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不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问他爱爸爸还是爱妈妈?

不久违君


很无聊的问题,如果不是因为两口子有矛盾,那这样问孩子就纯属吃饱了撑的没事挑事,找不自在,不想好好过日子。


站在你身后


曾经我也没想明白到底应不应该,最终我问过。

问的时候我闺女是将近三周岁,当时只是让她有个认知,很怕她上幼儿园的时候这个问题会被别人先问到,怕她心里会感觉到奇怪,会害怕面对选择爸爸或者妈妈。(后来才知道老母亲想的有点多)。

有一天,我小心翼翼的问她:闺女,你喜欢爸爸还是妈妈呢,只听她说:喜欢妈妈,因为妈妈给我买裙子(刚要高兴)她又说:喜欢爸爸,因为他给我买糖[打脸](因为这一句话,我老公挨了无数白眼)。

没有说她选的对不对,只是告诉她,她长大了,面临许多让她选择的问题,比如喜欢吃草莓糖还是小裙子。她说都喜欢,我说,对,很多选择是没有答案的,比如面对糖果的时候你喜欢的是草莓味,所以你会喜欢草莓糖,逛商场的时候里面有裙子没有糖果,所以选择裙子在当时是没问题的。虽然当时她半知半解,可是时间久了,说的多了,在她读幼儿园的时候,在逛超市的时候,觉着她在选择的时候很确定,不会来回找,要这个就拿,拿完就走。

所以我觉着,这个问题背后有很多,不单单爸爸就是爸爸,妈妈就是妈妈。


淘子乂


这个问题我也问过我的女儿,当她爸爸不在场的情况下,我问她是爱妈妈还是爱爸爸?她都不用考虑,就说爱妈妈,因为妈妈生她很辛苦,还为她做饭,洗衣服。

当妈妈不在场的情况下,她爸爸问她:你是爱妈妈,还是爱爸爸?她就会说爱爸爸。现在小孩子都很聪明的,很会关注大人的脸色,也最会看菜下碟了。

其实我们大人问孩子这样的问题,站在孩子的角度,她这样回答,她只是在哄我们开心😁那个时候我女儿五岁。

孩子回答这样的问题,不是说她永远都只是爱妈妈,或者是爱爸爸。我举个例子,我家里是不允许玩橡皮泥的,那些化学东西玩着玩着弄到指甲里,万一吃到嘴里,那真的是后悔都来不及。她每次都会偷偷的玩,被我发现了,就会批评她,责怪她,但是小孩子就不懂这个道理了,不懂它会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她没有一个概念,她就会觉得妈妈好烦人啊,总是管着她,好讨厌,你这个时候问她是爱妈妈还是爱爸爸,他肯定会说爱爸爸的,她这样的回答就是对你有气呀,气压着没地方撒。如果她在过生日的时候送给她很想要的礼物,你这个时候问她是爱爸爸还是爱妈妈,他肯定会说爱妈妈,因为她心里很高兴,也有一些感激。小孩子的回答也不用太在意,但是问完最后我们就要说一句,不管你是爱妈妈还是爱爸爸,但是爸爸妈妈都会永远爱你。这样她也不会有心理压力,负担。这只是我跟我女儿相处的个人感受



浔阳一隅


作为问答的提问者,以我个人观点来述说一下我自己的经历

这个问题是存在于各个年龄段父母中的通病,在我小时候,大概三五岁的时候,已经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一些问题也会作出一些带有独特幼儿思想的回答,母亲在四川带着我一起生活,父亲在外务工,背景表述完毕:

这对于农村生活的人而言,是再普遍不过的了,而与我朝夕相伴的母亲在陪伴我入睡之前,总喜欢问一个让我无法做出解答的问题:“你爱爸爸还是爱妈妈啊”,并且不能说都爱,伴随着喋喋不休的追问,几乎在我做出回答之前隔三差五就会问我这个问题,起初是以沉默作答,但不定时的发问已然无法让我用装睡来逃避问题,这也导致后来我对这个问题的强烈思考,我到底是爱爸爸还是爱妈妈,这简直就是无法做出回答,回答爱谁都会对另外一方造成伤害,无异于和“救老婆还是救妈妈”一样的变态

中国人擅长折中,于是在我的心中,也有了自己的答案:“我谁都不爱,我爱我自己”。

对于当时来说这简直是个完美的答案,即不会对父母中造成伤害,也会逗得大家哈哈笑,但是我的母亲却因为我这个看似自私的答案,在每次有亲朋好友来拜访时对我做出调侃。而同时,亲人好友也会再次用这个问题再来打趣,可能是对于我自私回答的调侃,也可能是有趣的调侃,可能是每个人长期的“笑”,我异常反感这种“笑”,这也直接性的导致了爱自己的这个回答越发根深蒂固,不管谁问我都说爱自己,因为我无法说出爱爸爸还是爱妈妈。

