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攝影,必須會後期嗎?

球上哪些事兒


這個問題很好,我覺得應該學點後期製作。

先說以前吧,退回到是膠片時代,只要技術過硬,曝光、角度、構圖等掌握好了拍攝就行,後期的話就交給彩擴店了。這是大部分攝影人的洗片途徑,當然也有不少攝影工作者和攝影愛好者自己動手沖洗膠片,膠片拍攝完畢必須到暗室進行沖洗,在暗紅色的燈光下操作。通過顯影、定影、沖洗等環節才能出來底片,期間還要掌握好顯影和定影等環節的銀鹽密度大小厚薄。底片出來以後才能進行擴印照片,在擴印的過程中各個環節掌握必須到位,否則出來的片子在色彩、影調上不盡人意。以上所說,其實就是照片出來之前的後期製作,只不過現在是數碼時代了,膠片時代一去不復返,很多彩擴店現在也很少接受用底片彩擴的業務,底片彩擴機也早就淘汰了。後期製作全部在電腦上操作,我們比較平常用的數碼暗房軟件比如Photoshop軟件,也就是大家常說的ps,在數碼暗房製作修圖大多用它。

現在智能手機橫行天下,在拍照方面國內手機品牌也層出不窮,針對智能手機攝影目前也有很多軟件APP可以後期製作數碼圖片,調調飽和度什麼簡單處理一下也是很不錯的。

總之,現在是數碼時代,手機攝影和單反攝影都在並駕齊驅,很多高科技產品和技術也在日新月異,各種後期製作軟件也是琳琅滿目,讓人應接不暇。

還是那句話,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學到老,活到老。玩攝影,必須會點後期喲[呲牙]

下面兩張圖片,用手機軟件簡單的處理一下,保留了紅色,看起來是不是有點有種不同[666]




戀戀風塵208106162


其實這個問題,沒有確切的答案,只能給題主做參考而已!首先得看你拍的是什麼類型的。

如果拍景色,我覺得不需要後期製作也可以拍出很好的作品,本身景色最好的體現美的特點就是自然。

如果拍人物,畢竟古話說得好,人無完人,再美的人也有缺點,想要把缺點完美的展現出來,必須要後期彌補不足之處!才能把作品展現出更完美!





one節拍


數碼攝影時代,後期是影像美化,提高影像效果的重要手法,但不是所有攝影必須後期,要看具體情況而定。一是看拍攝的內容,比如拍攝自然風光片,最好做後期,如果不做後期的風光可能不會體現出應有的魅力。還有些人像攝影也需要適當後期,特別是婚紗照,通過後期提高圖片的感染力和美感。但有些圖片就不一定後期,比如:新聞攝影、紀實攝影等,這些儘可能靠前期的拍攝技術去突出所表達的內容,過度後期反而失去意義或者違反有關規則。二是不能完全依賴後期,拍攝一幅好作品最重要的是思想情感的表達,而不是靠後期來表現,當然創意類除外。三是即使後期,也不能過度,適可而止,以達到美化圖片效果,突出作品表現力即可。這也是一個有爭議的畫圖,可以一起探討,總之,後期是數碼時代不可缺少的技術手法。





山野浪人661


學攝影,後期調正是很有必要的,但把攝影最後效果放在後期調正上是錯誤的,一個好的攝影師對自己的技術與眼光是非常有自信的,他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調整,這是藝術的執著,我個人認為學些後期有必要的,畢竟技術再好也有不完美的地方,後期輕微調正是很有必要的,別人調整畢竟不如自己感受,哪裡調到什麼程度合適,但作為攝影師一定要以攝影技術為主後期調正為輔,不要忘了主次關係,攝影基礎拍攝的不好後期再怎麼調正也沒用。


牛眼中的藝術


玩攝影,必須會後期嗎?

專業攝影,可以不會後期,後期可以交給專門的團隊處理。


玩攝影,必須會後期,否則怎能對得起這個“玩”字。


你可能會說:“好多大師級的照片,也沒有後期過啊!”,嗯,人家叫“專業”,不叫“玩”,另外,你咋知道沒後期的。

你可能還會說:“我用手機拍照,不用後期也很漂亮啊!”,嗯,那叫“玩手機”,不叫“玩攝影”。

你又說了:“不對,手機攝影也有大師級的照片啊!”,哈,又回來了,人家叫“專業”,不叫“玩”。

你可能還不死心:“我拍照,在相機裡依據不同的拍攝物設置好對比、反差、飽和度等各種參數,然後jpg直出,效果非常好,不用後期!”,嗯嗯,那叫“玩相機”,不叫“玩攝影”。


玩攝影,最好玩的就是後期

既然是玩,就要玩的高興、玩的快樂!

購買一套新的攝影器材,心痛並快樂著,

跋山涉水去拍一處美景,辛苦並快樂著,

拍出令人稱讚的作品,心滿意足的快樂著。

而對照片的後期處理,不僅可以使“拍出令人稱讚的作品”的概率大大提升,後期本身的過程,也是一種享受:一種美化的享受、一種二次創作的享受、一種探索未知的享受。

玩攝影,按動快門那一剎那如果是短暫的快感,通過後期出作品才是長久的快樂!


