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倒,西湖水卻沒有幹,專家還發現了一件國寶,至今未被打開

自佛教傳入中土後,對歷史頗有影響,雖然也有“盛世見佛祖,亂世看道門”這樣的爭議,但留存至今的佛寶文物卻是舉不勝舉,這就引出了一座著名的佛教建築,雷峰塔;說起這座塔,其本身就頗為傳奇,尤其“白蛇傳”的出現更是將其渲染的流光溢彩。

但從歷史角度看,雷峰塔卻遭遇了近千年的劫難,最終轟然倒塌;雷峰塔倒,西湖卻沒有乾涸,考古隊還在塔下發現了一座“地宮”。

雷峰塔倒,西湖水卻沒有幹,專家還發現了一件國寶,至今未被打開

其實雷峰塔算不上年代久遠,至少比其他古塔還算是“年輕”的,其始建於五代十國,由吳越國最後一位君王“錢俶”所建;說起吳越國,疆域大概在今天的浙江沿海一帶,其開國君王“錢鏐”早年落難,曾受浙江天目山昭明寺僧人的幫助,或是感恩,或是崇敬,吳越國一直沿襲著信奉佛教的傳統,直到最後一位君王“錢俶”。

吳越國自君王到百姓全都信奉佛教,大肆營建寺廟、佛塔等自不必說,“雷峰塔”的營建還曾由文武百官共同商議,最後選址在西湖旁的夕照山上,這也是著名景點“雷峰夕照”的典故;夕照山還是古杭州城的西關,因此又稱“西關磚塔”,今天的考古隊又在其《嚴華經》石刻後面發現了錢俶的親筆提跋,內容大概為王妃產子,修塔以謝諸佛,並祈求國泰民安,由此雷峰塔又有“皇妃塔”、“王妃塔”這樣的稱謂。

雷峰塔倒,西湖水卻沒有幹,專家還發現了一件國寶,至今未被打開

據史載,錢俶最初計劃將雷峰塔修成“千尺十三層”,但終因財力不足改成了七層;雖說如此,最初的雷峰塔還是金碧輝煌,婀娜多姿的,其塔身為八角形,外面還設有木質結構的簷廊,屬於典型的“八面玲瓏”樓閣式佛塔。據載最初的雷峰塔內還有階梯直通塔頂,憑窗而望,西湖風景可一覽無餘;不過,再如何氣勢恢弘的建築,終究逃不過歷史的變遷,北宋宣和年間,方臘在杭州西南清溪一帶起兵,一路風捲殘雲,“三吳都會”的杭州城淪陷,雷峰塔也難逃劫難。

雷峰塔倒,西湖水卻沒有幹,專家還發現了一件國寶,至今未被打開

不管怎麼說,方臘終是漢人,對雷峰塔還稍有留情,可到了南宋就沒那麼幸運了;金兵欺宋南逃,兩軍以錢塘江為界展開拉鋸戰,雷峰塔再次受到摧殘。好的一點是,南宋為祈求平安,當時的官府又對雷峰塔進行了修繕,不過由原來的七層減到了五層,仍立在西湖南岸;再到宋滅明興,雷峰塔總算太平了一陣子,可明嘉靖年間,戰火再次燒到了西湖。

嘉靖三十四年,倭寇流竄至杭州城,當時的倭酋懷疑雷峰塔內藏有明軍,遂一把大火將雷峰塔身外的木質結構燒盡;再往下說可就有意思了,或許有朋友還記得《白娘子》裡的一句詛咒“雷峰塔倒,西湖水乾”,這樣的預言竟在1924年真的出現了。瞭解歷史的朋友或許知道,民國初年時局動盪,內有各路梟雄互相廝殺,外有列強虎視眈眈;古有“禍不單行”之說,百姓在這種時局動盪的情況下又遭遇天災,浙杭一帶大旱,且蛇鼠橫行,瘟疫不斷。

雷峰塔倒,西湖水卻沒有幹,專家還發現了一件國寶,至今未被打開

據說當時浙江“蛇患”嚴重,不知是誰聯想到了“白蛇傳”,再加局勢動盪,遂流言“雷峰塔下蛇妖出世”;或是百姓對未來充滿彷徨與無助,竟出現“雷峰塔磚能避蛇患”的流言,久之形成“辟邪”、“宜男”、“利蠶”等地域文化。一時間杭州百姓對雷峰塔展開了拆解,甚至有人千里趕赴雷峰塔取磚,結果可知,1924年9月25日,雷峰塔終於轟然倒塌。

