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阳气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

自由9271


养阳气的最简单的、最容易办到的、最基础的办法是避寒和凉。中医经典之一的《伤寒论》,其宗旨是避寒凉一一一切慢性疾病都与伤寒有瓜葛。中医讲阴阳平衡。而阳气足,阴阳自然会平衡。阳气是能量系统,它的表现是:太阳之光明、热源、火、健康人的体温、积极的情绪、上升的动能、白昼……。反之,阴气是静止系统,表现是阴暗无光、低温、水、尸体、消极的情绪、沉降的凝结、黑夜……。避寒凉的具体办法众多,其中扼要的有:晒太阳、春秋冬三季的保暖服装配备、避免寒凉从口入,禁忌食用冰点制品、西瓜、蟹、啤酒等,循序渐进的运动、子丑时的睡眠、适当的饥饿感、积极的情绪、艾灸、中医的火神派应用……。婴幼儿是纯阳之体,是纯阳,尸体是纯阴。


傻瓜寻真


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养生,其实就是在养阳气。下面我们和大家分享的就是生活中可以升养阳气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太阳

古人把阳气比作天地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天地都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所以天地的运行,必须要有太阳。而人身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

太,盛大、洪大的意思。太阳就是天地间最大的阳气来源。所以善加利用阳光是排寒气的窍门,借天地宇宙之力驱除自身的病。

二、早晨

早晨是阳气升发的时候,万物随着太阳升起开始苏醒。早睡可补肾阴,早起晨练可补肾阳。所以身体不大好的人,万不可跟着别人锻炼,更不可晚上锻炼,白白损耗阳气。

当然,若你掌握了一些道家的静功,那些功法只要身体允许随时可以练。

前面指的锻炼是指我们平时接触的那种锻炼方法—有氧运动。那种运动损耗很大,运动之后要及时培补。并且早晨的太阳光是非常纯净自然的,对体弱的人尤其适合。


三、睡眠

道医讲人养生要睡子午觉,从子午流注来看,子时和午时是胆经和心经运行活跃的时间,也是培补正气,阳气的最佳时间。子时就是23点到1点,午时就是11点到1点。

我们大家可能都有体会,早上起来精神最好,上了一上午的班,到中午精神就开始有些疲惫了,这个时候休息一回打个小盹,20分钟到30分钟即可,睡不着也行,就可以培补身体。


四、夏天

道医讲“冬病夏治”,中午是一天里阳气最盛的时候,夏天则是一年四季之中阳气最盛的时候。

有的人一到夏天就要躲避太阳,说晒太阳要流汗,很不舒服。岂不知,流汗是宝啊。尤其对身体积寒很深的人来说,夏天简直是我们的黄金季节。

夏天属火,对应五脏属心。夏天每个人心火都盛,这个时候不用运动也会流汗,而这个汗都是心火逼出来的,排毒的作用最大(这里的毒泛指一切外邪,包括寒)。

对于体寒的人来说,夏天也会非常难受,因为体内心火复苏,开始推动寒气向外走。

所以夏天晒太阳是最好最便捷和天然的方法,若你想排寒气,每天利用工作学习之余晒晒太阳,时间因人而异。

这个方法外借太阳之力,内借心火之力,但是每个人心火有限,若觉力不从心,则需要休息了,切忌心急。

还有的人说晒太阳要得皮肤病,其实皮肤病也是排毒的表现。是你的经络不通,毒素不能随正常渠道排出,为了不伤及内脏,只好从皮肤出来。

聪明的朋友们可能想到了,夏天可以借心火之力排寒,那我能不能培补心火使得排寒气更快呢?老话大家都听过“冬吃萝卜夏吃姜”,早晨起来,切两三片生姜,加红枣三五个,捏破用水来煮,如果你体质很寒还可以加红糖(体质很热则不适宜)。

正如前面所说,早晨阳气升发,早晨喝姜枣茶帮助身体提升阳气。

但是下午就不要喝了,从中午开始一天的阳气开始往下走,至日落完全消失。老话也讲“晚上吃姜,如饮砒霜”,当然若你感了风寒需要喝姜汤发汗则不受此限,吃姜培补身体的人则要注意。

