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在基層丨寧鄉崔坪村:大山深處,吹響防疫“集結號”

抗疫在基層丨寧鄉崔坪村:大山深處,吹響防疫“集結號”

紅網時刻2月4日訊(記者 汪衡 通訊員 顏雨彬)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從城市到農村,一場群防群治的人民戰爭全面打響。大山深處,山道彎彎,抗擊疫情,也卻不含糊。寧鄉市黃材鎮崔坪村,在村支兩委幹部帶領下,當地黨員、群眾也吹響防疫 “集結號”。

1月24日,寧鄉市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村支書李國清、村主任顏克祥問訊即動,連夜召開會議,作出部署,立即排查武漢返鄉人員。從1月25日開始,他們每天對這些人員進行監測,每天上門檢測體溫兩次,及時掌握第一手資料,做好“日報表”。入戶排查、宣傳、監測,基本上他們每天都要到深夜才下班。

“真心感謝村幹部的熱心服務,每天上門,噓寒問暖。”村民李雪輝在武漢市黃陂區三里橋鎮打工,1月19日回到崔坪後便被村幹部“重點照顧”在自己家裡,讓她有點忐忑不安,讓她高興的是,現在返鄉快20天了,一切正常。據介紹,崔坪村這次共排查出武漢返鄉人員9戶18人,迄今為止,沒有出現任何異常。

抗疫在基层丨宁乡崔坪村:大山深处,吹响防疫“集结号”

崔坪村村支兩委幹部為村民送消毒液。

為了更好防疫,崔坪村成立了由村支兩委成員、村衛生室、村民組長、黨小組長、黨員骨幹、村民代表和村民志願者組成的防疫工作小組。利用村村響廣播、流動宣傳車、各網格微信群等多種途徑、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不斷強化疫情防控工作社會宣傳力度,提高村民自我防護意識。

“防控疫情蔓延,農村防控是關鍵,呼籲大家少走動、不聚會、不聚餐、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病毒感染者主要表現為發熱、咳嗽,主要傳播途徑為呼吸道傳播,出門請佩戴好口罩……”春節以來,崔坪村處處迴盪著這樣的喇叭聲。

為應對疫情,自1月26日起,工作組將“村村響”廣播與4臺流動宣傳車(3臺小車、1輛摩托車)結合起來,每天從早到晚分兩組到各村民小組循環播放防疫注意事項,將疫情防控政策和防護知識及時傳播給村民。

“現在疫情這麼緊張,婚宴現在不搞就是,村民的健康最重要,我不能讓你們為難……”杏長組村民毛望秋在收到關於疫情防控防治工作通告後,立即決定延期舉辦兒子毛杜的結婚宴。

毛杜原本定於1月28日舉行婚宴,村幹部知道後,上門與毛杜一家交流,講解疫情的嚴重性,毛杜家人當即決定把婚事延期舉行,不給政府添亂。向毛望秋這種情況的,全村共有6例,但經過村支兩會的上門勸導,都取消了宴會聚餐。

腳,酸脹;喉,嘶啞;眼,紅腫……工作組的所有人晝夜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每天回家時都全身不舒服。自從抗擊疫情以來,全村20多名村幹部、黨員骨幹、村民組長、村民志願者沒有一個輕易下“火線”。

“疫情防控期間,村衛生室24小時服務不打烊。”鄉村醫生張正武、李利華、姜玉芬從1月25日開始至今,就一直堅守在崗,保障村衛生室24小時不離人,同時,每天上門對湖北返鄉人員進行體溫檢測,對村民諮詢的健康問題進行回覆或上門處理。

村民姜南書,得知村上缺口罩,第一時間從自己家裡拿出300個捐贈給村委會。毛亮權、唐成香、唐德全、劉金彪、顏克儉、顏春雷等近20名黨員,還有村民志願者,紛紛投入到抗擊疫情中來,在武漢回鄉人員居住地周邊、村主要屋場、道路進行消毒處理,不留死角。通過張貼公告、懸掛橫幅等,加強疫情防控宣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