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海衝鋒的極致有多可怕?德軍:100萬人,這誰能頂得住

1942年頭,日軍在緬甸重挫英軍,後者槍炮物資扔了一地,連滾帶爬地跑回了印度。隨後,日軍兵鋒直指印度,萬分危急之下,甘地在孟買宣佈說話,呼籲印度公民“舉動起來”,共同解救國家。不過,甘地老人家提出的“舉動”在方式上略微有些奇怪:他並不支撐印度軍民真刀真槍地同日軍拼命,而是建議我們放下槍拿起刀,排成排衝向日軍。他認為,當日軍看到槍口下的印度人屍身堆積成山時,他們心中定會發生劇烈的罪惡感,而這足以讓日軍兵士當場改邪歸正,決心洗心革面。

人海衝鋒的極致有多可怕?德軍:100萬人,這誰能頂得住

事實證明,日本侵略者可沒這麼單純,甘地也有些單純,戰役原本就是個嚴酷的遊戲;當他把這套“不抵抗”的說辭推行到國際各處,尤其是勸誡歐洲國家放棄抵抗,“邀請敵人佔領他們的國家”時,這更是引發了巨大爭議。不過,“立地成佛”這樣夸姣的願望簡直沒有發生在日軍官兵身上,反倒是遠在歐洲戰場上的蘇軍曾實現過一半——儘管蘇軍衝向敵軍時並非赤手空拳,但巨大的壓迫感的確讓敵人當場“改邪歸正”了。

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蘇軍集結了簡直所有的生力軍,以舉國之力對抗來犯的德軍。這一仗德軍很想贏,但蘇聯人是一丁點也輸不起。依照蘇聯高層的脾氣,這場搶奪自然是“不計價值”的。此役期間,蘇德兩邊就市區展開了劇烈搶奪,同列寧格勒戰役相同,搶佔了大半個市區的德軍一度認為己方已攻克整座城市,蘇聯方面則堅決不承認失敗。在一場搶奪中,蘇軍付出了巨大獻身後牽強攻下了德軍一處據點,令蘇聯人感到奇怪的是,工事較為無缺,裡面也不缺槍炮彈藥,敵人為啥就不打了呢?

人海衝鋒的極致有多可怕?德軍:100萬人,這誰能頂得住

抓來一名戰俘一問,蘇軍才知道對方居然“立地成佛”了:原本,為了遏止蘇軍攻勢,德軍機槍手在數個小時裡一停不停地射出子彈,機槍的槍口都發紅冒煙了。誰知蘇聯人看上去就像是沒了靈魂的軀殼,好像感覺不到疼一般;前邊的兵士倒下了,後邊的轉瞬就湧到槍口跟前。打到最後,攻勢外的蘇軍官兵屍身堆積成小山,遍地都是血汙。原本這場仗打到這份兒上,德軍官兵心裡面的壓力就不算小,這樣一來更是墮入潰散,槍一撂爽性投降了。

這是悲壯的成功,一說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每當一個滿編的師送進這座城市,這個師到天亮就殘了,人們因而把斯大林格勒稱為二戰的“絞肉機”。成功來之不易,蘇軍在二戰中對“人海戰術”的依賴也算得上是一個常識了。2001年,法國導演一部經典戰役片《十萬火急》更是把蘇聯黑得有口難辯,“兵士在前面衝擊,督戰隊在後邊槍決逃兵,官兵乃至連把槍也沒有”這樣的謠言簡直成了“史實”。實際上,蘇聯的“人海衝擊”並沒有如此嚴酷粗野,這不同於日軍的“萬歲衝擊”,並不是孤注一擲的自殺式突擊,依照蘇軍的瞭解,人海衝擊有時的確略顯笨拙,但它仍是一種戰術。

人海衝鋒的極致有多可怕?德軍:100萬人,這誰能頂得住

“人海衝擊戰術”並非蘇軍首創,早在沙俄時代,俄軍就發明了它的雛形:步卒進攻時,單兵與單兵間堅持一步左右的間隔,以密佈隊形對敵方方針建議進攻。向前推進時,一般以一個步卒營或更大規模的部隊為一個作戰單位,各作戰單位間堅持300~400步間隔。俄軍在制定該戰術時重點強調了一點:當前方部隊丟失戰鬥力時,後方部隊能夠快速頂上,因而便得以建議長期、高強度且不間斷的進攻。

