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市面上很少見到青黴素?

段子手阿汪


為什麼現在很少見到青黴素?

1、價格低廉,很多製藥廠不想虧本生產。

2、青黴素需要皮試,也容易發生嚴重過敏反應。

3、抗菌譜比較窄。

4、經過多年使用發生耐藥的比較多。

這些因素決定了青黴素針劑現在在市場上越來越難找的主要原因。

青黴素和頭孢類有什麼區別

1、頭孢類抗菌譜相對青黴素廣,可以使用於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感染,應用更廣泛。

2、相對於青黴素類,導致嚴重過敏反應比較少,但價格比青黴素類貴。

3、青黴素類為短效抗生素,但有些頭孢三代有些是長效,可以一天使用一次,更方便。

4、青黴素和頭孢類屬於殺菌藥物,主要機理是相同的是通過破壞細菌的細胞壁起到殺滅細菌作用。


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


青黴素現階段的確是使用比較少了,作為普通人能夠看到青黴素的機會就更少了。其實青黴素還是存在的,只不過因為各種原因使用青黴素的機會少了。那麼,是哪些原因導致青黴素較少使用的呢?應該說主要有以下幾點。

1、容易過敏

青黴素導致過敏的機率應該是抗生素裡面比較高的,同時青黴素過敏反應可能很嚴重,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正是因為青黴素這個特點,同時其他抗生素的不斷出現,導致青黴素使用機率不斷降低。說白了就是,有安全的抗生素,誰會使用一個容易導致過敏的抗生素呢?

2、做皮試麻煩

各大醫院每天都在滿負荷工作,使用青黴素就需要皮試,哪怕是不同批號的青黴素都需要再做皮試。護士們就此可能增加很大的工作量,而且現階段人類可以使用的抗生素還有很多其他選擇,慢慢的為了避免麻煩,人們可能就會選擇青黴素以外不需要皮試的抗生素了,這也是能夠理解的。

3、耐藥

青黴素是使用時間最長的抗生素,隨著時間的流逝,同時人類濫用抗生素的加劇,導致青黴素出現了明顯的耐藥性。說白了,很多細菌都不怕它,它也降服不了很多常見細菌。這一特點是青黴素使用減少的主要原因。

以上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個人看法,希望能給您說清楚這個問題了。


張之瀛大夫


曾經家喻戶曉的青黴素的為何在市面上越來越少見,不是一種作用的結果,而是多重因素導致的。

青黴素越來越少見的原因可以有以下幾點的因素:

1.青黴素過敏反應:很多醫生不願意用青黴素的原因就是青黴素的過敏反應,因為是屬於最強烈的反應類型,而且時間極快,如果在搶救時稍有差池和猶豫,可能就要付出患者的生命代價。


2.青黴素的耐藥性:由於目前抗生素處於一個濫用的階段,使得很多的細菌都對抗生素有了耐藥性,但是這幾年青黴素越來越少用,也使得各細菌對於青黴素耐藥性有所降低,有些醫生在治療感染性疾病時,青黴素甚至要優於第三代頭孢類藥物。

3.青黴素的單價過低:一支青黴素的價格大概在2元錢左右,頭孢曲松的單價大概在10元左右,三代頭孢中有些的單價甚至達到了30-40元,醫院想要創收,某些醫生想要高收入,就必須使用高效價的抗生素,來為醫院爭取高額的利潤。所以醫生們會減少青黴素的使用也不足為奇。


4.國內青黴素的提純技術:在一些發達國家,青黴素是不需要進行皮膚試驗的,不但但是國外搶救措施完善和對患者既往過敏史評估的詳細,還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國外青黴素的提純技術要高於國內,減少了雜質存在於藥內的情況。也有研究報道,青黴素之所以會發生過敏反應,50%的原因是由於雜質引起。

你認為青黴素越來越少用的原因是什麼呢?歡迎分享。

以上就是小克的觀點,歡迎各位提問和補充,關注小克,瞭解更多健康知識。


小克大夫


關於青黴素,前面的專家已經講了很多。現在市場上青黴素越來越難見到,固然主要原因是青黴素作為老藥,耐藥越來越多,逐漸被更安全,更特效的窄譜、寬譜抗菌素代替所造成。


但實際上,青黴素被市場冷落,其實有點兒冤,很多方面是人為因素造成的。

1.價格低廉,無利可圖。我國的醫藥價格有一個特點,新藥、老藥採用不同的定價機制,價格差距巨大。一直以來包括青黴素在內的很多基本藥物,價格一直低廉,過低的售價導致很多藥廠不願意生產,醫院也不願意使用。最後造成很多療效非常好的廉價藥物,逐漸的在市場上消失。

