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商在發“國難財”?一個賣家的自述:我們所有人都要反思

這個春節,各類口罩的緊缺可謂一“罩”難求。從疫情蔓延伊始,線上銷售口罩的電商就成了“熱鍋上的螞蟻”。

原料漲價、政府調配、運輸時效等都成為送到消費者手中之前,需要克服的重重難關。很多商家因產能不足而下架了口罩,面對口罩荒,他們都顯得有些急躁。

“工廠現在就是加班加點,工人也非常疲憊。我自己小孩也管不了,父母打電話跟我哭,但我不能回去,我必須在這。”天貓某品牌旗艦店負責人九十向21Tech記者透露,他已經在工廠十幾天沒回過家了。

他只是千千萬萬口罩產業鏈上的一員。工信部公開表示,我國口罩最大產能每天是2000多萬隻,但正逢假期,復工復產很難齊全,產能和庫存遠跟不上消耗數量。500只N95口罩,僅夠武漢協和醫院一個科室一天的用量。

對於電商來說,他們要率先考慮到抗疫一線的需求,同時普通消費者的需求也在猛增,這些銷售口罩的電商陷入了兩難。

調配需要

1月30號,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附屬協和醫院發佈求助信息:“剛剛得到消息,我們的物資即將全部用完。”此時,協和醫院的物資儲備最多隻能支持一天半,而這裡有五百名醫護人員奮戰一線,一天要消耗數千只口罩。

與此同時,金銀潭醫院也向社會各界發佈求助信息:“不是告急,是沒有了!”在戰疫一線,防護物資的緊缺讓醫護人員不敢脫下防護服,原本只能帶戴4小時的醫用口罩往往要戴一天。

舉全國之力支援的一線尚且如此,其他非重災區更是面臨著防護物資短缺的困境。西至青海,海西州人民醫院的一名基層護士向21Tech坦言:“一次性醫用口罩原本只能戴四個小時,現在要戴四五天,過年前發的N95口罩到現在還在用。”雖然海西州尚未發現疫情,但一旦有確診病例,物資短缺又會成為極大的隱患。

因此,口罩的調配首先要想到的就是戰疫前線。因為全國缺貨,四川恆明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緊急將口罩掛在線上售賣。“平常我們的口罩只做線下醫院,整個量也就是夠五六十家醫院正常使用。”該公司負責人廖佳明向21Tech透露,口罩的線上銷售是臨時開通的,所有照片都是臨時拍的。

但是很快,線上的銷售需求猛增,產能跟不上。廖佳明下架了口罩,專門配合做專項銷售。“我們是配合相關部門,他們有援助武漢的計劃,同時還做一些當地的保障。我們想把口罩利用率最大化,需要讓國家幫我們調配。”

對此,口罩銷售商家們也十分理解。九十認為,相關部門的調控,是把這些資源給到最需要的地方,一看就很清楚。面對口罩緊缺的情況,統一調配能最大限度保障疫情嚴重地區的供應。

成本上揚

對於口罩廠商來說,不僅是需求量的暴增,產量跟不上。與之相配套的醫用口罩原材料,包括無紡布、過濾用的熔噴布、塑料包裝袋等,原材料價格上漲了30%到40%。在國內頂尖熔噴布企業天津泰達,熔噴布的市場價格已經從1.8萬元/噸上漲至2.9萬元/噸,這給生產口罩的企業以及銷售口罩的電商都帶來負擔。

“口罩最重要的是裡面的熔噴過濾層,這不是每個地方都有生產企業的,天津、廣東、安徽、江西會有一些,不是滿大街都有,這個明顯就是產能不足,熔噴布只能做在口罩上面,有錢也買不到貨。”九十透露,從天貓平臺來說,它的透明度很大,商家的行為都有數據跟蹤,也不敢胡亂漲價。

對於一些電商上漲口罩價格,很多消費者提出質疑,這其中原料價格、物流價格以及人力成本的整體上升,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四川恆明科技開發公司則面臨著企業虧損,在原料上漲的情況下,廖佳明選擇了原價出售口罩。

“現在沒辦法核算成本,因為每天很波動。工人也陸陸續續回來,虧本是確定虧本。”為了召回生產線上的工人,很多企業開出的條件是平常工資的三到五倍,廖佳明緊急召回了做口罩、一次性使用帽子、橡膠手套等防護物資的生產線工人30多名,原來平均4000的工資現在漲到一萬二。

