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腕管综合征?最近手腕酸疼还无力、不能翻转和提重物?

猫眼看大豆


20岁的小美年轻就辍学出来打工,在工厂帮忙干活,每天用手比较多,有时候忙的时候一天只休息5个小时,后来慢慢的出现的手的麻木跟疼痛,周围的人都说:小美这么年轻就得了颈椎病,真是可怜!症状时好时坏,有时候手麻得都感觉不是自己的肉了。被迫无奈去医院看病,医院检查后考虑诊断是“腕管综合征”,不是颈椎病!那么这个“腕管综合征”到底是什么呢?


腕管综合征是由于腕部的“正中神经”受到压迫,引起来的手部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的一种疾病!先上个图

上图黄色的这根东西就是我们人体手术的正中神经,而白色的部分我们称之为“腕管”,是由致密的结缔组织形成,其作用跟我们家里的电线收纳类似---电线(神经)杂乱无章,所以需要一个东西(腕管)把它摆放有序。


但是这个管道里面除了神经之外,还有很多控制我们手部屈伸运动的肌腱,当肌腱肿胀、肌腱周围组织变硬、腕部保持在一个间隙狭窄的姿势或者某些工作重复过度使用腕部的时候,都可能引起管道的狭窄从而压迫我们这根神经。


腕管综合征有什么症状呢?


神经压迫症状无外乎就是感觉异常,这种感觉异常可以表现为手部的麻木、疼痛等。


正中神经控制着拇指、食指、中指以及无名指的一半,当出现腕管综合征的时候,这些手术可能会出现麻木、刺痛的感觉,一般以夜间为甚,因为少了外界的干扰,没法转移注意力的可能吧!


随着手指麻木疼痛的演变,若病情加重,这种麻木疼痛感觉可逐渐累及肘关节甚至同侧肩关节,加重病情。




1、支具夹板的固定


将手腕固定在腕关节的中立位,保证腕管容积最大,对于一些轻度的腕管综合征患者可能有效;



2、应用激素


使用激素腕管内注射,达到消炎消除肿胀作用,有一些病人效果较好,口服激素效果不佳;




做手术切开腕管解压,对于严重的患者可能是最后一种选择。



骨科小黑锅


腕管综合征手由于腕管的内部神经受到压迫,导致手指麻痹,挤压腕管的综合症。腕管综合征主要原因是腕管内的压力增大,可能是腕部骨折脱位,或者是腕关节疲劳受损所致。此外,骨质增生或者是炎症的发生,也会加剧腕管综合征的症状。这种病症俗称“鼠标手”,在发病早起并无神经病变,但在中后期会出现正中神经水肿和退化,导致严重的后果。

腕管综合征患者常出现手指异常麻木,多在夜间出现症状,如果劳损程度太高,或者长时间使用通信工具,会加速病情的发展。而手指酸痛无力,不能提重物,也都是手指麻木导致的结果。腕管综合征患者要特别注意手指的灵敏程度,如果手指出现正中神经受压,就会导致支配区域麻木和疼痛。

腕管综合征患者的发病成因主要是长期的慢性劳损,以及使用手势不正确,导致腕管内的肌腱和滑膜等等发炎或者水肿,以及组织局部水肿,从而压迫正中神经。其次,如果腕部发生骨折或者脱位,也会导致腕管的容积减少,压迫神经,产生疼痛感。另外,如果有血管瘤或者脂肪瘤,也可能会压迫正中神经。总之,导致腕管综合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都表现为正中神经受压,引起疼痛感,每个患者的病因都不同,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所以,如果得了腕管综合征,要注意不能过度劳损,也不要提重物,要注意腕部筋膜的保护,防止伤害压迫神经。可以通过相关的手术治疗,对腕管功能的痊愈有所帮助。其次,也可以选择保守治疗,注意休息和调理。在术后,要注意听从医生的建议,一定时间内防止腕部受压。


骨科王健医生


了解腕管综合征之前你必须先了解腕管的解剖构造,不然给你讲了也很难理解。

腕管构造

腕管是由腕骨及其韧带构成了腕管的底部和侧部,上面由腕横韧带构成,形成一个狭窄的空间,里面有9条屈指肌腱和掌正中神经通过,控制着腕指的活动。而正中神经负责控制拇指,食指,中指的活动和感觉。下面还是看图吧,会更好理解。

什么是腕管综合征?

