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是寻常事,繁华静处遇知音 城市书房,温暖城市的“心房”

  2016年以来,在舟山群岛新区的土地上,一些小而美、巧而精的场所相继出现,成为新区百姓闲暇时的好去处。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城市书房”。

  从2013年开始,温州、扬州、杭州、宁波等数十座长三角城市开始兴建“城市书房”。我市以温州为样板,精心打造城市书房,目前已有20家,覆盖四县区,遍布城市社区、旅游区域、商圈等多个领域。

  这些星罗棋布的城市书房作为传统图书馆的延伸和有益补充,填补了原有公共文化设施覆盖不足的缺点,也给这座城市增添了几分温度。

  阅读本是寻常事,繁华静处遇知音。城市书房,在提升城市气质、品位的同时,也让忙碌的都市人有了一处心灵的栖息地,它如一盏盏灯火,温暖着这座城市的“心房”。

  市民的书房

  周六中午,新城田螺峙社区的李林芳走进舟山报业传媒大楼文创园区的城市书房,优雅古朴的装修让她眼前一亮。


阅读本是寻常事,繁华静处遇知音 城市书房,温暖城市的“心房”

舟报文创园区城市书房

  书房两边近十排书架上摆满了书籍,中间是宽阔的阅读区,阅读者可以选择靠着落地玻璃门的四方桌,也可以选择舟山老船木打造的长条桌。书房还特意隔出了几个小型茶室,供市民享受更私隐的阅读、交流空间。

  李林芳从管理员处得知,市民、读者还可凭借市民卡、身份证在这里借阅、还书,并已实现与市图书馆及全市各城市书房的通借通还,“这是我们家门口的文化红利。 ”李林芳高兴地说。

  记者从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了解到,2016年,我市首家城市书房——位于新城怡岛路城市驿站的城市书房正式对外开放,2017年,“城市书房”建设项目被列入我市为民实事项目,之后,陆续在新城、定海、普陀、岱山、嵊泗兴建高品质的城市书房。截至目前,已建成城市书房20家,实现各县区、各功能区和部分重点乡镇全覆盖。

  考虑到阅读的便利性和贴近性,这些城市书房一般设置在居民集中居住区,或城市文化消费中心地段,着力打造“15分钟阅读圈”,市民就近步行一段距离,即可享受“闲意不在远,书香方寸间”的自在怡然。

  精神的家园

  这20家城市书房,由文化主管部门牵头,依托当地的图书馆、新华书店供书,营业时间基本上是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这一方充满书香的宁静空间,已然成为繁忙都市中,市民、读者静心享受轻松、自由的“诗和远方”。

  市图书馆副馆长许魁义经常会到各个城市书房“打卡”。“岱山竹屿港、安澜亭城市书房,还有嵊泗‘知始行成’城市书房,别看设在外岛,其实装修得很洋气很有品位,人流量也比原先设想要多。东港的几家城市书房晚上人多,有父母带着孩子亲子阅读的,也有年轻人结伴读书的……”许魁义如数家珍,在他看来,城市书房让结束了每日繁重工作的市民在喝酒聚会之外有了另外一个选择,它不仅消弭了人与书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城市书房丰富了城市居民的业余生活,让无数心灵得到慰藉。埋藏心底的文化需求,可以在这里激活;日常工作生活的压力,可以在这里消解;无人交流的问题,可以在这里找到共鸣;焦躁迷失的心,可以在这里与世界温柔对话。

  城市书房正在用一本本书、一盏盏灯,抚慰每一个热爱阅读的市民,成为他们寄托灵魂的精神家园。

  城市的符号

  经过4年的发展,一个个城市书房,已将阅读空间嵌入群岛新区的各个角落,也已成为这座城市的独特符号。

  这些城市书房虽然风格各异,但都按照文化主管部门的要求,统一审核、统一标识、统一配置、统一监管。“每一个城市书房,我们都会要求加上统一的LOGO。 ”许魁义说,作为图书馆的延伸和补充,城市书房融合了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阅读服务与便民服务,有效解决了公共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成为又一张亮眼的城市名片。


阅读本是寻常事,繁华静处遇知音 城市书房,温暖城市的“心房”

  在辗转多个城市的新舟山人“胡拉拉”眼里,匹配了高颜值与丰富内涵的城市书房,是一座城市最有温度、最具情怀的文化符号。

  “如果说下水道是衡量一个城市良心的标准,星巴克是反映一个城市经济活跃的指数,那么城市书房就是一个城市气质的体现。 ”“胡拉拉”说,阅读不分阶层,城市书房接纳社会各色人等,包容普惠大众,供所有人汲取文化养分,“细节中透露的人文关怀,汇聚着一座城市的善意和暖意,也汇聚着积极向上、文化自信的力量,这是让一座城市更有品位和质感的重要依托。 ”

  文化的灯塔

  有人把城市书房比作“文化地标”“精神粮仓”,市文广旅体局公共服务处处长张恩达更愿意称其为“文化灯塔”。“城市书房是我们海洋城市文化的一座‘灯塔’,它发挥了文化引领作用,照耀着每一颗渴求文化滋养的心灵,也引领着城市文明进步的航向。 ”张恩达说,作为文化载体之一的城市书房,让市民俯仰之间皆能闻到文化的气息,更催生了市民对文明的向往。

  我市的20家城市书房,采用了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的模式,实际是一个公共文化空间、共建共管共享平台。也就是说,它除了承担阅读推广的重任,还与实体书店、茶室等融合发展成多元的文化空间。

  “我们在城市书房举办过不少亲子课堂、阅读分享等文化推广活动,逐渐在改变都市人的阅读方式与生活习惯,也激发了老百姓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 ”张恩达认为,城市书房更大的价值在于,引导城市居民主动学习,提升生活品质并养成习惯,从而形成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与文明素养。

阅读本是寻常事,繁华静处遇知音 城市书房,温暖城市的“心房”

  如今,根植于百姓生活空间里的城市书房星火渐燎原,市民的阅读需求也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回归。期待不远的将来,全民阅读成为常态,城市书香历久弥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