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手机屏占比,弄个刘海屏、水滴屏、挖孔屏等等,你觉得有必要吗?

月下东邻


我需要一个手机:带按键,不大,类似之前功能直板机或者翻盖机(屏幕大小也类似),能微信扣扣钉钉,能支付宝扫码收付款,


不去留恋


屏占比是最早用于手机上的一个概念,用于表示屏幕和手机前面板面积的相对比值,它是手机外观设计上比较容易获得视觉好感的参数。说的直接点,就是让有效显示面积更大,提高屏占比在视觉方面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刘海屏、水滴屏、挖孔屏都是为了达到更有效的截屏幕显示面积的一种尝试,


刘海屏指的是手机屏幕正上方由于追求极致边框而采用的一种手机解决方案。因形似刘海儿而得名。刘海屏一词最早来源于2017年9月苹果公司发布的苹果iPhone X。

水滴屏又称水滴全面屏,它并非是一种屏幕玻璃材质,而是从形状、工艺上命名的一种是手机屏幕正上方由于追求极致边框而采用的一种手机显示屏解决方案,因屏幕顶端为摄像头保留的非显示区域和水滴一般大小而得名,努比亚Z18首次采用了“水滴屏”技术,将屏占比达到近乎100%,

至于挖孔屏和水滴屏显示对比,你们感觉哪个好一点?


合格工民


从iPhoneX率先使用了刘海屏这一全面屏概念后,智能手机基本全都在使用全面屏设计,手机的屏占比进一步提升。现在的手机在发布会时都会用宣传自己的屏占比达到了多少多少,这真的有必要吗,我认为,高屏占比有必要,异形屏却是手机厂商们无能为力的表现。

异形屏出现前,手机的设计陷入了瓶颈

虽然有很多人对各种各样的异形屏褒贬不一,但不得不承认,这些异形屏有着自己的优势。

在手机采用全面屏设计之前,更大的屏幕就已经是智能手机的设计方向了,随着手机屏幕越来越大,手机的体积也会变大。后来在iPhone8时期,手机的体积已经达到了人们所能忍受的极限,毕竟没有几个人愿意拿一部巴掌一样的手机,这样既不方便也不酷,只会让人感觉尴尬。

虽然人们对越来越大的手机体积感到厌烦,但是他们对视频和手机游戏的喜爱却逐步上升,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让用户得到更好的娱乐体验?增大屏幕。如何增大屏幕?增大手机体积。如此,手机的设计便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异形屏有它的优点,但也有无奈

全面屏的出现让手机突破了“屏幕与体积二者不可兼得”这个瓶颈。使用了全面屏设计后,手机在原有的体积下,屏幕面积扩大了。即使想要做小一些的手机,也可以保证它们的屏幕面积。

但是,手机的前置摄像头是手机实现全面屏道路上最大的难题,因此,手机厂商们开发出了刘海屏、水滴屏、挖孔屏等等。目前唯一解决了前置摄像头,实现了真正全面屏的手机设计只有升降式摄像头设计,但它依旧有着自己的缺点,比如厚度和耗电量,防水防尘也是个问题,所以在屏下摄像头普及之前,异形屏确实有它存在的必要。

屏占比值得追求,但过高的屏占比毫无用处

虽然高屏占比的手机确实好看,但除了好看也没有什么别的优点了。比如之前的瀑布屏设计,它的用途只有一个,就是增高屏占比,虽然侧边屏确实也可以用,但与其做成这样,还不如另设按键。

很多厂商对屏占比的追求甚至有些病态,其实在屏占比达到90%之后,边框大小就已经不是那么明显,更别说那些拿着1%的屏占比差距来说事的手机,完全得不偿失。


所以,为了提高屏占比,采用刘海屏、水滴屏、挖孔屏,甚至潜望式摄像头都是必须的,这有助于提高手机用户的使用体验,非常有必要。但是,过于追求高屏占比,我并不支持。


智快科技


与其说为了提高屏占比弄个刘海屏、挖空屏有没有必要,不如说是再向完美的全面屏做创新,虽然这些刘海屏挖空屏在观感不一定美观,但却不断扩大屏幕占比。

在手机发展史上,都是随着手机功能而增大屏幕,就比如2G网络时代,用户只用来打电话发短息,所以手机屏幕普遍在1.5英寸之间。因为功能的范围不需要多大的屏幕,而进入多媒体时代后,手机功能增多,可以播放视频玩游戏了,这时屏幕开始往2英寸以上迈进。

