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书法,隶书选《曹全碑》还是《张迁碑》?

吟风阁主人


《曹全碑》为功德碑。碑阳20行,行45字;碑阴五列:上列1行,二列26行,三列5行,四列17行,五列4行。曹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今甘肃敦煌县西)。清代书论家对《曹全碑》多有评述,从笔法特点(书写技巧)上分析,此碑几乎纯用圆笔,起笔逆人藏锋,短横平势,无明显作顿,长横(波画)则重顿,有时甚至出现弯头之状。行笔过程与一般汉碑的迟涩不同,而是流畅婉转,节奏轻盈。收笔多尖状,无论横竖。雁尾飘逸圆融。从点画上看《曹全碑》笔笔精到,秀丽圆转,宛若珠玉,光洁可爱。在线条的组合关系上此碑颇具匠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次分明,一是曲直交替。在主次方面,《曹全碑》中的单字笔画构成皆有主次之分,主笔多以波画为主,波挑的“蚕头雁尾”大大加强了横向的开张之势。起笔行笔收笔往复运动中的提按顿挫明显地确定了力量在各段的合理分配。主笔多呈弧形状,次笔名以倾斜角度不同的短线、斜线与之呼应;在丰富的关系态中,既增加了主笔的动势,又使整体呈现灵动飘逸的感觉。在曲直方面,《曹全碑》线条多是曲直相间。以直行线为主的字必有弧线破其板滞;以曲线为主的构形,必有直线穿插其中,使其流动同时增强线条爽朗,也可使结构不至松散。曲直之间相辅相成,对立统一 ,增加了作品的韵味。

《张迁碑》用笔以方为主,是汉隶中方笔的典型代表。其笔画厚重质朴,骨力劲健,再加上篆籀笔意的运用,使其古拙中有一股雄秀之气。其结体常于平稳中见奇崛,静中寓动,错综而富于变化。初看此碑似有笨拙之感然细细咀嚼,则会领略出其体态变化多端、疏密得体、错落有致、方圆兼备的在巧拙之妙。特别是碑阴之字,似不经意,但其意态上的雄健高古之气尤为明显清杨守敬《平碑记》:“篆书体多长,此额独扁,亦一格也。碑阴尤明晰,而其用笔已开魏晋风气,比源始于《西狭颂》,流为黄初三碑(《上尊号奏》、《受禅表》、《孔羡碑》)三折刀头,再变为北魏真书《始平公》等碑。”。

历代书法理论家对《张迁碑》的评述众多,但都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自己的见解。现撷其要,列诸如下:

明王世贞评云:“其书不能工,而典雅饶古趣,终非永嘉以后可及也。”

清万经评云:“其字颇佳,惜摹手不工,全五笔法,阴尤不堪。”

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书法方整尔雅,汉石中不多见者。”

清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碑额十二字,意在篆隶之间而屈曲填满,有似印书中缪篆。”

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张迁表颂》其笔画直可置今真楷中。”

明代孙退谷《庚子销夏记》评其书云:“书法方整尔雅,汉石中不多见者。”清郭沿先则称此碑为“是碑为冠”(《芳坚馆题跋》)。

对于入门学习,曹全可能更易入门和接受。





清风轩书法篆刻


  初学隶书者,如果从《张迁碑》和《曹全碑》二者中选择一个碑帖练习的话,笔者认为应该选择前者。

这里先介绍一下《曹全碑》,其用笔平稳,体势开张而秀丽多姿,方圆兼备而以圆笔为主,精气内含,柔中有刚,蚕头雁尾尤其突出,其波磔之法与《石门颂》有异曲同工之妙。此碑自明万历初在郃阳出土以来,受到书家一致好评。清万经评此碑: “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清孙承泽评: “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之至宝也”。清方朔评:“此碑波磔不异《乙瑛》,而沉酣跌宕直合《韩敕》”。

