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的皇权一直都比较稳固,没像其它朝代一样出现大权旁落?

十早韦



这个问题跟问清朝为什么没有昏君是一样的道理。

清朝是一个极少数民族统治大多数民族的朝代,而且对自己民族的力量也有非常冷静清醒的认识。所以自从入关之后,对后代的危机意识教育就抓的很紧,历代帝王都非常重视皇储、亲王的教育。


清朝跟明朝不一样,明朝为了防止各亲王夺权造反,将他们分封在外地,不许参与国家大政,而将国家管理交给了内阁。清朝不但对政权有危机意识,也对民族统治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所以他的亲王和皇亲一直是参与国家管理的。

由于历代皇帝本身有危机感,没有出现明朝皇帝不理政的昏庸政治,而且清朝的内阁也就是军机处的权力也很有限,基本上就是给皇帝背书而已。再加上还有亲王、皇亲国戚们盯得紧紧的,内阁大臣要专权几乎是没有机会的。


另外,清朝的政治体制中,是将太监排除在国家管理体制之外的,太监没有任何机会获得管理外朝事务的权力,这也就杜绝了太监专权的可能。特别是雍正时期,对军权、行政权的系列改革,更加稳定了清朝皇帝对国家的掌控能力。

只不过到了后来,慈禧乱政数十年,皇帝的权力已经被她践踏的不成样子,皇权慢慢变弱,国家又内忧外患,制度也开始松动,这才慢慢的让各封疆大吏开始蔑视皇权,袁世凯等外臣才慢慢获得了颠覆皇权的机会。


谢金澎


因为清朝是对权利的内外各方制衡做的最好的王朝,同时也是中央皇帝集权做的最成功的的王朝

纵观历史其他朝代,导致大权旁落的势力主要有:宗室外戚、宦官、朋党

有清一代,这几大势力都被限制的很好,因此没有出现皇权旁落的现象。

对宗室外戚的限制

满清是少数民族统治中原,王朝初立时非常依赖宗室外戚的势力,可以说宗室外戚是满清皇权旁落的最大危险

但是自康熙以来,就开始逐步限制宗室的权利。

康熙通过设立“南书房”,逐步摆脱“亲王议政”制度;雍正开创军机处,直接将内阁变成了私人秘书;

乾隆皇帝更是乾纲独断,把任何皇族人物都排除权利核心之外,形成了亲王宗室不入军机处的潜规则,这一制度到慈禧时才被打破。

对宦官的限制

自古以来,宦官太监是最容易破坏政治秩序的群体,汉、唐、明都深受其害,满清成立之初,就以史为鉴,时时防范太监干预朝政

顺治皇帝一进京,就颁布了严禁太监干政的铁牌三块,分别设立在内务府、刑慎司和交泰殿。


清代皇帝很好的执行了这项制度,即便后来的李莲英,也只是慈禧的奴才和发声筒,翻不起大风浪

所以终清一代,一个能够干预朝政的大太监都没有出现。

对朋党的限制

官僚集团往往是封建王朝最大的敌人,他们擅长钻制度政策的漏洞,占皇帝便宜,为亲人朋友谋取利益

满清深刻吸取明朝亡于党争的教训,将权利牢牢的抓在自己手里,并通过宗室贵族来牵制文官集团,而在宗室内部和文官集团内部都互相牵制,通过完善的权力制衡系统,有效的避免朋党带来的危害

满清是外来政权,一直以来都有危机感,满清的统治者们时时提防社稷倾倒,大权旁落,因此也勤政治国,对权利不敢有丝毫放松。


飞马观世界


雍正帝作为一代改革君主,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加强皇权,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惩治贪官污吏、整肃军纪、吏治、清查仓库,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秘密立储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建立了一项前无古人的重要机构——军机处。

正四年(1726年),西北一直发生动乱,朝廷需要大量用兵支援西北,由于战局的需要,必须得有一个专门处理军政要务的专属机构,这样才能真正应对好前方打仗所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及时的做出战略布局以及在现场上应对敌军千变万化的战术,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伤亡,提高胜仗的几率。

以此同时,朝廷考虑到“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bao)直者多虑泄露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意思是说由一个暂设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枢机构之上、皇帝之下的常设政务机构,军机大臣还可以在这里二十四小时轮换值班。而且军机处保密性强,机构精干,办事效率高,方便军机大臣承旨、缮撰、传述。

后来这个常设机构改名为军机房,再后来就改名军机处,军机处里面有官无吏,主要负责的收发文件,登记档案都有军机章京处理。

军机处的值班房不论是防范性还是保密室性都是非常严格的,如果皇帝要召见军机大臣,太监需要回避的,因为需要保证高度机密,军机大臣们的办公值班房间更是要保证高度机密,防范性也是非常高的,即使是诸王大臣,如果没有皇帝的“特旨”,一律不准到军机处的值班房,甚至连靠近军机处都不行,还有军机处值班房的窗外、台阶下也都不准任何人窥视。当时张廷玉受命定军机处的规制:诸臣陈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内阁拟旨;要事用折,自奏事处上,下军机处拟旨,以朱笔批发。

从此以后,内阁大权转移到军机处上来,大学士必须兼军机大臣才可以参与朝廷的政事。日必召入对,承旨,平章政事,参与机密。所以,自从设立了军机处,清朝的皇帝不但减轻了不少的负担和压力,而且还可以轻而易举的把朝廷的所有政事机要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从而也从根本上杜绝了宦官专权的弊端。


