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期的饮食防护

编者按:面对疫情,大众的普遍共识是提高免疫力,适当增加营养是重要一环,但是如何饮食才是恰当的,确实大众又只能依赖有关专家的指导。中国传统医学、养生常识与占据主流的现代医学、营养学有何异同之处?本文系刘力红老师刚刚发表在新浪微博的文章,我们第一时间刊登,希望能够帮助到广大读者。

刘力红老师 | 谈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期的饮食防护

01、食饮有节

近日看到两位西医同仁在媒体上发表的饮食建议,一是建议多喝鸡汤,一是建议多吃鸡蛋(每日四个),从主观愿望来看,无疑是为了加强营养,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若在平时,这应该是可取的。但在病时,尤其面对此次的新型肺炎,就要另当别论了。

众所周知,饮食于身体而言,并非能够直接营养机体,它必须经过消化吸收,才能转化成身体的所需。所以,在饮食与营养之间,决定其效价的关键是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在中医来看就是脾胃的运化功能。所以,饮食的摄入一定要根据脾胃的运化状态,运化状态好,摄入的东西多能转化成身体的所需,若运化状态不好,这个消化吸收就会大打折扣。所以,饮食的一个必须遵守的原则,就是摄入的食物一定不能超过脾胃的运化能力,如果超过了这个能力,脾胃超负荷运行,不但食入的东西得不到正常吸收转化,从而无从营养机体,脾胃亦会因为超载而受到损伤。因此,《内经》便有“食饮有节”的戒示,而民间更有“未饱先放筷”的俗语。

刘力红老师 | 谈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期的饮食防护

02、损谷

食饮有节,不但是平时必须遵守的原则,更是病时要遵循的原则!《伤寒论》是医圣张仲景的重要著述,通常流行的397条版本的煞尾之条这样说道:“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尙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损谷,就是减少食量,因为此时的脾胃气尙弱,达不到正常的消化能力,因而必须减少摄入!病新瘥,也就是病刚刚好,病好了尚且要注意饮食,要损谷,更何况病时呢?!

从此次流行的新型肺炎来看,普遍有食欲差,饮食减少,甚至恶心、呕吐,而从中医的观察,典型病例大都舌苔厚腻,这其实已经反映出脾胃严重受困,运化能力严重下降,此时的饮食唯有量脾胃之力而行,不但总量上要相对减少,即所谓“损谷”,而且一定要摄入易于消化的东西。为此,《伤寒论》桂枝汤条下给出的饮食禁忌,很值得罹患新型肺炎的患者及疑似患者、乃至身处疫区有身体不适食欲下降的人群参考,即:“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也就是凡属不易于消化的食物,都在禁忌之例。

衷心祝愿罹患新型肺炎的朋友们早日康复!衷心祝愿身处武汉的朋友们早日脱离疫险!衷心祝愿战斗在第一线的医务人员吉祥平安!

同有三和 同有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