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剖析|兵骄者灭:努尔哈赤“宁远战事”折戟暴亡并不神秘

努尔哈赤,大清帝国的奠基人。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曾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四处征战,并以勇武与智慧统一女真各部,创立八旗制度,建立起强劲的后金政权,并为大清王朝后来的入主中原奠定基础。正是这么一代旷世枭雄,他在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挥师南下攻打宁远城的那场战役之后,在短短不到八个月的时间突然传来暴亡消息!努尔哈赤到底因何而亡?历史沧桑,时至今日,人们依然众说纷纭,留给世人一道难以关止的话匣!但这在笔者看来,实际一点都不神秘!

全面剖析|兵骄者灭:努尔哈赤“宁远战事”折戟暴亡并不神秘

大清帝国的奠基人——努尔哈赤

《清史稿》评努尔哈赤:“太祖天锡智勇,神武绝伦。蒙难艰贞,明夷用晦。迨归附日众,阻贰潜消。自摧九部之师,境宇日拓。用兵三十馀年,建国践祚。萨尔浒一役,翦商业定。迁都沈阳,规模远矣。比于岐、丰,无多让焉。”

全面剖析|兵骄者灭:努尔哈赤“宁远战事”折戟暴亡并不神秘

努尔哈赤的暴亡成谜?故弄玄虚!

从努尔哈赤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来说,努尔哈赤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旷世枭雄”!对努尔哈赤其人,金庸先生更是给了他至高的评价:“自成吉思汗以来,四百多年中全世界从未出现过的军事天才。

然而,正是这么一位后世评价极高的历史风云人物努尔哈赤,若论及他从白手起家到打下一个后金帝国的宏图大业之成就,他是相当成功的。可对他在经历“宁远战事”后不到八月时间的突然暴亡,这对世人来说,不但属于一大待解谜题,对他本人来说,也似乎是上天故意和他开了一场玩笑!因为在这场战事中,努尔哈赤的对手仅仅是一个刚刚出道的白面书生袁崇焕。因此,对努尔哈赤的暴亡事件,一直为不少史学家认定为努尔哈赤一生充斥着的“三大谜团”之一。

那人们普遍认为努尔哈赤一生待解的“三大谜团”究竟是什么呢?它们分别是: 发迹之谜、囚弟杀子成王道之谜、金国汗死亡之谜。

对这“三大谜团”,若论及前两者,笔者以为,也基本可以算作两大谜团,毕竟,这些政治事件的背后,除了做事者他本人更加明了之外,局外人一般很难看透根本,而唯独最后一个,事关努尔哈赤的“金国汗死亡之谜”却不能算作谜团之列。只能说,此属于原本就摆在明面上的事,只是出于某些环境下的人和事不愿说明白,从而没法说,或者说了有违“圣意尊颜”,因此只好以牵强附会、故弄玄虚的方式给列到了谜团层面。

全面剖析|兵骄者灭:努尔哈赤“宁远战事”折戟暴亡并不神秘

努尔哈赤与袁崇焕

大清奠基人的努尔哈赤真的暴亡原因不明?

既然努尔哈赤的暴亡不算谜团,那为何时至今日依然有不少史学家一直在探讨“努尔哈赤的暴亡之因”这一问题?而且争议不少。难道在明史、清史中,就从来没有提及过努尔哈赤因何而亡?只是纯粹说努尔哈赤于某月某日亡故吗?显然不是。

笔者以为,人们之所以对努尔哈赤的暴亡原因争议不少,主要存在两大因素:

其一、清朝统治者不希望努尔哈赤的天敌是袁崇焕!

因为人们不太敢,也不愿意相信,而且清朝统治者更加不希望人们相信,可以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齐名的清太祖努尔哈赤,一个战神般的人物,他居然栽倒在一个出道不久的一介文弱书生袁崇焕手上!因此在留下的历史记载中,但凡提及此事多采取避而不谈的隐晦姿态,从而以此来发扬满清八旗子弟的威风。也就是,反正我不说,反正不是我说的,你猜,你猜猜,你再猜猜,你爱怎么猜就怎么猜,越谜越好!

全面剖析|兵骄者灭:努尔哈赤“宁远战事”折戟暴亡并不神秘

书生意气果然能挥斥方遒:袁崇焕,一介书生出身的抗金名将

其二、努尔哈赤亡故之因史书记载内容发散而不详!

