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財收益最穩健?

葉落隨風9173


如果有閒錢可以為寶寶計劃一份教育金、夫妻配置一份養老金,都是以年金理財的形式,保底利率還可以,結算也不錯,高於定期及一般的微信支付寶理財!既有強制儲蓄功能,還可自由追加、取現,低、負利率時代,首選理財工具!


保險話你知


不論是有錢人還是普通家庭,在投資理財中對於穩健型理財產品的追捧都是一致的,因為穩健型理財產品的收益穩定、風險低,是很多投資者的理想理財產品

但是很多新手在各種投資理財產品中總是會迷花了眼睛,不知道怎麼選擇,那麼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幾個靠譜的理財產品。


1、儲蓄式國債;

  憑藉著穩健和相對高收益,每次儲蓄國債發行時,都能看到一大群老人在銀行門口排隊,隨著時間的遞推,“金邊債券”的魅力依舊未減相比國有大行同期銀行定期存款同樣具備一定的吸引力,不過,和同期的銀行理財產品相比,收益不佔據優勢。

  國債一般是老年人最偏愛的一種投資品種,它以國家信用作為保障,穩健,同時還比同期銀行定期存款收益要高。但相比其他投資產品,國債相對期限太長,流動性不強。如果提前承兌需要損失一定期限的利息,成本較高。因此,如果想投資儲蓄國債,需要抱著長期投資的準備。


2、貨幣基金;

  貨幣基金也是穩健型理財產品的常駐客。貨幣基金的資金主要投資於風險相對較小的貨幣市場。相比較其他類型的基金產品,貨幣基金不僅流動性好,而且還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較穩定的收益。目前貨幣基金的收益在3.5%到5%之間浮動,與國債相比沒有多大的差距,是穩健型理財產品中比較普遍的一個收益,不過貨幣資金相比國債勝在支取靈活,比較適合對資金流通性要求較高的穩健型投資者。


3、銀行定存;

  銀行定存是大家都熟悉的一種收益穩健的理財產品,根據2017年央行最新發布的基準利率表,銀行定存三個月的基準利率是1.10%,定存半年的基準利率1.30%,一年的1.50%,兩年的2.10%,三年的2.75%,不同的銀行可能會根據基準利率做略微的調整,但整體差異不大,銀行定存相比較其他類型的穩健型理財產品在收益上可能會有略微的不足,而且銀行定存的資金靈活性也不夠高,不是對資金安全性有特別高要求的,可以多考慮一下其他類型的穩健型理財產品。


4、大額存單;

  大額存單是一種新型的穩健型理財產品,自2015年推出以來,還沒有經歷過三個年頭。大額存單的投資門檻特別高,個人投資者30萬元起購,機構投資者1000萬元起購,中途可轉讓,是專屬“土豪”的一種穩健型理財產品。目前,大額存單三個月的最高利率是2.775%,半年的是3.075%,此後一年、兩年、三年的最高利率分別是3.375%、4.275%以及5.52%,對於擁有大筆資金且追求穩健收益的投資者,是比較合適的一個選擇。


  以上四種穩健理財產品雖然收益差距不大,但其在投資門檻以及資金靈活度上各自有著各自的特色,追求穩健收益的投資者可根據自身的經濟能力以及對資金靈活度的要求去選擇相應的理財產品。


有料Media


我對於最穩健的理解是:具備一定風險,但是可以承受。同時,在此基礎上確保可觀的收益。

所以,在此基礎上,說一下我的操作方法:

1 百分之40的資金,存銀行,確保絕對沒有風險;

2 剩餘百分之60中的五分之四(總量的48%),買最穩健的,風險最小,收益最低(比存定期略高)的理財產品;

3 剩餘百分之60中的五分之一(總量的12%),買風險最高,賠了一分不剩(賠光是底線,但決不能帶槓桿)。但是,一旦賺了,上不封頂的。

至於位於中間的,有較高風險,同時收益也就那麼回事兒的千萬別選。

具體的原因就不介紹了,直接借鑑實操即可,希望對樓主有用。

特別注意,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有不合理或不完善的地方,還請多多包涵。


先人所知


符合最穩,能長期不用管還很安全、收益也好這幾個條件的,首選當然是銀行存款,但是不是普通存款,而是大額存單或者智能存款。

    現在一般銀行的大額存單,上浮比例都在40%以上,城商行和一些股份制銀行達到基準利率上浮55%稀鬆平常,上浮55%以上也是有的。而一些比較激進(缺錢)的銀行,五年期利率5%也不是沒有,而且門檻越來越低,比方說某銀行五年期智能存款,年利率5.2%,1萬元起存,如果未到期提前支取,可以按照相應檔期的基準利率上浮45%計算利息,比如如果存滿三年年未滿五年,可以按照三年年期基準利率上浮45%計算,還是比較合適的。

