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口儿要留客”这条规矩如何理解呢?

胡文钦


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影响了中华几千年的历史,说明了朋友来自家是好事,是乐事。这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文明古国的又一具体体现。

如果在吃饭的时候(即饭口儿)来的客,主人一般要请客人吃饭,以显对其尊重和爰戴。如果饭菜简单,主人会不好意思,马上加菜,加好菜,在这方面的故事比比皆是。

如果是提前约见的,主人则会事先做好饭菜,等客人来了一起就餐,在觥筹交错中,加深友谊,促进相互了解,对以后双方的合作会有大大的好处。

现在,已引申发展为国家之间叫国宴,已作为一种待客常态。有的平时不好办的事,在这时会好办一些。单位之间,上下级之间,个体之间,亦是如此。

说明了我们的此种传统文化,早已走出亚洲,跑遍世界,这或也是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呗!


大才21


“饭口儿要留客”,体现了中华民族朴素善良,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

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亲朋好友来访应该是件很有面子很开心的事。到饭点了,客人不主动离开,一种情况是谈兴正酣忽略了时间,另一种情况就是有意识留下来蹭饭。做为主人来说,无论客人属于哪种情况,都应该热情主动地邀请对方留下就餐,不管是大鱼大肉,还是粗茶淡饭。其实,大凡愿意留下来吃饭的,都不会在意饭菜的好坏。

曾经有一段文字很出名: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段话中间没有标点,但可以有多种断句方式,得到的答案自然也截然不同。某个下雨天,主人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快到饭点时主人下起了逐客令,当然他这个逐客令下得比较巧妙:他搬出上面那句话来跟客人打赌。主人是这样子断句的: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客人苦思冥想半天也没想出对自己有利的断句来,自好悻悻地走了。但就在他迈出大门没几步时,突然茅塞顿开: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最后主人只好乖乖地留下客人用膳。你看,稍微大气一点的人,记住了“饭口儿要留客”这个规矩,就不会有这么一出不愉快的插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