知道了解剖结构就不难理解了,腕管综合征就是由于外源性的压迫导致了正中神经的损伤,出现的一系列神经症状。

典型的症状

手指疼痛,麻木,无力,时间久的还可能出现大鱼际肌肉的萎缩。拇指外展的力量下降,一般白天症状较轻,夜间和晨起加重。正如标题描述的腕酸痛无力,提拿翻转重物困难,有时候还会出现拿的物体碗筷掉地上的现象,这都是神经压迫导致手指的运动和感觉出现障碍的表现。

康复治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消除炎症的治疗手段,一部分为康复训练减轻压迫的手段。

消炎镇痛

1,服务非兹体类的消炎镇痛药物,比如阿司匹林或者布洛芬。可以有效的减轻疼痛症状。

2,理疗

借助物理仪器消除局部的炎症和粘连,常用的有电脑中频,超短波,超声波效果都是很好的,一般的医院理疗科都有,价格也不贵。

3,封闭疗法

很多人都排斥打封闭,其实那是他们对这种疗法的误解,认为激素会损害健康,其实医生的控制量很严格的,最多不会超过三针,而且每针间隔时间很长,副作用很小,但镇痛效果特别明显。当然了缺点是存在复发的可能。

康复训练

1,放松前壁肌肉

通过静力性拉伸,30秒一组,交替进行4-5组,拉伸放松前壁的屈肌和伸肌,从而减少腕管的压迫。



2,肌力练习

练习腕周围肌肉力量,增强抵抗劳损的能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的代谢。利用弹力带或者小哑铃,固定腕关节,做屈腕练习,15-20个一组,练习3-4组。



3,腕关节活动度练习

保持腕关节的活动度,避免关节的僵硬粘连,减少局部的压力。练习各个方向的活动度。可以做指腕的屈伸,旋转等。



如果以上方法都没有,症状较严重的话就得考虑手术松解,利用微创手术,但术后要进行康复训练,避免粘连。

想了解更多运动康复的只是可以关注我。


运动康复王帅


刘医生谈骨论筋👑腕管综合征是什么病👑

对于腕管综合征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不知道它是什么疾病,但是它是引起手麻的主要原因。很多人把它当成颈椎病治疗,效果可想而知。在骨科这是一种常见病,手术的病人中很多。下面就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中的一种,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表现出的一组症状和体征。它又称为鼠标手。

周围神经在其行径中,会经过各种隧道或跨越腱膜,筋膜。当这些部位因为各种原因狭窄,增生,肥厚,黏连等多会压迫神经引起功能障碍。

腕管综合征的原因

1.外部压迫。腕管外对腕管的压迫。

2.腕管本身变小。腕管因内分泌疾病和外伤后瘢痕形成而增厚;腕部骨折或脱位可使腕管狭窄。

3.腕管内容物增大。腕管内囊肿,各种瘤,机化的血肿等都会占用腕管有效的空间,进而压迫神经。

4.长期过度使用腕部,上腕管内压力急剧变化。

腕管综合征的症状

1.多见于中年女性,可双侧同时发病。

2.大拇指侧三个手指麻木和疼痛,持物无力,以中指最为明显。夜晚症状最重,抖动手腕症状可减轻。有时疼痛可放射到前臂。这也就是当成颈椎病的原因。


3.查体,拇、食、中指感觉过敏或迟钝。手掌肌肉萎缩。捏东西困难。Tinel和屈腕试验阳性。

4.肌电图检查有异常。

1.早期,腕关节制动于中立位。非肿瘤和化脓患者可以腕管内打封闭。

2.可以口服消炎镇痛药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3.当非手术治疗效果不好时,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解除对正中神经的压迫。



对于腕管综合征的预防,平时我们要采取正确的姿势。防止腕部过伸或过屈。适当的休息,活动腕部。希望这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大家可以关注我或者下方留言,以了解更多医学知识。

关注👑刘医生谈骨论筋👑享健康人生

刘医生谈骨论筋


选择权威科普,享受健康生活,欢迎关注医学博士团队!