想排寒气的人要注意避寒,尤其是空调为害甚大。你在外面晒了太阳本来要出汗的,一进到屋里空调一吹,本来用于发汗的心火马上转去防寒,本来要排出来的寒气又被逼了回去,这个时候如果吹了空调,寒气反而会走得更深。

五、寒气向外走的渠道

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明明外面很热,却感觉身体某个部位很凉,明明没有风吹却觉得凉嗖嗖的。不要怕,这就是排寒气的表现,另外还有几个排寒气的渠道,都是大家熟悉的,打喷嚏,打嗝,流汗,大小二便……

不要小看这些生理现象,都是人护卫自身的法宝,比任何灵丹妙药都要好。其实吃药也无非是辅助身体排病,排病的是身体而不是药。

留心观察一下自己,你有多久没有打嗝了?


六、艾灸

有些人寒气累积了十几年,厚厚的垒在背部。夏天外边的太阳晒不进,里面的心火顶不出。这种体质叫做“冰包火”,这个时候就要再艾灸。

艾灸是通过给身体一定部位强制性的输入热能,临时提高人体局部温度,从而使人体局部增强免疫力和新陈代谢,达到疗养局部影响全身的作用。把气血灸活了,再借助天时与自身之力,则寒气可排。


七、功法

道医讲督脉乃诸阳之海,意思是人身体的阳气的通道在督脉,督脉运行的地方就是脊柱这一条。所以锻炼督脉是我们培补阳气的最佳方法。

中国自古就有很多养生排病的方法,比如站桩、正坐、金鸡独立、撞丹田等这些都是适合体弱之人的锻炼方法,练的时候最好能心神合一,则只补不损,借心灵之力无损身体。

这些都是适合体弱之人的锻炼方法,练的时候最好能心神合一,则只补不损,借心灵之力无损身体。

若你的体质有了增强,或者本身体质不弱。想寻找更刚猛的功法强身健体,其实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遗产。《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易筋经》俯拾皆是。

八、心灵的阳光

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那么我们自己身体里有没有太阳呢?有的,就是自信心。为什么我们说人要挺直脊梁呢,现在大家知道了,脊梁就是督脉,脊梁挺的直就是一身正气的表现。

希望有缘人都能找到自己心灵的阳光,找回自我,重拾自信。

九、睡觉补阳气

如果您经常感到手脚冰凉、腰背发冷,这是由于肾阳不足所引起的。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门,如果肾阳虚衰,温煦人体的功能下降,就会出现以上症状。教你两招让你阳气十足。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说到底,睡眠是补肾良药!人们在劳动、工作、学习中消耗的大量能量,除了靠饮食来补偿外,还需要靠睡眠来补偿。古人有“服药百裹,不如独卧”的说法,意思就是安稳地睡个好觉胜过服补药。

一个人假若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好,往往会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涣散、头痛、眩晕、肌肉酸痛,甚感疲劳。一个人如果长期缺乏睡眠,处于过度劳倦的状态中,机体就会产生耗气伤血的病理变化,损及五脏。

心劳则血损、肝劳则神损、脾劳则食损、肺劳则气损、肾劳则精损,进而为许多疾病埋下祸根。

如果每天子时(相当于晚上11点—次日凌晨1点)前不睡觉,看病时很多老中医就会说:“不给你治了。”其实不是不给治,而是治不好了。

长年熬夜的人,无论男女,直接伤肝,日久伤肾,逐步造成身体气血双亏,每天照镜子时会觉得脸色灰土一片。

这时候就是天天营养品,天天锻炼身体,也不能挽回睡眠不足或者睡眠不好带来的伤害。

因此,早起没关系,但晚睡绝对不行。许多精神不振的人,多有晚睡的习惯,这往往容易伤肝伤精伤胆。这样的人,眼睛往往也不好使,心情多抑郁,快乐的时候不多(肺气也受影响,长期得不到有效宣发的原因)。

