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宏观经济及外汇商品市场的影响分析合集

2020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引发了各界对于经济增长及金融市场的关注。在此,我们汇总整理了近期新冠疫情对宏观经济及外汇商品市场影响的研究成果,旨在从宏观经济、金融监管、外汇商品、绿色金融等角度深入分析,以期为政策应对提供建议。

疫情对宏观经济及外汇商品市场的影响分析合集

意外的冲击—1月宏观经济指标预测与2月政策前瞻20200130

2020年1月的主要宏观数据将在2020年2月10日前后陆续发布。我们在此对相关宏观数据进行前瞻,并以此为基础对2020年2月政策情况给出研判。

数字格局:物价上升,社融提速。增长方面,受春节错位和疫情冲击的影响,1月出口或转为负增长;物价方面,春节因素使猪价涨势复燃,而疫情爆发可能提高医疗保健CPI、拉低旅游CPI,总体来看1月CPI同比可能上升至4.9%左右,PPI同比也将在低基数的影响下继续上升;1月信贷需求较为旺盛,加之地方专项债密集发行,社融增速或上升至10.8%。

情绪预期:疫情冲击降低风险偏好。为防范疫情蔓延,部分地区出台了限制交通出行、推迟节后复工的措施,可能使第一季度经济活动放缓,扰动经济企稳节奏,促使市场风险偏好下行。

政策预期:呵护实体经济,缓和疫情冲击。

货币政策可能在疫情爆发期间维持流动性充裕,加大对受疫情影响的地区、行业的支持力度。然而,2020年春节前央行改变了以往通过28天或30天流动性投放弥补现金漏损的惯例,转而开展14天逆回购。这或许表明1月部分时期短端利率偏低,由此来看2月DR007中枢可能略高于1月。

节前调整后,疫情待考—评2020年1月PMI数据20200131

整体上看,1月份PMI数据调查在1月20日前,彼时疫情并未显著影响生产活动及预期,制造业PMI小幅回落更多受春节效应影响。一方面,春节来临工人大批返乡,企业陆续停工影响工业生产;另一方面,春节假期引导企业将进出口活动集中在2019年12月份, PMI出口新订单下行。

需要指出的是,1月份在新出口订单回落的情况之下,新订单逆势上行折射彼时内需尚稳;同时PMI企业生产预期大幅提升,BCI指数及其分项显著改善,显示彼时经济改善的预期提升;但经济企稳及企业信心改善的情况或受疫情扰动,后续可持续性仍有待观察。

疫情对汇率短中期影响评估—2020年2月人民币走势前瞻20200201

市场回顾:2020年1月,人民币先升后贬。美伊冲突、中美第一阶段协议、新冠疫情影响汇率走势。全球避险情绪上升,美元指数升值。受疫情爆发影响,离岸人民币盘中贬值破7。

外管局发文简化疫情相关经常项购付汇、暂停捐赠账户要求、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直接办理、疫情相关企业外债额度取消、疫情相关特殊外汇业务银行可“先斩后奏”、个人外汇业务线上处理。

要点详解:2003年疫情冲击的历史回溯。

后市展望:疫情达到高峰期前人民币汇率仍承压,警惕股汇联动。倘若2月中下旬确诊病例增速放缓,人民币超贬后或迎阶段性反弹。中期需谨慎评估基础账户顺差收窄和外资入场放缓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以及为应对疫情对经济的拖累而出台的逆周期宏观调节政策。此外,继续关注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的执行情况(具体走势见正文)。

疫情触发Risk Off —2020年2月G7汇率前瞻20200201

策略推荐:正如我们在1月初提示,1月中下旬风险偏好明显回落。中国突发的肺炎疫情成为全球risk off的导火索。具体而言,美元指数:美国基本面依然稳健,风险偏好回落后非美货币失去升值动力。在风险偏好再度回升或欧元区经济基本面实质性好转前美元指数继续偏强震荡。欧元:中国疫情将影响欧元区出口,或拖累第一季度欧元区经济企稳,抑制欧元升值空间。英镑:脱欧协议通过后短线利多出尽,英央行鸽派表态防止英镑过快升值。日元:风险偏好逆转,疫情期间日元倾向升值。港币:风险偏好回落引发恒指回调,HIBOR流动性紧张局面将有所缓解,港币升值放缓或小幅贬值。