首先建议去医院找专业医生就诊,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治疗。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下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

又称腕管狭窄症,指腕部外伤、骨折、脱位、扭伤或劳损等引起腕横韧带增厚、管内肌腱肿胀、淤血机化使组织变性或腕骨退变增生,官腔内周径缩小,从而压迫正中神经,引起手指麻木无力为主的一种病症。本病好发于从事搬运、托举、扭拧、捏拿等工作的人群。

本病中年女性多见,男性病人常有职业病史。本病双侧发病率高达30%以上,其中90%为绝经期女性。

临床表现

患有腕管综合征,首先会感到桡侧3个手指麻木或刺痛,持物无力,以中指最严重。夜间加剧,温度高时疼痛加重,活动或甩手后可减轻,寒冷季节患指发凉、发绀、手指活动不灵敏,拇指外展肌力差。拇指下的鱼际肌萎缩,甚至出现间歇性皮肤发白、发绀,严重者可出现拇指和(或)示指发绀、指间坏死或萎缩性溃疡,成为不可逆的改变。

对于本病,在处理上,可以行手术治疗,也可以行非手术治疗。

  1.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较轻者。限制腕关节活动,促进腕管内组织水肿的消退,理疗对消肿、止痛有一定疗效,对非肿瘤和化脓性炎症者,可往腕管内注射醋酸泼尼松片,但不宜反复、多次进行,以免加重损伤。
  2. 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或多次复发的病人或因骨折、脱位、占位性病变致腕管综合征者,这些人群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切开腕横韧带,使正中神经得到减压,有骨折、脱位者行切开复位或行必要的矫形治疗,有占位性病变时应切除。

欢迎关注天坛医院、阜外医院、儿研所、北大口腔医院医学博士团队!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良医济世


  腕管综合征是腕部外伤、骨折或者脱位、扭伤或腕部劳损等原因引起的腕横韧带增厚,管内肌健肿胀,瘀血机化使组织变性的症状。也可能是腕骨退变增生,使管腔内周径缩小,从而压迫正中神经,引起手指麻木无力为主的一种综合性病症,好发于职业性搬运、托举、扭拧、捏拿等工作的人群中。可能会出现手指麻木或刺痛,夜间加剧痛,温度高时疼痛加重,活动或甩手后可减轻;寒冷季节患指发凉、发绀、手指活动不灵敏,拇指外展肌力差等症状。病情严重的人,患侧大小鱼际肌肉萎缩、皮肤发亮、指甲增厚,甚至出现患指溃疡等神经营养障碍症状。所以如果出现了手腕酸疼还无力、不能翻转和提重物的症状,需要考虑是患有腕管综合征。

  通常情况下,症状较轻的腕管综合征患者,可以口服消炎止疼药和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而症状严重、保守治疗2个月无效的人,应该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如进行腕横韧带切开腕管减压术,可以松解正中神经,减少或避免造成一束甚至几束正中神经损伤。

  平时也需要注意做好保养:1.手及腕劳动强度大时,应注意劳动间期休息,防止腕部正中神经持续性受压,避免用拇指及手指抓取沉重物件。另外,在劳动前和劳动后放松腕部,充分活动腕关节,有助于防止腕管综合征的发生。2.注意避免劳作中洗冷水,避免寒冷刺激和过度伸屈用力,注意局部保暖。3.多食蔬莱,如油菜、青菜、芹菜等,多食富含蛋白质及钙质食物,如瘦肉、鸡肉、蛋、豆浆等。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家庭医生在线


根据你的描述,症状比较符合腕管综合征,但只是这几点并不能确诊为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是一种神经相关疾病,可导致手腕和手部疼痛和麻木。女性受影响人数是男性的三倍。它主要见于成年人,尤其是那些执行流水线式工作的人,这类工作者患腕管综合症(CTS)的可能性是那些执行书桌工作的人的三倍。 最近研究发现,使用诸如手机,游戏机,电脑和平板电脑等设备,也会导致学生的CTS,每天平均花9个小时使用电子设备的年轻人的手腕和手部疼痛频发。

原因

腕管是腕部的通道,用于保护正中神经,手部的主要神经; 弯曲手指和拇指的屈肌腱; 和其他软组织,如韧带和血管。当屈肌腱周围的组织膨胀并对正中神经施加压力时,会发生腕管综合征。然后这种压力会压迫住神经,引起与CTS相关的疼痛。

腕管综合征可能有很多原因。最可能的原因是遗传,有些人只是先天腕管较小。其他因素包括:

腕部创伤引起肿胀,如扭伤或骨折

垂体腺的活动过度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类风湿关节炎

工作压力

反复使用振动手动工具

怀孕或绝经期间的体液潴留

囊肿或肿瘤

症状

腕管综合征的症状通常以夜间麻木或刺痛以及手部疼痛开始。通常情况下,病人会在夜间醒来出现这些症状,可能会导致白天麻木或刺痛和疼痛。

这些感觉可能在手持物体时出现,如书本。随着病情恶化,疼痛可能会从手腕一直延伸到肩膀或手中。当腕管受压严重时,患者会感受到无法用力。

有时扭伤,关节炎和其他问题引发的疼痛可能被误解为CTS。

所以,你要排除掉其他的原因,并且去医院做相关检测才可以确诊。


医学界 王广大

想要了解更多实用、有趣的医学知识,请关注“医学界儿科/妇产科频道”!