研读历史,虽然关于努尔哈赤因何而亡?史书上并不是绝对找不到一丁点痕迹,只是记载几乎都不够详尽,甚至可以说比较发散而孤立,人们很难通过片断以观事件始末。

比如,有的地方记载说是为袁崇焕的炮火所伤,而有的地方则记载只说是因为背上生了“毒疽”治不好而亡,当然还有的地方记载只说了在努尔哈赤被袁崇焕打败之后,他整日心中感到愤懑,之后不久就亡故了。总之,给人的感觉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很难看到有个系统的说法出来。

关于历史上流传的努尔哈赤三大暴亡说

针对历史上努尔哈赤的突然暴亡事件,人们参考多方史学资料,搜罗各类说法,大致整理成了如下三个值得商榷的版本:

全面剖析|兵骄者灭:努尔哈赤“宁远战事”折戟暴亡并不神秘

努尔哈赤:能征善战的旷世枭雄 谁能说清的暴亡事件?

努尔哈赤“暴亡说”一:

在“宁远战事”与明军交战中,努尔哈赤不幸为袁崇焕炮火所伤,当场亡故,只不过密而不发。当然,也不排除只是受了伤。

努尔哈赤“暴亡说”二:

努尔哈赤身患“毒疽”不治身亡。因何身患“毒疽”,答案也是不知道的。

努尔哈赤“暴亡说”三:

宁远之败,努尔哈赤因为不甘败给袁崇焕这个初出茅庐的白脸书生,一时觉得太丢人,之后终日郁郁寡欢,从而抑郁成疾,大约八个月不到就抱病而亡了。

全面剖析|兵骄者灭:努尔哈赤“宁远战事”折戟暴亡并不神秘

单独场景分析努尔哈赤的暴亡之因有失偏颇

那究竟努尔哈赤在历史上是因何而亡?当场打死?病死?还是气死呢?

笔者认为,如果非要从单独场景割裂来谈这一话题的话,此三类说法皆有失偏颇。至少,努尔哈赤不可能被当场打死,或者是突然单独病死,再或者真的就被一个袁崇焕给活活气死。

事件分析一、宁远交战不可能亡于当场:此后,历史上仍有关于努尔哈赤活动的记载。

如果单纯说努尔哈赤是被明军炮火所伤而当场就被打死,那么,根据历史记载的实际情况是,从后金军队宁远大败到努尔哈赤亡故的时间节点,其间经过近八个月左右,显然这一说法有失欠缺,除非努尔哈赤的亡故属于密不发丧型,而一直拖了大约近八个月才对外宣布。

然而,在中国历史上,对于国君密不发丧的情况虽说确实也有发生过,但从尊重历史的角度出发,结合史料,努尔哈赤却不可能。

其一,在“宁远战事”中明军的确当场打死了敌军(后金)的一个头目,但此人名字并不叫努尔哈赤。而叫做长孙哈兔。

在可查阅的历史资料中,不论是来自《四库全书》中的记载:

“奴酋大头目长孙哈兔打死落马,用红布……”。

全面剖析|兵骄者灭:努尔哈赤“宁远战事”折戟暴亡并不神秘

《四库全书》明确记载“宁远战事”当场打死的大头目名为:长孙哈兔

以及《明史纪事本末补遗》中所称:

“发炮击死无算,毙其帅长孙哈兔,斩级六百”

还是《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奏折中陈述的:

“丙子经略高第报奴贼攻宁远炮毙一大头目……众贼擡去放声大哭分兵一枝”……追剿以收全胜所获功次一体优叙——天启七年二月。

这些都在明确说明,在“宁远战事”中,是有敌军一头目为明军炮火当场打死,至于这个人的名字,《四库全书》与《明史纪事本末补遗》里则讲得十分直白,叫做“长孙哈兔”而非“努尔哈赤”。由此断定,努尔哈赤并非死于“宁远战事”当场,但却不能排除被打伤。

其二,根据历史记载,在努尔哈赤与袁崇焕宁远交战后,历史上还曾有过两次努尔哈赤的活动记载。

历史记载,努尔哈赤在宁远战役后,于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讨蒙古喀尔喀。此外,根据《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四的相关记载,天命十一年(1626)七月二十三日,努尔哈赤因为感到身体不适,还前往清河泡了一场温泉疗养澡。接着,同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去世。

