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浚河道保春灌——邱縣生態水網建設現場錄

1月22日,農曆臘月二十八,河北邱縣新馬頭鎮百戶寨村村西河渠施工現場,挖掘機馬達轟鳴,運輸車往來穿梭,幹部群眾揮鍬剷土,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農時不等人,為了不耽誤年後春灌,咱得快馬加鞭,儘早把河渠疏通好。”儘管天寒地凍,但帶領村民施工的村黨支部書記王建民,額頭已沁出細小的汗珠。

邱縣是資源性嚴重缺水地區,多年來供水調度實行生活和工業用水優先,農業和生態用水主要靠開採地下水,不僅用水成本高,還容易引發地表沉陷、中淺井水質汙染等生態問題。

“一方面水資源短缺,一方面縣域內地表水卻沒有充分利用。”正在施工現場督導工程進度的縣委書記李劍青說,按照“旱時能澆地、汛時能排澇、平時能蓄水”的原則,去年底,邱縣打響了生態水網攻堅戰,計劃春灌前疏通擴挖河渠55條145公里,整治坑塘13處,將地表水灌溉面積從15萬畝增加到35萬畝,形成全縣域“環城繞田”的大水網格局,緩解用水矛盾,改善生態環境。僅一個月,就投入人力5萬多人次,動用挖掘機400多臺,疏通河渠28條、55公里。

邱縣水利技術人員一線勘察調研,工程設計方案綜合考慮引水、蓄水、排水等因素。其中,主渠道治理工程以“九渠一庫”為總架構,打通生態水網主動脈,全面提高引水調水蓄水能力。支、鬥、毛渠、坑塘治理工程,按照“水網+路網+林網”三網合一要求,實施樹木、垃圾清理、坑塘整修,改善鄉村生態環境。各鄉鎮通過大喇叭廣播、召開徵求意見會等方式逐村徵求群眾意見和建議,科學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動員群眾出工出勞。

“通過一線督導、現場觀摩、跟蹤督辦機制,調動各鄉鎮比進度、比標準、比干勁的積極性,確保工程進度。”邱縣農村農業局黨組書記張洪健告訴記者,財政獎補不搞一刀切,而是“誰幹得好、誰補助多”。春節前開工完成並驗收合格的鄉鎮按100%獎勵;春節前未完成任務的,完成多少獎補多少。

在邱城鎮東街村,記者看到,長約1000米的東街渠疏浚工程已施工完畢。“萬事俱備,就盼著早一天通水了。”東街村黨支部書記王保朝說,通水後渠水能灌溉村裡2000多畝農田,而且渠水微生物含量高,能促進農作物生長,這樣既減少了地下水開採,又增加了產量。

在距離東街村約10公里的新馬頭鎮韓莊村,挖好的河渠已通水。“過了年,小麥就能喝上返青水了。”種植大戶韓衝樂呵呵地算了一筆節支賬:“俺承包了32畝地,以前用地下水灌溉,每畝地灌溉費用約70元。利用渠水灌溉,每畝地費用約30元,一年能省1200多元哩。” (河北日報記者劉劍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