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為什麼在日本宣佈投降後,還要出兵佔領千島群島,斯大林這樣做目的是什麼呢?

有擋CVT變速箱發明人


日俄關係有爭議的領土,就是俄羅斯千島群島以南與日本北海道東北部之間的四個島嶼,他們分別是庫納施爾島,伊圖魯普島,赫巴馬伊群島,施科坦島。(日本稱國後島,稱擇捉島,齒舞群島,稱色丹島)。

日方叫“北方四島”,而俄方叫“南千島群島”,這個問題能不能解決,是日本和俄羅斯關係的一個重要不穩定因素。

此前,俄羅斯總統普京還在宣佈要對南千島群島進行開發,而日本卻想要要回南千島群島,不斷引發爭議,那麼,南千島群島到底屬於誰的?當時斯大林為何在日本投降後還要出兵佔領呢?

南千島群島的歸屬性問題,並不簡簡單單是一個政治軍事問題,它也是一個歷史性的問題,在歷史上,其實是俄羅斯比日本更早發現了千島群島,並且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統治。

但是近代以來,隨著日本的崛起,對於其本土外的南千島群島,甚至是庫頁島在內的領土都產生了覬覦,在1904年爆發的日俄戰爭中,日本最終打敗俄國,不但奪取了南千島群島,還佔領了庫頁島的南半部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國因為違反協議退出協約國陣容,在戰後遭到了歐美國家的封閉,在此時,日本逼迫蘇俄簽訂《日蘇基本條約》,再次承認南千島群島為日本領土。

在此後日本想要奪回南千島群島的時候,都是以此為法理基礎,認為南千島群島是日本的,但是這並不能改變,南千島群島最早是俄國開發,而現在又被俄羅斯佔領的局面。

這都歸功於斯大林在二戰結束時的對日政策,直接派兵奪回了南千島群島。

在二戰初期,日蘇之間是沒有爆發大規模戰爭的,曾經日本覬覦蘇聯的資源,想要北上攻打蘇聯,但是蘇聯認為如果以後與德國開戰,可能會陷入兩線作戰的窘境,因此積極於日本達成和解,1941年時日蘇簽訂《日蘇中立條約》,使得日本選擇了南下攻打東南亞。

1941年6月22日,德國發動巴巴羅薩計劃,蘇德戰爭爆發,當年年底日本發動“虎虎虎”計劃,偷襲美國珍珠港,使得太平洋戰爭爆發,在此期間,德意日三國組成軸心國,英美蘇等國聯合在一起。

雖然在陣容上,日蘇分屬兩個陣容,但是在兩國具體關係時,一直到德國投降之前,兩國都沒有爆發大規模戰爭。

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進展並不算太順利,遭到了日本的強烈抵抗,美軍損失也比較大,因此在1945年2月的雅爾塔中,美國極力爭取蘇聯能夠參加到對日作戰中,希望蘇聯能夠在德國投降三個月內對日宣戰,為此,美國給了蘇聯很多好處,甚至很多內容其他國家在之前並不知情。

其中就有,將千島群島以及庫頁島南部附近的島嶼歸還給蘇聯,而在對日本的實際佔領中,還是應該跟對德國一樣的分區佔領的策略,北緯38度以北歸蘇聯佔領,38度以南由美軍佔領。

如果戰爭按照這個步驟發展的話,應該是不成問題的,但是美國在研發出原子彈後就改變了主意,先是對日本扔下原子彈後,與日本達成協議,完成單獨佔領。

這無疑是擺了蘇聯一道,隨即蘇聯展開對日本的報復,一方面將在東北俘虜的關東軍戰俘全部運往西伯利亞幹苦力,而對於土地,則採取武力奪取,從8月18日後的半個月內,蘇聯將雅爾塔協定中劃給蘇聯的部分全部攻下。

可以說,美國玩的比較埋汰,蘇聯玩的也不吃虧,只不過礙於當時美國原子彈的威懾,蘇聯不得不暫時選擇妥協,而沒有對日本進行分區佔領,否則,日本的處境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在戰爭結束後的《波茨坦公告》,已經是白紙黑字的將南千島群島劃給了蘇聯,1947年蘇聯將整個千島群島都劃到蘇聯版圖。

一直到現在,南千島群島都是俄羅斯震懾日本的一個釘子,牢牢地佔據在日本的北方。


史論縱橫


斯大林,這個格魯吉亞農夫出身的人,確實是一個非常精明的人,玩弄偷天換日的本事令人歎為觀止,居然一度矇蔽了美國人。

在日本剛吃完人類史上的第一顆原子彈之後,當局者曾抱著斯大林出面調停戰爭的幻想徹底破滅了,一百五十多萬蘇聯紅軍在斯大林的一聲號令下,趁日本倒下之際兵分三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橫掃已經成破鼓皇軍。

