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国的开拓者——努尔哈赤

大家对于清朝可谓是比较熟悉了,比如康熙、雍正、乾隆和后来的慈禧太后,以及各种满天飞的后宫八卦都为大家所津津乐道,真不知这皇家宫闱秘闻怎么搞的大家都好像亲眼见过一样。

大清帝国的开拓者——努尔哈赤

当然相比而言,作为大清的开拓者,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知名度就比较小了。虽说知名度比较小,但他老兄的艰苦奋斗史就非常励志了,很值得一提。

万历十一年,辽东总兵李成梁率兵进攻建州女真王杲,战斗中误杀了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这使得努尔哈赤很愤怒,因为他们一家是站在明朝这边的,所以明朝也得表示表示,给了他一些补偿并给了龙虎将军的封号。

但很明显,努尔哈赤的才能岂止于一个将军。不过话说回来,当时这位年仅25岁的年轻人除了接受政府的国家补偿外,心里无非也就多一些牢骚而已。毕竟与庞大的明帝国比起来而言,他又能怎么办。没办法,祖父和父亲不在了,一切都要靠自己了。目前混口饭吃要紧,所以他带着祖上遗留下的十三副盔甲开始自己的创业之旅。

当时辽东女真部落比较多,各个部落整天你打过来我锤过去的,极其混乱。当然这仅限于他们部落之间的争端,对于明朝他们几乎是不去招惹的,毕竟镇守辽东的是李成梁。李成梁有多厉害?他的同事戚继光够厉害了吧,可惜当时戚继光还是没有他老兄有名。如果还不认识戚继光,那你就知道李成梁是当时天下第一猛将就可以了。

努尔哈赤当然也是知道的,所以自从他创业开始后,对其他不服自己的部落是坚决打击消灭,而对李成梁是相当的尊重。此外,他还和李成梁一家有着说不清讲不明的关系,此外逢年过节的,甚至没事的时候都会送送礼拍拍马屁。而对于李成梁来说,这些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任努尔哈赤和其他部落去打打杀杀,自己要的就是这种动乱的局面,一来可以防止他们做大,二来自己才有用武之地。

努尔哈赤凭借着李成梁和明朝政府的默许,不断攻城略地,壮大实力,当然他常常是亲冒矢石,带头冲锋陷阵,因为兵力太少了,经常以寡击重。这是相当危险的,因为哪怕他胜利了一百次,只要一次失误他就得丧命黄泉。所以单纯靠莽夫之勇是不行的。虽然是少数民族不怎么通晓文言文,虽然上班经常忙的没空,但他还是买了两本课外书,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肯挤就会有的。而很显然的是,努尔哈赤是认真挤过海绵的。因为他不在单纯用武力去夺取胜利了,有时他也开始用上了书中的理论知识,比如说要去打这里,而却去打了其他目标,声东击西。又比如派人假装对方的人,等到进攻的时候,来个里应外合。再比如重金收买对方的亲信,临阵倒戈相向等等。就这样,三十年的刀光剑影,冲锋陷阵,艰苦卓绝,不停的战斗,最终他统一了女真,而他似乎是为了战斗而生,这时他的目光终于转向了身后那个庞大的身影——大明帝国。

不过在最终的决裂之前,他还必须要等。等什么?等李成梁的死讯。虽然他已经九十岁了,但是李成梁和他手下辽东铁骑那可怕的战斗力还是给努尔哈赤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初生牛犊才不怕虎,而他已经成为了类似李成梁这样的人,所以他很了解对手的能量。不久李成梁去世了,努尔哈赤立即发布“七大恨”,祭天誓师,对大明宣战。

对明朝政府来说,七大恨八大恨的什么都无关紧要,紧要的是这个小部落首领居然如此不自量力,胆敢挑战政府的权威,反了他的。明朝也立即下令调兵遣将。不过这时明帝国已经今时不同往日了,内部早已腐朽没落,政府机器效率极其低下,经过半年多协调才把部队组建完毕。大清帝国的开拓者——努尔哈赤

而此时努尔哈赤连下抚顺、清河,威逼沈阳,形势基本倒向了努尔哈赤这边。而这时明军才姗姗来迟。统帅这支队伍的是杨镐,跟职业军人努尔哈赤比起来,此人就是个书生。所以战争的走向已经摆明了。不过明军将领倒也还行,杜松、刘艇两路主将没得说,另外两路主将李如柏、马林,基本是来打酱油的。明军加上朝军共十来万,且兵分四路。而努尔哈赤虽然只有六万人,但是都是精锐部队,且他采取的是一路来来去去,就是不分兵作战,集中力量一路一路收拾明军。这样人数和质量上他都占了优势。结局毫无悬念,努尔哈赤大获全胜。

自萨尔浒之战后,明军彻底失去了对辽东的掌控,而努尔哈赤就此打开了局面,此时他早已建立了后金政权,当然他的野心也就仅仅在于割据辽东,与明朝分庭抗礼,至于什么进攻关内,统一天下之类的,那简直不要太疯狂了。毕竟大明帝国对他来说是在太过强大了,虽然他占据了辽东,但跟大明比起来,那就是一个暴发户和豪门的差距。不过尽管如此,这也为他的子孙后代们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也算是小有成就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