医学界儿科频道


1.什么是腕管综合症?

正中神经和手指的屈肌腱走行在腕关节掌侧的管状的狭小间隙内,这个通道称为腕管。容易受到挤压,而产生神经症状。正中神经控制拇指、示指、中指和部分环指的感觉,并支配一些小手肌肉,这些肌肉负责使手指和拇指移动。有时,腱周组织增厚或其他肿物挤占了隧道的空间,造成正中神经被压迫。引起疼痛,无力,或手麻木,向手臂辐射。

2.腕管综合症有什么症状?

症状通常是逐渐发生的,手指灼热,刺痛,或发痒,特别是拇指和食指和中指掌侧麻木。患者手腕很少或根本没有明显肿胀。这些症状通常首先出现在夜间,可以是单侧或双侧,可能疼醒来,“摇手”可以缓解些。加重时,会觉得白天刺痛。握力下降,可能难以形成拳头,抓住小物体。如果未经治疗,拇指肌肉可能会萎缩,失去判断冷热的能力。

3.腕管综合症的病因?

腕管综合症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使腕管内压力增加,从而出现神经症状。而不是神经本身的问题。最有可能的病因是由于先天的腕管比另一些人更小。其他因素包括:创伤导致的手腕肿胀,如扭伤或骨折;脑垂体过度活跃,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劳损,受压,反复振动手工具的使用;在怀孕期间或绝经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造成腕管内液体潴留。腕管内囊肿或肿瘤。和其他未知的原因。

如果有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或关节炎,应首先治疗。

初步治疗通常包括休息,手腕避免活动,手腕夹板固定。如果有炎症,冷敷可以帮助减少肿胀。


非手术治疗 药品-多种药物可以缓解疼痛和肿胀。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和其他非处方止痛药,可缓解症状而且起效快。口服利尿剂可以减少肿胀。皮质激素(如强的松)或药物利多卡因,可直接注射到手腕或口服,以减轻对正中神经的压力(注意:糖尿病者慎重)此外,一些研究表明,维生素B6的补充可以减轻腕管综合症的症状。 如果症状超过6个月,建议手术治疗。

5.如何预防腕管综合症?

在工作场所,可以做放松活动,增加休息时间,配戴夹板保持手腕伸直,并用正确的姿势和手腕的位置。穿无指手套,可以帮助的手温暖而灵活。可以采用人体工程学,重新设计工具和工具手柄,使手腕保持自然的位置。


医数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患,也是手外科医生最常进行手术治疗的疾患。腕管综合症非手术治疗方法很多,包括支具制动和皮质类固醇注射等。如果保守治疗方案不能缓解患者的症状,则要考虑手术治疗。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主要就诊科室是手外科,位于上海市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是我国最早建设手外科的医院之一,在我国手外科领域享有盛名。

中国手外科部分代表人物介绍

  • 徐文东:中枢神经损伤如脑外伤、中风、脑瘫后肢体功能障碍诊治、腕肘关节镜、胸腔镜等内窥镜技术治疗疑难性腕肘关节痛、臂丛等周围神经损伤、疑难性肢体疼痛、手汗症等疾病国际名医