斯大林和羅斯福及丘吉爾在雅爾塔會議間,對日作戰已經做了明確的分工,蘇聯負責殲滅東北的關東軍,而美國負責進攻日本本土。但是,對於朝鮮半島的日軍,到底由誰負責並沒有做出明確分工。

當蘇聯紅軍順利進入北朝鮮並佔領了平壤後,立即乘勢南下。而此時的日本內閣已經傳出了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消息,無法抽出兵力進入南朝鮮的美國這下子開始著急了,擔心蘇聯獨佔朝鮮後會危及到美國在遠東的利益。

於是病急亂投醫,美國決定向斯大林作出提議,規定蘇軍負責“三八線”以北,美軍負責“三八線”以南,分別處理日軍戰事問題。但是,“三八線”以北的戰線的長度美國並沒有做出明確的界限。而一個國家的主權至此被美蘇分割成了兩半,也為日後的朝鮮戰爭埋下了伏筆。

令美國沒想到的是,斯大林並沒有耍性子,毫不猶豫地接受了美國以“三八線”作為雙方分界線的單方提議,心想著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到時候你美國可別出爾反爾。

斯大林認為,如果按照美國的提議,實際上三八線向東延伸過去不僅包括了日本的千島群島,而且還包括了日本本土北海道及福島等一大批日本國土,都劃到了“三八線”以北地區下,斯大林可以說撿了個大便宜。

就在日本投降後的第三天凌晨,斯大林命令蘇軍儘快將蘇聯為數不多的出海口千島群島拿下,雖然在雅爾塔會議上已經千島群島作為了蘇聯對日作戰的交換條件,但是肉遲遲未到口,斯大林只能親自來摘,只不過吃相有點不雅而已。蘇聯在日本簽字投降的前一天就拿下了千島群島,得寸進尺的斯大林立即命令部隊迅速進駐日本北海道,並派人與駐日盟軍最高總司令麥克阿瑟接觸。

但是令斯大林沒想到的是,感覺被斯大林的耍了的美國提出的單方提議突然反悔了,決不允許蘇軍登陸日本本土以重蹈德國之覆轍,麥克阿瑟不惜動用武力,以強硬的口吻回絕了斯大林登陸日本本土的計劃,斯大林只好命令已經滿載而歸的蘇軍返回了千島群島。


賽門之略


這是個有趣而且值得探討的問題。我們知道,在日本的無條件投降後,蘇聯隨後卻用大軍拿下了日本北方四島,那麼為什麼蘇聯還要對此時的日本下手呢?結果當然是有原因的。

協議之內

1945年2月,日本戰敗前,蘇美英三國為了報復日本,就在《雅爾塔協定》中規定,整個千島群島,包括擇捉、國後、色丹和齒舞群島,都劃歸蘇聯。

然而日本不願意出讓千島群島,他們在島上調派了8萬兵力防守,其中佔守島的日本軍隊多達2.3萬人,蘇聯當然也不會將煮熟的鴨子再還回去,只能選擇出動武力奪取,不給日本遏制自己的機會。而

此時蘇聯作為世界霸主之一,有得到了其他霸主的認可,自然就不用顧及一個戰敗的日本什麼了。


位置重要

我們其實看下地圖不難發現,北方四島,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咽喉之地了,日本基本上只要扼制了北方四島,那麼蘇聯可以說是被阻隔了內陸與太平洋的交流,所以北方四島對蘇聯十分重要。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有更多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進行進一步討論。


蘑菇雅說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在德國崩潰以後,日本失敗已經是必然。

下面就是最後的收官之戰。

早在德國崩潰時,美蘇就已經開始了對歐洲的爭奪。

蘇聯為了不讓德國對英美突然投降,不惜代價搶先猛攻柏林,最終傷亡高達30多萬。

其實,以當時柏林情況來看,糧食彈藥奇缺,只要蘇軍圍而不攻,希特勒也支持不了多久,最終還是會投降。

這邊日本成為唯一敵人後,美蘇當然會故技重施,搶奪東亞的利益。

當時日本的地盤也不算小,除了佔據了整個東南亞,以及太平洋和大洋洲很多地區外,日本在東亞也很有地盤。

日本當時控制了中國的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主力殺入關內,已經佔領了大片中國內陸領土。

同時,臺灣早就割讓給日本,朝鮮也被日本吞併。

在日俄戰爭期間,日本吞掉了整個庫頁島,掃清了沙俄的勢力。

至於蘇聯對東亞的爭奪,我們就不鋪開說了。

在美國投下第二顆原子彈時,蘇軍怕日本會突然對美國投降,才出兵攻打關東軍,殺入東北,時間是8月9日。眾所周知,日本在8月15日就投降了,也就是說蘇聯是在日本投降前6天,才進攻東北的。

