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也要抗“抑”

抗疫,也要抗“抑”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網站消息,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近日印發關於設立應對疫情心理援助熱線的通知。通知明確,各地要在原有心理援助熱線的基礎上設立應對疫情心理援助熱線,每條熱線至少開通兩個坐席,結合本地公眾需求提供24小時免費心理服務。

顯然這場疫情不僅威脅公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同時也會對部分人的心理造成不良影響。不論是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還是多日足不出戶的普通居民;不管是隔離人群、疑似患者,還是確診患者、逝者家屬,可能或多或少存在恐慌、焦慮等心理問題,國務院要求各地設立應對疫情的心理援助熱線很有必要。對公眾提供針對疫情的心理援助,可以增強公眾心理免疫力,提升公眾應對疫情的信心。同時,這種心理援助能減少疫情期間的社會矛盾,有利於規範社會秩序,為抗擊疫情創造良好的大環境。

其實,北京部分單位應對疫情心理援助已率先啟動。比如北京師範大學1月27日就面向全國民眾開通了疫情心理支持熱線4001888976和網絡輔導服務。從北京師範大學前期心理援助情況看,普通群眾大概佔比50%,一線醫護人員佔比約10%,被隔離人員佔比約15%,在家隔離人員約5%,其他情況佔比約20%。這一結果對於各地設立心理援助熱線是一種啟示,即提供心理服務要根據不同人群需求做好相關準備,因為不同人群面對疫情,心理干預需求是有差異的。

從國務院此次要求來看,中央對心理援助相當重視,既明確了各地心理諮詢熱線的服務底線——每條熱線至少開通兩個坐席,又明確了服務時間——提供24小時免費心理服務,還明確了經費支持——地方政府應當對熱線主辦機構給予適當經費補助。如此一來,心理困頓、焦慮的公眾有望隨時獲得免費心理服務。

心理援助是打贏疫情阻擊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的民眾才能理智、科學地應對疫情。而要想做好應對疫情心理援助這篇“大文章”,各地除了落實國務院要求外,還應該因地制宜提供專業化的心理服務。比如說,各地心理服務能力還應根據當地疫情嚴重程度不斷進行調整。湖北省這樣的疫情重災區,應該開通更多心理諮詢熱線,最好主要領域都設立心理諮詢熱線,每條熱線開通的坐席應該高於全國標準。只有如此,才能避免公眾撥打心理援助熱線時出現佔線等情況。

除了設立心理援助熱線外,還應該鼓勵網絡心理援助。熱線電話是傳統的諮詢渠道,隨著互聯網普及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普及,應該充分利用新的諮詢渠道,最大化向公眾提供心理服務

,網絡心理服務也應該納入經費補助範圍。此外,對於隔離人員、醫護人員等,必要時應提供現場心理服務。

我們不但需要健康的身體,也需要健康的心理。除了通過心理服務解決心理問題外,加強科普提高公眾醫學常識,也能減少焦慮等心理問題。此外,完善公共治理方式也能從源頭上減少心理問題,比方說部分外地人返城後,回不了家,吃住都是問題,很容易對返城人員心理造成不良影響,亟須規範化管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