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姜子牙墓葬千年無人敢盜?

李勇材


民間流傳“興周八百年姜子牙”,其所著的《乾坤萬年歌》更是預言“萬年事”,同時也極為高壽達139歲,“仙名”多有流傳。

難道姜子牙墓葬三千多年來無人“敢盜”與這些有關嗎?其實,與這些並無關係,畢竟多為民間流傳,而是與其身世、當時的墓葬形式、墓葬地點等有關,是否被盜更是成謎,就算傳言民國時期有個賭徒曾盜出姜子牙墓葬中那把價值連城的“青銅鞭”,也難以證明。

姜太公身世與墓地之爭

河南衛輝市有太公故居“呂村”,太公活動之地“太公泉”,太公釣魚處“嶓嵠”,太公塋葬處“太公墓”之說

據《呂氏春秋·首時》記載:“太公望,河內汲人也。”又據《呂氏宗源》記載:“姜太公呂尚,祖籍河南南陽宛西呂公亭,是大禹的‘四嶽’伯夷後裔。”再據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記載:“太公本生於汲,舊居猶存”

也就是說,姜子牙是河內郡汲縣(今河南省衛輝市)太公泉村人。且太公泉位於衛輝市西北13公里處的太公泉村,群山環繞,風景秀麗,被稱為姜太公故里。

同時,據《衛輝市志·文物》記載: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春,衛輝知府加伍曾在衛輝城西太公鎮呂村西約1公里的黃土崗上立碑“周姜太公塋葬處”。

又據《河南通志》記載:在府城西北太公泉,尚昔避紂居東海之濱,後徙渭濱,封國於齊,還葬於此。

“姜子牙墳墓”百里內只有這一座墓葬,該墓封土高2米,佔地約200平方米,東西長度9.8米,南北寬8.5米,北鄰釣魚河,東望衛水。目前,已在該墓中考古發現馬車遺骸6輛,獸類骨架一副,且墓葬坑東北角還隨葬有大量牛羊遺骸。

1995年,太公後裔崔玉祿出資加封了該墓冢,稱自己是太公一百代孫。經考證,太公後裔有數十姓之多,如:呂、姜、齊、崔、高、盧、丁、左、紀、向等,分佈於中華各地及海外。

因此,業界諸多人都認為這裡就是姜子牙墳墓。但是,墓中為何沒有銅製品一類的其它珍貴文物呢?是否曾被盜,可能就很難說了。

山東日照市,有姜太公《六韜》為證

不過,又有史料稱姜子牙是東海人,也就是今山東省日照市人。

據《史記·齊太公世家》中又說:“太公望者,東海上人。”《後漢書·地理志》中稱:“太公望所出今東呂鄉又釣於棘津,其浦今存。”《元和志》中講:“海曲故城東有東呂鄉,太公望所出。棘津,城東二十里,去海里許。”

以此來看,似乎姜子牙又是山東省日照市人。業界也有人稱臨淄齊國故都(今聞韶街道張家社區以南)南15裡的墓葬為姜子牙墓。該墓封土高18米、南北50多米,東西55米。目前,這裡已新建太公紀念館,併成為研究和祭祀姜太公最為熟知的地方。

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武帝初年的墓葬發掘出的《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素書》)殘簡,並被認定為是姜太公所著。又因《史記·齊太公世家》稱:

“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因此,人們稱他為兵家權謀思想的“始祖”。同時,儒、法、兵、縱橫等諸子百家皆追認他為本家祖師,因此他被尊為“百家宗師”

陝西咸陽則有姜太公陪葬周文王和周武文墓之論

據《禮記·檀弓》、《元和志》、《大清一統志·西安府·古蹟》以及《陝西通志·文藝七·碑記上》記載:位於陝西咸陽市周陵鎮崔家村南周文王和周武王陵寢東側約500米處的齊太公墓就是姜子牙墓。該墓高約8米,周長約100米,南邊有超1米高石碑,上書“齊太公”三個大字,為清乾隆48年陝西巡撫畢沅親筆題寫。

對於該墓,人多稱為“豐京太公墓”或“咸陽太公墓”。

同時,《抱朴子》對也此有印證:“姜公,亦曰姜老……封於齊。卒年百餘歲,葬鎬京,陪文王之墓,陪文王之墓。”