實際上,早在8月10日,日本就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並且發了廣播。只是由於軍方一些人不願意投降,這才拖延了幾天。

也就是說,蘇軍進攻中國東北僅僅1天,日本實際已經投降。

更誇張的是,日本攻打南千島群島,也就是日本北方四島,是在8月18日,也就是日本宣佈投降3天以後。

北方四島對於日俄都有相當重大的意義。

如果俄國控制北方四島,就距離日本近在咫尺,對日本保持強大的戰略壓力。

其中的諸如國後島之內,距離日本北海道只有二三十公里。在這裡哪怕部署火箭炮,都可以打擊日本。

只要俄國控制了北方四島,日本在戰略上就極為不利,等於被敵人逼到了眼皮下。

這也是為什麼俄國無論如何不歸還北方四島的原因。

根據美蘇的協定,北方四島屬於蘇聯勢力範圍,美國不會去佔領。

但日本8月15日宣佈投降以後,北方四島日軍並不願意向蘇軍繳械,而希望接受美軍的受降。

蘇聯認為不能再等,不然北方四島可能會被美軍佔領,在18日發動了猛攻。

佔守島的日軍做出激烈抵抗,雙方激戰到21日。日本政府已經宣佈投降,無法支援北方四島的作戰,並且佔守島日軍無條件投降。由此,蘇軍才佔領佔守島,隨後佔領其餘三島,日軍沒有再抵抗。

在佔守島的激戰中,日軍傷亡1018人,蘇軍傷亡1567人,後者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

說通俗點,蘇軍其實也是來摘桃子的。明知道日軍已經投降,蘇軍還出兵攻打,因為他知道一定會贏。


薩沙


所有國與國之間的戰爭,都是為了利益。

1945年8月,日本人投降,這宣告著日本所有的侵略行動告一段落。

明知日本人投降了,斯大林的隊伍卻繼續出兵攻佔千島群島,斯大林為什麼要採取這樣的行動?

為了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從頭開始講起。

千島群島的前世和今生

這是一個很久遠的故事,故事中的三方是,日本、俄國和千島群島部落。

古時侯,如果日子能過得去,誰都希望在大陸上生活,畢竟在島嶼生活的風險較大。日本這個島國,也曾經無數次的想侵入中華大地,但久未如願。

而很早時期,從日本本土島上有些人漂流外面去討生活,結果一不小心,千島群島成了日本飄蕩在外的人的落腳地。但,這個地方,早期並沒有政府介入,屬於化外之地,屬於無政府狀態。

十八世紀初期,俄國人來了,俄國人強勢攻島,和島上的土著們展開了激烈的爭奪。結果不難猜,俄國人控制了千島群島,但並沒有派兵進入,只是例行管理,並且進行收稅。

慢慢地,日本政府也反應過來了,感覺這不是事啊,自己家門口的島,被俄國人佔;自己國家流落外地的百姓,竟然被俄國人欺負。於是,日本人開始正式介入千島群島的爭奪。於此同時,日本人和俄羅斯對於庫頁島也開始爭奪。

1854年,日本和俄國第一次簽訂邊境協議,庫頁島先進行擱置,對於千島群島的解決方案是:北千島群島歸俄國,南千島群島(北方四島)歸日本。

過了二十年,日本漸漸崛起,開始爭取更大利益,對庫頁島竟然垂涎三尺,於是,俄國和日本第二次協定,千島群島全歸日本,庫頁島歸俄國。看起來,邊界問題沒爭議了。

但是,1905年的日俄戰爭,俄國敗了,日本將邊界線全力向北推進。俄國很無奈,同意北緯50度以南的庫頁島部分歸日本。

而日本是貪得無厭的,在1918年俄國內戰之時,直接佔領全部的庫頁島,這筆賬俄國人一直記著。在蘇聯地努力下,日本人1925年同意回到庫頁島南部,把庫頁島北邊區域繼續交給俄國人,但條件是:庫頁島北部的石油開發權,日本要佔50%。除此之外,庫頁島北部的煤炭開發權,日本也要佔一定比例。

此時,蘇聯人剛開始崛起,所以再次同意了。

但,這股火,斯大林一直壓著。

二戰日本投降時,斯大林繼續攻佔千島群島,意思很明顯

斯大林對於小日本是有意見的,因為從十九世紀初期開始,日本把俄國人從南千島群島趕到了北千島群島,然後從北千島群島趕到了庫頁島北部,然後又佔領了庫頁島北部。可以說,日本人貪得無厭,步步緊逼,不斷蠶食俄國人曾佔領的土地。