2. 青黴素過敏。

青黴素過敏,在國內也是讓醫患聞虎色變。但實際上,真正過敏的並不是青黴素本身,而是在生產過程當中產生的中間產物,由於我國長期以來生產工藝落後,採用的發酵法制備過程中雜質過多,是造成青黴素過敏的主要原因。在發達國家,青黴素過敏概率非常的低,而且也勿需做過敏試驗。

3. 患者心理。現在很多患者治療疾病首先問的不是它的治療效果,而是看它的副作用的大小。青黴素作為一種老藥,很多患者會理所當然的認為它的副作用大,不願使用。而在療效上,很多患者潛意識的認為,價格貴的藥就是好藥,醫生如果給他使用了幾塊錢的青黴素,會認為是預期療效不佳,對他的病情不重視。
實際上青黴素不僅價格低廉,而且副作用非常小,這是因為它是作用於細菌的細胞壁,而人類細胞沒有細胞壁,不受其干擾。它的安全性甚至可以用於妊娠期婦女的抗感染治療(美國妊娠期b級用藥),迄今仍是治療梅毒及部分革蘭氏陽性菌感染的首選藥物。


皮膚科董醫生


來學學區分青黴素和頭孢菌素


青黴素和頭孢菌素同屬抗菌藥物,為什麼目前多數輕中度感染選擇頭孢菌素?而有的感染又需要青黴素治療?且頭孢菌素在臨床實際中應用比例有增加的趨勢,是不是頭孢菌素可以替代青黴素了?是不是青黴素可以不需要了呢?下面就青黴素與頭孢菌素的關係進行詳細的呈現:


一、青黴素的分類和特性

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了青黴素,20世紀40年代青黴素投入使用,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抗生素。

青黴素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來說,青黴素也就是青黴素類抗生素,包括天然青黴素和半合成青黴素。狹義上來說,青黴素就是天然青黴素,包括青黴素鉀和青黴素鈉,在人體吸收後分布廣、毒性低、抗菌作用明顯,是治療溶血性鏈球菌、敏感葡萄球菌、草綠色鏈球菌、肺炎球菌、革蘭陽性桿菌引起的白喉、破傷風、炭疽、氣性壞疽、鼠咬熱、螺旋體病及放線菌病等感染的首選藥。臨床上常用於感染性心內膜炎、扁桃體炎、中耳炎、丹毒等疾病的治療。

青黴素口服易被胃酸破壞,吸收少而不規則,肌內注射吸收迅速而完全,半小時就可達最大血藥濃度,分佈廣,但作用時間較短。

青黴素是從青黴菌培養液提取,乾燥粉末時性狀穩定,可在室溫中保存數年而仍保留抗菌活性。但溶於水後則極不穩定,易被酸、鹼、醇、氧化劑、金屬離子等分解破壞,且不耐熱,在室溫中放置24h,大部分降解失效。由於天然青黴素有這些缺點,科學家採用了不同的辦法:

1、為了延長青黴素的作用時間,採用複合混懸劑如普魯卡因青黴素和苄星青黴素;

2、對青黴素化學結構進行改造,合成了一系列耐酸、耐酶、抗菌譜廣、可以口服吸收的半合成青黴素,如我們熟知的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美洛西林和哌拉西林等。


二、頭孢菌素的分類與特性

在對青黴素進行改造的同時,全世界掀起了從微生物中尋找抗生素的熱潮。1948年意大利科學家Giuseppe Brotzu提煉出了頭孢菌素。隨後牛津大學科研人員成功提取出頭孢菌素C,並對其結構進行改造,產生了目前臨床廣泛應用的頭孢菌素類藥物。

頭孢菌素類發展極快,家族眾多,基於抗微生物活力,目前國內上市的頭孢菌素類分為五代。每一代中都有多個品種,如頭孢一代包括:頭孢噻吩、頭孢唑林、頭孢氨苄等;頭孢二代包括:頭孢呋辛、頭孢孟多、頭孢克洛等;頭孢三代包括:頭孢噻肟、頭孢曲松、頭孢哌酮等;頭孢四代包括:頭孢吡肟等。頭孢五代包括:頭孢吡普等。每一代頭孢菌素都有各自的抗菌作用特點,但需根據感染的程度、感染的部位、感染的可能細菌等選擇。

頭孢菌素類較青黴素類過敏反應發生率低,

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和酒精的相互作用,可能會產生雙硫侖樣反應,造成嚴重的後果,因此在使用頭孢類藥物的同時儘可能避免飲酒及含酒精類的藥物、食物或飲料。


三、青黴素類和頭孢菌素類有何異同?