风险提示:(1)若欧美对中国采取旅行或贸易限制,或欧美肺炎确诊人数增加,将引发更大恐慌情绪;(2)欧美贸易摩擦升级,但概率较小;(3)热点地区地缘政治风险。

(作者:郭嘉沂、张峻滔、邵翔、张梦)

贵金属缺乏趋势性驱动—贵金属月度交易计划2020年第二期20200201

金银价格在1月初延续12月底开始的季节性上行,后受美伊冲突变化影响,出现加速上行和急速回落。1月下旬中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但贵金属仅出现微幅上涨,缺乏趋势性上涨动能。

疫情进展是近期贵金属走势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果本次疫情仍将呈现一定程度的高发迹象,则贵金属价格或仍有一定程度上行空间,但总体缺乏较为明显的趋势性驱动。我们详细分析了以往SARS疫情和5次PHEIC事件前后10年期美债收益率、原油、LME铜和黄金价格的走势,并分析与本次的异同。同时我们分析了美国近期制造业仍然疲弱的原因,并讨论了以往库存周期见底前后贵金属价格表现,以期给目前的行情提供借鉴。

环保监测行业景气提升,疫情影响初显—兴业绿色景气指数(GPI)报告(2020年1月)20200201

2020年1月兴业绿色景气指数GPI(总第二十五期)于2020年2月1日发布。

2020年1月绿色产业景气下降,从分项指数看,本月受春节假期影响,绝大部分企业新增订单和在手订单数都有所下降,生产也全面放缓,产能利用率下降,库存减少,人员紧张;资金周转方面,受益于月初全面降准,本月绿色产业资金指数继续小幅提升,但疫情影响尚未在本月调研中充分体现,后续中小环保企业资金链或将受到冲击。

2020年1月绿色产业预期指数维持高位,1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强调2020年要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或将带动今年整体环保需求的提升。

2020年1月环境保护监测行业景气度大幅提升,医疗废物废水及特殊垃圾处理的需求也大幅提升,疫情影响初显。

绝对价格分歧加大,月差承压—2020年2月油价走势前瞻20200202

1月油价显著下行。1月初美伊冲突升级、市场担忧中东地区爆发战乱,油价出现明显上涨。后地缘政治风险降温,油价出现急速向下。1月下旬,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国内爆发,引发需求忧虑,原油遭遇显著抛售。

我们详细分析了SARS疫情和以往5次PHEIC事件前后原油价格的走势,重点分析了SARS疫情前后原油近远月价格和月差的走势,并分析与本次的异同。目前时点绝对价格的分歧在加大,对于近月油价而言,将是疫情演绎与OPEC+减产联盟的博弈。而对于远月油价而言,影响因素略有不同(具体行情展望详见正文)。

金融监管部门多措并举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监管政策周报20200202

本周发文:1、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2、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布《关于做好春节假期后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3、人民银行、外汇局发布《关于延长银行间市场休市时间安排的通知》;4、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服务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5、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6、银保监会等1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7、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动员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通知》;8、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规定》;9、证监会发布《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1号——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说明书》等两件新三板改革配套规则;10、证监会发布《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11、外汇局发布《关于建立外汇政策绿色通道 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12、沪深交易所调整2020年春节休市相关安排;13、外汇交易中心、中债登、上清所联合发布《关于受春节假期调整影响资金交易支付补息相关事宜的通知》;14、中证登发布《关于2020年春节假期延长证券资金清算交收等相关安排调整的通知》;15、全国股转公司发布实施第三批3件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有关业务规则;16、中证协发布《公司债券承销业务尽职调查指引(修订稿)》、《公司债券业务工作底稿内容与目录指引》;17、国资委发布《关于切实加强金融衍生业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18、国资委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加强参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监管动态:1、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就《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接受媒体采访;2、王景武: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3、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就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金融市场稳定答记者问;4、易会满就证券法修订与施行接受新华社专访;5、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就《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答记者问;6、证监会在中金所设立期货市场巡回审理办公室进一步提升期货市场监管效能;7、证监会与司度(上海)贸易有限公司等五家机构及其有关工作人员达成行政和解;8、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应对疫情重点企业的融资支持。

监管处罚:1、银保监局、银保监分局公布126起行政处罚案件;2、交易商协会公开2起自律处分信息。

疫情不改基本趋势20200202

我们在投资什么?