二戰前,蘇聯和美英等國簽訂了《雅爾塔協定》,約定一起“幹他孃的日本”,對蘇聯的承諾是:事成之後,將整個千島群島交給蘇聯。

在1945年8月6日,美國向日本投出了原子彈。斯大林在8月8日,指揮大軍一路南下,去收拾關東軍。因為原子彈造成的巨大影響,讓日本人開始考慮投降事宜,日本高層對戰事沒有那麼堅決了。再加上日本開啟了對東南亞全面的戰爭,日本關東軍因為分兵出去了一部分,其實力也大受影響。於是,蘇軍一路攻城略地,日軍潰不成軍。

到了朝鮮半島時,美國人提出了看法,北緯38度以北,蘇聯可以受降並控制。其實,美國看的是朝鮮半島,不能讓蘇聯把朝鮮半島全部佔了。

蘇聯人快,美國人太慢,離朝鮮半島還很遠。但,斯大林爽快答應了美國的要求,絕不過38線。斯大林看見了什麼?看見了北緯38度的延伸,往東延伸,日本就被分割。這樣的話,不僅千島群島全歸了蘇聯,日本北部一些區域也歸了蘇聯。

斯大林下了命令,讓朝鮮半島的蘇軍停了,並開始安排軍馬進攻千島群島。收復北千島群島不太順利,日本人很頑強。在收到天皇已經投降,並且希望所有日軍停戰時,北千島群島的守軍們投降了。收復南千島群島時,日本島上的軍隊基本不抵抗了。南千島群島最大島嶼擇捉島上的1.3萬日軍順利投降。

斯大林松了一口氣,總算把千島群島全部拿下了,如果日本人頑強抵抗,或者蘇軍行動遲緩一些,不見得就能順利收回。

按斯大林的意思,要繼續南下,登陸日本本土島嶼。此時,美國的指令又來了,千島群島收了就可以了,日本本土誰都別上,這個島國不分割了。

斯大林一代強人,聽到美國的指令後,猶豫再三,還是停了,於是日本完整地保存了下來。否則,日本島可能也像朝鮮半島一樣,是兩個國家,一個後面是美國,一個後面是蘇聯。

日本人對北方四島的期盼

二戰後,日本是戰敗國,實在沒有實力做一些抗爭。

其實,《雅爾塔協定》裡規定千島群島歸蘇聯,是盟國的單方面協定,日本並沒有表示同意。在日本穩定後,一直想要回北方四島(南千島群島),蘇聯人當然是不給的。

日本人很堅持,一直要。不過有意思的是,看地圖可以發現,北方四島中的兩座島離日本非常近,難怪日本人一直想要呢。

蘇聯人不給北方四島,到俄羅斯人了,還是不給。

安倍等人長期“要北方四島”,這實在太煩人了,於是,普京曾經做出了讓步,同意把離日本較近的兩個佔四島總面積7%的小島,準備還給日本。同時提出條件,日本必須放棄對另兩個大島的主權。日本做不到,於是此事也不了了之了。

總體來看,當年斯大林在已知日本人投降的情況下,還快速攻佔北方四島,目的是為了達到“既成事實”,不出現其它的意外,此所謂“落袋為安”。


藍風破曉


我們知道,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就宣佈投降,然而在日本投降後的第三天,即1945年8月18日,日本和蘇聯之間又爆發了一場戰役,即千島群島戰役。這場戰役爆發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斯大林想佔領千島群島。

那麼,斯大林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呢?


第一,收復失地(為了報仇)。

在18世紀時,千島群島分南北兩部分,分別屬於日本和俄羅斯,南千島群島也就是日本所說的北方四島(即擇捉、齒舞、色丹和國後四座島嶼)。到了19世紀的時候,沙俄出兵佔領了包括北方四島在內的千島群島和薩哈林島(也就是庫頁島)。

1905年爆發的日俄戰爭中,沙俄戰敗。

沙俄被迫通過《朴茨茅斯條約》將千島群島以及薩哈林島的控制權轉交給日本。而日本佔領這些地方後,不僅封閉沙俄(蘇聯)通往太平洋的出口,而且還封閉了通往楚科奇和勘察加半島各個港口的海上通道。

所以斯大林在日本投降後,還出兵佔領千島群島,其實就是為了報仇和收復失地。


第二,千島群島的戰略地位很重要。

千島群島位於蘇聯勘察加半島和日本的北海道之間,直接就將蘇聯的遠東地區和太平洋分割開來,斯大林派兵攻佔千島群島,其實也是為了爭取一個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