    而且銀行的普通存款(包括大額存單,不包括結構存款),50萬元以下受到存款保險制度保護,你要說安全、穩定,我想沒有比它再安全穩定的,而且這5年你不用管。

    除此之外,如果你說你當地沒有這樣的存款產品,那麼國債也是每個地區能夠找到的安全、穩定,不用管的良好投資品種選擇,但是目前利率也就4.3%左右,而且從信譽度角度,比銀行存款要高,如何選擇看你自己。

    至於其他理財,就差一些,要麼期限不夠久(很少有超過3年的)重複投資的頻率高一些,安全性比銀行存款和國債也要低,收益嘛,怎麼說呢,一般來說收益和風險成正比,收益高的(比如股票基金)風險高,安全穩定的(比如貨幣基金)收益低,都不符合你的要求。



健談贏銷


對於理財來講,主要是三個因素:期限,收益,是否保本。

從題目上來講,題主首先考慮的是最穩健,那麼就要放棄收益了,大家都知道高收益高風險。想要獲得最穩健的收益,那麼自然就要放棄風險了。所以個人的建議是在保持穩健的前提下,可以去配置銀行的理財,雖然目前的理財收益比較低,但是風險也是很低的,第二方面,可以去配置券商的保本收益憑證,券商的保本收益憑證的種類相對銀行理財來講,比較多。收益可以固定型的,也可以是浮動性的。現在很多投資者還是會考慮購買券商的保本浮動型的收益憑證。除了以上兩種投資產品,還可以去買國債逆回購,尤其是到了資金比較緊張的時候,收益率都是比較高的,還有其他的收益產品,這裡就不再一一贅述了。


彪哥看盤


理財都是存在風險的,任何的理財產品嚴格上來說都是有風險的,即使普遍認為最安全的銀行存款和國債,因為國債的風險來自國家的命運,所以沒有絕對安全穩健的理財產品。

只有相對穩健安全的理財產品,從穩健的級別來看,國債是最穩健的產品,其次是銀行存款產品。

所以如果你理財想要追求安全穩健,那麼最好是選擇國債以及銀行存款,其實也可以加上流動性好的貨幣基金,比如餘額寶或者零錢通這樣的理財產品。

但是在追求穩健的同時,必然會喪失理財的收益,絕大多數的理財產品風險以及收益都是對等的,安全穩健就意味著風險低或者超級低,那麼在收益上也就比較低。

“既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是不可能的,當得到了穩健安全的理財產品,就喪失了高額的收益。

不過對於理財小白以及尚未入門的同學來說,選擇安全穩健的理財產品是最好的選擇。在理財過程中,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不懂不要碰。不知道其他的理財產品,或者沒有了解過這款理財產品,就一定不能拿出真金白銀投入到裡面去。

穩健的理財適合哪些人呢?

前面也說了,穩健理財適合:理財小白以及尚未入門的人,除此之外,穩健理財還適合:風險承受能力非常低,年齡較大(55歲以上)的人。

因為風險承受能力低,意味著買入的非穩健理財產品一旦虧損之後,無法承受帶來的損失,所以風險承受能力低,一定不能強行購買非穩健理財產品。

而年齡比較大的人也不適合買入非穩健的理財產品,因為那個時候基本上已經屬於大齡的群體,應該思考如何利用這筆錢來養老,選擇非穩健的理財產品,一旦風險爆發,養老錢就沒了,所以老人(年齡大)的人適合穩健理財。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以及偏好,在進行投資理財錢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偏好,進行合適的投資,千萬不能出現只適合買銀行存款的人卻買了股票這樣的悲劇事情,總之下來就是理財要量力而行,根據自己來定。


福建滾雪球


1月6日,央行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大約8000億元資金由此釋放出籠。央行此舉對於股市、樓市都是利好,可對於偏愛穩健理財的投資者來說,就不那麼樂觀了。

原本元旦一過,市場資金面逐漸寬鬆,貨幣基金的收益率就會回落,而降準則會加快貨幣基金收益率下降的速度,預計短期內其平均收益率就可能跌到2.4%至2.5%之間。

為了避免存貸利差收窄,銀行很可能也會將存款利率做出相應調整。

另外,作為銀行“攬儲利器”的大額存單和頗受老年投資者歡迎的儲蓄國債,其利率水平估計不會受到降準影響。

當銀行理財產品收益跌到4%以下的時候,理財產品對於投資者的吸引力也將大大降低,如今保本型的理財產品不僅利率更低,且數量也不多。

根據某機構監測的數據顯示,在2019年最後一個月,受年末攬儲的影響,銀行理財與存款利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銀行理財產品的利率再次站上4%。

