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迁碑》的用笔和结体有什么特点?

别江书法艺术


张迁碑历来都是大家学习的好范本,在中书协的历届展览中,评委都是很重视的,当代隶书创作者取法张迁碑的也是很多的,几乎没有不学张迁碑的,所以,在这里,我也谈谈我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一、张迁碑的笔法特征

1、篆籀笔法

这个也是隶书的惯用笔法,作为篆隶不分家,就是说篆隶笔法一致。这里所说的是大篆笔法,一句话总结:裹锋行笔,抑扬顿挫,用笔讲究涩进,含蓄内敛不事张扬。

2、方圆并用

张迁碑不用于曹全碑,曹全碑主要用圆笔。张迁碑更注重方圆并用,起笔常做切边翻锋行进,这一点与鲜于璜碑有共同之处。

二、张迁碑的结体特点

1、端庄朴茂,大巧若拙

其实,我个人感觉,张迁碑结体的特点,只能意会,他的特点就是看起来没什么特点。憨憨的,拙拙的样子,如果我们单纯去学形,很难理解和把握。这也是年代和风化使然,给我们一个不清晰,不具体的感觉。

2、扁方为主,因字立形

如果偏要去总结出点特点,那我觉得就是,结构大多扁方,这也是隶书的基本特征。

另外,张迁碑因字立形,很多字完全放任自然,不用于一般的汉碑。

3、重心偏下,内松外紧

这一点上,和曹全碑、礼器碑是相反的,曹全碑讲究中宫紧结,张迁碑一般更重字的外空间,内部看似松弛,外线收紧。这也形成了张迁碑厚重的书风特征。

张迁碑的主笔常常含蓄内敛,曹全碑主笔常常极尽开张之势,这也是张迁碑内秀的具体表现。不张扬,讲含蓄。

最后,我感觉,学张迁碑要多去理解,去感悟,不要陷入笔画和字形的简单描摹。这也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纯手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关注作者学更多书法知识。


壹点书法


《张迁碑》古拙雄强,大巧若拙,力量感强,是汉碑中的精品,清代孙承泽《庚子消夏记》称此碑:"书法方整尔雅,汉石中不多见者″。

此碑用笔,结体有什么特点呢?

一,方笔为主。

二,书写带有篆意。

三,横不平,竖不直。

四,重心偏上。

五,结字多取横势。

六,纵势的字收敛。

七,高低错落。

八,平正中有奇趣。(见图一)。

历代书家有以下几位临过《张迁碑》,他们取法此碑,临出了自己的风格面貌。

伊秉绶临《张迁碑》,(见图二)。质朴浑厚,气势雄强。

梁启超临《张迁碑》,(见图三)。方整尔雅,古拙遒劲。

林散之临《张迁碑》,(见图四)古雅有拙趣,凝练而流畅。

何绍基临《张迁碑》,(见图五)。如屈铁枯藤,古朴拙硬。

杨岘临《张迁碑》,(见图六)。老辣古拙,变化多端。

学习《张迁碑》,可增强笔力,体验古朴雅拙,将这种感觉融入行书,会增加高古格调。








神韵轩书法


在汉碑中,《张迁碑》的笔法和结体最为独特,尤其形质上的独一无二,受到诸多学隶书的追捧。它风格和用笔上有以下典型特点:

一是笔力扛鼎,它的笔力不像《礼器碑》、《乙瑛碑》的韧劲,也不像《曹全碑》的遒丽,它的力是遒健而刚硬。这种笔力,看似方,实乃圆,看似拙,实藏巧。

二是气势内敛,它不具《石门颂》那样气势磅礴,也没有《礼器碑》那样劲瘦气锐,而是把十足的笔势裹在点画结体之中,呈现即将迸发之状。

三是结体紧绷中藏奇巧。字的外廓看似松,实乃紧;字的内宫,看似密,实乃巧。你仔细看“帝”字,仿佛受到某种外力挤压,而又遇到字形的强烈抵抗,形成一种极具张力而充满奇趣的结体。

以上这些特点,我们在临帖时如不加以理解,是很难把握其精髓的。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笔力上务必坚持中锋用笔,既不能轻飘,也不能过于蛮力,以免不把毛笔当笔使,尽失笔锋之力,那不是真正的笔力。

二是气势来自于正确的笔法,笔法不对难成笔势,切勿依靠“造势”,或通过机械的拼叠成势。

三是结体的张力和充满奇趣,皆是自然天成,不可一味模仿。要明白《张迁碑》本质上于汉隶一脉相承,我们在临习时,先求工整,再追奇趣,否则,得不偿失。







如石书艺


一、用笔

古拙、厚重、率真,如锟(优质钢刀)

刀切玉,斩钉截铁。

二、结体

(1)方正高古,拙中藏巧。如帝、良。

(2)直曲结合,方劲沉着。

(3)因字立形,端庄大方。

(4)错综变化,对比明显。如幕





别江书法艺术


一是笔力扛鼎,它的笔力不像《礼器碑》、《乙瑛碑》的韧劲,也不像《曹全碑》的遒丽,它的力是遒健而刚硬。这种笔力,看似方,实乃圆,看似拙,实藏巧。

二是气势内敛,它不具《石门颂》那样气势磅礴,也没有《礼器碑》那样劲瘦气锐,而是把十足的笔势裹在点画结体之中,呈现即将迸发之状。

三是结体紧绷中藏奇巧。字的外廓看似松,实乃紧;字的内宫,看似密,实乃巧。你仔细看“帝”字,仿佛受到某种外力挤压,而又遇到字形的强烈抵抗,形成一种极具张力而充满奇趣的结体。


寒松筠


《张迁碑》刻于东汉。现存于山东泰安岱庙。是汉隶名碑之一。碑中字型方正,其用笔棱角分明,具有齐、直、方、平的特点。而且字体中还大量渗入了篆体的结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