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總局:不法分子疫情期間發“國難財”,已出重拳打擊

3月2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辦新聞發佈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孫梅君在會上表示,疫情期間有個別不法分子哄抬口罩、熔噴布、額溫槍等價格,發“國難財”、賺“黑心錢”。

孫梅君表示,市場監管部門已會同公安機關出重拳、下猛手,給予了嚴厲打擊,曝光典型案件,公佈了10批典型案件,形成了強大的震懾。

此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開曝光10批有關疫情防控用品和民生商品價格違法典型案例。如江蘇張家港某企業將疫情前售價為每噸1.8萬元至2萬元的熔噴布漲價至每噸40萬元;江蘇南通某企業將熔噴布漲價至每噸56萬元;湖北鄂州提供居民生活用蔬菜包的某生鮮超市將進價每公斤5.8元小蔥的售價定為每公斤13元等。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表示,下一步,市場監管部門將密切關注熔噴布、額溫槍、消毒液等防疫用品和糧油肉蛋菜等民生商品價格,繼續加強和規範疫情防控期間價格監管,堅決依法查處有關價格違法行為,重拳打擊、露頭就打,維護市場價格秩序穩定。

孫梅君還介紹稱,復工復產是當前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迫切任務,市場監管部門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針對企業復工復產涉及到的行政許可、強制認證等事項,如果企業具備了生產條件,但是暫時不能提交相應材料的,市場監管實行“先承諾、當場辦”。

目前中國登記在冊的個體工商戶有8353萬戶,帶動了超過2億人的就業。在這次疫情當中,個體工商戶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孫梅君表示,幫助個體工商戶復工復產對於穩定就業、保障民生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比如,符合各地復工復產規定的個體工商戶,無需批准就可以依法依規開展經營活動。

1月29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起了“保價格、保質量、保供應”的“三保”行動,50天來,已有15000多家企業參與“三保”行動,他們向社會公開承諾,保價格、保質量、保供應。其中,參與“三保”行動的電商平臺發揮線上優勢,通過信息化的手段排查了100多萬個價格異常的商品,協助市場監管部門對這些價格違法行為實施了精準的打擊和查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