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朝的皇權一直都比較穩固,沒像其它朝代一樣出現大權旁落?

十早韋



這個問題跟問清朝為什麼沒有昏君是一樣的道理。

清朝是一個極少數民族統治大多數民族的朝代,而且對自己民族的力量也有非常冷靜清醒的認識。所以自從入關之後,對後代的危機意識教育就抓的很緊,歷代帝王都非常重視皇儲、親王的教育。


清朝跟明朝不一樣,明朝為了防止各親王奪權造反,將他們分封在外地,不許參與國家大政,而將國家管理交給了內閣。清朝不但對政權有危機意識,也對民族統治有強烈的危機意識,所以他的親王和皇親一直是參與國家管理的。

由於歷代皇帝本身有危機感,沒有出現明朝皇帝不理政的昏庸政治,而且清朝的內閣也就是軍機處的權力也很有限,基本上就是給皇帝背書而已。再加上還有親王、皇親國戚們盯得緊緊的,內閣大臣要專權幾乎是沒有機會的。


另外,清朝的政治體制中,是將太監排除在國家管理體制之外的,太監沒有任何機會獲得管理外朝事務的權力,這也就杜絕了太監專權的可能。特別是雍正時期,對軍權、行政權的系列改革,更加穩定了清朝皇帝對國家的掌控能力。

只不過到了後來,慈禧亂政數十年,皇帝的權力已經被她踐踏的不成樣子,皇權慢慢變弱,國家又內憂外患,制度也開始鬆動,這才慢慢的讓各封疆大吏開始蔑視皇權,袁世凱等外臣才慢慢獲得了顛覆皇權的機會。


謝金澎


因為清朝是對權利的內外各方制衡做的最好的王朝,同時也是中央皇帝集權做的最成功的的王朝

縱觀歷史其他朝代,導致大權旁落的勢力主要有:宗室外戚、宦官、朋黨

有清一代,這幾大勢力都被限制的很好,因此沒有出現皇權旁落的現象。

對宗室外戚的限制

滿清是少數民族統治中原,王朝初立時非常依賴宗室外戚的勢力,可以說宗室外戚是滿清皇權旁落的最大危險

但是自康熙以來,就開始逐步限制宗室的權利。

康熙通過設立“南書房”,逐步擺脫“親王議政”制度;雍正開創軍機處,直接將內閣變成了私人秘書;

乾隆皇帝更是乾綱獨斷,把任何皇族人物都排除權利核心之外,形成了親王宗室不入軍機處的潛規則,這一制度到慈禧時才被打破。

對宦官的限制

自古以來,宦官太監是最容易破壞政治秩序的群體,漢、唐、明都深受其害,滿清成立之初,就以史為鑑,時時防範太監干預朝政

順治皇帝一進京,就頒佈了嚴禁太監干政的鐵牌三塊,分別設立在內務府、刑慎司和交泰殿。


清代皇帝很好的執行了這項制度,即便後來的李蓮英,也只是慈禧的奴才和發聲筒,翻不起大風浪

所以終清一代,一個能夠干預朝政的大太監都沒有出現。

對朋黨的限制

官僚集團往往是封建王朝最大的敵人,他們擅長鑽制度政策的漏洞,佔皇帝便宜,為親人朋友謀取利益

滿清深刻吸取明朝亡於黨爭的教訓,將權利牢牢的抓在自己手裡,並通過宗室貴族來牽制文官集團,而在宗室內部和文官集團內部都互相牽制,通過完善的權力制衡系統,有效的避免朋黨帶來的危害

滿清是外來政權,一直以來都有危機感,滿清的統治者們時時提防社稷傾倒,大權旁落,因此也勤政治國,對權利不敢有絲毫放鬆。


飛馬觀世界


雍正帝作為一代改革君主,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加強皇權,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懲治貪官汙吏、整肅軍紀、吏治、清查倉庫,攤丁入畝,改土歸流,秘密立儲等,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建立了一項前無古人的重要機構——軍機處。