全面剖析|兵骄者灭:努尔哈赤“宁远战事”折戟暴亡并不神秘

清太祖努尔哈赤

显然,努尔哈赤绝对不是在”宁远战事“中当场为明军炮火击中而亡。

事件分析二、单纯身患“毒疽”不大可能:努尔哈赤何时因何事身患“毒疽”?史载难觅其踪

如果单纯说努尔哈赤身患”毒疽“,因”毒疽“不治身亡,这只能说明可能是军中在战后发生了疫情,才会因此患病,或者是在某次战事中因受伤日久,久伤难愈而久病成”疽“,因此导致的不治身亡。但遗憾的是,在史料中只提到了努尔哈赤患”毒疽“,却未说何时因何事患“”毒疽“。如果努尔哈赤只是无缘无故就突然患了”毒疽“,这种说法很难自圆其说。但历史既然记载了努尔哈赤患“毒疽”,这事肯定是真的。

如果假设没错的话,只有一种可能,努尔哈赤患“毒疽” 的病因基本来源于”宁远战事“。对于这种猜测,从现有可靠的史料记载中,实际是可以找到一处与之相关的说法。《明熹宗实录》记载:

天启六年八月戊戌,辽抚袁崇焕复奏:“……络绎皆云奴酋耻宁远之败,遂蓄愠患疽死于八月初十日。夫奴屡诈死懈我,今或仍诈亦不可知。

看仔细了,这里提到了“蓄愠患疽”。尤其是“蓄愠”二字,啥意思,也就是说此“患疽”是由之前的某件事积蓄而成的,并不是一下子就突然患疽了。那具体什么事件可以导致努尔哈赤“蓄愠患疽”,此事只能是在宁远战事中,如猜没错的话,那就是受了伤。伤久不愈“蓄愠”成“”。

由此,更加说明了努尔哈赤身患“毒疽”并非一件单纯而孤立的事件。

事件分析三、为袁崇焕气死实为荒谬:人生多劫的努尔哈赤难忍能忍功夫了得!

如果说努尔哈赤是因为在宁远遭到失败,而且是不甘败在一介书生袁崇焕手上,最后因此郁闷成疾,而被活活气死的?那么,笔者觉着,这一说法无异于天方夜谭。

全面剖析|兵骄者灭:努尔哈赤“宁远战事”折戟暴亡并不神秘

抗金名将:袁崇焕

努尔哈赤何许人也,他从小命运多舛​,屡遭坎坷,以及亲人的屡屡背叛,征战四方……等等。

比如,努尔哈赤的幼年母亲早亡,由于不堪忍受继母虐待,只好带上弟弟舒尔哈齐一起投于明军帐下,后来他的祖父与父亲又不幸为明军误杀,为了复仇,悲痛欲绝的努尔哈赤曾以十三副甲胄起兵,而终成后金天下王者。

总之,天下难忍之事,难做之事,努尔哈赤的人生经历多了,他的肚量大的何其去了,就算真要气死,也不至于偏偏气死在“宁远战事”与袁崇焕较量的这一场上。毕竟,胜败乃兵家常事,对于一个王者来说,此战败了没关系,下场咱们还可以继续接着较量并不为晚。如果觉得是不服气、或者感叹英雄老矣,这种情况对努尔哈赤或许是有可能,但由此气死倒不至于。而且,根据努尔哈赤以往的个性,他也不是项羽式的人物,不至于因一场失败就“无颜见江东父老”了。

全面剖析|兵骄者灭:努尔哈赤“宁远战事”折戟暴亡并不神秘

努尔哈赤雄星陨落定调:战伤蓄愠久成“毒疽” 难跨“古稀”抱恨而终

努尔哈赤究竟因何而突然暴亡?依笔者之见,如果我们从“宁远战事”为起因,然后将史学界盛传的努尔哈赤暴亡三种说法的断面串在一条线上,互为关联,系统来谈,这一切就变得思路十分清晰。而且,关于不同史书中记载的一些关于努尔哈赤在“宁远战事”之后身体上的各种抱恙之词,比如有说受了伤,有说生了“毒疽”,有说心情愤懑的等等就都显得不那么矛盾了。因为,这些记载相关的断面情况,无非就是各自只针对不同时期努尔哈赤在体质上的不同表现情况单独来谈罢了。

