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为什么同时出现了


“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为什么同时出现了

昨天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建筑工人日薪五六百元,又进入“脑体倒挂”时代了吗?”副标题是,“中国制造急需实操人才,普通大学还是职业学院,该怎么选择?”在文章中提到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大学生就业难,我国自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供需比日趋下降,每到大学生毕业季,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大学里更是热闹非凡,因为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已经成为考核大学的重要指标,也是直接影响到大学的招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为什么同时出现了

当然,大学生就业难有很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毕业的大学生太多了,每年新增大学毕业生都有八九百万人,加上其他中等学校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每年需要解决的新增就业人口有上千万人,这就是一个很大问题,说句实实在话,大批大学生涌入社会,主要的已经不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而成为了经济增长的压力,劳动力是生产的三大要素之一,生产增速跟不上,而要素猛增,这就会造成结构失调,市场的办法就是通过降低生产率的办法增加就业人口,也就是说,减少劳动时间,降低就业工资,可以实现就业人口增加。但是,这个办法从实践中是不太好办的,因为,减少劳动时间可以,但是不能减低劳动报酬,因为每年都有一定的通货膨胀,劳动报酬下降,是很容易造成社会问题的。,因此,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常的办法就是减低就业率,增加失业率,毕业即失业的情况是比较普遍的。

“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为什么同时出现了

我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笔者在上一篇文章中也谈到,高增长也是一个双刃剑,增加社会财富是好的一面,而造成结构失调则是坏的一面,经济增长越是快速,表明经济结构越是不合理。这也是我们后来调整结构,降级增长速度的原因和根据。也正因为这样的考虑,在上世纪末期,开始逐步放缓经济增长,结果也就导致了就业率的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提出了,教育产业化的改革思路,扩招成为最主要的途径和方式,也就是在那个阶段,各地纷纷掀起了一股高校升级风、大学合并风,学校越搞越大,一个大学的在校生达到4、5万人,原来的学院纷纷改成大学,大学里的系都改成了学院,综合性大学遍地开花,大学行政化倾向日趋严重。也正式从这个时候开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突出出来了,国家不再包分配就业,是大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其实也是国家没有能力包分配的现实情况,高教产业化也好,大学扩招也好,根本没有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而仅仅是推迟了就业高峰期的到来。

“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为什么同时出现了

中国的大学和国外的大学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首先国外的大学以私立大学为主,像美国最著名的常青藤都是私立大学,私立大学失去了国家支持,为什么还能发展的这么好?就是因为,他们的内部有一种内生的、不可抑制的激励机制。大学是干什么的?是培养人才的,因此,他们的所有工作目标就是培养最优秀的人才。有人可能会说,私人哪有那么多的钱?其实,无论在什么地方,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缺少的是项目、目标和努力的人,主要方向对了,钱都不是问题,这不单是国外那些成功大学的经验,也被我国近些年,那些互联网企业、高科技企业成长的过程所证明。这对年轻的创业者们也是一个启发,先不要考虑钱,只要项目可行,不用为钱着急,资本就会找你而来。SOHO 中国的老板前几年还向美国名校捐赠了上千万美元,引起国内一片质疑声,其实,这也是对国外大学的不了解,国外的著名大学从来不会为经费着急,因为,国际上的富豪们都以能给这些大学捐款,视为一种荣誉。

“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为什么同时出现了

我国的大学主体是公立的,也就是说是国有的,从今年开始,事业单位改革,大学将从事业单位销号,所有员工和教师全部采用聘任制。但是,就大学的根本制度和结构来说,还没有什么改变,大学还是有级别的,一个大学的校长,与某些官员可以平起平坐,这个倒不是不可以,主要是某些岗位的人也可能也会轮岗到大学当校长,校长还可以到什么地方当行政负责人。教育是有教育的规律和要求的,一个科研成果,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完成,而校长因为行政关系的频繁调整,对一个学校的整体发展必然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因为大学的产权性质决定,校长的主要工作肯定不是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这样当然也就影响到教学、科研等工作。社会上广泛流传的钱学森之问,就是这个意思?为什么我们的大学培养不出杰出的科学家,清华北大的毕业生70%以上都要到国外留学?

“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为什么同时出现了

前段时间,院士评选之际,也是争议不断,最近的武汉疫情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个是信息披露方面的问题,影响到了及早采取措施,另一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双联口服液到底能不能抑制病毒?这些只是表面的现象,更深层次的问题,是科研教育结构的问题,国外很多年轻的科学家脱颖而出,当初的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就是例子,国外可能因为校长的喜欢,就把一个年轻人,推到很高的位置,因为,他们看中的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而我们还陷入论资排辈的模式中,一个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成长主要依赖于论文,而这个论文又主要是一个形式主义的东西,一些严肃的学术期刊,也开始以出卖版面为生。去年还曝光某个国家级学术期刊刊登了一篇“论师母的貌美如花”的博士论文,这是啥玩意啊?走偏了!其实,这个也是结构性的问题,因为,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挑选精英,鉴于成本最优的原则,看起来最公平的,其实可能是最没有效率的。因为,这种评审制度本身,往往就把最优质的资源,最大的资源赋予给了权利最大的、所谓的学术权威,这个也是大家都认可接受的,如果要给与一个年轻人,争议和非议都会出来,经济学上说的就是相对的交易成本会很高,最后形成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

“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为什么同时出现了

因此,虽然都是大学,但是,有大楼,未必有大师,有大师,未必能真正当大师用。大家都在一个大学里,可能忙的东西不一样,但是,目标和方向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写论文,评职称、晋升更高的职务。大学生是不是能成为社会适用的人才,有关责任就不是很明确了。实际上,大学生就业难的实质是,社会上大量需要的是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又有相当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实用人才。但是,现行的教育体制,却不能提供这样的人才资源。所以说,大学生就业难,其实和民工荒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当然,更深次地讲,也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与教育机制改革没有跟上来的矛盾的一种现实反映。

乐观地说,这是改革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公办大学和民办大学中采取相同待遇的政策,给予民办大学更多支持,发挥民办大学机制灵活的优越性,吸引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培养更多实用性人才。这方面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据报道,石家庄一个师范学院,毕业生就业率百分之百,学生还没毕业,就被各地的学校一抢而光。看来,办法总比困难多,就看我们敢不敢真抓实干。【本文由“马跃成”账号发布2020年2月3日】

“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为什么同时出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