說到這或許有朋友會問“雷峰塔倒了,西湖水乾了嗎?”這個問題還真不好回答,史載當時浙江大旱,一說西湖水位極低,一說徹底乾涸;以今天來看,西湖面積頗大,遭遇大旱後,有些地方或許會乾涸,不過貌似和“雷峰塔倒”沒多大關係。或許正是史料記載的模糊,促使“雷峰塔”又多了一層神秘色彩,但現實中倒下的雷峰塔,至此無人問津;1999年浙江作出重建雷峰塔、恢復“雷峰夕照”景觀的決定、2001年3月11日,雷峰塔地宮開始發掘。

雷峰塔倒,西湖水卻沒有幹,專家還發現了一件國寶,至今未被打開

古有“十塔九地宮”之說,雷峰塔有地宮不奇怪,奇怪的是倒塌後的近百年居然沒有人發現;簡單地說,雷峰塔地宮也是考古隊員無意間發現的,據說入口由一塊1500斤的巨石板壓著。撬開石板後,露出的地宮長約0.5米、寬約0.5米,深度約1米。這次發掘出土了500餘塊,約3萬字左右的石刻佛經,專家判斷應為千年前的吳越國遺留文物;除此外還有大量金銀玉器、銅鐵佛像、古幣等,尤為引人注目的是佔到地宮2/3面積的一具“鐵函”。

雷峰塔倒,西湖水卻沒有幹,專家還發現了一件國寶,至今未被打開

據公開資料顯示,考古隊在提取鐵函的過程中還發現淤泥中有絲織品和紙製品,雖然已經殘缺不堪,但依然能看出上面典型的佛教符號、圖案等;由此專家判斷,出土鐵函中應該還有“銅函”,甚至是佛教中至高無上的“金棺銀槨”。這裡稍作解釋,“金棺銀槨”是釋迦摩尼圓寂後的專用葬具,佛教中只有“佛祖”才能使用,再加上專家在石刻文字中的發現,鐵函內成殮的很可能是吳越國王錢俶,在修建雷峰塔時專門迎請的佛祖“髮髻舍利”。

雷峰塔倒,西湖水卻沒有幹,專家還發現了一件國寶,至今未被打開

當然,這還僅是專家“推測”,3月15日鐵函正式開啟,展現在眼前的有銅鏡、鎏金銀盒等6件文物,其中一件“鎏金銀阿育王塔”讓專家興奮不已;簡單地說,這尊“阿育王塔”高35釐米,邊長12.6釐米,大致呈方形,塔身四面鏤空雕刻;其內容大致為:摩訶薩埵太子捨身飼虎、月光王施寶首、屍毗王割肉貿鴿、快目王舍眼等佛本生故事,人物外表鎏金,四角各有一護法金翅鳥,器形十分精美。

雷峰塔倒,西湖水卻沒有幹,專家還發現了一件國寶,至今未被打開

由此專家推斷:“金棺銀塔”其意義等同於金棺銀槨,這尊阿育王塔內成殮的應該就是“佛螺髻發舍利”;除此外,考古隊還發現了諸如銅質如意雲紋飾品、青銅蓮花座佛像、羅、玉器、瑪瑙、琉璃、鐵函等近60件珍貴文物,還有近千枚的“開元通寶”古錢幣。誰能想到,一座千年前的佛塔地下還藏有這麼多的寶貝;更有誰能想到,雷峰塔倒近百年,這些國寶文物居然還能遺留至今。說到這或許有朋友會問“鎏金銀阿育王塔打開了沒有?佛祖舍利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雷峰塔倒,西湖水卻沒有幹,專家還發現了一件國寶,至今未被打開

這裡解釋一下,鎏金銀阿育王塔至今沒有打開,“佛祖舍利”是什麼樣子也無人得見;至於原因,一說阿育王塔機關重重,現代技術難以打開,一說專家出於對文物的保護及對宗教的尊重,因此暫不開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