因此,業界也有許多人認為這裡就是姜子牙的墓葬。

古代墓葬形式,姜子牙的墓葬或許成謎

據《禮記》記載,春秋戰國時期,為了便於祭祀先人,在孔子的倡導下,先人死後才會在墓葬上築丘為墳,並立碑以為紀念。

但是,在此之前,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王侯將相,死後的墓葬上都沒有築丘,也就是說墓葬和地面的高度保持一致,代表沒有冤屈,而只有含冤死的人才會在墓葬地壘丘為墳,意為嗚不平。如:周武王認為比干死的冤枉,這才命人在他的墓葬上築丘為墳,為其嗚不平。

因此,在沒有墳丘和石碑的標識下,除非在姜子牙的墓葬中能夠找到證明他身價的文物,否則就算現有立碑築丘的姜子牙墓也很難說明就是姜子牙的墓葬,更別說是否有人盜過了。


祥子談歷史


為什麼姜子牙墓葬千年無人敢盜,據本人參考史料、傳說分析,大致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其一,姜子牙的歷史存在真實性。

姜子牙是歷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據說他72歲時垂釣於渭水之濱,遇見西伯侯姬昌,輔佐姬昌建立霸業。周武王即位後,姜子牙成為周國軍事統帥,輔佐武王消滅商紂,建立周朝。

而且傳說他最終活了139歲。

考證歷史的方式往往是兩種:史料記載和考古物證。

對於姜子牙這樣一個一生坎坷多磨、轟轟烈烈、神秘莫測的人物,史料的記載不詳,缺乏具體細節,多是文學作品和傳說,加之考古物證的缺乏,因而對於姜子牙的故事真實性,後世很多歷史專家、學者持懷疑態度。

這一點,就象他的出生地一樣,沒有確鑿可信的記載,說法都很籠統含糊。因而河南省衛輝市、山東省日照市等都自稱是其出生地。

因而,人們對他的墓葬的興趣也不是很大,也沒多少盜墓者花心思去探尋他的墓葬。

其二,薄葬傳說。

自遠古時期開始,人們相信人死後會到另一個世界繼續生活,因而“視死如生”,實行厚葬,將墓葬裝飾為一個生活空間,金錢、傢俱擺設、生活用品等一應俱全。

而以姜子牙在當時的地位,自然會厚葬。

但是據說姜子牙對厚葬淡泊,要求死後薄葬。於是,後人依照他的要求簡單地埋葬。可是周王覺得簡葬對姜子牙有些不公平,便命大臣給姜子牙修建豪華陵墓。陵墓剛修完,當地突降暴雨,將陵墓沖毀。人們見天意如此,只好作罷。從而只留下姜子牙簡葬的墳墓。

俗話說“賊不走空”,盜墓賊對簡葬墳墓當然不會感興趣。

其三,身份地位。

姜子牙是一位滿腹韜略的賢臣和非凡的政治、軍事家,在《詩經》等史料及文學作品中頌文頗多。

西漢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周姬昌昌之脫羑里,與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其事多兵權與奇計,故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這就確立了姜子牙是韜略理論開山祖的地位。

後世對姜子牙推崇備至,歷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他為兵家鼻祖、武聖、百家宗師。唐肅宗時追封為武成王,設立武廟祭祀;宋真宗時追諡昭烈。

人民崇拜他的高尚人格,悼念他的豐功偉績,以樸實的感情編造出他的很多神話故事歌頌他。《太平御覽》、《封神記》等書裡逐步把他神化。明代許仲琳寫的《封神演義》,把他說成是管天下所有神的神了。

於是,姜子牙被塑造為歷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是中國神壇上一位居眾神之上的神主。作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為“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護佑神靈,也成為驅邪扶正的偶像。