青黴素類和頭孢菌素類均屬於β-內酰胺類,是一大類藥物中的兩種藥物。之所以是一大類,是因為它們有很多相似甚至相同的地方:

1.核心結構相似;

2.殺死細菌的方式相同,都是通過干擾敏感細菌細胞壁,使細菌細胞壁破損溶解而死亡;

3.有部分交叉過敏現象,即青黴素過敏的患者,頭孢類藥物也可能過敏;

4.對臟器相關的毒性相對較低;

5.為加強抗菌作用,青黴素類或頭孢菌素類與減輕青黴素或頭孢類藥物耐藥的酶抑制劑如舒巴坦、他唑巴坦等組成了複方製劑,如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等。

但是它們又是兩種藥物,頭孢菌素類與青黴素類相比,抗菌譜更廣、結構更穩定、更耐酶、過敏反應的發生率更低。


四、青黴素類和頭孢菌素類的現狀

絕大部分人都知道青黴素,但是臨床目前使用最多的卻是頭孢菌素類,這是為什麼呢?

1. 青黴素使用不方便。天然青黴素均是粉針劑,不能口服。我們常用的阿莫西林膠囊,雖然是口服劑型,也建議先進行皮試,陰性後方可使用。青黴素類均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甚至可能發生過敏性休克、支氣管痙攣等嚴重的過敏反應,各種青黴素類藥物使用前都要進行皮試。

2. 青黴素耐藥情況嚴峻。由於各類抗菌藥物的廣泛濫用,造成本身對青黴素敏感的細菌出現敏感度降低或耐藥,從而導致青黴素類藥物治療劑量越來越大甚至無效的情況,其不良反應亦隨之增加。如青黴素原本是治療肺炎鏈球菌的首選藥,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耐青黴素肺炎鏈球菌開始在世界範圍內流行。

3. 部分頭孢菌素在使用前是無需進行皮試的,且可以口服的頭孢菌素類品種較多,如頭孢克洛膠囊、頭孢丙烯片等。

雖然青黴素的使用大不如前,在臨床似乎有被頭孢菌素類取代的情形。但青黴素對破傷風梭菌、梅毒螺旋體、炭疽桿菌等有特效,頭孢菌素類對這類感染則效果不佳。而且目前在臨床苄星青黴素仍然是治療梅毒的首選,美洛西林鈉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鈉等用於肺部、腹腔等感染效果很好,特別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鈉用於治療銅綠假單胞菌引起的感染的效果甚至優於諸多的頭孢菌素。所以青黴素仍為臨床上廣泛應用的抗菌藥物。

由此可見,青黴素類與頭孢菌素類各有長短,相輔相成,都是抗感染戰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看病找醫生,吃藥問藥師,“問藥師”是由知名藥師冀連梅老師聯合海內外精英藥師組建的藥師團隊,致力於為公眾提供循證實用的用藥諮詢服務和科普宣傳。

歡迎在評論中發表自己的觀點。

如果您有具體的用藥問題,也可以在微信公眾號:“問藥師”上向專業藥師一對一在線諮詢。

(由“問藥師”團隊張小剛藥師供稿)


問藥師


確實如題主所說,現在很多醫療機構已經不用青黴素了。就拿我所在的城市來說,就只有市區的兩家三甲醫院還有青黴素,其它專科醫院和縣級醫院都不再使用青黴素了,社區醫院就更加不會用了。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折射出醫療領域的一些問題。


嚴重的過敏反應

大家都知道在使用青黴素之前一定要做過敏實驗,因為青黴素會導致少數病人發生急性過敏,嚴重者可以出現過敏性休克、喉頭水腫窒息,甚至死亡。搶救需要爭分奪秒,對醫療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問題是即便青黴素皮試陰性的人也有可能發生過敏!我們醫院明年都會搶救有一兩個青黴素急性過敏的病人。目前醫患關係緊張,信任度低,基層醫院當然不願意用青黴素了。

導致青黴素過敏的,其實不是青黴素本身,而是生產過程中的副產物,完全可以通過提高純度去除。但是因為青黴素價格太低沒有足夠利潤,藥廠也不願意投資改進生產流程。

價格太低導致沒有利潤

青黴素作為一種老藥,定價幾乎一成不變,價格非常低,低到從生產廠家到醫藥流通企業再到醫療機構都沒有利潤可言,甚至還要貼錢。在醫藥市場化的現在,沒有利潤,當然也就沒有市場。