而《张迁碑》,其用笔以方为主,是汉隶中方笔的典型代表。其笔画厚重质朴,骨力劲健,再加上篆籀笔意的运用,使其古拙中有一股雄秀之气。其结体常于平稳中见奇崛,静中寓动,错综而富于变化。初看此碑似有笨拙之感然细细咀嚼,则会领略出其体态变化多端、疏密得体、错落有致、方圆兼备的巧拙之妙。特别是碑阴之字,似不经意,但其意态上的雄健高古之气尤为明显。明代孙退谷《庚子销夏记》评其书云:“书法方整尔雅,汉石中不多见者”。清郭沿先则称此碑为“是碑为冠”。

《张迁砷》用笔以方为主,然它的方中寓圆之趣,又是其他汉碑所不及的。其行宅涩劲,富于篆意而又不失灵动。

我认为《曹全碑》过于柔美,容易入俗,难以体现汉隶之正大气象,不易为初学者入眼。而《张迁碑》厚重朴茂,天真烂漫,令人观之甚喜。

所以我选择《张迁碑》,此乃个人喜好!





当文化插上翅膀


学书法,从隶书入手,学隶书,首选《曹全碑》

初学书法,诀窍就这两句话,记住了,你就受用一辈子。记不住,你肯定要走很多弯路。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先不讲理论,初学书法的朋友,你先自己想想:用笔画直线简单,还是画曲线简单呢?答案很明确,肯定是画曲线简单了。这就是我建议大家先从隶书入手的根本原因。

下面我们再讲理论依据。

在书法史上,隶书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隶书之前是篆书,篆书简单说来是一种古文字,是用尖锐的工具刻在承载物体上,或者铸造在金属器皿上,也就是说,篆书不是用书写工具书写出来的。

今天,我们审视书法艺术,就需要追根溯源,探颐书法的嬗变规律,不得不涉及和探究篆书和隶书。篆书和隶书都属于母体字,是书法艺术的源头,楷书、行书、草书皆由它们孳乳而出。傅山先生有名言“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书。”

了解书法的人还会有这样的体会:学了隶书之后再写行草,比学了楷书之后再写行草,在用笔上更加直接,更加便利,不需要解散楷法,尤其在转折、钩挑方面,隶书与行草在写法上没有鸿沟,过渡更顺畅、更自然。

隶书比较接近现代汉字,不需要在识字上花费大量功夫。篆书是一种古文字,和现代汉字相比,差别太大,需要我们花相当大的功夫去辨认。它又源于篆书,由篆书嬗变而来,用笔上与篆书一脉相承,同时,在笔法上又有楷书的发端形态,从隶书入手,既可以学到篆书中锋用笔、藏头护尾的基本笔法,又可以通晓楷书,以至行书和草书的写法。向前可以追溯到篆籀,往后可以延伸到楷、行、草,其承上启下的作用独一无二。

其次隶书包容性强,学习隶书入门快。

隶书是中国书法艺术长河里一颗璀璨明珠,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的,但与楷书相比,法度不像楷书那么严谨,用笔和结体比较灵活,变化丰富,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随意性,只要掌握了书写的基本要领,某些笔画写得略长、略短、略粗、略细,都没太大关系。所以说隶书容易上手,便于被初学者接受,尤其适合青少年和老年朋友去接触它,书写它。

隶书,这里我们单说汉隶,它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书写效果略为扁宽,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撇、捺、点等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由隶书同时派生出楷书,草书,行书等多种书体。

两汉时代的经典隶书碑刻,数不胜数,最为著名的如《张迁碑》,《曹全碑》,《华山碑》,《乙瑛碑》,《史晨碑》、《石门颂》等等。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风格。在这些众多的汉隶碑帖中,初学者当首选《曹全碑》。

为什么呢?