對於這樣一位神奇、威嚴的人物,盜墓賊不願意也不敢輕易騷擾他的墓葬。

其四,盜墓報應傳說。

民國時期,據說個賭徒手氣太差,欠了鉅債。

他聽說姜子牙的墓葬中有個叫“青銅鞭”的神物,不僅能讓人轉運,還能提升武力值。

於是,他決定孤注一擲,進入了姜子牙的墓葬,拿到了一根長條的物體。當他準備離開墓地時,尾隨他的追債的人出現了。賭徒用“青銅鞭”反手就是一棍子,結果將對方打死了。

結果,他被警察抓住而蹲大獄,而那個“青銅鞭”被重新放回姜子牙的墓中。

還有一說,民國時期,西安有兩個專業盜墓賊,一個叫周通,一個叫李子能。

兩人商定找一個名人的墓下手,大幹一票,最後選中了姜子牙的墓。兩人到河南,將姜子牙的墓給挖開了,拿到了一些青銅器。

回到西安,兩人出售青銅器。可是還未出手,就被惡匪轟天炮殺死在家中。

這兩個故事傳開,使得盜墓賊們更加忌憚姜子牙的墓葬。

其五,墳墓位置存疑

關於姜子牙的墓葬地點,自古就有很多說法。《禮記•檀弓》、《大清一統志•西安府•古蹟》等古籍有所記載,但具體位置存有爭議。據說豐京、咸陽、衛輝等地都是姜子牙的墓葬地。

例如《河南通志》載:“呂尚墓,在府城(即衛輝府)西北太公泉,尚昔避紂居東海之濱,後徙渭濱,封國於齊,還葬於此。”

衛輝府是今天的河南省衛輝市,該市的太公泉有一座姜子牙墓。據說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後人在他的墓前立了一塊石碑,上面刻有“姜太公塋葬處”等字。

這座墓現在尚存,看起來非常簡陋,墓寬五尺,長六尺,高有兩米,荒草叢生。墓前沒有路,想到姜子牙的墳地得從墓後繞過來。由於年代久遠,自然侵蝕,墓室已成弓形。

2003年,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陳莊村發掘了一座西周古墓,專家對古墓考古研究,發現它的規格很高,甚至比肩當時的帝王。其中發現了一件帶有銘文的青銅器,銘文上刻有九個大字:“豐啟厥作文祖甲齊公”。

有專家認為,這九個字的歷史意義非同一般:銘文中“齊公”的稱呼是考古界中第一次出現,代表的就是齊國第一代國君姜子牙。

姜子牙的封地是齊國,在齊魯大地,被稱為齊公。

然而,後來有專家對墓葬的年代認定,否定了“姜太公沉睡於此”的想法。

所以,綜上所述,關於姜子牙的墓葬,多是傳說和爭議,其地點至今尚無確切發現,也談不上無人敢盜了。


蘭臺說


能去盜墓職業的人都是窮兇極惡之徒,在他們看來只要墓葬中有文物,沒有不敢盜之說。


一部《封神榜》把裡面的姜子牙神話成了無所不能的正義之神,特別經典的語句是:“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展現了姜子牙的厲害。



就算姜子牙生前是很能耐的人物,但那只是生前,他只是凡人一個,只要死後墓葬被盜墓者發現,難逃被盜的命運。慈禧太后那麼厲害的人物,在其死後沒多久就被盜墓者翻了個底朝天。


為何姜子牙的墓葬歷經幾千年無人敢盜呢?其實也不難解釋:


一,姜子牙的墓葬年代久遠,在歷史資料中關於他生前事蹟的記載太少,又缺乏史書資料,至於他死後的埋葬地點更是一團迷霧,盜墓者找不到姜太公的陵墓,自然無從下手,這才是重點。


二,古人封建思想,事死如事生,所以在其死後都會選擇大量的珍惜財寶陪葬,正是這樣的心理讓盜墓者看到生財之道。盜墓界的鼻祖曹操就是靠盜取梁王墓葬為啟動資金,養活了幾十萬大軍。



據說歷史上的姜子牙活了一百多歲,是個大器晚成,淡泊名利之人,死後厚葬的可能性不大,既然陵墓裡沒有值錢的陪葬品,盜墓者也不會花心思打探姜子牙的墓地。


那姜子牙真的真的像《封神榜》中劇情似的修成正果,飛昇上仙了嗎?當然不是了,據《禮記·檀弓》、《史記·集解》中記載,姜太公受封於營丘,去世後葬於西周,但是這些史料並沒有詳細地址記載。


還有傳說姜太公墓很有可能在河南汲縣,據《河南通志》記載,在河南衛輝市汲縣,太公泉村西南面的荒坡上,有一座佔地面積約兩百多平米的墓葬,據說姜太公的封地在齊國,死後便選擇安葬在此地,傳說在清朝時候還有“周姜太公墓葬處”的石碑。

但這只是種說法,很難說是不是後人為了敬重姜太公,而建立的衣冠冢。其實考古學迄今為止很少發現周朝的帝王家陵墓,估計應該是時間太過久遠,這些“珍寶”永遠沉睡地下某個地方。


微風之語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無人敢盜?還千年?您這事整的,一般人還以為有多玄乎。盜墓界的紅人三人組——胡司令,王胖子和shirley楊聽了估計就得直吧嗒嘴,就這事他們寧願閉著眼珠子躲北京城的城牆根底下曬太陽,抓蝨子,也不願搭理你,就倆字——沒勁!