【人物概述】InternationalSocietyofExperimentalMicrosurgery委员;亚太腕关节协会(APWA)副主席,国际实验显微外科协会(ISEM) 理事、国际显微重建外科协会(WSRM)国际会员、欧洲腕关节镜协会(EWAS)国际会员,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臂丛及周围神经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及总干事长,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I。“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重点专科负责人、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卫生系统第十届“银蛇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徐文东带领团队率先进行理论创新,将大脑和周围神经作为一个整体,研究感觉运动皮层及高级中枢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方法创新,开发新的治疗技术诱导良性脑重塑,取得了多项“首次”的重要成果。他们首次发现臂丛损伤后大脑功能变化的特殊规律,首次发现臂丛神经修复后脑重塑规律,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原有沉寂的功能区能否再次激活是功能恢复的关键,并首次开发中枢-周围联合的针对性治疗新理念和技术。项目研究发现,臂丛损伤后,患肢的原有感觉运动区出现广泛的失用和沉寂,随后执行运动功能的核心脑区也发生异常,表现为一侧半球内初级运动区与辅助运动区之间、两半球的运动中枢之间的功能连接受到损害;还发现脑内与感觉运动网络相关的工作记忆、执行控制网络的联系也发生下降,这些可能是臂丛损伤后功能恢复不佳的重要机制。通过对臂丛神经移位后的脑重塑进行系列研究,证实了臂丛修复后运动中枢功能逐渐恢复,其恢复程度与上肢功能恢复呈正相关;同时,大脑的运动网络也会发生重塑,两半球运动中枢出现逆转,对侧运动中枢对原有功能区的抑制转为兴奋、促进原有沉功能区的恢复。项目设计了三组新的神经移位手术方式(膈神经-肋间神经组合移位术、同侧颈7神经移位术和副神经-桡神经三头肌支组合移位术),结合个体化康复方法,促进患肢原有大脑功能区激活、促进患肢的整体协调性。针对原有功能区激活困难的手术,他们进行无创经颅磁刺激方法调整皮层兴奋性,促进大脑运动中枢原有功能区激活;针对不良脑重塑导致的灼性神经痛,采用中枢-周围联合刺激的干预方法改善重塑、缓解疼痛。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通过改变外周神经诱导脑重塑促使一侧半球同时支配双侧上肢,以恢复中枢损伤后肢体功能的新概念,并在临床推广。国际首先报导两项术式:胸腔镜下全长膈神经移位术和内窥镜下全长尺神经移位术;国内领先推广两项:胸腔镜下交感干切断治疗顽固性神经痛,腕关节镜治疗慢性腕关节疼痛。

  • 顾玉东:外伤修复与再造、手麻、肌肉萎缩的诊治,周围神经损伤诊治、臂丛神经损伤诊治国内大师

【人物概述】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卫生部手功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手外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70年代首创膈神经位移,83年创用多组神经位移,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优良率达84.6%,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首创对无法利用多组神经位移的病例健侧颈7移位,获1993年国家发明奖二等奖;设计的“二套血供的手术方法”使我国首创的足趾移植术保持国际领先地位,获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73年起应用皮瓣修复肢体创面,先后首创小腿外侧皮瓣,静脉干动脉化皮瓣,获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组织移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长段膈神经及颈神经移位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徐建光:手麻、手及上肢肌肉萎缩,四肢周围神经及臂丛神经损伤后修复等各种手外科疑难杂症诊治国内名医

【人物概述】我国手外科和显微外科领域杰出的中青年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全国医学科技之星”、“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中华手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华手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显微外科学会常务委员、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医师分会会长。擅长手麻、手及上肢肌肉萎缩,四肢周围神经及臂丛神经损伤后修复及功能重建,拇指缺损重建,腕、指关节疼痛等各种疑难杂症。 在周围神经及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治、手外伤后的功能重建、游离组织移植及其成活率提高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 劳杰 :臂丛神经和其它周围神经损伤及疾病的诊治、骨关节和软组织损伤的修复、功能重建、产瘫的诊治、先天性畸形、肿瘤治疗国内名医

【人物概述】国际著名臂丛神经专家,国际内固定学会上海培训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第七届手外科学会主任委员。曾作为会议主席参加第八届国际手外科联会年会(土耳其)主持会议并作大会发言。受邀参加2013 年3 月在印度举办的第十二届国际手外科联会(IFSSH),担任大会分会主席并做专题发言。擅长臂丛神经和其它周围神经损伤及疾病的诊治,骨关节和软组织损伤的修复、功能重建,产瘫的诊治,先天性畸形、肿瘤的治疗。长期从事周围神经再生理论的基础研究,并对周围神经损伤及修复后神经再生与中枢神经重塑的机制,周围神经损伤后疼痛、感觉异常的调控机制与干预策略进行研究。