而在湖北仙桃的一家復工企業工廠內,僅有七個人參與生產,全是老闆的親友。

物流遇阻

1月30號,交通運輸部表示已經安排向武漢運送防護物資和生活物資4.5萬噸,大型物流公司,如順豐、德邦、京東物流已經加入政府官方組織的公益運輸中,物流運輸人手緊缺,口罩銷售量猛增。

一些銷售口罩的電商積累了大量訂單,21Tech經過搜索發現,大部分銷售口罩的電商都無法像往常一樣保證七日內到貨,例如,海氏海諾旗艦店1月25號之前的訂單,只能在3月初陸續發出。

廖佳明透露,物流成本確實應該漲價,畢竟是過年期間,漲的幅度也大。前期費用的增長,讓很多銷售口罩的電商不得不提升定價。“可能在線上花二三十塊錢買口罩,口罩不值錢,可能就是一兩塊錢,但是物流費,十幾塊錢的費用,平常三塊錢一單的服務費,就是十塊錢,這樣二十多塊就沒了。”

訂單積累,發貨延期,招來很多買家不滿,一直在線上做口罩銷售的九十犯了難,“商家不敢不給,因為害怕天貓處罰我不發貨,我接下來線上可能很長時間沒有貨,買家又肆意退貨,我巴不得給線下的人,線下的價格更高,更需要口罩。”

疫情一來,各行各業心態都會有所改變,對於銷售口罩的電商來說,一開始可能會迎來銷量的增長,但事態發展到現在,也面臨著多重關卡。

經歷了最近二十多天的緊張和忙碌之後,九十覺得面對疫情,大家都需要反思。

我想提醒所有的人去反思這件事情,就是口罩到底是什麼?

整個疫情的爆發是在2019年的12月31號,我記得特別清楚,當天武漢的銷量,包括我們線上的銷量是猛增的。但是,突然1月1號和1月2號的時候銷量持續下滑,我們問了武漢的賣家,他說武漢現在人心惶惶,我們問他戴口罩的人多不多,他說滿大街都是不戴口罩的。

我們的人口是日本的五倍,口罩使用量卻只是人家的五分之一。家裡可以放創口貼,為什麼不放一隻口罩?我們沒有防護意識,導致疫情出現的時候,我們整個應對就是沒有秩序的,無論是從銷售層面,還是從買家層面,都沒有秩序。

我指的銷售層面,是指那些本來不是賣口罩的人,也想賺錢,做口罩的,更想賺這筆錢。我是支持相關部門統一調度的,如果沒有這樣的徵用和調度,各個環節的人的心態都會發生變化。甚至工廠的老闆想成為零售商,自己的工廠直接賣口罩,直接做零售,不管生產了。假如所有賣口罩的人都要再翻一番,這是很恐怖的一件事。

我想強調的是,戴口罩是一種保護自己,尊重別人的行為,同時,我認為口罩是生活必須品,就和家中的創口貼是一樣的。 另外,就是線上線下的考慮,電商也是揹負著壓力。這些壓力來自哪裡?

首先,我們所有的貨物,在天貓乃至阿里的規則下,我們的貨一定要給已經預定的買家留著。現在,倉庫不復工、快遞不到位、時效性又變差,沒有辦法達到今天發、明天就能到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買家投訴的話損失是很大的。

所謂的“國難財”,在疫情發生前,都是時長工序的問題。你覺得一隻口罩一塊錢貴嗎?一隻KN95口罩3塊錢貴嗎?商家促銷時可能賣幾毛錢。現在情況不一樣了,我漲到3塊錢,賣家覺得怎麼漲價了這麼多?其實是價值不一樣了。依據電商的透明度,漲價肯定比線下低。

平臺是特別想滿足客戶的需要,我們也要如此。這個時候肆意的退貨、投訴,平臺再處罰商家,我覺得真的不太好。商家不敢不發貨,因為害怕處罰。

但是,現在有的人剛剛發貨就退貨了,他沒有想到背後的工人其實是冒著風險在生產。有獨立思考的人太少了。幾十塊錢的東西,為什麼能夠讓人感覺這麼緊張?賺錢都是其次,原本以為營業額高了是好事,現在一個個都頭疼的不得了。發貨發不出去,怕別人投訴,發出去以後怕別人退貨,我自己還不能去賣,口罩的產能又跟不上。

現在政府接管了工廠統一調配,我覺得我釋然了。哪怕只有1億人,一天用兩隻口罩,日均消耗兩億隻,產能還是跟不上。光有機器、人、材料都不夠,我們需要時間。

從今往後,我希望大家把口罩作為日用品備著,它的保質期是3-5年。價格也不貴,哪怕過期扔掉,損失也不會很大。不要等到緊急需求了,再去買它,要有儲備糧油一樣的意識。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