為嘛呢?

盜墓賊他還認你是誰?他要是知道自己祖宗的墓裡邊有好東西,自己就去挖了,壓根就輪不到其他人上手。所以姜子牙的墓不敢盜,這您說的過了。

他要是知道了姜子牙的墓擱那?姜子牙這墓早成篩子了,封土堆上全是窟窿眼子。

說道這裡,估計有些小夥伴就已經明白過來了:“哦!姜子牙的墓擱那,現在還沒人知道?”

是!到現在姜子牙的墓在那?考古界專家們都爭論不下來。

您要是擱歷史書當中去找答案,嚯!這說法海了去了,沒十條他也有八條,各個說的有道理,但各個都讓後人扯皮。

您比方說《禮記•檀弓》、《大清一統志•西安府•古蹟》、《河南通志》等等這都有記載。當然不管啥事他都有一個或者幾個主流的說法。

那麼主流說法姜子牙的墓地擱那呢?三個地方,豐京,也就是西周的國都,擱現在就是陝西長安西南那塊的灃河附近,另一個就是咸陽,這地可出名,八百里秦川的肚臍眼,最後一個就是衛輝,姜子牙的家鄉,擱現在這地都是財神文化之鄉。

所以這事要真真的掄起來,也亂。就算是現在,時不時的有地就宣稱,自己這塊發現了姜子牙的墓葬,到最後專家們過來一複查,壓根就不是那麼回事。

事情

您比方說在2003年,山東淄博市這塊挖出了一個西周古墓,也過來瞅熱鬧。原因就是他這規格高,這第二個是薄葬。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說了:“規格高?還薄葬!”

這岔氣的呢哇?

這到沒有,規格您可以認為,深度,還有這大小。這薄葬是指裡邊埋的東西少,這不衝突!

為嘛是薄葬呢?畢竟歷史上這麼大的一個大人物。咋說呢?姜子牙活了一百三十九歲,這世界都看透了,人家留有遺囑,壓根就不興後輩給他弄厚葬,人家實行的是薄葬,而且是越薄越好。

而這墓挖出來之後,這棺木都化成了土,留下一道道灰色的痕跡,這腦瓜頂上發現了一個木盒子的痕跡。

打這木盒子裡刷出了九件青銅器外加七件陶器,其他就在也沒有啥大發現了。

而這最為重要的證據是,這其中的一件青銅器上現了一串銘文“豐啟厥作文祖甲齊公”。

瞅見沒齊公,當年姜子牙輔佐周武王幹掉了紂王,建立八百年周朝,這就被封到了齊國,開創了姜齊。

所以大傢伙猜這齊公,這指的就是姜子牙。

專家們風風火火的趕到地一瞅,勘測結果,說:“不是!”

為嘛呀?因為這下半年,擱這地又挖掘了倆大墓,根據推測,那薄葬的墓應該是齊國國君胡公的墓。那倆大墓是保護胡公的大將夫妻墓。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說了:“這整岔氣了吧!大將是大墓,國君是小墓?開玩樂呢?”

還真沒開玩樂,這事胡公也是倒黴吹的,他的前邊是齊哀公,就這位被周夷王聽了讒言給擱了鼎裡邊熬成了肉粥的人。

這齊國沒有國君了,所以這周夷王又任命了胡公。咋說呢?胡公沒啥根基,所以周夷王就派了一個大將保護胡公。

這不五年後,這齊哀公的弟弟把這胡公打敗了,就落了這麼個結果。

所以這胡公的墓他就薄,畢竟這就是個被人殺了的國君。

總結一下

說道這裡,估計大傢伙也明白了,姜子牙的墓之所以沒有被盜,這主要是因為這地在那,大傢伙不知道。再有一個人家姜子牙實行的是薄葬,盜墓賊吭哧吭哧這頓挖,費勁挖老半天,裡邊就一口壓土裡邊的老棺木,啥也沒有,這費勁還不討好。

所以題主說的不敢,就是這兩層意思。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為什麼姜子牙的墓葬一千年來都沒有人敢去盜?

