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得很像火车头的坦克,二战日本生产特三内火艇,被当成潜艇使用

1941年身处二战中的日本制造出了特二式内火艇,严格来说这是一种两栖装甲车辆,之所以称它为艇,主要是海军研制的时候为了保密故意这样称呼,后来一直延续下来了。当时日军缺乏两栖登陆的相关设备,这款海军制造的装备临时解决了这个问题。对这种多功能的装备,日军上下都抱有很大的幻想,希望有一天能够用它大展拳脚,打一场漂亮的两栖登陆战。不过日军也很清楚这种装备的缺陷,不久后就开始了下一代的研发,既特三式内火艇。

长得很像火车头的坦克,二战日本生产特三内火艇,被当成潜艇使用

有点像火车头的特三式内火艇

特二式内火艇最大的缺点就是装甲薄弱、火力差,在太平洋战场上领教了美军的火力后,该坦克6~12毫米厚的装甲板连M2重机枪都抵挡不了,而它装备的47毫米坦克炮是二战中日本自产的最好的小口径坦克炮,在这个口径级别上属于优秀火炮,面对美军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时却无能为力,只能想办法攻击侧面装甲。好在其他方面还算过得去,因此特三式内火艇就在特二式的基础上直接升级而来了。

特三式要求有更高耐压能力的车身、能够和特二式一样挂载前后浮箱进行海上机动,主炮塔上还要有一个潜水塔以供海浪中观察,引擎要有一个早期潜艇那种换气筒以免海水进入。同时车体要求最大能够下潜100米的深度而不被水压压坏。

长得很像火车头的坦克,二战日本生产特三内火艇,被当成潜艇使用

在运输船上的特二式内火艇

最终在1943年,日本以一式战车底盘为基础,结合特二式的技术研制出了特三式内火艇,其战斗全重达到日本中战车的标准,重28.8吨,最大速度32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200千米,在陆地上可以用履带行走,海中依然保留尾部的螺旋桨推进方式。

装甲防护上提升较大,正面装甲50毫米,侧面和后方都有所加强。主武器没有变,依然是一门47毫米战车炮,增加了2挺7.7毫米辅助机枪。至于动力来源,在水面和陆地上当然是内燃机提供动力,水下时因为详细资料太少,估计和潜艇一样由内部蓄电池供电,也许还有类似潜艇的水柜供上浮下潜改变浮力。内部可以搭载包括驾驶员、车长等在内共计7人。在水下潜航时,车长可以通过炮塔上的潜水塔窗口直接观察周围情况,至于在黝黑的水下到底能看清什么,这一点很值得怀疑。

长得很像火车头的坦克,二战日本生产特三内火艇,被当成潜艇使用

特二式内火艇

以日本当时的技术条件来看,这样一艘功能奇怪的两栖战车是有能力制造出来的,珍珠港一役里日本就已经投入了袖珍潜艇作战,而这种潜艇上的许多水下航行的技术可以直接使用在特三式的身上。最终的成品,在没有安装前后浮箱时,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老式的火车头一样。

长得很像火车头的坦克,二战日本生产特三内火艇,被当成潜艇使用

二战日本甲标的微型潜艇

不过制造出来不代表就具有战斗力,1943年时的日本形势已经开始严峻起来,兵工厂需要开足马力制造火炮、坦克,特三式内火艇这种特殊用途的装甲车辆已经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投产了。1944年时,日本投入了特二式内火艇进行两栖作战,几次战斗中这种薄甲的坦克都被M4虐得体无完肤,唯一的亮点就是两栖行驶能力。有鉴于此,特三式的50毫米前装甲在面对M4的75毫米坦克炮时也没有几分把握能够防御得住。

长得很像火车头的坦克,二战日本生产特三内火艇,被当成潜艇使用

被摧毁的特二式内火艇

在1945年以前,特三式内火艇断断续续生产出19辆,而失去制空权和海军的日本已经没有能力将他们投放到太平洋岛屿上作战了,这些坦克都在统计过后纳入了日本的“玉碎”计划里,被分配到“东京湾防卫计划”中。
按照日本的设想,东京湾极有可能是盟军登陆的场所,所以计划在这里不惜一切代价阻止盟军抢滩登陆。针对特三式内火艇的功能,又详细制定出“蛟龙作战”计划。设想中的东京湾登陆战里,当盟军舰队抵达东京湾时天空中将有成群的樱花自杀飞机出动,海面上则是震洋自杀快艇,浅水层是回天自杀式人控鱼雷。而特三式内火艇则携带潜水员和水雷事先潜伏到东京湾水底,等盟军战舰抛锚后放出潜水员,由潜水员携带水雷对战舰发起攻击。

长得很像火车头的坦克,二战日本生产特三内火艇,被当成潜艇使用

回天自杀鱼雷

这个作战计划完全就是围绕着“玉碎”展开的,目的就是要做最后垂死的挣扎,幸好在这个计划实施前日本就投降了,那些残存的日军也不必那生命去做无谓的牺牲了。

长得很像火车头的坦克,二战日本生产特三内火艇,被当成潜艇使用

特二式内火艇

仅从技术角度来说,“蛟龙作战”计划的实用性很差。首先日军无法确定盟军的登陆时间,也就无法在合适的时候将特三式内火艇布置在东京湾底,以不到30吨的重量,坦克内部的电力供应、氧气供应等都是一个大问题。就算成功潜入了,在浑浊的海底也难以搞清楚水面的状况,还有就是潜水员和水雷如何释放,这些技术问题都不能很好的解决。与其部署特三式内火艇,还不如部署几艘微型潜艇来得实在,因为按照计划,这完全就是潜艇的作战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