耐藥細菌增多

抗生素濫用和不合理使用是非常嚴重的問題,直接導致產生了很多耐藥細菌。院內感染細菌大部分對青黴素耐藥。這也使得青黴素用量下降。

青黴素使用麻煩要做皮試,還有風險,還賺不到錢,市場當然一天天萎縮了。其實青黴素是非常不錯的抗生素,除了過敏,副作用在抗生素裡是比較小的,甚至孕婦都可以用。對敏感菌感染的治療效果也非常好,而現在醫院外感染的革蘭氏陽性細菌大部分對青黴素敏感,特別適合基層醫院使用。在這裡我呼籲有關部門適當提高青黴素價格,使藥廠有利可圖,督促藥廠改良青黴素生產工藝減少過敏率。青黴素用多了,也可以使其它高價抗生素使用量降下來,減少總醫療費用。

我是福爸,臨床營養師,覺得我說得有道理,就點個讚唄😜 關注我的頭條號,獲得更多營養健康資訊。


福爸聊營養


青黴素可以說是抗生素的開山鼻祖了,它的發明人弗萊明在一次失敗的細菌培養中偶然的發現,培養皿中因汙染長出來的黴菌斑周圍,原先培養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紛紛退避三舍,在黴斑周圍形成空白區域,後經證實,空白區域中含有黴菌分泌的青黴素,但因當時的提純條件有限,並沒有大規模的應用於臨床,只是發表了文章了事了,後來這項成果被另外兩位科學家發現,他們經過不懈的努力,不斷的改善了提純方法,最後終於將這項偉大的發現應用到臨床救助中去,挽救了大量因感染而岌岌可危的生命,甚至逆轉了二次大戰的形勢,剛剛問世的青黴素效果有多好,從一個患者尿液中重新提取出來青黴素用在另外一人身上仍然有效,甚至最低劑量80萬單位就能治好嚴重的肺炎,丘吉爾也因青黴素而從嚴重的肺炎中恢復過來。


其實青黴素之類的初始抗生素不再被廣泛應用臨床是很正常的,因為無論是哪一個新生事物都是一樣,人們發明出來之後就會精益求精在其結構上加加減減,爭取賦予其更高的性能並減去其副反應,這個和電腦一樣,剛剛發明的電腦有幾間房間大,雖然是劃時代的,但很快就被淘汰送進了博物館,青黴素也是一樣,在其問世之後有很多科學家不斷的對其進行研究,並在其結構上加加減減,先後合成了廣譜青黴素,耐酶青黴素等等,甚至還意外的發明了頭孢黴素,得到了更加好用又副反應更小的抗生素之王。

每一種抗生素在長時間的使用之後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那就是細菌耐藥問題,這個是細菌作為一種古老的生物而天生具有的適者生存之道,想想黴菌擁有青黴素這樣的大殺器居然沒有把細菌清除出地球你就會知道其實細菌本來就擁有反制之道,這中間只是人們認為的增加了自然界中的青黴素,在歷史長河中使細菌暫時性的處於了弱勢,但細菌迅速的產生並傳播瞭解除青黴素侵害的能力,最終又達到了自然界新的平衡,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魔之爭永無止境。

所以青黴素退出歷史舞臺幾乎是不可避免也不可逆轉的大勢,細菌已經進化了,你不能還用青銅武器去對付鐵器時代的敵人,但這並不代表青黴素類藥物已經徹底無效,青黴素的子子孫孫仍然活躍在臨床上,目前仍然是醫生抗感染治療最為依仗的藥物之一。青黴素只是用於一些特別的場景,比如用於過敏試驗的皮試劑以及梅毒螺旋體的抗感染治療中等。


胡洋


(受邀回答嘉賓: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平原醫院臨床藥學室 高麗麗)

青黴素是引入臨床應用的第一個高效、低毒的抗生素,是從青黴菌培養液中提取精製獲得的天然青黴素。青黴素是一種有機弱酸,臨床常用其鉀鹽或鈉鹽,易溶於水,但其水溶液不穩定,需現用現配。青黴素屬於β-內酰胺類抗生素,通過作用於細菌的細胞壁起殺菌作用,為繁殖期殺菌劑,抗菌作用呈時間依賴性,適用於敏感菌引起的感染。那麼,為什麼現在市面上很少見到青黴素?而且頭孢類藥物應用越來越多,兩類藥是同一種藥嗎?