  • 田光磊:手部损伤修复及周围神经损伤功能重建(如臂丛神经损伤等)、骨关节疾病诊治国内名医

【人物概述】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第六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第七届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及常务委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尺骨短缩、三角纤维软骨部分切除术、局限性腕关节融合术和桡尺远侧关节韧带重建术,以治疗腕部疾患。他还率先采用了腕关节三腔造影术来进行腕部疾病的诊断。近年来主要从事周围神经尤其是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的研究。经过近7年不断的努力探索与学习,现已完成1000余例臂丛神经损伤及产瘫的诊治,在臂丛神经损伤及产瘫的诊断与治疗上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全臂丛神经撕脱伤患者手功能重建一直是一医学难题,尚无一肯定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术式多采用健侧C7神经根移位通过长段神经桥接(平均35cm)修复患侧正中神经重建屈指功能,然而效果尚不理想。2001年3月本人设计了健侧C7神经根移位的新术式---经椎体前通路移位,明显的缩短了桥接神经的距离。在此基础上于2004年6月又成功的开展了健侧C7经椎体前通路与患侧下干直接吻合的新术式。该项术式的创新点:缩短了神经纤维再生的距离,减少了一个吻合口,使更多的神经纤维更早到达效应器。现已完成了200例的临床应用,证实手术安全、可行。随访结果证实:术后3年,屈指肌力达到4级的比率为52%,使此类患者手基本功能的重建获得了最大可能的恢复。目前已在国内二十多家医院推广。该研究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发病原因

腕管综合征发生的原因,是腕管内压力增高导致正中神经受卡压。腕管,是一个由腕骨和屈肌支持带组成的骨纤维管道。前者构成腕管的桡、尺及背侧壁,后者构成掌侧壁。腕管顶部是横跨于尺侧的钩骨、三角骨和桡侧的舟骨、大多角骨之间的屈肌支持带。正中神经和屈肌腱由腕管内通过(屈拇长肌腱,4条屈指浅肌腱,4条屈指深肌腱)。 尽管腕管两端是开放的入口和出口,但其内组织液压力却是稳定的。腕管内最狭窄处距离腕管边缘约50px,这种解剖特点与腕管综合症患者切开手术时正中神经形态学表现相符。正中神经走行在屈肌支持带下方,紧贴屈肌支持带。在屈肌支持带远端,正中神经发出返支,支配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浅头,和拇对掌肌。其终支是指神经,支配拇、示、中指和环指桡侧半皮肤[2] 。
无论是腕管内的内容物增加,还是腕管容积减小,都可导致腕管内压力增高。最常见的导致腕管内压力增高的原因,是特发性腕管内腱周滑膜增生和纤维化,其发生的机理尚不明了。有时也可见到其他一些少见病因,如屈肌肌腹过低,类风湿等滑膜炎症,创伤或退行性变导致腕管内骨性结构异常卡压神经,腕管内软组织肿物如腱鞘囊肿等。
有研究认为过度使用手指,尤其是重复性的活动,如长时间用鼠标或打字等,可造成腕管综合征,但这种观点仍存在争议。腕管综合征还容易出现于孕期和哺乳期妇女,机理不明,有观点认为与雌激素变化导致组织水肿有关,但许多患者在孕期结束后症状仍然未得到缓解。

腕管综合征主要症状

腕管综合征在女性的发病率较男性更高,但原因尚不清楚。常见症状包括正中神经支配区(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桡侧半)感觉异常和/或麻木。夜间手指麻木很多时候是腕管综合征的首发症状,许多患者均有夜间手指麻醒的经历。很多患者手指麻木的不适可通过改变上肢的姿势或甩手而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患者在白天从事某些活动也会引起手指麻木的加重,如做针线活,驾车,长时间手持电话或长时间手持书本阅读。部分患者早期只感到中指或中环指指尖麻木不适,而到后期才感觉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桡侧半均出现麻木不适。某些患者也会有前臂甚至整个上肢的麻木或感觉异常,甚至感觉这些症状为主要不适。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可出现明确的手指感觉减退或散失,拇短展肌和拇对掌肌萎缩或力弱。患者可出现大鱼际最桡侧肌肉萎缩,拇指不灵活,与其他手指对捏的力量下降甚至不能完成对捏动作。


大咖医


腕管综合征又称腕管狭窄症,是指腕部外伤、骨折、脱位、扭伤或腕部劳损等原因引起腕横韧带增厚,管内肌健肿胀,瘀血机化使组织变性,或腕骨退变增生,使管腔内周径缩小,从而压迫正中神经,引起手指麻木无力为主的一种病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