正四年(1726年),西北一直髮生動亂,朝廷需要大量用兵支援西北,由於戰局的需要,必須得有一個專門處理軍政要務的專屬機構,這樣才能真正應對好前方打仗所出現的各種緊急情況,及時的做出戰略佈局以及在現場上應對敵軍千變萬化的戰術,也只有這樣才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傷亡,提高勝仗的幾率。

以此同時,朝廷考慮到“以內閣在太和門外儤(bao)直者多慮洩露事機,始設軍需房於隆宗門內”,意思是說由一個暫設軍事機構,發展成為位居內閣等中樞機構之上、皇帝之下的常設政務機構,軍機大臣還可以在這裡二十四小時輪換值班。而且軍機處保密性強,機構精幹,辦事效率高,方便軍機大臣承旨、繕撰、傳述。

後來這個常設機構改名為軍機房,再後來就改名軍機處,軍機處裡面有官無吏,主要負責的收發文件,登記檔案都有軍機章京處理。

軍機處的值班房不論是防範性還是保密室性都是非常嚴格的,如果皇帝要召見軍機大臣,太監需要回避的,因為需要保證高度機密,軍機大臣們的辦公值班房間更是要保證高度機密,防範性也是非常高的,即使是諸王大臣,如果沒有皇帝的“特旨”,一律不準到軍機處的值班房,甚至連靠近軍機處都不行,還有軍機處值班房的窗外、臺階下也都不準任何人窺視。當時張廷玉受命定軍機處的規制:諸臣陳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內閣擬旨;要事用折,自奏事處上,下軍機處擬旨,以硃筆批發。

從此以後,內閣大權轉移到軍機處上來,大學士必須兼軍機大臣才可以參與朝廷的政事。日必召入對,承旨,平章政事,參與機密。所以,自從設立了軍機處,清朝的皇帝不但減輕了不少的負擔和壓力,而且還可以輕而易舉的把朝廷的所有政事機要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從而也從根本上杜絕了宦官專權的弊端。


東東東豪


1.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內閣, 由於歷史的侷限性及民族自身的狹隘性,清政權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首崇滿洲”的原則。清初,中央機構大體採用明朝制度,設內閣,置六部。但最高的決策和中樞機構是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內閣,前者的權力凌駕於內閣、六部之上,它全部由滿洲貴族和八旗首腦組成,漢人不得參與。 這種早期的氏族貴族合議制度,早在入關前就已確立,入關後依然保存。凡軍國大事均由議政王大臣共同裁定,這就是人們通稱的“國議”。而順治十五年(1658年)仿照明制改內三院為內閣,在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和文淵閣、體仁閣、東閣設大學士和協辦大學士(大學士,滿漢各二人;協辦大學士,滿漢各一人)。 清朝內閣的權力和地位遠不如明代內閣那樣高,只輔助皇帝處理日常政務,負責票擬諭旨,批答奏章等,並不具有實際的決策權力,僅僅是名義上的決策機關,屈尊於“國議”之下。這種政治體制,使權力分散於諸王公貴族中,隨著入關後形勢的變化與發展,專制集權趨勢的日益加強,它越來越成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障礙。

2.南書房 為了適應統一事業的完成和君主集權政治的需要,康熙帝親政後,在宮內設南書房,挑選翰林院學士入值。當值的翰林院學士除陪同皇帝讀書寫字外,也參與機密,替皇帝草擬諭旨,實際上成為皇帝的機要秘書班子。從此,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權力削弱。 康熙帝把中樞權力一分為三: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南書房。三者互相制約,最後集權於皇帝手中。

3.軍機處 為了加強皇權,雍正時設軍機處,由皇帝挑選親信的滿漢官員充任軍機大臣。軍國大事全憑皇帝裁決,軍機大臣只是跪受筆錄,然後負責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員去執行。 這樣,地方軍政首腦實際上也直接聽從皇帝指揮。軍機處的設立,取代了南書房,使內閣職權進一步縮小,更使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到乾隆時,議政王大臣會議撤消。國家一切政務,均由皇帝一人獨斷朝綱。軍機處的設置,標誌著我國封建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發展到頂峰。


