸饹面的小吃店吧!只不过,小吃店的饸饹面里,有没有放榆皮面,那就不得而知了。

吃榆树皮面,那只是农村困难时期,不得已而采取的一种方式。现在,农村人民生活好了,再不用为了填饱肚子,而愁眉不展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狼费,要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且行且珍惜。


赵杏爱


“农村老人说榆树皮可以磨面吃”说出这话的人其本都是六十岁以上的人啦。这群人大部分都经历过那段“忍饥挨饿”的岁月!我的老家在东北,在一九六零年时,由于连续的自然灾害,那位“老大哥”又逼债。那真是“饥寒交迫”,当年的榆树皮成了宝贝。用镰刀扒皮,用锅烘焙干翠后,再用铁杵或其它工具研碎成粉。添加到苞米面里,蒸出的心馒头、窝窝头、饼子呀充饥。涩涩的香香的味道,当时算是不可多得“精粮佳肴”。至今想起来,舌尖上还会溢出酸酸的苦涩!

现在的生活幸福,岁月静好。这就是国富民强👍这就是国泰民安👍这是中国共产党赐予我们的福祉。惟愿我们珍惜!用心血勤奋回报社会,感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一片雲101511871


我在小时候就吃过榆树皮磨的面,那只是为了增强其它粗粮的润滑度和劲道,否则那些面因松散而不能够形成面条,这也是在粮食困难时农民的一种发现和创造。近年来有些人大鱼大肉吃腻了,又想吃一些以前吃过的粗粮,比如说高梁面、玉米面、还有荞麦面,这些面要吃面条非常的疏散,加一点榆树皮磨的面,和下的面就有了劲道,下到锅中怎么煮也不会成为糊糊和散乱,熟了后吃起来非常光滑顺口,我还给一些人专门搞过。榆皮面在特定的时期起过很大的作用,也救过很多人的性命。现在因小麦面不再短缺,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变,榆皮面逐步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可你若想吃到真正的荞面河捞,没有榆皮面就不是正宗味道。

农民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绝巧,这都是生活中苦苦的寻求和总结的经验,比如说什么野菜可吃,什么野果有毒,都是农民尝试后的结果,也许第一个试吃螃蟹的就是农民。我们要尊重农民,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的生活要幸福离不开农民,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





李增喜3


我是六零后,挨饿的年代没经历过,听父母讲,挨饿的年代,山上的榆树皮都扒光了,为的是充饥。

我小时候的七十年代初,每年做荞麦面饸饹时,母亲都放点榆树皮面,感觉饸饹面滑滑的,有筋道,还有榆树的清香味。

小时候的冬天,家家都用泥缸都泡苞米碴子,为的是摊煎饼吃。父亲领着我们去山上扒榆树皮,回到家里挑里面的嫩白皮撕成一条条的,再用剪刀剪成碎沫状,放到炕席上烘干,烘干后上磨磨成细面,用细罗罗面,剩下粗的再磨面。

煎饼碴子泡好蘑水沫时,把罗好的榆皮面加入,摊出的煎饼很筋道的,而且有股榆皮的清香味道。

几十年没吃到家乡的煎饼了,不知家乡人还吃榆皮吗?


易海拾贝1965


我想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是最有说服力的,我老家有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榆树皮磨成的面做的:“榆面饸饹”。并且小时候我也吃过榆面高粱包子榆面玉米饺子。可以说,榆树皮面是伴随着我小时候最困难的人生一路走来的,现在回味起来,我是真的不会再吃榆树皮面了,更多的是一种难忘的回忆。现在回到老家偶尔吃一下榆面做的美食,还觉得别有一番风味。

先说说我老家的特产“榆面饸饹”,在我小时候,村里小麦产量有限,秋收之后,大量的麦子交公粮后,剩下的一些麦子一般我们都不舍得吃,而家中玉米、高粱极多,单独吃既不好吃也不容易成型,因为在玉米和高粱里几乎不含面筋,想吃一顿饺子都不能包成型。

但是榆树皮有一项神奇的特性,磨成面的榆树皮面溶于水中会表现出很好的食用粘性,对于没有粘性的玉米面和高粱面来说,算是一种补不足吧,但是小麦面粉我们一般是不会加入榆树皮面的,一是没必要,二是破坏白面本就好吃的口感。