第一,《曹全碑》代表了汉隶的成熟,风格清秀俊逸,大家容易接受。如《张迁碑》一样狂放,《礼器碑》一样大开大合,对于初学者来说,受众是不大的。

第二,在笔法上,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藏锋露锋交代的很清楚,提按顿挫也容易入手,结构上,布白均匀,比较平正,容易被接受和理解,章法上又很工整。

第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汉代隶书碑帖中,流传到现在的清晰碑刻不多,《曹全碑》正是其一。

从此碑的书艺上看,其用笔特征是很明显的。逆入平出,以圆笔为主,运笔如顺势推舟,很少有大蹲大跳之笔,不激不励,笔势稳健,婉丽绰约,明媚多方。磔波往往写得比较长,姿态也各种各样,或如小溪潺湲,或轻轻下按,然后顺势挑出,缓逸流畅,得翩翩欲飞之姿。结体精密,平和圆润,虽向背并用,然向法用得最多最妙。转折法变化也十分丰富,或圆转而下,或向右轻按后翻折而下,或在折处提笔归中,然后翻折而下,或另起一笔,凌空向右上圆势按下,然后重心反,或在折处,提笔向上,然后圆势按折而下,然轻重缓急的不同,其情性也各有所异。

这些转折法,在汉隶中虽大体相同,但因各人的用笔方式的不同,个性的不同,所以即使是相同的结构,却给人的情趣是不同的,此所谓同构异质,与我们当今所作的隶书使转一类,有天壤之别。其实,楷法中的使转正可以在隶书中找到它的对应处,只是方圆、趋势不同而已。

再从其书风上看,此碑的阴柔之美为其特色。婀娜多姿,体态窕窈,艳而不俗,秀而尤清,中宫紧收,精气内藏,舒展如群鹤翔翅,雅静端庄,得华贵于古厚之中,寓清秀于风月之间,笔精墨妙,丰腴蕴藉,情驰神纵,超逸优游,意气灵和,开明丽清雅一路。不知者以为软媚,深知者以为骨峻。历代书家视为汉碑至宝。

呵呵,说起《曹全碑》就没完没了了,初学书法的你,是不是心中结论了?好吧,那就请你拿起手中的毛笔,开始吧!

欢迎初学书法的朋友给我留言,晒一晒你的作品,我期待哟!





99优先百科


初学书法,首先要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你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比较柔弱还是刚强?比较大方还是内向?最主要的是你的审美眼光,你喜欢《曹全碑》,还是《张迁碑》?经典的书法碑帖水平都是很高的,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碑帖,然后从笔划,单字,作品逐渐一步一步来,都会学好!

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经历、所处环境等因素不同,决定了每个人的审美情趣不同,爱好各异,汉代碑刻,尤其是东汉丧葬立埤、表功刻石之风盛行,因而流传下来的碑刻极丰,这些碑刻虽然同属汉隶,但风格确有很大差异。粗略地分,不外乎两大类型,一类是端庄隽秀,如《乙瑛碑》、《史晨碑》、《礼器碑》、《曹全碑》等;一类是雄浑古朴,如《张迁碑》、《好大王碑》、《衡方碑》等等。不同的风格,给人的感受不一样,你喜欢哪一种风格,你就选择哪种风格的碑帖。时下书坛比较推崇的是苍劲古朴的一路的隶书,过于秀润的碑帖如《曹全碑》,掌握不好会滑入甜俗。 要选择,就要有比较,多选购一些隶书碑帖放在案头,是很有必要的。

书法中的法不像其它学科那样,可用公式、定律、原理、法则,把它规定出来,只要按书本上的方法步骤去做,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曹全碑》,《张迁碑》是历代公认的前贤留下来的名碑。碑帖上的笔法、结构、章法都可以潜心学习。所谓取法乎上,就是要师法这些第一流的碑帖。初学者可以以孙过庭《书谱》里的理论为指导:初学分布,但求平正。这虽然是讲初学字的结体,应先求得结体平正。那么欲求结体平正,只有先选择平正一路的字帖,如《曹全碑》,其他如《乙瑛碑》、《史晨碑》、《礼器碑》也是初学隶书的好范本。而结体平正、布白匀称,这本身也是一种风格,它给人一种端庄、典雅的美感。结体平正的隶书,它有无限拓展的余地,倘若你要追求险奇,平正便是险奇的基础。险奇一路的字帖如《张迁碑》,虽然艺术性较高,但初学者由于对此类碑帖的美感体味不深,从感情上就难以接受,在临写时自然也得不到要领,技法上也不易把握。待到对书法的认识逐渐深化,功力逐渐加深,对这类碑帖美学特征有了较深的体味,再转换碑帖不迟。