还有的人认为晚上睡得晚了,白天可以补回来,其实根本补不回来,要么睡不着,要么睡不够,即使感觉补过来了,其实身体气血已经损伤大半了。

两种睡觉姿势有补肾奇效

1、还阳卧

练习时,首先熟练还阳卧功法,可在每天晚上入睡前练习。

方法:身体自然平躺仰卧,胯关节放松,两腿弯曲,小腿向内收,两脚心相对,脚后跟正对着会阴处,两手心放于小腹处,掌心向着腹部。

摆好姿势后,微闭眼,心中默念「虚」字,以鼻吸气,意想气聚于小腹处,再滚动到后腰;以嘴呼气,意想体内的邪气随着呼气排出体外。每晚睡前练习半小时。

2、混元卧

还阳卧练习一个月后,再高层次的练法是混元卧。姿势依旧为仰卧,两脚心相对,两手十指交叉放在头顶的百会穴处。

这个姿势既能补肾气又可放松头部,对失眠、神经衰弱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练习还阳卧、混元卧,可很快使阳气充盈起来!


女王朱琼


养阳气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


人之生长壮老,皆有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有阳气为之花。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人的身体状况,养生,其实就是养阳气。下面我分享生活中最简单的养阳气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太阳

这个天然的阳气库,一定要合理利用。古时候人们把阳气比作天地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天地都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所以天地的运行,必须要有太阳。而人体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浸入。所以善加利用阳光是排寒气的窍门,借天地宇宙之力驱逐自身的问题,在此就最简单的方法:晒太阳。


一般晒太阳的时间最好选在上午10--11点之间,此时阳光比较充足,光线也比较柔和,效果最好。晒太阳的时间长短可因人而异,中青年每次1-2小时,老年人也就30分钟左右即可。



二,睡眠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人养生要睡子午觉,从子午流注来看,子时和午时是胆经和心经运行活跃的时间,也是培补正气、阳气的最佳时间。子时就是23点到1点,午时就是11点到1点。


我们可能都有体会,早上起来精神最好,上了一上午的班,到了中午精神就开始有些疲劳,这个时候休息一回打个盹,20分钟到30分钟即可,就可以培补身体,养固阳气。



三,功法

督脉乃诸阳之海,意思是人身体的阳气的通道在督脉,督脉运行的地方就是脊柱这一条,所以锻炼督脉是我们养阳气的最佳方法。


自古就有很多养生的方法,比如站桩、呼吸吐纳、易筋、正坐、撞丹田等这些适合体弱之人锻炼的方法,练的时候最好能心神合一,则只补不损,借心灵之力无损身体。


若你身体有了增加,或者身体不弱,想寻找更刚猛的功法强身健体,其实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遗产:易筋十二式、洗髓功等俯拾皆是。



最后再次分享两种睡觉姿势养阳气的小妙招


1、还阳卧

练习时,首先熟练还阳卧,可在每天晚上入睡前练习。


方法:身体自然平躺仰卧,胯关节放松,两腿弯曲,小腿向内收,两脚心相对,脚后跟正对着会阴处,两手放于小腹处,掌心向着腹部。


摆好姿势后,微闭眼,心中默念“虚”字,以鼻吸气,意想气聚于小腹处,再滚动到后腰;以嘴呼气,意想体内的邪气随着呼气排出体外。每晚睡前练习半小时即可。


2、混元卧

还阳卧练习一个月后,再高层次的练习是混元卧。姿势依旧为仰卧,两脚心相对,两手十指交叉放在头顶的百会穴处。


这个姿势既能养阳气又能放松头部,对失眠、神经衰弱有好用处。



通过以上生活中简单的方法,再结合其他特殊方法练习,能很快使阳气充盈起来!找回自信,一切好起来!


养发健康系统知识


养阳气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

阳气是我们人体十分重要的东西,阳气不足的人通畅会表现为虚寒怕冷,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疲乏等的,中医将其称之为:阳气不足。


为什么说冬病夏治,冬病就会在冬天容易发的病,这些病的易发人群多是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季节是我们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节,阳虚体质在这个时候更要好好呵护自己的身体。

那么养阳气有什么特别好的方法吗?