一是薄葬;

這個原因很少有人知道,關於姜子牙的死,有史料記載,姜子牙長命百歲,活到139歲才仙逝。這個年齡在古代來說可謂是非常長壽的了,特別是周朝封建時期,人人都信仰神鬼迷信,深信人死後有輪迴還有極樂世界。為此對於葬禮方面也十分的重視,均以厚葬為主,據說姜子牙逝世後,舉國痛哀,但是下葬時,人們卻遵從了姜子牙的遺囑,採用了十分簡單的薄葬。

為此,姜子牙的陵墓除了他的遺骨跟木棺材之外,一點值錢的東西都沒有,所以盜墓賊們就懶得去盜掘了。

二是受人敬重;

另外根據《史記》記載,周姬昌之脫羑里,和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其事多奇謀兵權,故後世之說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謀。此話可以說明,姜子牙在當時就已經提倡韜略理論,實屬我國韜略論的第一批研究者。

姜太公還寫出了一本奇書名為《六韜》,該古籍殘簡在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的漢武帝陵墓出土,說明在漢朝時期帝王將相們就很流行研讀《六韜》。據說,後世的高人們,如鬼谷子、黃石公、諸葛孔明等都讀過姜子牙的《六韜》因此受到裡面內容的影響,從而對軍事謀略十分的有成就。所以歷代以來姜子牙的陵墓除了沒值錢東西之外,還因為他的傑出貢獻受人敬重,從而不會去打擾他的墓室。


新加坡負十四


相信很多人都以為姜子牙是個神話人物。因為大多都是通過《封神演義》和影視劇讓此人家喻戶曉。而文學影視又將其過於神化,封為眾神之首。有道是姜子牙在此,眾神退位,可見其影響力之大。

歷史上是確有其人的。姜子牙河內郡汲縣人,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是周朝的開國元勳,他屬於大器晚成,70多歲才建立功勳,活了139歲。

他的家族顯赫,祖上都是為官的。但是到他這兒家道中落了,年輕時做過屠夫,賣過酒。不管何時,他都未曾放棄過鑽研學問,所以練得一身本事。

他72歲時,垂釣渭水之濱,遇姬昌。姬昌識人善用,尊太師。姜子牙輔助其開創霸業,建立周朝。

後“封建親戚,以藩屏周”,他被封於齊地營丘,建立齊國。姜子牙治地有方,尊賢尚功,安邦定國,為周朝的穩定立下汗馬功勞。

但他終究是人不是神,終在139歲時,卒於周朝首都鎬京。那麼問題來了,古人視死如侍生,像姜子牙這樣的必定得厚葬。那為何他的墓千年來無人敢盜?

有一種說法是姜子牙在民間的地位超然,神仙般的存在。後世也對他推崇備至,歷代皇帝和文史典籍都尊姜子牙為兵家鼻祖、武聖、百家宗師等。姜子牙又懂天文地理,所以他的墓風水不同凡響。

而盜墓者又是極為迷信的,對這種神仙級的墓也不敢貿然下手,怕遭遇不測。所以姜子牙躲過了盜墓之流。

然則根本不是這樣的。盜墓之人都是狂妄至極的,古代帝王誰的墓風水不好呢?但是像曹操、孫殿英等人在乎過這個嗎?不是該盜的一點兒也都沒含糊嗎?

我認為姜子牙墓沒被盜,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根本沒人知道姜子牙的墓在哪裡。《大清一統志·西安府·古蹟》載,太公墓在咸陽縣東北。

《禮記檀弓》載,太公封於營丘,比及五世,皆反葬於周。

《元和志》載,墓在縣東北十里。

《寰宇記》載,在縣東北二十五里。

《通志》:在文王陵東北。

《河南通志》載:“在府城西北太公泉,尚昔避紂居東海之濱,後徙渭濱,封國於齊,還葬於此。


具體位置至今尚存爭議。就算盜墓者跑斷腿也未必能找得到。

二、姜子牙雖為君主,但他一生淡泊名利。對身後之事也不是很在乎,所以他生前就要求死後薄葬。要真是這樣,他的墓簡單打理,估計裡面也沒什麼貴重東西。

雖然這種說法沒有依據。但是盜墓者苦於找不到墓的準確位置,所以也自欺欺人的選擇相信這種說法,不再去費心尋找。

盜墓者都是無利不起早。所以姜子牙墓千年來沒被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時隔久遠,而他的墓址說法眾多,盜墓者壓根找不到,而非其他原因。


說史聽濤


題主你說少了,姜太公的墓到如今三千多年了,也沒有人敢盜掘。

為什麼呢?