对于初学者来说,只要根据自身特点选学《曹全碑》或《张迁碑》中的一种就行,要钻研进去,临写时不要走样,可以双勾描红,每个字体都有自己的笔划与字形结构特点,初学阶段必须原样临写,勿求出新改造,等到你写的隶书与碑帖里的字完全一致后,就已学成,这个时候就必须要出帖,出帖再学习类似的碑帖,风格要一致不要过大差别,触类旁通,达到一定境界后,根据自己的学识与修养创作作品,这个时候就要求自己的风格特点,最终学习创作成功!




张言好书画


张迁碑用笔比较粗旷,行笔用力比较均匀,

  曹全碑 比较典型的蚕头燕尾 重视笔画的特点和变化。

这是我自己练习下叮的感觉,互相学习切磋。

  张迁碑比较硬朗、力度大些;史晨前后碑和曹全碑比较柔和秀美些。

  对于你说的哪个更适合女生?我觉得你要先了解自己练习书法的目的,如果只是字好看,隶书可能意义不大。如果你想通过书法修生养心或者通过毛笔更好的诠释自己内心,其实练什么碑帖都可以达到。

  就隶书而言,我练习的顺序是乙瑛碑、张迁碑、曹全碑、张猛龙碑。

  不知道你毛笔本身功底怎么样,如果有功底的可以这样练,我是按照书法风格抽象上的生克来练的;如果没有基础,初学者建议乙瑛碑、史晨碑、利器碑都可以。先把平正做好了,再去追求一些力度和技巧。

个人感觉张迁碑比较好。

  张迁碑的隶书以方笔为主,棱角分明,结构谨严,笔划丰腴不失于板刻,朴厚灵动,堪称汉碑中的上品。细细品味才见精巧,章法、行笔见灵动之气,沉  曹全

  不过书法这种要看眼缘的,你翻看字帖,看哪种更喜欢就练哪种。

我则认为宜用兼毫甚至软毫(羊毫),不赞成用硬毫。

  《曹全碑》与《张迁碑》都是汉隶中的精品,风格正好相反。《曹全碑》柔美如簪花仕女激《张迁碑》雄强如如伟丈夫。《曹全碑》多圆笔,点画、转折多曲线,要很好体会、把握这种风格,不用软毫或兼毫是难以做到的。《张迁碑》多方笔,点画饱满,笔力雄强。由于硬毫含墨量少,所写笔画常常容易偏枯,结果是有骨而无血肉,难以达到雄强的效果。

  同时,方笔的转折主要不是靠笔,而是靠手(手对笔的控制)写出来的。我们有很强的对笔的控制能力,软毫同样可以写出非常带劲的笔锋。

  所以,我建议不管是《曹全碑》还是《张迁碑》,都用兼毫(软毫当然更好)去写,今后你会尝到以软毫入手的好处的。如果你对软毫都有了很好的控制能力,那么,掌握兼毫、硬毫就不在话下了,那仅仅是一个短时间的适应问题。






佩奇快乐书法


您好,我是新堂,专注书画艺术,看到您的问题,在这里我发表下个人看法,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您的问题问的很好,一个问题,切中了书法审美上的两个方面。首先,就两个碑帖来说,我们先分析下两者的区别,再讨论初学者更适合学那个,或者说您更适合学那个。