在智能机时代,因为没有了键盘,所以整个手机正面大部分面积都是屏幕,虽然屏幕变大了,但手机机身也变得宽大。这时手机维持很长一段时间的5.5英寸左右的屏幕设计,因为当时的技术手机屏幕再往大了做会显得手机比较笨重的感觉。

后来刘海屏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困局,手机屏幕不再拘泥于16:9的比例,可以把手机屏做大的同时,令手机更加纤细修长,看上去不再笨重,而且也更美观。但刘海屏始终会挡住一部分画面,在观感上屏幕顶部多出来的那部分,有时候看起来怪怪的,可是又不能去掉,因为要保留前置镜头。既然摄像头这块没法解决,就只能在其他方面下手,这时就演化出了水滴屏,挖空屏尽可能的缩小屏幕上方因摄像头而挡住的显示区域,以达到显示区域最大化的效果。

总结:

目前限于技术无法将前置摄像头很好的处理的情况下,智能通过将前置摄像头的区域变小而达到屏占比最大化,以呈现接近完美的全面屏形态。虽然目前有厂商展示了屏下摄像技术,但技术还不成熟,拍摄出的画面达不到要求,而且屏下摄像区域的屏幕极易出现烧屏现象。


爱想世界


谢谢您的问题。刘海屏等是提高手机屏占比过程中的形态。

屏占比对大家都有利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屏占比越大,意味着手机更加简洁精益、工艺技术更加先进,自己在掌握核心基础上更有话语权。对于消费者来说,高屏占比能够带来更强的视觉冲击,大屏幕玩游戏和看电影有更好的使用体验。而且,如果屏幕相同,高屏占比就意味着机身更小,更便于单手操作。对于手机供应商与应用开发商来说,高屏占比意味着软硬件的创新和适配,里面有很大的商机。



为了全面屏而探索。全面屏是100%的屏幕,是终极目标,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就会有很多手机屏幕形态。基本的逻辑就是将边框做窄甚至消失。手机的下巴也许能消除,但是额头的前置摄像头、听筒怎么办?如果很难消失,那就把摄像头与额头尽量做小。刘海屏、水滴屏、珍珠屏、挖孔屏等屏幕形态都是这个思路的产物。但是在真正使用中,这些小细节在大屏幕上格外显眼,有碍观瞻而被吐槽。技术还需要不断进化。

想象力是无限的。有些网友已经想象到,拿着一块透明的玻璃手机通话是终极目标。手机厂商也认为,理论上屏占比是可以实现100%,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小米MIX Alpha将屏占比从平面转向立体,将手机边框也纳入屏幕一部分小米号称MIX Alpha的屏占比是180%,说法是不严谨的,但奇思妙想值得鼓励。柔性屏在提升屏占比的交集就是环绕屏设计,由于手经常触碰容易破损,华为、小米、三星将其作为重点课题研究。
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追科技的风筝


自从小米手机推出了max2s这样的全面屏以来,用户瞬间感受到了大屏占比手机的超高颜值,瞬间开始追捧全面屏手机。于是各方手机厂家纷纷开始向全面屏方向发力,都推出了号称正面全是屏的新机型,但细细看来,虽然这些手机的屏占比比以往有了很大提高,但不是多了个刘海,就是长了个大下巴,就连苹果手机也是顶着一个大刘海。那为什么没有厂商推出真正的100%屏占比手机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臣妾做不到啊!”各手机厂商痛哭。因为手机的结构限制、成本控制和实际的上手体验不允许这样的手机问世,至少目前来看是不可能的。

