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天不亮就起床,敬祖出行放鞭炮,再去祖坟烧纸放鞭炮,你们呢?

笔随心走吧


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的过年文化让中国的春节五彩缤纷!各地虽习俗不一,但总的来说还是大同小异。放鞭炮、贴春联、敬祖宗都是必须的。大年初一人们一早起来,开门后都以鞭炮迎新,象征迎取新年的吉祥,平安和幸福好运!

大年初一此起彼复的鞭炮声,我和成千上万的人一样用浓浓的鞭炮声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天,迎来了平安吉祥,迎来了幸福美好!


1314永卫东


今年我家乡第一年禁放鞭炮礼花。

这禁令利国利民,值得全国实行。

我家乡每逢春节,没钱人家,过年多少都买些礼花。钱多的了不得。大炮小炮,万炮齐鸣。大有过年盛典,放得越务越发。

上坟,放炮。红白喜事放礼花。

禁止放烟长炮竹防止火患安全,利国利民。


爱我中华166893080


念念不相忘,安老师来回答问题啦。

今天回答的问题是:

放寒假啦,在家过年,亲身经历了这样的事情,现在来回答一下。坐标河南和安徽交界。

家父去年离开了我们全家,家里还有母亲和弟弟。以前过年祭祖的事宜都是家父办理,今年不同啦,由我们两兄弟来办理。

我家的祖坟里,有四代人,我上面三代,和我同辈的堂弟也不幸早早离开了我们。

今年情况特殊,城乡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今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范围比以往大了很多,原来只是城区范围内禁止燃放,今年连农村也禁止了。

大街上也没有出售烟花爆竹的商户了,这个春节注定是比较安静的,空气也是比较清新的。

敬祖宗的时候也是比较安静的!

大年三十,下午五点多,我和弟弟去上坟

家父和祖宗的坟在村子后面的田地里,我们是步行去的。弟弟说要不要骑车,我说还是走着吧。我觉得走着更有上坟的感觉。

天空阴沉,下着毛毛细雨,我和弟弟提着纸钱去上坟。

每一座坟前,都焚了纸钱。这是请祖上回家过年的仪式!

登纸钱变成灰烬,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我们离开!

年初一,五点起床,洗漱完毕,我和弟弟一起去上坟

阴天,道路黑色一条。村头的路灯发出昏黄的光。

远处路上的车灯一闪一闪,像还没有睡醒的眼睛。

已经有人开始上坟啦!

我和弟弟走在麦田里,一步一步走近祖坟,我好像又看到了他们,感觉他们都在我们身边!

焚纸钱,上供,敬酒!

没有鞭炮,很安静!

结束之后,回家休息!

吃过早饭——饺子,去拜年!

在村里走一走,给长辈们拜年!

老年人会说,不拜啦,年跑远了!

不同的地方应该有不一样的习俗,敬祖宗应该都是一样的吧!


念念不相忘


我的家乡春节祭祖是在大年三十,这天上午有的家庭就去坟上祭祖,坟地较远或家中无年青人的,黄昏时分在家院门外烧纸祭祖,纸烧完后进屋上香,然后放鞭炮拜年。初一无祭祖习俗。但初一至初三,每天旱晨天不大亮就起床,先放鞭炮再上香磕头。


奇疆6688


北方敬祖和你不一样!北方冬季干燥风大,上坟不让烧纸怕引起山火,引起山火的要被判刑和罚款还要赔偿国家经济损失!以前一到腊月二十我们姐弟开车去墓地摆贡品(必须有鱼猪头肉蛋糕水果烟酒),但不放鞭炮,我们认为鞭炮炸响会惊扰祖宗灵魂,山下原来没有烧纸间,我们到河边烧纸钱。现在墓地管理更规范更严格,不让到处乱烧纸钱,必须统一到指定地点烧纸钱!腊月里祭祖后,正月里好好过年,就不去墓地了,毕竟墓地阴气比较重,没成年的女孩子都不让去墓地。近几年我也不去墓地了,孩子们大了成家了,就交给孩子处理,有时间就去,没时间也不逼孩子!清明国家给假,我们都去墓地公墓祭扫故人!我觉得扫墓是敬畏祖宗怀念故人,扫墓也是家风家教很重要的一部分,让后人知道自己血缘的根源源自祖宗!不忘祖宗![微笑][笑]


我心飞翔152139287


各地有各地的习俗。因此过年祭拜先祖的日子也不一样,在我们这是除夕下午。响应上级号召,我们已经改变传统祭拜方式,普遍文明祭拜,不再燃放鞭炮和烧纸钱,采取鲜花祭拜和水果祭拜。




赛聖


传统敬祖方式国家不提倡!

国家禁止乱放鞭炮!

不准点火烧香!

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火灾!

祭祖方式也要与时俱进!

顺应国家政策!



当归哥1


这是对祖宗尊重,这种对祖宗的尊重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的基脉,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这种信仰,能让人们在新的一年里,有个好的追求。对美好愿望的追求,而放炮一则是为了增加节日的气氛,变得热闹,二来是告诉租先,自己前来祭祀,让祖宗知晓,获得护佑,同时也是趋赶在附近的非常人所见的东西,大家和平共处。最后,则是孝文化的传递。


河洛理气


北方、南方风俗不一样,南方人极少在大年初一上坟祭祖的。只有在家祖宗牌位,或祖宗香炉前祭拜则可,少说也得在元宵后才有扫墓习惯!

可能北方人拜祖的方式是上山祭祖,而家里很少有祖宗炉、灵牌等纪念品什么的…


知足常乐6144539457


我这是老爸早起下饺子,我准备放炮。饭快好了放炮后给我妈肖像前放一碗饺子上放双筷子。年三十早爸爸带着我们一帮小辈以给我爷爷他们烧过纸,点过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