您问的问题切中了书法什么上的两个方面:媸、妍。通俗的讲就是:端正、倚侧。更有甚者说成是美和丑(这里的丑不是说难看,是审美的一个趣向)。

《曹全碑》风格上端正典雅,法度深严,结字优美,刻工精致。汉碑中经典的端正一路的碑刻。作为初学者,学起来更加容易掌握法度。

《张迁碑》风格上朴实无华,大胆粗放,不拘一格,在汉碑中,是属于朴实粗放一路的代表作品。作为初学,更容易使人感受到书法书写之美,造型上灵活生动。

作为初学者究竟挑选字帖。有很多人问过我,也有不少学生曾经有这样的问题。就我个人而言,作为初学者,并不拘束于何种字帖和字体,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作参考。

第一,审美。作为初学,喜欢那个更重要,喜欢学起来才有动力,首先想想自己是喜欢秀美的还是朴实的。

第二,方法。有好的方法是我们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捷径,所以对于初学者,究竟你选的字帖有没有好的方法有助于学习。

第三,老师。有好的老师引导,对于选帖或者方法,都有很大的帮助。如果选定了一个老师,更多是听取老师的意见,在这个老师指定的方法下去学习,更能达到效果。

我是新堂,一直专注于书画艺术,希望我的回复能帮到你,想了解更多,环欢迎关注滚私信。








新堂的艺术生活


初学隶书,无疑想尽快入道,掌握隶书一般特点。

隶书是书法五书(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之一。他的出现仅次于篆书,大约战国时期已露端倪,到东汉时期发展成熟且成为歌功颂德,记录史实的的字体。

隶书又分碑与摩崖两类,这里推荐的《曹全碑》无疑就是“碑刻”。这个问题在学习之前要有一个学习了解。

《曹全碑》全称《汉合阳令曹全碑》。东汉中平二年,就是公元185年(灵帝时期)立碑。一个叫王敞的人牵头,歌颂曹全。

《曹全碑》本来在陕西合阳县莘里村出土,为保存传承,现在陕西“西安碑林”。

碑分阴阳,碑阳900字。主要学习这九百字。

《曹全碑》之所以被大家宠爱首推,是因为他碑面结字整齐匀称、秀美端庄大方,符合中国人观念先行的审美要求。用笔方面符合书家多样化不呆板的追求。

《曹全碑》你一旦入手,就会越练越喜欢,越想多了解一些背景文化,传承故事等相关知识。我因为为此还填写了一首词叫《念奴娇 汉灵帝助志陕西郃陽》,表达了我当时学习临写的状态与追求。网上有丰富的资料,可以多学一些,特备好。

在临习中,要完成运笔基本功。方圆笔、藏露锋的运笔技术。要坚持中锋运笔的基础上学习掌握偏锋的技巧。毛笔的提按能力会在临习时捉弄你到掌握,过程会比较长,比较辛苦,比较有苦难言,有力使不上,但是都属于可以克服的范围。

一波三折的蚕头雁尾,做为隶书的代表性笔画,在《曹全碑》中要注意,比你想象的品种要多的多,可谓“蚕头雁尾的博物馆”,用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来形容一点不为过。临了就知道。

但是,认真临写,极力临像很重要。

因为这是在锻炼运笔能力,入笔技巧,运笔技术,收笔意识。为你搭建一个完整的隶书创作体系。只有不辞辛苦的临习各种状态,不管你认为好不好看,你才能得到多一种技术锻炼。而且,观察的越细致,发现才会越多,发现越多,实践临写才会集中集力于“笔尖,指尖,心尖”三位一体的统一,效果才会越来越好。

网上《曹全碑》教程特别多 ,文字教学,视频教学等等,就算足不出户也能“名师到家”。只要你好好学就行。

还有一点是必须知道的,《曹全碑》做为隶书学习首选,在学习一段时间后,一定要体会他的“上传下达”能力,他笔意有篆书的意味传承了篆书的中锋运笔的刚正不阿,同时又展现出楷书的运笔端倪。宋朝皇帝赵佶评论唐朝颜真卿楷书时首用“蚕头雁尾”。可以思考一下其中的蕴含。