天清日晏2013


大清王朝的統治者們非常的務實。縱觀我國封建社會歷朝歷代,統治者整體比較勤政的朝代,可以說大清王朝是絕無僅有。而且,大清王朝還是接連三代勤政,即康熙、雍正、乾隆他們都可以說是雄才大略,並且堅持了長達一個多世紀(從康熙十四年到乾隆四十年)。在相對治理之下,封建統治大清王朝時期的國民生產總值被推向了巔峰,而中國的版圖也被擴充為最大,也為現在我國領土的版圖奠定了基礎。

很多人會提出質疑,唐朝時期的版圖是超越了大清的,但是唐朝時期很多領土只是名義上的歸屬,唐朝的中央政府對邊境地區並沒有做到有效的管控。但是大清王朝卻做到了對每寸領土的管控,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功績。

在這些驕傲的政績的背後,是大清王朝三位君主的不懈努力,也就是後人所說的“皇權集權制”。康熙皇帝登基之後,廢除了親王議政制度,後來他又通過“南書房”這個講學機構,將內閣投票搬到了朝堂上,變成了帝王私下授意而為之。

雍正皇帝登基之後,開創了軍機處,也就是說內閣變為皇帝的私人秘書,皇帝的命令可以直接傳達給下屬,投票這一過程直接就略過了。

乾隆皇帝登基之後,立即宣佈:我朝帝王歷來就是乾綱獨斷!將集權統治之霸氣側漏無疑。乾隆皇帝通過對宗室、外戚、朋黨、官宦甚至是普通人民的權力之徹底打擊限制以及思想鉗制等手段,真正做到將中央大權集於一身。

所以,皇帝集權程度的多少,這和皇帝的個人能力水平有關。所以,大清王朝的皇權集權制度也沒有維持太久。

大清王朝是中國封建王朝抑制外界分權勢力最好的一個王朝,這是皇權集權制被肯定的一面,但它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比如:咸豐皇帝死後,兩位“載”字輩的皇帝都被慈禧太后玩弄於股掌之中,這也是皇權集權制負面影響的惡果之一。

制度上的缺陷,最終將大清王朝推向了歷史的深淵。大清王朝獎金300年的基業,被定格在公元1912年,而從此中國也結束了長達2000餘年的封建統治,這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果。


公元前


這個問題,清朝自己已經總結過了。清末有一道策論題,唐外重內輕,宋內重外輕。各有所得論。宋之後各個王朝整體上是內重外輕的。宋朝對內皇權不敗,對外疲軟。元朝在蒙古時期用力過猛,元成宗後內外皆不行。明朝是內重外輕平衡的最好的王朝。但是南明時期難免失之於藩鎮。清朝看似內外兼修。但是這道策論問出來時,對內失之於宮闈,各省民團林立,對外喪權辱國。這道題清政府問的懇切,可實際上沒有解答的方法


超哥侃古今


皇權從秦朝時候開始就一直是不穩固的,從秦到唐,只有個別皇帝的帝位很穩固,難有連續幾個皇帝的帝位是穩固的。從宋朝時候開始這種狀況開始變化了,試圖推翻皇帝的現象非常罕見,這歸功於北宋開始興起的以理學思想對人們思想的束縛。明清時期,理學思想發展到登峰造極的程度,“三綱五常”成為普天之下人們的至上信仰,所以清代的皇權比宋代不僅更加穩固,而且權力更大。


董元奔古典情懷


清朝皇權一直都比較穩固和強大,源於其部落原始傳統,努爾哈赤創立八旗制度,對於凝聚女真的戰鬥力和民心非常重要,但是原始的軍事民主制,如所謂的“八王議政”對於皇權來說是一個制約,到了皇太極時期,通過建立皇帝制度,學習明朝的官僚制度,如內閣、六部等,並且逐步剪除其餘三貝勒的權力,大大加強了皇權。到了康熙時期,又設立南書房,初步架空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到了雍正時,設立軍機處,官員只能跪受筆錄,皇權達到了頂峰。


潤晨1997


慈禧不是皇帝,道光光緒是皇帝沒有實權,怎麼不說皇權旁落?


二傻良心


因為滿族一直猜防漢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