第三,千島群島上的日軍不投降。

這是一個最直接的原因。

1945年8月15日,儘管日本天皇通過廣播宣讀了無條件投降詔書,然而東北以及朝鮮半島等地的部分日軍依舊沒有放下武器。其中便包括千島群島上的80000日軍。

面對負隅頑抗的日軍,蘇聯紅軍自然不可能停止進攻的步伐。於是,1945年8月18日凌晨,蘇聯紅軍開始進攻千島群島。

最終蘇軍以傷亡1567人的代價取得勝利(日軍傷亡1018人,另有約6萬人被俘)。


金兔歷史


首先需要更正一下,不是南千島群島而是南薩哈林島(即庫頁島)和千島群島。

薩哈林島南北長900多公里,面積約7.8萬平方公里。由於日俄戰爭俄國戰敗,所以一分為二,北緯50度線是蘇方與日本的分界線,大體上將該島分為兩個相等的部分,日方將南薩哈林島稱之為樺太島。

日本在十七世紀時就已發現並開始經營千島群島。十八世紀後沙俄的勢力開始擴張到千島群島。1855年根據日俄雙方在下田簽定的《日俄友好條約》規定,擇捉島和得撫島之間為兩國在千島群島的邊界(這裡也是傳統的南千島群島和北千島群島的分界線)。1875年,日俄又簽署了《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規定庫頁島全歸俄國,而千島群島全歸日本。

隨著日本對千島群島的開發,其戰略地位也開始逐步凸顯。特別是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在千島群島不斷擴充兵力和興建軍事設施,更是使蘇聯感到了一種潛在的威脅(千島群島北端的佔守島和堪察加半島的洛帕特卡角僅隔6.5海里寬的千島第一海峽)。因此,為了打通蘇聯遠東進出太平洋的出口,在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上蘇聯堅持將千島群島劃歸蘇聯。(其實最初美國是不贊成將整個千島群島劃歸蘇聯的,在1944年12月28日的“美國關於千島群島領土問題的備忘錄”中美國提出將南千島群島還是保留為日本所有,而將北千島群島置於國際託管之下)最終,美方還是作出了讓步,這一條作為蘇軍參加對日作戰的先決條件之一被寫進了1945年2月11日簽定的雅爾塔協定: “蘇美英三大國領袖同意,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後的兩個月或三個月

內蘇聯將參加同盟國方面對日本作戰,其條件為: ..........

(三)千島群島須交予蘇聯。

在遠東戰役中,蘇軍先後發起南薩哈林島戰役和千島群島戰役。

南薩哈林島戰役主要出動了步兵第75師和北太平洋區艦隊,8月11-8月25日戰役中俘虜日軍1.8萬餘人。

8月31日22時,蘇軍登陸部隊司令格涅奇科少將宣佈千島群島北部的戰鬥行動結束。蘇軍在千島群島北部的戰役中共俘虜日軍30442人,繳獲步槍20108支,機槍923挺,火炮和迫擊炮303門,坦克60輛等技術裝備。

8月28日—9月1日,北太平洋區艦隊(司令安東諾夫海軍中將)的艦艇運送登陸部隊(隸屬於步兵第113旅,這些部隊剛參加了南薩哈林島戰役)在千島群島南部諸島(不包括色丹島和齒舞群島)登陸。在千島群島南部諸島蘇軍共俘虜日軍約24000人。根據已解密的蘇聯中央海軍檔案館保存的檔案記載,蘇軍完成佔領千島群島南部的戰役是在日本正式投降後的1945年8月28日到9月5日之間進行的,其中蘇軍佔領色丹島和齒舞群島是在9月3日-日本簽定無條件投降書之後進行的。因為對於蘇聯來說,這個屬於條約規定的自身勢力範圍,不去奪取的話擔心會落入別人之手。

9月1日,蘇軍遠東總司令部公佈在千島登陸作戰完畢。蘇聯新聞播報道:“我軍和艦隊的軍艦奪取了庫納施爾島,並從日軍手中解放了全部千島群島。我們的祖國重新收復了自古以來的俄羅斯領土。從此以後,這些俄羅斯領土將成為太平洋上我國遠東邊境的可靠前哨”。

奪取千島群島對於蘇聯而言,改善了蘇聯艦艇向外洋的出口問題,並使之“成為蘇聯的防禦基地和從鄂霍茨克海遠航太平洋的大門”。蘇軍在佔領了千島群島和南庫頁島後,甚至一度還想乘機奪取北海道,以鞏固蘇聯艦艇在宗谷,根室兩海峽自由航行的地位。不過遭到了美國的強烈反對,才最終作罷。