隶书学习被一些进步极快有行草天赋的人忽视了,实际上解决行草缺乏血肉情的问题就在这隶书临习中。

就《曹全碑》还是《张迁碑》的问题我就啰嗦这么多。等学习有一定功力时,一定要欣赏的临习一下《张迁碑》,他是隶书一种风格韵味的存在,不容忽视小觑。





心连心战疫


您好!我是海悠阁主人。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

初学书法,如果从隶书入手,我既不建议选《曹全碑》,也不建议学《张迁碑》,我建议从《乙瑛碑》开始学习。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建议呢?这要从这三个碑的风格特点来分析。


先来看看《曹全碑》。



清王澍《虚舟题跋》评云:“隶法以汉为奇,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曹全碑》作为汉隶主要代表作品之一,在汉碑中极负盛誉,是汉代碑刻隶书字数较多的一块碑,以风格秀丽多姿和结体匀整清丽著称于世。此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系东汉碑刻,现在的县名改为“合阳”,是东汉时期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由王敞等人镌刻。到了明代万历初出土于陕西合阳莘里村,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碑阳20行,每行45字,碑阴5列。根据历史的记载,在明代末年,此碑断裂,因此后来的拓本有裂痕。此碑于1956年移入陕西省西安碑林博物馆。



由于此碑的艺术性突出,在汉碑中独树一帜,神采飞动,华丽秀美,因此为历代的书法家所称道,有清人评价其为神品,有“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态,有“汉隶中的《兰亭序》”之誉。《曹全碑》用笔特征十分明显,逆入平出,以圆笔为主,笔势稳健、婉丽绰约、明媚多姿;波磔往往写得比较长;结体精密,中宫紧收,平和端庄,向背并用;转折处变化十分丰富;书风婀娜多姿,秀润典雅,精气内藏,笔精墨妙。


再来看看《乙瑛碑》。



《乙瑛碑》全名《鲁相乙瑛奏置孔庙百卒史碑》,桓帝永兴元年(153年)立碑。碑高约2.6米,宽1.28米,十八行,每行四十字。原石旧置兖州仙源县,今藏山东曲阜孔庙大成东殿庑碑林。碑文谓孔子十九世孙孔麟,请置百石卒史一人,掌管孔庙礼器,鲁相乙瑛书言朝廷,司徒吴雄等书奏于上,诏鲁相择四十岁以上通一经者任之,当时乙瑛已经满秩而去,后相平复以其事上朝廷。碑文为秦牍式,气度高古典重,字亦刚健有风韵,为汉碑之名品。

中国历史上著名书法论文《分隶偶存》称《乙瑛碑》“字特雄伟,如冠裳佩玉,令人起敬。”清方朔《枕经金石跋》云:“《乙瑛》立于永兴元年,在三碑《礼器》、《史晨》为最先,而字之方正沉厚,亦足以称宗庙之美、百宫之富。”清代书法家何绍基评论此碑:"横翔捷出,开后来隽丽一门,然肃穆之气自在。”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翁方纲评论此碑,“骨肉匀适,情文流畅。”

《乙瑛碑》,结体方整、骨肉停匀、法度严谨、用笔方圆兼备,富素朴之趣,平正中有秀逸之气;而且风格严谨,结字规范,碑文几乎没有通假字和俗体字,它不用汉碑常见的变体作为艺术手段,它的全部艺术形式就是文字结构和点画的变化。 《乙瑛碑》的结字看似规正,实则巧丽,字势向左右拓展。