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疫情以来,闭关在家刷朋友圈,一切云淡风轻。然而,面对节后的股票市场,圈里一些朋友有些不淡定了:有担心市场要下跌的,有呼吁延期开市的,……。凡此种种,其实都是没弄清楚:我们到底在投资什么?是在投资于股价的今天涨明天跌,还是投资于经济与企业的趋势?如果是前者,那么股市就无牛熊之分了;而实际上,由于你不可能猜准每一天的涨跌,因而,从长一些的时间来看,鲜有投资者能够从前者赚到钱。现实当中真正能够赚到钱的,是投资于后者,即投资于经济和企业发展趋势的人。如果这样,那么,我们就应该继续追问:新冠疫情的冲击到底会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

疫情与流动性—货币市场与流动性月报20200202

1月复盘:平静之下的暗流。1月资金面总体平稳,但平静之下仍有暗潮:其一,受1月初短端利率较低、2019年第四季度摊余成本法债基密集发行的影响,债市杠杆交易热情高涨,隔夜回购成交量高企,放大税期利率波动;其二,央行改变了过去用28天或30天流动性工具平补春节流动性缺口的方式,转为采用14天逆回购,使节后到期规模较高。

2月展望:疫情的三重影响。疫情突发可能从三个角度影响流动性:其一,推迟复工和交通管制可能推迟现金回流银行体系的时间,使2月现金回流减少,这一影响可能在8772亿左右;其二,市场避险情绪高涨,股票市场承压,亟需稳定市场预期;其三,疫情使工业、交运等活动放缓,可能拉低第一季度GDP增速,对稳增长构成新的挑战。这三点均需要货币当局维持流动性充裕,呵护市场情绪。SARS时期的经验也显示,疫情期间银行间流动性水位较高。因此,2月资金面有望维持合理充裕。

经济与市场的“定心丸”—评央行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20200202

2月2日,即开市前一日,央行罕见地提前宣布超额续作到期逆回购,又在3日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10bp,为疫情冲击下的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送出一枚“定心丸”。

从金融市场来看,避险情绪高涨使股票市场承压。为应对投资者减持股票、赎回开放式资管产品可能带来的流动性需求,有必要保障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裕,稳定市场信心。

从实体经济来看,疫情期间消费需求减少、交通管制趋严且开工时间推迟可能影响部分实体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而引发短期内隐性失业增加的风险。此时降低逆回购利率有利于夯实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未来MLF利率和LPR利率大概率追随下调,使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降低。

从银行间流动性来看,央行2日指出银行体系整体流动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亿元。这一规模恰好与推迟复工导致的现金漏损的增量相当,弥补了推迟复工带来的流动性缺口。由于1月DR007中枢为2.40%,恰好等于下调后的逆回购利率水平,所以此次逆回购利率下调对于资金价格的影响可能小于2019年11月。总体来看,由于2月流动性回笼因素较少,银行间流动性有望维持合理充裕。

疫情带来的结汇窗口—外汇衍生品月报2020年第2期20200203

市场回顾:(1)远掉期:1月国内货币市场松紧变化主导短端掉期价格波动;(2)期权:市场尚未充分反映新冠病毒的影响,节后波动率将上升;(3)

价差:节前境内市场波动较小,节后掉期价差或进一步走阔;(4)期货:中国香港市场持仓量大幅萎缩,其他海外市场投机情绪保持稳定;(5)美元利率互换:受疫情引发的避险情绪影响,美债曲线带动互换曲线再次出现长短端倒挂。目前美国基本面尚好,预计疫情缓和后倒挂将结束。

后市展望及策略推荐:(1)月度聚焦:短端掉期价格受国内货币市场流动性影响的权重较大,在1月、4月和7月的缴税截止日前会面临短线的上行波动压力。(2)套保策略:2月是结汇企业的机会,企业可在高点进行即期或远期结汇,并通过卖出期权补贴价格。购汇企业应尽量减少即期和远期购汇的需求,等待疫情蔓延势头被遏制后再做考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