大概有三個原因:

  1. 第一個原因就是,三千年來,還沒有人找著姜子牙究竟埋在了那裡!怎麼盜?

  2. 第二個原因就是,也許在春秋戰國 那五百年中間早就被盜過了,然而,隨著時間的流失,戰亂的洗刷,尤其秦始皇時代的“焚書坑儒”,抹去了多少歷史痕跡呀!抹去了姜子牙墓葬的痕跡也不奇怪。
  3. 第三個原因就是,姜子牙也許真肉身成神上天了呢?遠古時期的事情,現在不是也沒有定論不是,當然了這第三個原因是開玩笑,做不得準。

無論如何吧!反正我們現代的人沒有人知道姜子牙究竟埋在那裡!

至於有些地方的“姜子牙墓地”,你讓他們挖開看看,我敢打一百塊錢的賭,下面啥也不會有。

不要以為爭奪名人歸葬地只有現代人為了旅遊經濟才搞的惡俗事。

過去的古人也愛搞這些“惡俗事情”,名利動人心嘛!姜子牙太有名了,能和姜子牙攀上關係總不會有壞處,只有好處。

於是就有了

  • 1 豐京太公墓

  • 2 咸陽太公墓

  • 3 鎬京太公墓

  • 4 衛輝姜太公墓

  • 5 太公衣冠冢

這不是搞笑嗎?盜墓賊也不容易,黑燈瞎火的,請搞明白地址好不!


葭明通半瓶歷史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亦作姜尚,中國著名歷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別號飛熊,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


姜子牙剽悍地活了139歲。當年,姜子牙輔佐周文王、周武王討伐商紂王,可以說,他是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核心智囊、軍事大帥、西周的開國元老。他還為後世留下了思想精邃,博大精深的不朽兵書《六韜》。

鑑於姜子牙的崇高地位,以及巨大貢獻,儒家、法家、兵家、縱橫等諸家皆認為他是本派宗師,姜子牙竟被後世尊稱為“百家宗師”。

這些成績都不算啥,明代的時候,許仲琳寫了一本小說,名字叫《封神榜》,在書中,姜子牙手持打神鞭,口中念著真言,完全以一個非人類的狀態出現,姜子牙在這本小說一紙風行後,就由一位謀聖,變成了一個神仙。

真實的姜子牙是一位“得道高人”,他雖然是齊國的開創者,屬於一方諸侯,但他卻深深知道厚葬的害處,那就是被盜墓賊惦記,他就在百年之後,留下了簡葬的要求。

根據《河南通志》載:“呂尚墓,在府城(即衛輝府)西北太公泉,尚昔避紂居東海之濱,後徙渭濱,封國於齊,還葬於此。”


衛輝府現在已經易名衛輝市,該市在黃河以東,而姜子牙的墓,就在衛輝市的太公泉,這座墓非常簡陋,高有兩米,荒草叢生,墓前根本就沒有路,想到姜子牙的墳地,必須要從墓後繞過來。

姜子牙被簡單地埋葬後,可是周王覺得姜子牙的功勞太大,簡葬對姜子牙有些不公平,便親命大臣,領著兩萬工匠,前來給姜子牙修建陵墓,可是陵墓剛剛修完,當地突降暴雨,將修好的巨大陵墓全部沖毀,只留下姜子牙那個簡葬的墳墓,還完好地保存。

周王派來的大臣一見天意如此,只好作罷。從此,姜子牙的墳墓歷經了3000左右年的歲月,而巋然獨存,因為墳墓裡,不葬任何珍寶財物,盜墓賊對這座簡葬墳產生不了絲毫的興趣。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有崇拜姜太公的後人,在他的墓前立了一塊石碑,上面刻有“姜太公塋葬處”等字樣,這塊石碑,也總算為姜子牙的墳墓增添了一點“奢華”的氣派。

