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魚糊粉,一根熱油條,讓武漢的早上鮮的眉飛色舞

一碗魚糊粉,一根熱油條,讓武漢的早上鮮的眉飛色舞


到武漢,過早,熱乾麵是必須要去吃的,豆皮也是必不可少的。不過武漢民俗研究者何祚歡卻認為最代表武漢特色的小吃,其實是糊湯粉。起初我不太認可,可仔細想來也是,長江之畔,魚米方為特色,一碗飄著鮮美魚香的鮮魚糊湯粉泡油條,或許才是最經典的漢味。


我是在四五年前去武漢拍美食紀錄片《搜鮮記》時,武漢的朋友@美食達人老王和@美食俊俊 ,帶去吃到這碗魚糊粉的。這家叫徐嫂糊湯粉的,就在遊客如織的戶部巷小吃街的深處藏著,而且竊以為,這也是戶部巷裡唯一值得去吃的地方。


迤邐來到戶部巷,果然遊客頗多,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遠遠的就看到了一塊徐嫂糊湯粉的招牌,臨街一個店堂,門口有一個櫥窗,裡面的鐵案子上放著一個裝有熬好的鮮魚糊的保溫桶,另外一口鍋,用來燙粉,一個大嫂正忙的手忙腳亂,排隊的人果然多。


一碗魚糊粉,一根熱油條,讓武漢的早上鮮的眉飛色舞

一碗魚糊粉,一根熱油條,讓武漢的早上鮮的眉飛色舞

一碗魚糊粉,一根熱油條,讓武漢的早上鮮的眉飛色舞

一碗魚糊粉,一根熱油條,讓武漢的早上鮮的眉飛色舞


排隊間隙,俊俊告訴我,這家的糊湯粉的糊湯,是魚糊湯,是用兩三寸長的江裡的野生小雜魚,最好是小喜頭魚也就是小鯽魚,去鱗鰓,剖肚雜,洗淨熬製成的,其實這樣的魚在武漢最早是常常被用作熬貓食的,所以也被稱作“貓魚”,而熬魚湯講究大鍋而文火,要想做一鍋鮮美的湯汁更要熬一通宵。且用魚多少也有講究,多則腥,少則不鮮,直至魚肉熬得脫形,魚骨幾近熬化,魚的精髓全融進湯裡,方為上品。此時,魚湯湯色乳白,味鮮汁濃,回味清甜,再濾汁除渣,加入大量胡椒粉,用生米粉調糊,糊湯粉的糊湯即成,滋味鮮的似乎能讓人咬到舌頭。這,才真是在這個魚米之鄉吃魚不見魚的最高境界。


一碗魚糊粉,一根熱油條,讓武漢的早上鮮的眉飛色舞

一碗魚糊粉,一根熱油條,讓武漢的早上鮮的眉飛色舞


而糊湯粉中的粉,其實就是圓米粉,但相較於普通米粉,要細很多,是用秈稻米磨成漿製成的,要像線粉一樣細,潔白細長,口感柔韌有勁。而且在武漢人眼裡,糊湯粉天生要與油條搭配著吃,一定是剛出鍋的現炸的熱油條!這叫一套,標配!


聽俊俊說這麼多,我早已按捺不住,急匆匆要一碗,“老闆,來一套魚糊粉”,只見一個大嫂,先自旁邊的保溫桶中舀魚糊湯置於碗中,再用一個竹撈子,盛一把雪白米粉,在沸水鍋裡汆燙幾下,撈出盛入魚糊湯中,撒翠綠蔥花,鮮紅辣蘿蔔丁等幾味配料。一碗鮮香濃稠的鮮魚糊湯粉就好了。


一碗魚糊粉,一根熱油條,讓武漢的早上鮮的眉飛色舞

一碗魚糊粉,一根熱油條,讓武漢的早上鮮的眉飛色舞


隨糊湯粉一起上桌的,還有幾根剛出鍋的炸得金黃焦燦的熱油條,將粉在魚糊中稍稍攪一兩下,一股濃烈的魚香、胡椒香直衝鼻孔。然後學著俊俊的吃法,將油條掐成寸長,泡入糊湯粉中,隨後將米粉與糊湯攪拌均勻,油條翻轉其中,吸足糊湯的味道,嘗之,糊湯濃郁的胡椒味道讓我感覺頗有老家山東糝湯的意思,都是熱呼呼、辣呼呼,而又微微稠糊,但因為糊湯是鮮魚熬製,故覺得糊湯更有滋味,更鮮。魚香撲鼻,汁濃鮮美,而糊湯中的米粉,潔白細長,滑潤有勁,還有那飽蘸糊湯的熱油條段,鮮香和酥軟並存,外邊被糊湯泡的略略有些軟,裡面還是熱油條的酥香,吃起來自是妙不可言。


一碗飄著鮮美魚香味兒的糊湯粉,讓武漢的這個早上,鮮的眉飛色舞起來。


武漢,你早!


一碗魚糊粉,一根熱油條,讓武漢的早上鮮的眉飛色舞

一碗魚糊粉,一根熱油條,讓武漢的早上鮮的眉飛色舞

堅持原創美食文章,央視《味道運河》《吃貨傳奇》美食顧問,美食紀錄片《搜鮮記》總策劃王老虎與你共同搜尋舌尖上的“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