从我们手机的物理结构来看,目前所有手机的屏幕都是被一圈各种材质的中框所包围着的,这样做一是为了更好安置主板等电子元器件,二是保证手机不会摔一次就彻底报废,提升质量水平。但这个中框也是有厚度的啊,因为有它包裹屏幕,势必会使屏幕周边多了一些边框面积,于是手机的屏占比就减少了。

还有成本,为什么现在市面上那些高屏占比手机至少也要千元起步,因为要想提高手机屏占比,就要计量削掉手机的下巴。目前已经成熟的技术做法就是使用柔性屏幕和一项名为cop的封装技术,但这两项技术好用是好用,但成本却很“不好看”,就是比较昂贵。所以就算还没彻底削掉手机的下巴,但付出的成本已经很高了。为了保持手机良品率以及售价合适,就只能克制了。

那刘海屏呢,连苹果公司都搞不定一个刘海?还真是!虽然如今手机市场上出现了什么骨传导听筒,屏下指纹什么的,但还有一颗“躁动”的摄像头无处安放,小米的max 2s 曾把它放在了下方,oppo和vivo则直接用起了多年前的机械式摄像头结构,不过这也还是技术上的妥协,iPhone Xs出于使用更多的黑科技和保持形象的考虑,努力去掉了下巴,但还是继续保留了刘海屏。当然还有其他做法,如在手机的背面加一个小屏,自拍时候就能用这块小屏取景了,但这样做并不符合当前追求简洁的审美方向,也妨碍用户实际体验,所以也是少量厂商的做法。于是真正的屏占比为100%的手机出现的希望又少了一分。

不过科技发展是飞快的,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听说屏下摄像头也有了新进展,希望我们能尽早买到真正的全是屏幕的手机!







海绵充水


刘海屏,水滴屏,挖孔屏,都是为了提高屏占比,都属于异形屏,在视觉上会感到不舒服,

尤其是水滴屏真是难受😭的一笔,未来发展的趋势是屏下前置摄像头成熟后就会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这样看视频和文档的时候,就会非常舒服。现在的话可以考虑滑盖式全面屏和升降式摄像头的全面屏的手机。


琪哥手机科技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品味嘛,相信什么样的屏幕都有人喜欢,但大的屏占比毋容置疑大家更有好感,但是我是跟喜欢对称的手机的,挖孔屏我就有点受不了,话说你弄个水滴屏就算了,为啥又新出个在屏幕左上角或者右上角的挖孔,看着实在是难受变扭!
在现在所有的手机外观设计中,我还是最喜欢魅族16系列,实在是太漂亮了


八踏踏


现在阶段,个人认为刘海,水滴,挖孔都是为了提高为了提高屏占比,使用方面没啥用,单纯就是个营销点。。。宣传说超高的屏占比。。。只能等屏下摄像头技术的完善了。。。



Super科技


有必要。

尝试总是一件好事,不尝试就不知道哪一条路是通路。目前的情况也是如此,众所周知屏下摄像头是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但是问题在于屏下摄像头目前遥遥无期,其实现出来的效果和难度也难以保证,但是原始的三段式屏幕已经无法继续满足消费者的预期,而且现在的异形屏切割技术已经允许商品化,继续等待所谓的真全面屏并不是一种好的办法。

无论是刘海屏、挖孔屏还是水滴屏,实际上都只保留了摄像头部分而抛弃了其他的组件部分,让其变成了屏幕,也就是说,产品在通过切割屏幕的方式让屏幕尽可能延伸到不会影响到功能的正面所有地方。

这些都只是厂家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大屏幕追求和便携性要求和现有技术之间的窘境之间做出的妥协,这种妥协是有价值的,价值体现在每个品牌手机的销量上,而且这种妥协具有实验性质,这样他们可以尝试对屏下摄像头以后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因为屏下摄像头采用马赛克的方式未必真的能够实现高清晰度和准确的图像捕捉,那老旧的技术可能又要重新上场了。

如果否认这些屏幕设计的话,那么无线充电、曲面屏等等都会变成无用的设计,在技术达到最终程度以前,中间经过的所有路径都会变得毫无意义,而不经过这些道路又如何找到通往最终目的的捷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