東東東豪


1.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 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及民族自身的狭隘性,清政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首崇满洲”的原则。清初,中央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但最高的决策和中枢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前者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它全部由满洲贵族和八旗首脑组成,汉人不得参与。 这种早期的氏族贵族合议制度,早在入关前就已确立,入关后依然保存。凡军国大事均由议政王大臣共同裁定,这就是人们通称的“国议”。而顺治十五年(1658年)仿照明制改内三院为内阁,在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和文渊阁、体仁阁、东阁设大学士和协办大学士(大学士,满汉各二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 清朝内阁的权力和地位远不如明代内阁那样高,只辅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负责票拟谕旨,批答奏章等,并不具有实际的决策权力,仅仅是名义上的决策机关,屈尊于“国议”之下。这种政治体制,使权力分散于诸王公贵族中,随着入关后形势的变化与发展,专制集权趋势的日益加强,它越来越成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障碍。

2.南书房 为了适应统一事业的完成和君主集权政治的需要,康熙帝亲政后,在宫内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当值的翰林院学士除陪同皇帝读书写字外,也参与机密,替皇帝草拟谕旨,实际上成为皇帝的机要秘书班子。从此,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削弱。 康熙帝把中枢权力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者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手中。

3.军机处 为了加强皇权,雍正时设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负责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 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也直接听从皇帝指挥。军机处的设立,取代了南书房,使内阁职权进一步缩小,更使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时,议政王大臣会议撤消。国家一切政务,均由皇帝一人独断朝纲。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天清日晏2013


大清王朝的统治者们非常的务实。纵观我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统治者整体比较勤政的朝代,可以说大清王朝是绝无仅有。而且,大清王朝还是接连三代勤政,即康熙、雍正、乾隆他们都可以说是雄才大略,并且坚持了长达一个多世纪(从康熙十四年到乾隆四十年)。在相对治理之下,封建统治大清王朝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被推向了巅峰,而中国的版图也被扩充为最大,也为现在我国领土的版图奠定了基础。

很多人会提出质疑,唐朝时期的版图是超越了大清的,但是唐朝时期很多领土只是名义上的归属,唐朝的中央政府对边境地区并没有做到有效的管控。但是大清王朝却做到了对每寸领土的管控,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功绩。

在这些骄傲的政绩的背后,是大清王朝三位君主的不懈努力,也就是后人所说的“皇权集权制”。康熙皇帝登基之后,废除了亲王议政制度,后来他又通过“南书房”这个讲学机构,将内阁投票搬到了朝堂上,变成了帝王私下授意而为之。

雍正皇帝登基之后,开创了军机处,也就是说内阁变为皇帝的私人秘书,皇帝的命令可以直接传达给下属,投票这一过程直接就略过了。

乾隆皇帝登基之后,立即宣布:我朝帝王历来就是乾纲独断!将集权统治之霸气侧漏无疑。乾隆皇帝通过对宗室、外戚、朋党、官宦甚至是普通人民的权力之彻底打击限制以及思想钳制等手段,真正做到将中央大权集于一身。

所以,皇帝集权程度的多少,这和皇帝的个人能力水平有关。所以,大清王朝的皇权集权制度也没有维持太久。

大清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抑制外界分权势力最好的一个王朝,这是皇权集权制被肯定的一面,但它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咸丰皇帝死后,两位“载”字辈的皇帝都被慈禧太后玩弄于股掌之中,这也是皇权集权制负面影响的恶果之一。

制度上的缺陷,最终将大清王朝推向了历史的深渊。大清王朝奖金300年的基业,被定格在公元1912年,而从此中国也结束了长达2000余年的封建统治,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


公元前


这个问题,清朝自己已经总结过了。清末有一道策论题,唐外重内轻,宋内重外轻。各有所得论。宋之后各个王朝整体上是内重外轻的。宋朝对内皇权不败,对外疲软。元朝在蒙古时期用力过猛,元成宗后内外皆不行。明朝是内重外轻平衡的最好的王朝。但是南明时期难免失之于藩镇。清朝看似内外兼修。但是这道策论问出来时,对内失之于宫闱,各省民团林立,对外丧权辱国。这道题清政府问的恳切,可实际上没有解答的方法


超哥侃古今


皇权从秦朝时候开始就一直是不稳固的,从秦到唐,只有个别皇帝的帝位很稳固,难有连续几个皇帝的帝位是稳固的。从宋朝时候开始这种状况开始变化了,试图推翻皇帝的现象非常罕见,这归功于北宋开始兴起的以理学思想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明清时期,理学思想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三纲五常”成为普天之下人们的至上信仰,所以清代的皇权比宋代不仅更加稳固,而且权力更大。


董元奔古典情怀


清朝皇权一直都比较稳固和强大,源于其部落原始传统,努尔哈赤创立八旗制度,对于凝聚女真的战斗力和民心非常重要,但是原始的军事民主制,如所谓的“八王议政”对于皇权来说是一个制约,到了皇太极时期,通过建立皇帝制度,学习明朝的官僚制度,如内阁、六部等,并且逐步剪除其余三贝勒的权力,大大加强了皇权。到了康熙时期,又设立南书房,初步架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到了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官员只能跪受笔录,皇权达到了顶峰。


润晨1997


慈禧不是皇帝,道光光绪是皇帝没有实权,怎么不说皇权旁落?


二傻良心


因为满族一直猜防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