全面剖析|兵骄者灭:努尔哈赤“宁远战事”折戟暴亡并不神秘

努尔哈赤“枭雄陨落”新说

现在我们重回“宁远战事”现场,从头来梳理思路。

在努尔哈赤与袁崇焕宁远交战的那场战事中,努尔哈赤部队使出蛮力攻城,攻不上于是就开始对着城墙挖洞,此计再次为袁崇焕识破。在双方交战的最后一天里,努尔哈赤军队尽管已经人困马乏,但他们还是希望速战速决,于是又发起一波实为强弩之末的猛烈攻势,这时候,明军也着急,万一攻上来怎么办?于是“自古擒贼先擒王”,这时候,明军对着后金军阵营主帅所在的方位开炮,于是,死伤无数,敌方军阵大乱。努尔哈赤虽然没有被打死,但是他不幸为炮火击中而受了伤,以主帅带伤之身自然是无法继续坚持指挥作战下去,于是才有了在宁远交战之后,努尔哈赤全线退兵盛京(今沈阳)的情况。

全面剖析|兵骄者灭:努尔哈赤“宁远战事”折戟暴亡并不神秘

宁远战事 努尔哈赤因炮火身受重伤

自此后,努尔哈赤开启了战事后的数月休兵生涯。因为只有这么做的话,不但可以使得后金军队恢复元气,也更加可以为努尔哈赤他本人的带伤之身复原创造东山再起的契机。只不过遗憾的是,努尔哈赤也没有想到,这么一临时的休兵之策,自己居然由伤转病,而一病难愈,从此却成了自己人生政治舞台上的永久休兵之策。

当然,说努尔哈赤在宁远战事中可能受伤并非空穴来风。

根据史料记载,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率军到了宁远城下,袁崇焕拒绝他的招降,率领城中兵民万人殊死顽强守城。这时候,袁崇焕在城上架了11门红夷大炮,然后向后金军队开炮,当时造成后金军士死伤无数,于是,努尔哈赤只好退兵。

全面剖析|兵骄者灭:努尔哈赤“宁远战事”折戟暴亡并不神秘

历史上的红夷大炮

而且,在张岱的《袁崇焕列传》中也提到,大炮击中清军的黄龙幕,伤一裨王。另外,在《中国皇帝要录》、《历代帝王传记》等这些历史书籍中,均有提到努尔哈赤在此役中身负重伤。

如果此时不是努尔哈赤受伤,为何原本胜券在握,兵马人数的军事对阵力量超出袁崇焕数倍的努尔哈赤,居然会面对几发大炮的威力说退兵就退兵呢?而且居然还是一退就是数月?彻底放弃围攻宁远了。

只能说,这次的炮击,真的击中了努尔哈赤,至于伤得轻重就不得而知,当然这时候努尔哈赤是活着回去的。另外,努尔哈赤受伤的部位极有可能就在背部,因此,也才有了历史中流传的努尔哈赤“背上患毒疽”一说。 也就是说背上的伤口发作流脓不易好,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其实也是可以叫做“毒疽”的。

也许有人说,既然努尔哈赤的暴亡不是在宁远战役中被炮火打死,只是受伤而已,那为何在受伤之后他居然还能亲征蒙古,并且还曾回师抵抗沈阳明将毛文龙的进攻?

其实,这也正是为何努尔哈赤只是受了伤,缘何会在数月后抱病而亡的原因所在。

有一种情况是,在宁远为炮火击伤后的努尔哈赤,当时他的伤应该不算太重,如果稍作休整应该是还能临阵指挥的,但也正是这两场自宁远之后接踵而来引燃的战事(亲征蒙古和抵抗毛文龙),使得努尔哈赤在连续的兵马劳顿中,原本的旧伤难以彻底复原,从而旧伤复发成“毒疽”日益严重,之后,纵然离宁远战事时隔大约八个月之久,但他的身体依然没有得到复原而好起来。

