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商品从四个角度切入,然后将指标具体化


研究商品从四个角度切入,然后将指标具体化

群友提问:老师您好,对于铁矿这个品种,我的理解是外盘,连铁,人民币现货,远期的美金货四个部分。对于这四部分的强弱关系判断,我能想到的是可以通过计算来评价(外盘折rmb-连体,现货价格-折算的远期货价格,还有期现的升贴水)。我不知道这种做差的方式合不合适,以及该怎么做一个系统性的判断然后做一个合适的策略呢?


其实你说的这几个点基本上都是从一个维度上切入的,那就是价格,只不过你这里是把价格换成了价差,内外盘价差中间用汇率链接起来,近远期价差中间也用汇率链接起来。

研究商品从四个角度切入,然后将指标具体化

(来源:www.jiaoyifamen.com)


我最初研究商品的时候,基本上所有的品种只从四个点入手:价、量、成本、库存。价格看哪个地区、哪个品质,以及标准品与替代品价差,跨期价差,相关品种价差等,这些都是价格维度去研究商品。


量主要是供应端的产量以及需求端的需求量,还有边际供应和边际需求的比较,这些都是从量的层面上去研究。量的下面是产能和开工率,再下面就是利润。


成本和利润是硬币的两个面,利润的变化影响着产能和开工的变化,进而影响产量和需求的变化,最终影响价格的变化。


还有一个指标是库存,库存的高低起到了弹性调节作用,低库存,边际供应小于边际需求,价格弹性大,短期涨得快,高库存,则价格弹性小,短期长得慢。这些都是从库存角度去分析商品。


再到后来,我把更广义的价、量、成本、库存这几个维度给具体化了,直接对应库存、基差(价差)、利润这价格具体的基本面因子,利用这几个因子的组合来做交易策略。当然,后来我又用期限结构作为这几个因子的辅助验证。


像你把所有的策略都基于价格(价差)一个维度的话,我也不确定这样能不能得出什么不错的交易策略,你需要根据你的想法,搞数据研究,拿历史行情对照,看一下是否存在某种规律,即使有的话,我觉得更多的应该也是统计上的规律。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凡是比较成熟的品种,你想油粕,黑色系,这种持仓量巨大,产业参与程度比较深的品种,只要这个品种的价格(利润)不是在极端位置,你按照库存+基差+利润的交易策略去进行交易,效果都是非常好。但是价格(利润)处于极值位置的时候基差不好用,利润这个指标才是最核心的。


简单来说,只要这类品种不是超级高利润或者亏损的,你按照基差>库存>利润的判断标准,正常利润情况下,基差+库存是交易的核心,二者共振搞单边贼准;当这类品种超级高利润或者亏损的时候,库存和基差都不好用,利润指标最好用。


你说得这几个价差怎么去做策略我没有什么研究,如果你有想法的话,你得用相关数据和历史行情去做做复盘,搞搞研究,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