後期很難嗎?

這個問題很難講,難者不會、會者不難吧。

一般情況下,玩攝影的人如果號稱自己從不後期而是直接出片,多半屬於“不會”,或者是天才。

建議喜歡玩攝影又不會後期的攝影愛好者,安下心來下下決心,至少掌握一種軟件,會做簡單的後期處理,要相信“磨刀不誤砍柴工”,要了解“玩攝影,最好玩的就是後期”,不要為自己的不會而找任何藉口。


回答完畢。


藍海的視界






遊樂珠海


這才叫後期


攝影初級班


那是必須的。

攝影本不分前期、後期,原則上要求攝影師從拍攝開始,一直到拿出作品,才完成一個攝影的過程。所以早期攝影師必須會拍照,也必須會暗房。可以說膠片時代後期在廣義上說就是指暗房,相對於暗房,現場拍攝就是前期。隨著攝影的發展,暗房技術更加專業,再加上攝影師更多的關注於去現場拍攝,很多攝影師都疏於暗房,因此暗房,也就是在一定層面說的喑房就更加專業化了。

攝影進入數碼時代後,暗房變成了明室,人們更加容易控制和掌握影像,越來越多的攝影師都選擇自己在計算機上(明室)通過Ps等軟件調整自己拍攝的照片,再加上數碼照片先天的成像軟、灰,因而,數碼攝影時代的後期更加重要。

還是看一下膠片時代,暗房師在“後期”發揮的巨大作用。


這是一張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照片,是攝影家謝海龍拍攝的希望工程,被稱為《大眼睛》也為《我要上學》,照片影像清楚,光影控制準確,尤其是前景的2個男孩子黑暗而又模糊不清的頭影更加強調了主人公蘇明娟那雙碩大的眼睛,正是這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產生的張力影響了社會,貧困地區孩子上學的問題被社會廣泛關注,產生了巨大的社會作用。


而攝影家拍攝的影像是這樣子的,見下圖:


原始影像明顯存在拍攝瑕疵,照片的下部曝光過度,影像不完整。下面是時任中國青年報攝影部的專業暗房師張左老師對其調整、糾正的過程。



比較一下二者的差別,感覺暗房是不是和拍攝一樣重要?張左老師是不是很NB喲?後期是不是不可缺少哦!

再看一下數碼攝影時代,張左老師對後期怎麼說?

年初的時候,他去看了攝影家朱憲民在國家博物館的攝影展,看到了朱公的代表作《中原黃河人》。片中舉著碗喝粥的老大爺,身上的襖子一層層的特別清楚。他一看就明白,這肯定是電腦調了色後,彩噴出來的——90年代初,他曾做過這片子,“靠手工做,是做不出這個效果的。”


非洲腹地攝影紀實


如果你只是拍照,OK,是否後期,隨你,但如果你要拍攝能稱之為作品的照片那麼後期是必然的,而且是越專業的器材和攝影師越會進行後期!如果有人還認為照相機快門按下去那一刻記錄到的是最真實的場景的話那你就是大錯特錯了,現代數碼攝影的主流儲存格式為RAW,它為了更多地保存現場細節和拍攝性能而犧牲了色彩,所以不論是尼康的NEF還是佳能的CR2又或者是哈蘇的DNG和大疆的log原片都會發灰,但是它們保留了所有的數據供你後期調整儘量還原現場色彩和進行二次創作,而膠片時代更是如此,顯影定影的時間,藥水的配比等等都是在對底片做後期,沒人會蠢到認為拿個底片就能叫攝影作品了吧!如果你說我不用RAW格式,我只用JPG直出,那麼很不幸他不但會喪失拍攝時的細節而且直出的照片也不能100%還原,而且如果你要參加大賽,對不起,幾乎所有的正規大賽都需要你提供RAW格式的原片。所以不存在是否後期,只存在是否有過度的後期!


EPNF鄒謙


我想沒有任何一條規定說明攝影一定要有後期,我不是很明白樓主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問題。不過今天還是想來分享下我自己的觀點。攝影是七分拍三分修,所以說拍攝的重要性還是顯而易見的。後期對於攝影來說無異於是錦上添花,但並非必須。


現在很多新入行的攝影師往往重視後期修圖,而忽視了攝影的基本功,這就好比說一個小孩還沒有學會走路就要開始跑,基礎不紮實是出不了好作品的。



在平時我也會去查閱一些好的攝影作品,其實我發現很多優秀作品並沒有過多的後期痕跡,反而是那些質樸真實的作品更能打動人,而有些了過多的後期還會掩蓋作品本身想要傳達的意義和真實性。



所以說攝影並不一定要有後期,還是應該提升自己的攝影水平,打好堅實的基礎才更重要,而後期若是沒有我不是不可以,但有的話可以更好,讓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同時可以彌補拍攝時由於外界環境造成的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