另《清史稿》也有记载,说是在“宁远战事”后,努尔哈赤因身体不舒服,于是在清河泡了次温泉,希望以此疗病,岂料,那场温泉之后,病情反而更加严重了。

为何只是一次战伤,对努尔哈赤来说复原就那么难呢?这里,除了努尔哈赤在宁远之后打的两场小战役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那就是努尔哈赤的年龄。当时,努尔哈赤实际已经年近古稀,就快要迈入七十岁的门槛。当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在遭遇这些复杂的事情,伤病复原状况不佳,甚至从此健康大走下坡路,就十分合情合理了。

全面剖析|兵骄者灭:努尔哈赤“宁远战事”折戟暴亡并不神秘

努尔哈赤塑像:金戈铁马

当努尔哈赤发现自己的病真的很难好起来的时候,接下来的情况是,人之将去,英雄皆为志向未就空遗恨,在这时候,努尔哈赤表现出一点对人生愤懑之心,甚至发点感慨也再正常不过,于是,这也包含了历史中所说的努尔哈赤郁闷的说法。至此,终至在宁远战事后大约八个月之后,努尔哈赤这一旷世枭雄,带着他人生未竟大业的惆怅抱憾而终,时年68岁!

全面剖析|兵骄者灭:努尔哈赤“宁远战事”折戟暴亡并不神秘

历史知警:兵骄者灭 纵然是努尔哈赤也会败给袁崇焕

前面我们探讨了“努尔哈赤因何而暴亡?”,但此事件背后的历史警示作用更加不可忽略。现在,我们接着来谈“努尔哈赤因何会败给袁崇焕!”

“宁远战事”历史上称之为“宁远之战”,大明王朝则称这场战役为“宁远大捷”,它使得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因此一战获得苟延残喘的机会,等于是延长了大明的国运。但他对清太祖努尔哈赤来说,又等于是“宁远大劫”,是他人生的一场“生死劫数”,也正是此役,尽管努尔哈赤没有暴亡当场,但也是自此之后不多的时日,努尔哈赤的旷世枭雄人生就此“折戟”消亡。

全面剖析|兵骄者灭:努尔哈赤“宁远战事”折戟暴亡并不神秘

历史上的“宁远之战”

努尔哈赤大家都知道,如果在战场上,正是战神般的人物,以往所向披靡,天下无人与之敌,而唯独“宁远战事”这场与袁崇焕的交手,尽管袁崇焕是书生出身,而且是在双方兵力为3:1(努尔哈赤:袁崇焕)悬殊极大的情况下,但终究还是遭到袁崇焕军的重创。

宁远战事:一场“兵骄者灭”与“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较量!

在“宁远战事”努尔哈赤的枭雄折戟,究其原因,并非后金军的军事力量不够强大,也并非努尔哈赤本人的作战经验不够丰富,关键正应了“兵骄者灭”这个千古颠扑不破的军事法则。

天启元年(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骁勇善战的后金八旗军士以虎狼之势直冲广宁(今辽宁北镇),面对后金军的强攻猛打,大明军队节节败退,溃不成军,因此失去了包括广宁在内的四十多个城堡。这时候,锐气日盛的努尔哈赤打算继续南下,一举拿下山海关,于是,在广宁广集操练兵马。

此事传到大明朝廷,上下震动,辽东经略王在晋等人打算放弃宁远(今辽宁兴城),全部兵力退守三海关。此决议遭到兵部尚书孙承宗和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的强烈反对,在他们看来,要想保住关内,就必须关外防守,因此 ,宁远城是绝对不能放弃。而且宁远城的地形三面环山,只要正面守住宁远的隘口,无论后金军有多么强大,也不能南下一步。而宁远一旦失守,大明等于失去守卫山海关的最佳屏障,山海关要守稳就十分不易。

全面剖析|兵骄者灭:努尔哈赤“宁远战事”折戟暴亡并不神秘

宁远交战地形图

所幸,皇帝明熹宗朱由校采用了孙承宗的建议,免除了王在晋辽东经略之职,由孙承宗全权负责辽东防卫。而孙承宗又慧眼识才,任用袁崇焕为宁远守将。在孙袁二人的谋划与防设下,努尔哈赤不敢再有什么大的动作。可之后不幸的是,孙承宗遭到魏忠贤的诋毁,他被下旨调离,辽东大权落到高第手里。高第为己身安危与私利放弃宁远退到山海关,而袁崇焕誓死不退,一定要保卫宁远。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得知孙承宪被罢免,守城的只有袁崇焕这个书生出身的将军,觉得攻打宁远的时机到了。显然,对于袁崇焕,努尔哈赤压根不把他放在眼里。于是,后金军队发兵六万(号称十三万),于二十三日抵达宁远城下,而此时的宁远城内守城兵将连百姓在内总计人数不及两万。自感此场战役志在必得的努尔哈赤向袁崇焕下了招降书,但遭到袁崇焕拒绝。