榮華之武器堂


就算日本投降也要窮追猛打!斯大林的戰略眼光令俄羅斯至今得利。一般來說,當一個國家在一場全面戰爭中失敗並宣告投降之後,戰爭似乎是沒有必要繼續打下去了,只需要接受投降並結束戰爭即可。然而,二戰結束之前的蘇聯卻是一個例外,經過日本軍隊已經宣告投降,但是蘇聯還是不停地進攻,蘇聯軍隊甚至刻意不收日本的投降書儘量讓部隊再打一會。雖然這樣的行動看起來毫無必要,但是後來的事實證明,正是斯大林的戰略眼光讓後來的俄羅斯都得到了益處。

二戰末期,日本已經是獨木難支陷入了絕境,而此時的蘇聯為了獲取利益,主動撕毀日蘇的和平協議,對日本軍隊發動大規模攻擊。8月9日開始到8月15日日本投降,蘇聯軍隊能夠進行的交戰時間其實只有6天,看起來蘇聯不會取得太大的成果。但是蘇聯軍隊的閃電襲擊把日軍打得可謂是一潰千里,位於中國大陸的關東軍土崩瓦解,蘇軍幾乎是旁若無人地前進,取得了輝煌的戰果。而蘇聯軍隊按照斯大林的命令儘可能進攻,拖延收到日本投降的時間。正是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蘇聯的行動為他們的後世留下了重要的遺產。

1945年8月18日,那是日本投降之後的三天,按理說一切軍事行動都應該結束,但是此刻蘇聯發動了對日本南千島群島的進攻作戰。戰爭過程不用多說,雖然日軍進行抵抗但是他們不是強大的蘇聯紅軍的對手。經過3天鏖戰,南千島群島歸入蘇聯手中。雖然蘇軍的傷亡由於戰地指揮官的素質不足,居然要比日軍還多出一半,但是此次進攻造成了一個歷史問題,那就是南千島群島歸屬問題。

按照日本人的想法,投降之後戰爭就已經結束,但是按照蘇聯人的說法, 南千島群島進攻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換句話說,蘇聯奪下的南千島群島應該按照二戰勝利成果來定義,自然這個成果是不會讓給日本的。時至今日,南千島群島一直被蘇聯牢牢地控制在手中,變成了俄羅斯民族手中的一張重要的牌。

從今天的情況看,南千島群島對俄羅斯和日本的意義都是重大的。一方面,島嶼資源以及附近專屬經濟區都是非常可觀的,控制這裡非常有價值。另一方面,這裡變成了俄羅斯的一道屏障,直戳太平洋的日本腹地。有了這裡,後方的鄂霍次克海因此成為俄羅斯實際上的內海,後方的俄羅斯軍事基地,包括一個核潛艇基地都得到了保護。而俄羅斯也藉助此地,把軍事預警裝備前置,為自己的預警系統增添了一道保障。

可以說,這是俄羅斯在太平洋取得對日本海上優勢的一個關鍵要地。而如果不是斯大林當時深謀遠慮命令蘇聯軍隊繼續戰鬥,俄羅斯今天就不會有這個戰果了。


科羅廖夫


千島群島位於俄羅斯遠東堪察加半島與日本北海道島之間,全長1300千米,由56個島組成。

因群島上的火山很多,時常噴發形成煙霧迷漫的景象,同時群島所在的海域也是大霧瀰漫,因此該島嶼常常籠罩在深沉的霧靄之中,由此它的英語直譯意思也為“煙霧迷漫”。

最初,千島群島是由日本德川幕府統治,後來沙俄在向中國東北擴張的時候,因為雅克薩之戰與尼布楚條約的簽訂,沙俄被迫停止對中國(清朝)外興安嶺以南和黑龍江流域領土的侵略,於是沙俄轉向遠東地區擴張,並侵佔堪察加半島,隨後他們就發現了千島群島。

於是從1700年到1855年這一百五多年期間,沙俄與日本因爭奪千島群島的主權而展開了激烈的鬥爭。直到1855年底,日本和沙俄簽署《日俄友好條約》,將千島群島一分為二,南部歸日本,北部屬俄國,庫頁島(當時還屬於清朝)暫作懸案。



此後二十年,因為鴉片戰爭的爆發,清政府開始遭受西方列強的侵略,沙俄便想趁機佔領庫頁島。但問題,當時剛經歷完明治維新的日本已經崛起,他們也表現出對庫頁島的渴望。

於是在1875年,日俄雙方經過協商後簽署《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將庫頁島劃給沙俄所有,但作為交換條件,日本獲得整個千島群島的主權。

後來,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海軍力量開始日益被各國所重視,海上霸權逐漸成為大家爭奪的焦點。但問題是,蘇聯(當時沙俄政府已經被推翻)雖然國土面積高達2000多萬平方公里,國境線從美洲一直連接歐洲,可是卻沒有一個出海口。

