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萬物生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立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每年 2 月 4 日或 5 日開始太陽到達黃經 315 度時即為立春。

立春.萬物生

趙少儼作品

對於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正月節,立,建始也。”漢代成書的《孝經緯》中記載:“大寒後十五日,鬥指東北,維為立春。”《史記·天官書》則說:“立春四時之卒始也。”這是歲月舊一圈輪迴的終結,新一圈輪迴的開始,也是萬物復甦、繁榮的標識和“春天”的前奏。

立春.萬物生

趙少儼作品

立春與立夏、立秋、立冬一樣,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節氣。而立春是一個略帶轉折色彩的節氣,天氣開始回暖,最嚴寒的時期基本過去,人們開始聞到早春的氣息。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但這一切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

在中國古代,人們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意思是立春的第一個五天內,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之後五天,蟄居的蟲豸慢慢在泥土中甦醒;再後五天,河裡的冰開始融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而水面上的碎冰片還有沒完全消融,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萬物生

趙少儼作品

雖然從秦代開始,我國才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但是,“立春”這一天舉行祭祀活動的歷史則更為悠久。

至少在 3000 年前,這種祭祀活動就已經出現了。在當時,祭祀的對象是句芒,也被稱為芒神,是主管農事的春神。據文獻記載,周代已舉行迎春儀式。在立春前三天,天子開始齋戒,到了立春日,周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東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立春.萬物生

趙少儼作品

之所以要到東郊去迎春,是因為迎春活動祭拜的是芒神,而他正居住在東方。到了後來,迎春活動的地點也就不僅僅是在東郊了。例如,據宋代《夢粱錄》記載,“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稱賀”,這說明迎春活動已經從郊外進入到宮廷,成為官吏之間的互拜。

到了清代,迎春儀式更演變為社會矚目、全民參與的重要民俗活動。據《燕京歲時記》中記載:“立春先一日,順天府官員,在東直門外一里春場迎春。立春日,禮部呈進春山寶座。順天府呈進春牛圖,禮畢回署,引春牛而擊之,曰打春。”據清人所著的《清嘉錄》記載,立春祀神祭祖的典儀,雖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歲朝,但要高於冬至的規模。

立春.萬物生

趙少儼作品

這裡同時也透露出一個信息,就是古代有打春的習俗。實際上立春也俗稱為“打春”。之所以把立春叫打春,是與鞭打春牛的習俗有關。

在中國大約 2000 年的立春節日發展史上,春牛一直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立春.萬物生

趙少儼作品

周公始制立春土牛,蓋出土牛以示農耕早晚”,足以說明它的歷史之久遠。春牛多為土製的。在中國的陰陽理論中,牛為土畜,土能勝水,所以能驅除陰氣。

在立春日,除了要祭拜芒神之外,就是要舉行鞭打春牛儀式。所謂鞭打春牛,其實就是在竹竿紮上五彩絲線或紙花,做成彩鞭來鞭打春牛。立春鞭春牛的風俗在唐代已經存在。到了宋代,這種風俗流傳更廣。在立春的前一天,地方官沐浴更衣步行至郊外,聚集鄉民,設桌上供,燒香磕頭;並且在供桌前做一個土牛,讓扮作芒神的人拿鞭打土牛,寓意打去春牛的懶惰,迎來一年的風調雨順和豐收。一些地方,還會在立春日的祭拜中占卜雨水的多少以及有無疾病瘟疫。

立春.萬物生

趙少儼作品

人們把立春當日降雨與否與當季的降雨多少聯繫在一起,農諺當中才會有了與雨水有關的內容。例如,以晴天無雨為依據的,有“立春晴,雨水勻”、“立春晴,一春晴”等以雨雪為依據的,有“立春雨淋淋,陰陰溼溼到清明”、“打春下大雪,百日還大雨”等。

立春.萬物生

趙少儼作品

作者:趙少儼,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博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榮寶齋畫院中國畫創作研究室主任。師從霍春陽先生,中國當代花鳥畫代表畫家

想了解更多趙少儼相關資訊,趙少儼書畫鑑賞收藏,請後臺私信以及留下聯繫方式,我們將有專業人員與您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