可是一种情绪如果长期重复,会潜移默化的真的转变为自己性格。再后来就母亲也去务工,我成为了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生活,父母每年见面的机会也就只有过年的时候,亲情味儿变淡也是存在于很多留守儿童与务工家长之间,大多跟我同情况的孩子都养成了有问题就自己解决的习惯,我也不例外,很少有请教父母的时候。再后来参加工作,父母年纪大了,小病小痛不断。不知道是因为小时候我对母亲提出“爱爸爸还是爱妈妈”的问题时我做出爱自己这个自私的答案,还是因为长期留守导致亲情味变淡,我竟然丝毫不关心他们的身体,可能有盆友觉得我不孝顺,但是,真的就不关心,关心不起来,我会帮忙,会照顾他们,但就是关心不起来,知道那种感觉吗?

最令人发笑的是,时至今日,我母亲依旧会在饭桌上调侃我当年“我爱我自己”的答案。可能她觉得有趣吧,我也习以为常了。

可能头条的朋友可能是处于各个阶段的,准备要孩子的,初为人母的,准备二胎的。在此,我刘某人提出一个抱有个人观点浓厚的建议,不要对孩子提出“爱爸爸还是爱妈妈”这种连一个成年人都无法回答的问题,父爱母爱都是伟大的,没有二选一

----谨记


不久违君


这是年轻父母,在孩子三四岁时,都会有的事。

父母喜欢自己的孩子,这是不言而谕的。闲的时候,逗孩子开心,考考孩子的智慧,经常提问各式各样问题。

我认为,这对锻炼孩子的心智,是有好处的。

经常与孩子聊天,有利于提高孩子语言能力。

应该多与孩子互动,让他(她)从小就感受到父母对他(她)的爱,这没有什么不好的。


孤独漂流客居人


可以问呀,不管孩子怎么回答,不把他放在心里便行。

因为孩子还小,谁接触他多,爱买东西给他多,平常又不批评他,句句都说他的好,他当然说这个人最好了。例如:妈妈一回到家,就抱抱他,亲亲他,而父亲经常加班加点,连他的生日也难与他一起唱生日歌,那孩子当然说妈妈最好了。反之,爸爸每次出差回来,都给他买玩具,买特产,买好吃的,他当然说最爱爸爸了。

孩子说的话大人不把他放在心上,就算他说最恨的是爸爸,也不要紧,因为年小不懂事。其实那家的孩子不爱爸爸妈妈的?你对他好,他能对你不好吗?就是你偶尔打他,也是恨铁不成钢,也是为他的好。待他长大了,就明白了。


浪峙花


大家好,我是尚澄儿童教育,每天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在线答疑解惑!

关于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该不该问爱爸爸还是爱妈妈,观点如下:

不建议这样问,尤其在孩子小的时候,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


1.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问这样选择性的问题,容易让孩子左右为难,担心因为自己的回答让爸妈其中一方不理自己了,让孩子担心、内心没有安全感,影响以后的性格发展。


2.易形成见风使舵的性格

孩子虽然年纪小,但是已经形成一定的意识,通过一些引导,会让孩子逐渐觉得犯错不要紧,只要能讨大人开心就行,长大后容易形成见风使舵的性格。

3.易养成说谎的习惯

很多大人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会通过一些小小的诱惑,让孩子说出自己想要的答案,而不是内心真实的想法,长期如此,会让孩子养成说谎的习惯。


建议父母以后少问此类问题,以免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


尚澄儿童教育


从来没有问过,而是主动的用行动告诉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很爱你。



会说话的蜻蜓丶


这样的问题一般孩子的奶奶会问,作为孩子的父母我觉得不要去问这样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对孩子也没什么好处。

问了孩子如果很小,孩子会实话实说,喜欢谁,这样你就会跟孩子生气,影响亲子关系。等孩子大点了会说都喜欢了,你们就开心了。但是我觉得这样的话也在教会孩子撒谎,这样也不好吧!

我的建议还是不要去问孩子,不要去为难孩子。


我是80后宝妈


如果孩子的答案不是你。你可以作为娱乐。调侃调侃。让你的爱人高兴高兴。

如果不确定也不是为了娱乐,没必要。你会让孩子很为难。。而且孩子经常的回答是既喜欢爸爸,又喜欢妈妈。爸爸在就说喜欢爸爸,妈妈在就说喜欢妈妈。无形当中也让儿子学会了撒谎和趋炎附势,察言观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