時間一轉眼,就到了民國,西安有一對土夫子,他們一個叫周通,一個叫李子能,兩個因為出道晚,沒有挖過什麼大墓,手裡更沒有什麼拿得出來的寶貝,故此,經常被同道瞧不起。

這兩個人一商量,決定找一個名人的墓下手,大幹一票,一鳴驚人,他們經過千挑萬選,最後選中了姜太公的墓,兩人為了預防萬一(竊取不到冥財,丟人現眼),就先到市場上,不惜高價買來了兩件商周時代的青銅器,然後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暗夜,來到衛輝府,將姜子牙的墓給挖開了。


姜子牙的墓寬五尺,長六尺,因為時間久遠,水衝雨浸,土走沙行的緣故,他的墓室已經成弓形,雖然砌墓的青磚還在,可是棺槨、骨殖、葬器早已經被漫長的歲月,化為塵土了。

周通和李子能挖了姜子牙的墳墓後,他們回到西安,就開始出售那兩件商周時代的青銅器,可是青銅器還未出手,便被惡匪轟天炮殺死在家中。


姜子牙一招“簡葬”雖然斬斷了大多數賊人盜墓的念頭,可是令他沒有料到的是,他諾大名聲還是讓盜墓賊產生了盜墓的邪念,正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姜子牙只是一個凡人,他不是神仙,他的墓3000年未被盜竊,還是非常厲害地創造了一個驚人的記錄。

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勳,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這樣的人正應該被後世所銘記。


江水趣談


“姜子牙墓千年無人敢盜”的說法,純粹是一種毫無依據的無稽之談。可以負責任的說一句,從古至今沒有盜墓賊不敢盜的墓,無論墓主人身份是否傳奇顯貴。

盜墓賊為何不敢盜姜子牙的墓?是因為《封神演義》的?如果有人這樣認為,那實在是太低估盜墓賊的智商了。若是如此,幾千年來的傳奇墓葬都會得以倖存。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盜墓賊所關心的,是墓中到底有沒有值得去盜的東西,至於墓主人的身份,就不那麼重要了。當然,墓主身份越高貴,陪葬物越豐富。

到目前為止,沒有人能斷定姜子牙的墓是否被盜,更沒人能說清楚姜子牙的墓在哪裡。連姜子牙墓的位置都無法確定,怎麼就能得出“千年無人敢盜”的結論?

這顯然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胡說八道。據史料記載,姜子牙卒於周康王六年(公元前1017年),距今3039年,其去世地點為西周都城鎬京,今陝西西安市長安區。