2019年年末理財產品利率翹尾,但有不少人認為這是短期波動,雖然現在的理財產品利率不行,但市場上並沒有太多的替代品,作為投資者或許只能擇優投資了。

而且這幾款產品中,除了兩款之外投資門檻也不算很高,1萬元起投,投資期限長短都有,此外還有兩款能保本的結構性存款。

除了結構性存款之外,其他幾款產品都是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不僅收益沒有保障,就連本金也沒保障,意味著本金也有可能會虧損。

去年12月份銀行理財平均收益率的回升,更多可能還是因為年末流動性趨緊造成的,一旦過了這個時期,收益率可能還有回落的可能。

在投資者最為關注的低門檻(10萬元以下)理財產品中,西南地區有58款獲得普益標準星級評定,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26%。其中三星產品23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11%;四星產品23款,平均預期收益率4.26%;五星產品12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53%。

上述10款收益較高的銀行理財產品中,有6款投資門檻為1萬元,為資金有限的投資者提供了選擇空間。


財貓說財


理財產品分三種:1,保本保收益;2,保本浮動收益,3,不保本不保收益;

第一種保本保收益的有國債,儲蓄,保險年金;

第二種應該以後沒有了,現在還有,比如銀行各種理財,有的保本,有的不保,今後應該是沒有了的,2020年底是打破剛兌最後時限,但年化5%以下的,可以默認為本金沒問題的,也算保本的,收益就不好說了。

第三種就多了去了,股票基金期貨期權股權投資都算,但收益應該很客觀。

所謂穩健,各人理解不同,同樣一款理財產品,有人認為過於保守,有人認為太激進,都不好說,還是根據自己的需求來理解,比如,到底要不要保本?可以承受一定本金損失,而願意去博取一定的高收益?


君子之財理之有道


首先,穩健理財不代表沒有任何風險,穩健理財的關鍵點是收益與風險的平衡,在把控風險的前提下,獲得最大的收益率,是理財的追求,但大多數人在高收益面前是不理智的,所以我建議建立合理的投資理財組合。

一、40%做幾無風險理財,比如3年期、5年期國債,3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年化收益在4-5%;

二、30%做低風險理財,比如90天、180天的定期理財,收益雖然稍低一點,但是資金靈活度會高一些,還可以考慮低風險的定投基金(貨幣型、債券型);

三、20%做中高風險理財,在國內建議股票市場,做熟悉的行業和看得懂的個股行情,如果不想研究個股,可以選擇ETF指數基金,期貨就不建議做了,風險超出一般人的承受範圍;

四、10%做保險理財,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特別是一家的支柱,要有足夠的保障,我所說的保障主要是意外、意外傷害、重疾及住院為主,還包括適當的養老,那種分紅型的就不要考慮了,保險的真諦是花小錢預防大風險,靠保險收益是愚蠢的;

總之,理財是有風險的,做一個適合自己的組合,可以在風險、收益、靈活度、保障等方面達到平衡就是穩健的理財!



芸希谷


首先要搞清楚理財並不等於投資。

投資是有風險的,這個尤其是股市,那個我記得很久之前那個廣告啊,投資有風險,又失去需謹慎。

李晨那應該是追求穩健的,這個投資收益穩健和收益之間實際上是有矛盾的。

要想有一個比較大的收益,那這個投資呢,追求穩健是不可能有大的收益的,尤其是短期內大的收益,嗯,它應該是一個長期的收益。

嗯,看你的選擇是什麼,短期內收益比較大的話,得益於您的這個資金體量。

長期的收益比較大的話,那股票應該算是比較好的選擇比較好的老百姓能夠參與的這種。行業性的紅利行業,比如說5G選幾家比較好的公司。隨著呃中國家的5g的這個網絡的整體推進。我們應該會有一個比較好的收益。

唉,相對來說風險應該是比較小,整體的在中國的5g行業是向上走的。

再一個比較常規的理財規劃呢,就是國債。

或者是有目的性的一種投資理財比如說。養老孩子的教育基金這個呢,就需要購買一些保險類的產品比如年金類。

再一個房地產的一線城市或者強一線城市,一些學區房或者是這個比較好的,這種市容規劃的這種新區也非常適合這種長期持有,尤其是學區房用來租賃,應該說是非常好的這個資產長期持有,這種理財呢主要是來自於這個租賃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