首先,從青黴素化學性質來說:

青黴素化學結構是β-內酰胺環並五元噻唑環,化學性質不穩定,易發生開環,且對酸也不穩定(只能注射給藥,不能口服),不能耐受青黴素酶及對革蘭氏陰性菌活性較弱。而頭孢菌素類藥物化學結構是β-內酰胺環並六元噻嗪環,化學性質比青黴素類更穩定,且對酸比較穩定,能耐受青黴素酶,對革蘭氏陰性菌活性比青黴素強。

其次,從青黴素的抗菌譜來說:

青黴素抗菌譜較窄,對革蘭氏陽性菌效果比革蘭氏陰性菌的效果好,對常見的革蘭陰性桿菌感染無效,耐藥細菌尤其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對其敏感度大幅下降。而頭孢菌素類藥物對β-內酰胺酶較穩定,特別是五代頭孢對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穩定,抗菌譜較廣。

再者,從青黴素不良反應來看:

青黴素易發生過敏反應及交叉過敏反應,最嚴重的是過敏性休克。而頭孢菌素類藥物過敏反應發生率低,且很少引起交叉過敏反應。

由上可知,青黴素因抗菌譜較窄,耐藥細菌的不斷出現及對常見的革蘭陰性桿菌感染無效,對酸不穩定只能注射給藥,易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等缺點均使其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頭孢菌素類藥物抗菌譜較廣,對β-內酰胺酶較穩定,口服制劑比較多,過敏反應少等優點,所以臨床使用的較多。另外,兩類藥也不屬於同一種藥,要根據具體情況分別選用。

參考文獻:

1鄭虎.藥物化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259-279

2錢之玉.藥理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9:75-85

3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年版)[J].2015:21-22

4顧覺奮.合理應用青黴素類和頭孢菌素類抗生素[J].江蘇藥學與臨床研究,2002,10(3):49-51


醫患家


青黴素是世界醫藥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它的出現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而近些年來,青黴素確實越發少見了,其主要原因在於以下幾點:


1、價格,隨著科學的極速發展,青黴素的生產成本越來越低,其銷售價格也是越來越便宜,一兩塊錢的定價讓商家無利可圖,自然也就沒有人願意生產青黴素了;

2、療效,隨著近些年來人們對抗生素的濫用,耐藥菌種越來越多,不僅青黴素的效果越來越差,其它抗生素的更新速度也完全跟不上細菌的變異速度了,這也導致了"超級細菌"的產生;

3、過敏,這一點很重要,即使可以通過皮試降低過敏反應的發生幾率,但也難以避免出現皮試假陰性的情況,我們都知道青黴素過敏是多麼危險的一件事,所以,在其他藥物有效的情況下,青黴素並不會被優先選擇。

多說一句,頭孢和青黴素並不是同一種藥物,而且在抗菌譜上也存在著差異,另外,除去過敏反應,青黴素的安全性高於頭孢,甚至可以應用於妊娠期婦女,但說到過敏反應,二者均能引起,但論起嚴重性的話,青黴素更甚!

注:應用頭孢期間及停藥後7天內不得飲用任何酒精飲品!


綜合內科張醫生


想必青黴素對於80後的人來說可能並不陌生,記得小時候得了肺炎啥的沒少用青黴素,那時候青黴素治好了多少患兒。那時頭孢什麼的還沒像現在這麼普遍用於治療,青黴素是老大。現在市面上卻很少見到青黴素了。出現這種現象個人總結有以下幾方面:

一、療效方面:由於近年來我國抗生素濫用現象嚴重,導致現在耐藥菌增多,對以前濫用較多的抗生素產生了耐藥,青黴素就是其中之一,它對細菌已經不敏感了,導致抗菌效果降低。

二、不良反應方面:青黴素容易出現過敏反應,甚至過敏性休克,曾經我姥姥住院期間輸了青黴素後,就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用之前還做了皮試,皮試結果是陰性,但是輸上幾分鐘後就出現呼吸困難,上不來氣,渾身冒冷汗,幸虧發現的及時,醫生搶救的及時,才有驚無險撿回一條命。青黴素過敏太可怕了,就是做了皮試,也有可能出現假陰性,不能百分百保證不過敏,輸的時候不能掉以輕心,必須有家屬或者醫護人員看著,最好是醫護人員在床旁觀察,有點風吹草動立即給予相應的處理措施。要是真出現了嚴重過敏性休克也不是百分百能救回來的,醫院的醫療設備和搶救藥品齊全,醫療團隊相對小診所也更好,在醫院輸青黴素相對在外面個人的診所輸青黴素要安全些。現在抗生素種類繁多,可選擇的品種較多,一般個人診所不太會冒險用青黴素這個容易過敏的藥。

三、價格方面:青黴素價錢相比其他抗生素便宜很多,商家用它無利可圖,也是導致現在市面上很少見到青黴素的一個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