在蘇聯北方,面對的是天寒地凍的北冰洋,軍艦出去幹嘛呢?至於地中海的出海口,則被土耳其牢牢掌握,而土耳其早就是北約成員,蘇聯根本沒機會奪過來。至於在海參崴向南的日本出去,則將直接面臨韓國和美國的包圍。東方呢,則是面對美國的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島,無路可走。

在這種背景下,千島群島就成為蘇聯唯一的出海口,蘇聯海軍如果從這裡出去,就是一望無垠的太平洋,不僅不會受到任何國家的威脅,還可以以此震懾美國、韓國和日本。所以,蘇聯自然處心積慮想把千島群島緊緊掌握到自己手上。



很快,機會就來了。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蘇聯終於可以名正言順的搶佔千島群島,於是在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上,蘇聯與美國、英國達成默契:千島群島歸屬蘇聯。

但問題是,這個協議是蘇、美、英三國私自簽署,所以事後日本不一定會承認,要知道日本在二戰期間,在千島群島上駐紮了8萬大軍,修建了9處飛機場和眾多永久性工事,想讓他們自己拱手割讓出千島群島,顯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另一方面,美國和英國之所以同意將千島群島劃給蘇聯,不過是為了讓蘇聯出兵對日本97萬遠東軍宣戰。但基於美國和英國的利益,顯然不希望蘇聯佔據千島群島。所以蘇聯如果不能在戰爭結束之前將千島群島實際佔為己有,等到戰爭結束後,誰知道又會出什麼么蛾子?

也正因為此,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正式宣佈無條件投降的當晚,蘇聯趁著日本放鬆警惕的這個檔口,派遣蘇聯蘇軍步兵第101師和太平洋艦隊向千島群島發起猛烈進攻。



經過三天激烈交戰,蘇軍成功在千島群島南部登陸,日軍駐軍司令和1.35萬日本守軍不戰而降,隨後蘇軍趁勢席捲整個千島群島,兩天後蘇軍遠東總司令部宣佈“千島登陸作戰”完畢。

在這場戰役中,日軍傷亡1018人,被俘6萬多人,蘇軍傷亡1567人。此後,蘇聯一直實際控制著整個千島群島,這也成為日本人永遠的心頭之恨。

所以日本人對此,就一直宣稱千島群島的主權歸屬日本,不屬於蘇聯,並表示自己從沒有簽字放棄千島群島的主權,蘇聯這是侵略。當然,蘇聯方面則一直宣稱千島群島的主權就是歸蘇聯所有。

再等到1991年,隨著蘇聯解體,國家經濟崩潰,他們為換取日本和美國的援助,便被迫承認千島群島主權存在爭議,是俄國侵佔的日本領土,並表示可根據以前的協議,將千島群島的南部(日本稱為北方四島)歸還給日本,以解決兩國間的領土爭端。但後來隨著普京的崛起和經濟恢復,此事又不了了之。


我是趙帥鍋


其實斯大林早在1945年的8月8日就已經對日宣戰了,在宣戰的同時發起了“遠東戰役”,而千島群島戰役正是遠東戰役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雖說,日本帝國主義在此後的8月15日正式宣佈投降,但是,正所謂“箭已發出,無法收回”,所以,蘇聯並未停下進軍的腳步,當然,斯大林這樣做也有其重要的戰略目的。


1945年8月18日蘇軍開始攻打千島群島,戰況激烈

當蘇聯軍隊向“千島群島”進攻時,島上有日本駐軍8萬多人,同時,日軍還在島上修建了9座機場,可容納多達600架的飛機。

在這9座機場當中,其中6座都在千島群島最北端,同時也是防禦最為堅固的“佔守”和“幌筵”兩島,而且,在這兩個島上還建有設施十分完善的片崗和柏原兩個海軍基地。

不過由於此時整個日本帝國主義都已經是強弩之末,所以,在整個“千島群島”上的海空力量已經變得十分的薄弱,僅剩下幾艘小艇和幾架飛機而已。

雖說當時日軍在整個“千島群島”的軍事力量都很薄弱,但是,畢竟日軍在島上經營多年,再加上還有兩個防禦最為牢固的“佔守”“幌筵”二島,正因如此,就在“佔守島”上爆發了整個“千島群島戰役”最為激烈的一場戰鬥。

而且,“佔守島”的地理位置也比較特殊,一旦拿下此島便可以成為蘇軍的一個跳板,進而便可繼續向南進攻更加輕易地拿下其他的島嶼。

當時在“佔守島”上駐守的日軍只有約8000人,但是卻配備了64輛坦克,另外便是遍佈於整個島上的用“鋼筋混凝土”所澆築的各類防禦工事和堡壘,即便是軍隊數量和裝備上日軍可能會明顯落於下風,但是,面對就像鐵桶一般的“佔守島”,蘇軍的優勢也就變得不是那麼明顯了。