两个碑的特点一列出来,我们立刻就可以有判断了。


《曹全碑》过于秀美,初学不便学风格过于明显的碑帖,学不好容易形成习气,写得浮华俗气;而《乙瑛碑》结体方整、骨肉停匀、法度严谨、结字规范,碑文几乎没有通假字和俗体字。这样一比较,明显《乙瑛碑》为学汉隶的最佳范本之一,宜于初学。尽管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看,《乙瑛碑》在汉碑中属平正规范一路,显得有些工整和拘谨,不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初学隶书从这样的书风严谨、有素朴之趣的碑入手,对于掌握隶书的结构、用笔技巧还是比较合适和方便的。因此,《乙瑛碑》被清代书法家翁方纲称为“汉隶之最可师法者”。清代梁巘也说学隶书宜从乙瑛碑入手(《评书帖》)。自乙瑛入隶,左可通雄肆一路,右可通雅逸一路。

最后再来说说《张迁碑)。



《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东汉灵帝中平三年(186年)二月立。原在无盐(山东东平),明初出土,现存泰安岱庙。碑高314厘米,宽106厘米。碑阳15行,行42字:碑阴3列,上二列19行,下列3行.此碑以格调高古、浑厚雄强著称于世。细品其碑,颇具“大巧若拙”的风范,历来习隶者对此碑皆赞赏有加。


《张迁碑》通篇以方笔为主,方整劲挺,棱角分明,结构谨严,笔法凝练。书风端正朴茂,方劲雄浑。初看似乎稚拙,细细品味才见精巧;章法、行气也见灵动之气,沉着有力,古妙异常。朴厚中见媚劲,外方内圆,内捩外拓,方整而不板滞,是汉隶中的上品。


由上可见,《张迁碑》的风格也是太强烈,属于古朴稚拙一类的隶书,初学者如果没有一定对汉碑的理解, 会觉得无从下手的,吃力不讨好,写不出来那种感觉。通篇以方笔为主,初学者容易写得刀劈斧凿的,笔法难求 。

所以,《乙瑛碑》和《张迁碑》比较而言, 规范严谨,学起来相对简单,便于掌握一些。


综上所述, 《乙瑛碑》结体方整、骨肉停匀、法度严谨、结字规范, 碑文几乎没有通假字和俗体字,对于掌握隶书的结构、用笔技巧是比较合适和方便的 ,所以比《曹全碑》 和《张迁碑》更适合初学隶书的书友选择学习。

至于究竟怎么个学法儿,题主的问题和此篇篇幅所限就不在此讨论了。题主和其他有兴趣的书友可以点击关注我,我们私信聊 。如果想练的书友多,我也可以做做《乙瑛碑》的专栏。


以上就是我对于此题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谢谢浏览!


书法海悠阁


初学隶书《曹全碑》是最佳的选择。

《曹全碑》是隶书首屈一指的代表作,学书法的人,具体说学过隶书的爱好者们无一不知,不写的字帖。他的特点是:用笔藏锋圆润,笔画粗细变化很大,主笔的特点明显,比较好掌握。

《张迁碑》为啥不适合初学?咱们分析一下。

其用笔特点为方笔起笔,古朴、厚重,转角方圆兼备,运笔遒劲而曲折有力,对于初学者比较难掌握。





小張老師


现在很多书法班初学隶书都是从《曹全碑》入手,这是有原因的,我认为有三点。

第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此碑水平高,代表了汉隶的成熟,风格清秀俊逸,大家容易接受。如张迁一样狂放,礼器一样大开大合,对于初学者来说,受众是不大的。

第二,在笔法上,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藏锋露锋交代的很清楚,提按顿挫也容易入手,利于教学,容易出效果。而且结构上,布白均匀,比较平正,容易被接受和理解,章法上又很工整。

以上种种,都是非常重要的初学因素,便于入手学习。

第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汉代隶书碑帖中,流传到现在的清晰碑刻不多,曹全正是其一。

想当初接触第一本隶书是张迁碑,因为拓本太模糊,至多能看到字形,别人告诉我这是藏锋,那是露锋,我都迷迷糊糊分不清。

当然,有了基础之后,即使不清晰也能看懂其中笔法了。

所以,一个清晰的拓本是非常便于学习的。

曹全无论是书法班还是自学,都是极好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