(1)动则生阳


运动可以升阳气,现在的上班族都是久坐党,这样的工作条件再加上每天待在空调房,很多都有阳气不足的情况,建议周末或者平时下班多步行,平时多做一些运动,出一出汗水,好处多多。老年人建议做一做太极,八段锦等。

(2)夏天早上一杯姜枣茶

天热之后本身脾胃就容易虚弱,提前服用姜枣茶可以补补脾胃,同时生姜尤其是老姜有祛寒驱赶病邪的作用,大枣又可以保护我们的肠胃,还可以补充体内之阳气以温中,又可以助阳气发散来排寒,这样一个夏天就可以把身体的病邪驱赶出去了。


关注我!带您正确养生,改善脾虚问题!分享养脾干货!


脾胃范儿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终日号而不嗄"。何者?

如果能懂得这两句话,就离懂中医不远了。

说的是小孩一降生,天生的有吸吮奶水的能力;天生有抓握的能力,如果胆大的话,让他抓住你的手指,可以把他提起来;小孩孩还有天生的朘作之事,他的小鸡鸡会坚强的站起来;他们成天号哭但嗓子不会嘶哑。这些都是为什么呢?

阳气也,元气也,和气也。

元气,通常指先天之气,生于肾,当肾元耗尽便会撒手人寰。握固指元气足,握松元气损。

阳气,指阳刚之气,有的阮小二,恐怕就是阳气损,阴气盛所致。

后天之气,是指水谷之气。天地藏精气于五谷,五谷藏精气于五脏,水谷之气为脾胃运化之气。其他之气不再赘述。

气是什么,中医之气除了呼吸之气外,重在力气,也就是劲!换成今天的话叫作能量。也可看作器官体现出的活力、光泽、功能。

阳气,可视作朝气蓬勃,干劲十足,活灵活现,欣欣向荣。与心动力关系密切,与五脏六腑的协调畅达均有关系。

所以,养阳,一是心情舒畅,气机条达。对养生均有50%以上功用。二是运动。运动可对各脏器良好的刺激,使之兴奋而调和,阳自然而生。三是饮食养阳。春天多吃一些蔬菜,蔬菜多数生机勃勃,对养阳有利。四是可在医生指导下吃一些补阳的东东。


山神001


关注妙手小圣医,每日推送养生干货!

阳气严格来说是养的不是补的,养护是不能破坏一些阳气生存的规则。人体阳气不足,破坏的不仅是身体状态,还有心情,心情搞得冰冰凉,阴翳感很强,也可能就是阳气不足引起的。



为什么感觉身体冰冰凉,心情冰冰凉的人,中医建议喝——姜枣茶,这也是养阳气的一个方法。


春天是提升阳气的最佳时机,在这个季节,多运动踏青旅游等等,动则生阳,慢慢坚持下来,阳气自然就可以充足起来。


其次就是睡觉,睡觉可以培育阳气,但是不能睡懒觉,我们一天中的清晨开始,阳气慢慢增加,早上能早起运动则是最好,千万不能熬夜,这样会导致阴损阳耗。




用户82314583398


我认为最简单、最廉价的养阳气方法是冬天多用太阳晒背。

在讲原因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个地方--江苏省如皋市,它是世界六大长寿乡之一,90岁以上老人4000多人,80岁老人40000万多,为全国第一。如皋人的长寿与当地的水土、人文及饮食文化息息相关,他们长寿的秘诀也很多,其中一条就是冬天多太阳晒背。


那么冬天太阳晒背是什么目的?对健康有什么益处?

原来,中医认为背为阳之阳,如果背部遇冷受凉,则风寒之邪极易通过背部经络入侵,阳气受损而导致疾病,年老体弱或久病虚损之人就容易旧病复发,加重病情。另外,正常的肺腑功能都靠阳气来支持,阳气充足身体就能抵御疾病的侵入。

那么,太阳晒背可以借助太阳的热量,让充足的阳气赶走盘锯在背部的阴气,身体一年四季都会暧和,同时也可以改善阳虚体质、增强人体免疫力。

所以,聪明的如皋人正是利用太阳这个免费资源来补养了阳气,并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他们不但长寿还很少生病,生活质量非常高。这也是我认为冬天多用太阳晒背是最简单的养阳气方法的原因。


中西医林医生


阳气即正气,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因此,养阳气就是养命。

养阳气可以从饮食、运动、起居、情绪等调理:

一、饮食

1、忌暴饮暴食

任何食物摄入体内都由脾胃来消化吸收,这个过程需要消耗脾阳。

暴饮暴食会增强脾胃负担,使脾胃虚弱,水谷精微的吸收会减少,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会减少,容易出现阳虚。

2、忌冷饮、生冷食物

冷饮和生冷食物和体温有温度差,入口把寒气带入身体,会消耗体内阳气。

3、少吃清热解毒类药物或凉茶

大家应该都有过上火的经历,如口腔溃疡、便秘、痔疮等,让人痛苦不堪。

很多人会买清热解毒药或喝凉茶来降火。

过度降火使阳气消耗,引起阳气不足。

4、少吃西药

西药属化学合成制剂,大多数性寒,经常吃会影响人体阳气。

二、适量运动

中医认为:动则生阳。现代人大多久坐少动,容易体寒。

每周抽2至3天运动30分钟至1小时,可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有利于升阳。

但不建议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容易出太多汗,而气随汗脱。

以运动微微出汗最佳。

三、充足的睡眠

自然界也分阴阳,白天为阳,适合运动、工作可助升阳;晚上属阴,适合静养以帮助养阴藏阳。

晚上11点至凌晨1点是肝脏解毒、修复的好时机,这个点适合睡眠。

因为,卧则血归于肝,肝藏血,肝好气血就足,气血足身体阳气自然就足。

因此,少熬夜是养阳气的最简单方法之一。

四、情绪

凡是向上的、积极的、阳光的属阳,消极的、向下的、阴暗的属阴。

保持阳光、正能量、快乐的心态可助提升阳气。

五、晒太阳

太阳为阳,月亮为阴。

太阳为自然界的真阳,经常晒太阳是补阳气最简单又管用的方法。

特别是冬天,晒头和背部更佳。

因为头为诸阳之会,背上有人体最大的阳经(膀胱经),经常晒头和背,可借助自然界的真阳,激发体内的阳气。





琴姐聊健康


中医认为,阳气乃人之根本,阳气衰落,人的寿命也会大幅度的降低,因此,阳气也有暖气,喜气的意思。

中医将阳气看的格外的重要,认为脏腑之中都需要阳气的滋润,因此,阳气不足会产生多种问题。

右上角关注帮忙点一下,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识的文章给您!

哪些原因导致阳气不足



①不良的生活习惯

身体阳气主要来源于脾阳和肾阳,不好的生活习惯会导致阳气的衰败,尤其是熬夜,最容易导致阳气匮乏,同时,如果生活中经常劳累过度,或者经常受凉受冻,又或者心事重,那么也会导致阳气匮乏。

②大量的出汗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精华所在,适量的出汗对身体是有益的,但大量的出汗就容易导致阴虚,同时还容易导致阳气不足,时间久了,会有心慌乏力的症状出现。

养阳气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



冬天是最好养阳的季节,但要说到最好的方法,想必也是因人而异的。

有的人吸收的好,食补是最好的方法,有的人勤劳,可以用泡脚的方法补阳。而一些聪明的人呢,还可以用按摩穴位的方法刺激阳气的生成,因此,养阳气的方法其实是因人而异的。

食补的话,可以选择一些富含精氨酸的食物,如核桃,大蒜,韭菜,豌豆以及葱,其中葱可以降低前列腺疾病发生的概率,又能补阳气,可谓一举多得。

另外,像西蓝花,白萝卜以及药食同源的枸杞,山药海参等,都能补阳。

按摩穴位的话,推荐按摩关元穴或者足三里,其中关元穴是首推的,因为它效果好,关键时刻具有回阳的效果,对于手脚冰凉,四肢怕冷的人来说,经常按摩关元穴可以缓解症状。

至于泡脚咱们就可以不用提了,毕竟泡脚都知道,可以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在配合按摩脚底的穴位,效果更是一流。

养阳气离不开晒太阳



中医认为,头顶的百会穴是接纳阳气的穴位,因此晒太阳有助于补充阳气。而现代医学证明,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

阳气的补充其实离不开运动,因此每天早晨出去跑一跑,走一走,是有利于阳气的恢复的。

喜欢的话,帮忙点一下关注。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识的文章给您!


