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國難財”造就了多少個百萬富翁?

2019年12月新型冠狀病毒席捲全中國,與17年前2002年12月SARS發生的時間點和症狀如此契合。與SARS相比,此次疫情在中國的漫延速度比SARS快的多,傳染人群也大的多。正值春節假期,禁止聚眾、減少串親訪友更是讓全民置於“恐慌”之中,雖然拖了“繁榮經濟”的後腿,卻帶動了“口罩經濟”、“84經濟”、“手套經濟”,就連靠不上什麼邊的“噴壺”、“雙黃蓮”也搭了趟“國難財”的順風車。

如此“大好時機”使預防病毒的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液、防護鏡等產品價格發生井噴,成幾倍甚至十幾倍增長。平常幾毛錢的一次性普通醫用口罩賣到4-6元,專業外科口罩10元都正常,最接近防毒標準的N95從幾元賣到20多元,甚至80元的都有。由於國內產能有限,大家開始將觸角伸向越南、泰國、日本、韓國、美國、德國等各國,都說中國人愛發“國難財”,可惜人性不分國籍、不分地域,嗅到商機的賣家怎麼會放過這難得的機會呢,國內外在這方面卻達到了高度默契。

一時間大家開始瘋狂搶購,口罩先開始斷,手慢的就像沒搶到紅包一樣後悔不已,還不得不下狠心到處高價買貨。春節什麼都不用送,口罩就是最好的年貨。

其實,無論政府、企業還是個人對此次疫情都無法預知,作為知名的3M、霍尼韋爾、易康等企業的產品都早已被政府徵用去支援“醫療前線”,畢竟人命關天,國難當頭,疫區和病患才是第一位。可是,普通老百姓怎麼辦呢?在網絡上鋪蓋地的全是高價貨源,即使有錢也一貨難求。高價出售禁令、海關扣留等一系列措施也無法完全阻擋膽大求財的“勇士”們,因為需求遠遠大於供給,有需求就有市場,總有漏網之魚。為了保命,有錢的企業和個人不惜一切代價購買,但並不是所有企業和個人都有實力承擔如此龐大和未知的需求量,因為參考SARS,整個疫情結束用時半年多之久。專業就意味昂貴,便宜就意味著低效或無效,看來似乎只有在貴賤上大家才有選擇權。

人性如此現實,在金錢面前很難讓人保持理性,其實還是源於精神層面的空虛。幾十萬個口罩就可以輕輕鬆鬆賺個盆滿缽滿,成為百萬富翁,100萬個就可以在一線城市買套房,多麼大的誘惑啊!與此對比,企業、明星、名人在捐錢回饋社會,當然也有鐵公雞,不管目的是什麼,但至少人家沒在這特殊時期給國家添堵。

某天我走在大街上、坐在地鐵上、慢步在超市裡,我突然發現眼前沒有一個人不戴口罩,心裡一顫,這是我至今見到全民最聽話、最統一、最默契的時刻,這是一種欣慰、也是一種悲哀吧。

無論如何,祝福中國儘快戰勝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