全面剖析|兵骄者灭:努尔哈赤“宁远战事”折戟暴亡并不神秘

袁崇焕:誓死守位宁远

盛怒之下,努尔哈赤下令攻城。此时天气正寒,袁崇焕命军士于城墙上大量向下泼水,这时候泼出去的水立刻化作冰,在城墙上厚厚的结了一层,城墙变得滑不可攀,攻城攀爬的云梯也失去作用,努尔哈赤恼羞成怒又想出凿城墙的办法,袁崇焕命人将洞堵上,攻城持续到二十五日,后金军疲惫不堪,战斗力大大减弱,此日又遭明军炮火攻打,努尔哈赤不幸受伤,只好鸣金收兵向后撤去。在努尔哈赤的人生生涯中,从此,攻打宁远的计划就此宣告结束。之后便是,在时隔不到八个月的时间,就传来努尔哈赤暴亡的消息。

透析:努尔哈赤强兵悍将“宁远战事”吃败的四大主因

在“宁远战事”中,实力满贯的努尔哈赤为何会败,问题大致出在如下四个方面:

败因之一,目无一切的努尔哈赤,骄兵必败。

在辽东一带的战事中,努尔哈赤一直所向披靡难遇敌手,无形中自大心态已养成。再加上此次战役的宁远守将只是袁崇焕这个书生出身的将军,而且还是处于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进行守城,努尔哈赤压根没把袁崇焕当回事。

败因之二、书生出身的袁崇焕本就是个用兵奇才,而且守城决心之坚。

对于袁崇焕其人,如果论出身,他是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的进士,当时35岁,时任福建邵武知县。但他却自命不凡,常常好与从边关回来的老兵们谈论军事,对边关事宜并非一窍不通。1622年,他为御史侯恂破格提拔在兵部任职。不久,后金军攻陷广宁,袁崇焕自荐去辽东边关任职。由此可见,袁崇焕虽出身文职,但却熟通军士韬略,且守卫国土志向坚定。仅凭此,当骄傲轻敌的努尔哈赤遇到守城心意坚定且熟知兵法的袁崇焕,便已经为失败埋下伏笔。

● 败因之三、八旗军虽骁勇善战却不善攻城,且武器装备落后。

努尔哈赤率领的八旗军士,在蛮夷之地他们确实可以靠蛮力横霸一方,但若论攻城并不十分在行,况且明军所用的武器相对先进,比如袁崇焕在城上架的11门红夷大炮,尤其是外加天寒地冻、泼水成冰,这些前提因素就已经注定了此次攻城的难度。

败因之四、宁远城本就易守难攻,努尔哈赤对城中情况一无所知。

自古“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在宁远这场战事中,努尔哈赤派去刺探城内消息的奸细早为袁崇焕尽除。因此努尔哈赤在此次战役中他对宁远城内的实际情况并不知晓,再加上宁远城的地形,三面环山,入口只有一个险隘,那么,只要城内军心不乱,虚实不被刺探明了,宁远城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攻破的。因此,努尔哈赤败于“宁远战事”更属正常。

结语

全面剖析|兵骄者灭:努尔哈赤“宁远战事”折戟暴亡并不神秘

努尔哈赤

历史的谜局往往正是这样的似是而非。基于当时历史的政治环境,是而又不能是,不是而又可能是,总之,总是留人以悬念给后人猜想。正如努尔哈赤这么一代旷世枭雄的陨落之因,本就是一件十分明了的事,但出于某些历史时代某些因素的考虑,最终还是掩饰成了谜一样的被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尘封往事,留给挖掘它的后人几多扑朔迷离的悬疑,而任人评说。


参考文献:《清史稿》、《四库全书》、《明史纪事本末补遗》、《明熹宗悊皇帝实录》、《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明熹宗实录》、《袁崇焕列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