姜子牙去世時年齡約139歲,對於他的埋葬地點,目前爭議很大。在山東、河南、陝西等地都出現了姜子牙的墓,且都有相關文獻記載,僅陝西就有墓地三處。

我們先看看史料中記載的陝西姜子牙墓,三處分別為豐京太公墓、咸陽太公墓、鎬京太公墓。豐京太公墓記載在《禮記·檀弓》中,說自姜子牙後五世都葬於此。

鎬京太公墓記載在《詩氏族考》和《抱朴子》中,說姜子牙卒年一百多歲,葬在鎬京周文王墓旁邊。目前,史料中記載的豐京、鎬京墓,都沒有得到考古驗證。

咸陽太公墓位於咸陽市周陵鎮,在周文王和周武王陵寢的東邊,刻有“齊太公”三個字的石碑是乾隆年間陝西巡撫所書。這與《大清一統志》等史料記載相符。

1986年,考古人員曾提取夯土層檢測,初步定為西周大墓。又在墓後五米深處發現磚瓦和陶片,檢測後確定為西周大墓,沒有發現盜洞,之後沒有進一步發掘。

山東臨淄的姜子牙墓是其衣冠冢,之前在冢墓東側出土過漢代陶壺,因此該墓被認定為漢代所建。2003年,山東淄博陳莊村在施工過程中,發現了西周遺址群。

其中的一批青銅鼎上刻有“豐啟厥作文祖甲齊公”的字樣,有人據此推測遺址群中有姜子牙的墓。但這一說法並沒有得到考古學界的認可,只是一種猜測而已。

河南衛輝姜太公墓,位於河南衛輝市太公鎮呂村,刻有“周姜太公塋葬處”的石碑是康熙年間衛輝知府所立。該墓與《河南通志》中的記載相符,沒有做考證。

兩年前,河南安陽殷墟發現西周貴族墓葬,出土了大量青銅器、車馬遺骸及類似麋鹿的骨骼。有學者猜測,墓主人的身份很尊貴,可能就是西周時期的姜子牙。

類似的新聞報道非常多,都想方設法的與姜子牙掛鉤,但都是主觀猜測而已。上世紀五十年代,山西石樓縣的墓葬發掘出龍形觥,有人說這是姜子牙岳父的墓。

姜子牙的墓到底在哪裡?從記載文獻的年代來看,陝西豐京太公墓的可能性最大,記載它的《禮記》為西漢所編。其次是鎬京和咸陽,文獻分別是晉代和唐宋。

由此可見,姜子牙墓葬的位置到目前為止並沒有被確定。他的墓是否被盜更是無從談起,沒有任何考古事實做支撐。其墓“千年無人敢盜”的說法是荒謬的。

我是費盡腦汁也沒有找到這一說法的出處,為什麼是千年?為何不是三年前或者是幾百年?無人敢盜,是因為神話演義中的打神鞭嗎?這類問題實在是無趣。

之所以回答這個問題,就是想借機辟一下謠,普及一下歷史常識。


野史也是史


一、人神難辨的傳奇——姜子牙

(一)先來說說“人”的姜子牙。姜子牙,姓姜,名尚,字子牙,號飛熊,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輔佐周武王伐商,建立周朝。姜子牙72歲時以直鉤垂釣於渭水之濱——磻溪,稱“願者上鉤”,被西伯侯姬昌拜為太師,尊稱太公望,周武王即位後尊為“師尚父”。周朝建立後,封齊候,定都營丘,是為姜姓齊國之祖(齊後被田姓取代),後又輔助周公旦平定內亂,周康王六年,卒於鎬京,享年139歲!139歲!這不是在古代,就是現代也絕對是長壽。姜子牙一族本來也是名門望族,祖先曾輔佐夏禹治水有功而獲封地,只是到姜子牙時已經沒落,幹過屠夫等營生,被妻子辱罵小視。曾事於商朝,因紂王殘暴無道,棄商而去,然後在磻溪遇到了周文王,從此開啟了新的人生模式。所以,作為人的姜子牙,不僅僅在於其經歷、才華是一個傳奇,他的意志也應當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榜樣,72歲,他還在尋找明主,111歲時,他獲封地,這才是他最大最重要的傳奇。

(二)神的姜子牙

很多人一定見過,在動土之時,都會有一個 “太公在此,諸神讓路”的幡子。姜子牙40歲時上崑崙山修煉,師從元始天尊,只是仙根較淺,直到72歲時只是學會了一些皮毛法術,所以元始天尊說:“你生來命薄,仙道難成,只可受人間之福。成湯數盡,周室將興。你與我代勞,封神下山,輔助明主,身為將相,也不枉費你上山修行四十年之功。此處非汝久居之地,可早早收拾下山。”但是這並沒有影響姜子牙將來變牛。話說當年封神之時,姜子牙宣讀“封神榜”,最後一個封神的是他的師兄申公豹,申公豹對沒有封神的姜子牙一番冷嘲熱諷,不料,姜子牙雖然沒有封神,但手握打神鞭,哪個神不聽話打哪個,姜子牙的地位可見一斑。

二、不敢盜和不想盜之間

現在來說姜子牙得墓,如果說不敢盜,有一定的依據。通過上文介紹,姜子牙無論是算人還是算神,都是一個傳奇,盜墓賊通常也就是盜人的墓,誰去盜一個連神都能打的主的墓。如果說不想盜,也有其依據。雖然當時盛行厚葬,但是姜子牙偏偏要薄葬,所以說他的墓中,可能不會有太多的貴重物品,盜墓賊自然也就不會對他的費心思費工夫了。

三、問題是還真有要吃螃蟹的

據說有這麼一個賭徒,賭場上總是輸,後來聽說姜子牙的墓裡面有個銅鞭(或許是打神鞭的原型),擁有了這個寶貝,就可以逢賭必贏,還會給他帶來好運。於是他去了。盜得銅鞭後的他不知道賭場的運氣轉好了沒有,反正他是被抓起來,關進了監獄,銅鞭據說也被送回到了墓中。

我是文史墨客,一己之言,不當之處,請多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