上图中这碗看起来好吃的面条,就是我们老家的特产“榆面饸饹”,主要成分就是榆树皮面和高粱面,因此面条呈现高粱色。单独吃高粱面的话,你会发现这种面硬且没有劲道,不好吃。不过高粱面中加入少量的榆树皮面后,就会让高粱面发软且有弹性,包饺子都不在话下。

当然了,榆树皮面和搞两面的比例一定要把握好,毕竟榆树皮面也好,高粱面也好,两个单独来吃都不好吃。但有机的结合之后,却又可以表现出不一样的风味。我们老家吃榆面饸饹通常是搭配肉酱来吃的,如果没有肉酱的调味,我们也不爱吃。

不过你不要以为榆树皮面很容易得到,首先你需要在榆树皮生长的温暖季节取树皮,树皮外面的老皮要清理干净,取内里的白嫩细皮,然后将白皮晒干,越干越容易出面,即便如此,真正的出面率也不高。而做美食的时候我们老家那边也不会虽然使用榆面,毕竟取材麻烦,产量不高,榆树生长周期又长。

以前在东北朝鲜族聚居区吃过榆面玉米面条,细细的黄色面条,味道也不错,但和我们这里的榆面饸饹差不多,都是少量榆面掺杂大量玉米面或高粱面制作而成。

现在农村生活好了,真正吃榆面的人也不多,但榆面作为一个可以当粮食吃的树皮,本身来说并没有太大营养价值,掺杂到五谷杂粮中作为胶黏剂或者平衡食物营养来说,是一味难得的好东西。

对于现在人们追求健康饮食来说,榆面应该是不错的存在,否则我们老家的榆面饸饹也不可能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过榆树主要生产在北方,榆面的存在也是过去人们对长期吃不到白面的一种无奈之举,现在保留下来更多的是出于健康的考虑。也不是任何树皮都可以做成面,有着严格的要求和选择。


李阿冰


上了年纪的人们对于吃树皮的年代那可是记忆犹新,如今重提话题真是感慨万千。在那个缺少粮食的几年中,挖野菜、吃树皮那是常有的事情,真是往事不堪回首啊。当然,那种情况下吃树皮是迫于生活,因为不吃就无法生存,而榆树皮是当时最不错的可以替代粮食饱腹的东西。听老一辈人说,那时候漫山遍野的榆树,都是光溜溜的,树皮都被扒光了。

吃榆树皮,是将树皮从树上扒下来,然后只留取树干与树皮中间那层白色部分,然后晒干后磨成粉,掺在玉米面或高粱面、地瓜面中,做成窝窝头吃,也有的人家用掺有榆树皮面的面粉包包子、饺子,擀面条等。因为榆树皮磨成面后,掺进各种面粉里,增加了它们的粘性,也改变了这些面的口感。

小时候玩耍的时候,特别是撸榆树钱的时候,常常会折断榆树枝,将树枝的树皮扒下啦,抠出里层白色那层皮,塞进口里嚼。那些嫩皮嚼起来粘粘的,甜甜的,口感还不错呢。

如今,那个时代已经远去了,再和年轻人说起吃榆树皮,他们都会觉得很诧异。毕竟现在生活条件已经今非昔比,人们平日里吃的比过去人们过年时候吃的还好。吃树皮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过如今有的地方将这种用榆树皮、高粱、黄豆、红薯等磨成的杂粮面混合在一起做成的

饸饹面,成了特色小吃,深受人么的喜爱。

饸饹面做好煮熟以后,再加上焯好的绿豆芽、生菜等,再加入芝麻酱、蒜汁、芥末等调料一拌,入口粘滑,劲道十足,对于吃惯了大鱼大肉的人们来说,又成了一道地地道道的美食了。


建行渐远


那个年代,就是五九年,六零年,六一年,三年为中心,前后可推延,是缺衣少食的年代。吃榆树白皮,砸成粉,掺高粱面或红薯干面,作成团,可食。还有把玉米核,和玉米秸制成淀粉,说是淀粉就是磨烂来吃,不然人会饿死。

到了春天,田里挖野菜,有种菜叫面条菜,有种韭菜味,农民挖来食用,吃后腿肿,面肿。

在五九年,从地里挖薯干来吃。就是头年冬天丢落的红薯,经冬冻了,又晒干了,那样的红薯干,不苦也不甜,有点涩。

那个年代,几岁到八十岁的人都知道生活困难。那年代四,五十岁至八十岁,都已去世了,只有几岁的,现在已六,七十岁了,记忆忧存。令人实在痛心。

彭总,邓总已深知,所以提出改革,以小岗村为先例。在这种情况下,有了极大的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