最終,蘇軍採取了一種“雙管齊下”的策略,首先,是在12公里之外的堪察加半島設置岸炮轟擊佔守島;其次,通過以“基洛夫”號巡洋艦為首的蘇軍驅逐艦隊為掩護,協助登陸部隊登島作戰。

蘇軍也的確曾成功地派出先遣支隊在片港海軍基地附近的狹窄地段進行搶灘作戰,只不過,由於當時蘇軍並未攜帶重武器,所有沒有能夠繼續深入作戰。

等到了清晨之後,蘇軍主力又分成了兩個梯隊同時進行搶灘登陸,然而,在日軍的猛烈轟擊之下,多艘登陸艦艇被炮火擊沉和損傷,致使整個蘇軍還曾一度陷入被動之中。

但蘇軍終歸是已經登上了“佔守島”,所以,後面作戰的核心就轉移到蘇、日兩軍對島內兩個高地的反覆爭奪。

此時蘇聯也吸取了第一次搶灘登陸時的教訓,調集了反坦克槍、衝鋒槍、機槍和集束手榴彈等重型的武器,打退了日軍的好幾次反撲,並且最終成功地佔據了兩個高地。

“佔守島”之戰,很明顯蘇軍已經佔據了上風,然而,此時一個消息的傳來,讓蘇聯的最高統帥統帥更加堅定了一定要拿下“千島群島”的決心。

其實,自從日本在8月15日宣佈無條件投降之後,蘇軍仍然在“千島群島”地區與日軍作戰,斯大林還是揹著一些“輿論壓力”的。

然而,在“千島群島戰役”爆發的第二天,斯大林竟然得知,日本的裕仁天皇其實並不是心甘情願地投降,因為他在投降的同時也在積極地備戰,準備隨時再讓戰爭席捲整個世界。

而這便觸到了斯大林的逆鱗,即刻下令蘇軍繼續深入作戰,於是,蘇軍很快便陷入到了更加艱難的攻堅戰當中。

幸虧就在此時,駐守在“千島群島”的日軍接到了來自“裕仁天皇”的無條件投降的命令,於是,就在8月23日的午後,駐守“佔守島”的日軍全部投降,蘇軍自然也就成功地佔據了這座久攻不下的島嶼。

而此後,由於有了“裕仁天皇”的投降令,蘇軍在繼續向南進攻時,並沒有再受到日軍的抵抗,此後,蘇軍更是在“擇捉島”登陸,十分順利地便佔據了整個“千島群島”。

當時,在整個“千島群島”上其實共有1.35萬的日本守軍,他們全部都成為了蘇軍的“俘虜”,從此之後,蘇軍便長期在“千島群島”駐守,“千島群島”也成為了蘇聯領土的一部分,畢竟,原本“千島群島”便是日本侵略者在“二戰”當中所侵佔的地區。

斯大林之所以堅持要佔領“千島群島”,有其重要的“戰略意圖”

整個“千島群島戰役”共歷時半個月的時間,蘇軍和日軍雙方互有損失,而且雙方的損失幾乎都來自“佔守島”這一戰。

而在佔據了“千島群島”之後,蘇聯便實際控制了包括“北方四島”在內的整個千島群島地區,而這便是斯大林想要達到的戰略目的。

之所以這樣說,還與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的世界格局有關,形成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兩大陣營。

而且,在日本投降之後,實際上日本已經成為了美國的一個附庸國,基本上都在聽憑美國的擺佈,而一旦“千島群島”仍然被日本所佔據,那麼,就會成為美國一個窺探蘇聯的前哨站。

這主要取決於“千島群島”特殊的地理位置,正好處在蘇聯所在的歐洲大陸和日本之間,而“千島群島”就像是一個漂浮在兩艘大船中間的一艘小船一樣,隨時都可以探聽到兩艘大船上的消息,甚至還有可能會產生軍事上的威脅。

畢竟,當時橫行無忌的美國在很多地方都派駐了軍隊,並且裝設了十分先進的具有超強、超遠打擊能力的重型武器,那麼,一旦“千島群島”還被日本所佔據,蘇聯必然也會承受來自美國方面的軍事威脅。

正因如此,斯大林便當機立斷地要拿下“千島群島”,這樣以來,便大大地改善了蘇聯在北太平洋地區的戰略環境,不但沒有陷入資本主義陣營的包圍之中,還獲得一個更好地防範資本主義陣營尤其是美國的前哨站。


好啦,這個問題就跟列位聊到這裡,歡迎列位關注我的頭條號“冒牌東方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