养拉布拉多的老中医


中医长说的一句话:“阳气足,百病消”。

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之一。

而人的正常机体运转、工作、运动、情绪波动、适应气温变化、修复创伤、包括性生活等各项活动都是需要消耗阳气的。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如果不足,人就会生病,阳气完全耗尽,人就会死忙。

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阳强则寿,阳衰则夭,养生必须养阳。

阳气衰弱则百病生

阳气不足最直接的表现为气血运行速度变慢,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下降。一些病理产物(如痰饮、瘀血、结石等)及外来物质(如风、寒、湿气等)不能及时排出而瘀积成疾。

阳气不足有两个阶段

1、阳气稍有不足,但人体功能基本能维持

在这一个阶段,人就会有肥胖、手脚冰凉、腰酸背痛、头晕乏力、颈椎腰椎病、亚健康、早泄滑精阳痿等各种不适症状。

2、阳气严重不足,人体物质代谢率和和生理功能足迹下降

在这一个阶段,人的一些原有疾病,旧伤或者先天缺陷处瘀积堵塞现象会更为严重,致使这些部位生理功能明显失常而导致严重的疾病。

既然阳气这么重要,我们平时又该怎么样来补足阳气呢?

1、艾灸穴位保健

人过了四十岁之后,人体内的真气就会开始逐渐的衰退,为了保证人体正气充足,阳气不亏,进而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


适当艾灸并按摩关元穴及腰眼穴可起到提阳的作用。

关元穴:肚脐下四肢处,关元穴位于人体“阴脉之海”的任脉,肚脐之下3寸。的位置,又称为下丹田,具有培补元气、强壮身体的作用。

腰眼穴:腰眼穴为经外奇穴,在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开约3.5寸的凹陷中。

2、踮脚走

动作示范:尽可能的迈开大步,脚尖着地,走路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弯曲膝盖。另外腿往前迈步的时候,脚尖要伸直,就好像在跳芭蕾一样。 前脚在落地的时候,后脚脚尖要踮起来。每天有时间的时候可以将休闲的散步变成大步走练习即可。

功效:用脚后跟先着地的走路方法,实际上是刺激了肾经的穴位,可以有效的防止骨质疏松症。


3、深呼吸

动作示范:选择空气清新的环境,尽量的用鼻子吸气,呼吸要保持柔和、缓慢、均深长。每次的深呼吸以6次为-组,然后就可以平息调整,然后再做。

功效:深呼吸可以让肺部的空气得到更换,每次的深呼吸之后可以促进体内废气的排出,新鲜空气的吸入,头脑更加清醒。

4、提踵颠足

动作示范:提踵的时候以五个脚趾抓地,两腿并拢,同时提肛收腹,肩部要向下沉,立项竖脊,百会上领;向下颠足的时候,身体放松,轻轻的咬牙,可以先慢慢的下落一半,然后轻轻的震动地面。

功效:提踵可以牵拉腰背腿部的膀胱经和肾经,轻震地面则可以按摩到五脏六腑。

5、摩肾俞

动作示范:双腿并拢,坐在床沿的位置上,两个手掌互相搓,直到感觉到手心发热为止,然后两手分别按在后背腰部位置,上下按摩腰背的肾俞穴,一直到感觉到热感为止即可。最好每天早晚各进行一遍,每遍各200次左右即可。


健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引起重视的,根据一项数据调查显示,80%的现代人都有阳气不足,身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并且这个数据还是持续的上升。如果你的健康被不断的透支,身体就会感觉到特别的不舒服,腰疼、背痛、落枕、感冒、身体酸软等症状。出现此类的症状,一定要赶紧引起重视。

以上呢,只是粗略了的介绍了一些方法,如果还想更有针对性的一点的,可以去看看(欧阳杰卿重拾自信)一文提到的方法,我老公以前也是肾虚,通过使用他的方法之后,现在每次行夫妻生活都能20分钟了,还是很轻松的。

最后呢,还要重点跟大家说一下,想要肾好、性生活和谐,一定要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作息方式,以及每天锻炼的习惯。这样才能有助于你的身体越来越健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