把兵士暴露在敵人火力之下,這種戰法乍一聽並不見得多麼高明。但是它卻與蘇軍前期的“大縱深”作戰理論有著極為相似之處,尤其是對梯隊的強調,這更是令前期的蘇軍高級將領們對這一戰法情有獨鍾。原本,大縱深的繼續高強度進攻是建立在各兵種發揮各自的特色、機動靈活以及隨機應變的根底之上的,但是閱歷了20世紀30年代的那場大災難後,蘇軍軍官團體素質直線下降,再加上戰役初期蘇軍丟失真實太大,“大縱深”被簡略僵化為咱們所熟知的“人海衝擊”戰術——一大群人端著槍朝著敵軍陣地猛衝,即便是這樣瞭解也沒啥大問題。

人海衝鋒的極致有多可怕?德軍:100萬人,這誰能頂得住

人海衝擊戰術使蘇軍付出了巨大獻身,但是跟著形勢的扭轉,作戰兩邊實力此消彼長的情況下,它的威力卻逐漸得到了彰顯。咱們無妨舉兩個詳細戰例。

1943年末,蘇軍集結烏克蘭第1、第2、第3、第方面軍及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對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和A集團軍群施行重擊,妄圖一舉粉碎德軍在烏克蘭一帶的戰略部署,收復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的一起也為隨後進攻巴爾幹和波蘭等地奠定根底。這便是赫赫有名的“十次斯大林突擊”中的第2次,縱觀兩邊實力對比,德軍比蘇軍多9%的坦克和自行火炮,而蘇軍人數比德軍多3成左右,總的來說誰也壓不倒誰。但是,此役蘇軍卻贏得酣暢淋漓,人海衝擊戰術就幫了大忙。

人海衝鋒的極致有多可怕?德軍:100萬人,這誰能頂得住

蘇德兩軍的交戰區地形平坦,當蘇軍建議衝擊時,規模龐大的蘇軍部隊一股腦壓向敵人。依照德軍戰俘的話來說,他們透過射擊孔向外看,起先看到的僅僅一排喊著標語的蘇軍兵士,緊接著,地平線上的拿到黑線敏捷變粗;不一會兒,肉眼可見的遠方,烏壓壓的全都是蘇軍。他們的標語喊得震天響,混雜著腳步聲響徹雲霄,好像大地都為之震顫,“似乎有100萬人一起撲來”。原本,二戰中後期,不少德軍兵士的精神情況就不怎樣好,相當一部分人乃至需要毒品來堅持戰鬥力,這樣的局面他們哪能頂住?因而,儘管蘇軍的戰損一點兒也不比德軍小,但最終卻呈現出了一邊倒的形勢。

第二個戰例發生在二戰晚期的佔守島戰役中,蘇軍給自詡“驍勇無畏”的日軍狠狠地上了一課。佔守島位於南千島群島北部,是整個群島的咽喉,此役也因而常被稱為“奪門之戰”。日軍一早就在島上修築起堅固工事,只給對方留了縱深數公里的光溜溜的海灘。蘇軍進攻那晚,海面上剛好下起了大霧,再加上整個作戰方案保密程度較高,當蘇軍官兵建議衝擊時,日軍還不知道來犯者是誰,以為這僅僅敵人小股兵力的打擾呢!試想,海霧中連綿不斷鑽出人影,鱗次櫛比地朝自己撲來,對於草木驚心的日軍而言,這種場景別提有多驚悚了。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衝擊正是由政委和黨員帶頭,他們在敵人的槍炮前展示了過人的英勇。

人海衝鋒的極致有多可怕?德軍:100萬人,這誰能頂得住

跟著戰役進行,蘇軍將領整體素質及武器裝備水平的不斷抬升,這種依託巨大獻身換取成功的戰法逐漸被摒棄。不過,蘇聯高層顯然沒有忘掉龐大數量帶來的優勢,二戰完畢後,蘇聯大力發展裝甲部隊,組建了令人膽寒的鋼鐵激流;在一批卓越軍事理論家和戰略家的盡力下,“大縱深”重新煥發了生機。儘管盛極一時的蘇軍直至蘇聯解體也未徹底發揮威力,但從比如侵略捷克斯洛伐克、阿富汗戰役、西方-81軍演等事件中,它還是趁機顯露了一番矛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