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應對瘟疫有哪些智慧?

舟哥說


古人對待瘟疫的方法。我不是古人也只有查一下資料。綜合起來三點:

一是 隔離

很熟悉是吧。這種辦法至今都是防控傳染病的最有效辦法。因為“隔離”是阻斷了病毒的傳播,沒有病毒傳播,自然就不會被傳染。古人隔離疫區相對容易,城門一關,兵衛一守即可。村裡有人染病也只是遠一點搭個住處,先隔開人群是第一位的。當然隔離還有消毒,儘可能地從源頭上消滅病毒。古代雖然也有消毒辦法,但效果相對現在就要差上許多了。比如古人會用生石灰、或者焚燒感染者屍體的方法。

中國古人逢大瘟疫會不斷改進治療方法。

古代,面對瘟疫,治療的難度是很大的。

1 艾草煙燻屋子

老祖宗的醫學積累經驗還是很豐富的,關於艾草的記載和應用就是很好的體現。古人在疫病流行期,常用艾草燻屋子,達到驅邪的目的。其實,從現在醫學角度出發,就是用艾草燃燻所產生的特殊物質來殺死病菌,從而達到預防的目的。

神醫華佗發明了屠蘇酒,後來人們在春節會引用這種酒,來驅除疾病和瘟疫。在瘟疫的治療上,人們除了採用湯藥治療以外,還會採用針灸。同時,也會綜合運用火罐、刮痧等技術,驅除體內瘟疫之毒。古人對細菌病毒並沒有什麼概念,在中醫看來,人得瘟疫便是陰陽失調,感染風寒溼毒,疫毒侵入肺部五臟,便出現一系列症狀。古人已經意識到溫疫的致病原因不同於一般的六淫外邪,而是一種疫毒之氣。

誠然,雖然我們有《傷寒雜病論》、《肘後方》、《溫熱論》等一些在瘟疫傳染病方面有價值的醫學鉅著,但總的說來,古人其治療難度很大。一旦某個地方流行瘟疫,湯藥等治療手段往往顯得滯後。一場瘟疫可能會造成某個地區人口急劇減少,甚至因為疾病出現村落的空蕩無人現象。

三 占卜、祭祀

古人內心世界是敬天的,瘟疫發生後內心會檢討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上天要求。古代帝王更會忙著去祭祀,一是檢查自己施政的優缺之處,二是請上天幫助子民度過此難。

古人對瘟疫常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天災人禍”!

本人以為是十分全面的。目前應對疫情人類方法多了,人為科技手段抗擊病毒是主流,但近年來循環反覆出現疫情,人們是不是更應該從自我內心和行為上也約束一下自己。





圖曰古今


瘟疫,自古以來一直有。每當瘟疫來臨時,古人恐懼萬分,不知所措。有人染上瘟疫,去探望的人也會得瘟疫,也會死去。瘟疫流行,人是最可怕的。看見人,就象看見鬼一樣,遠遠地躲避開,當然,家裡才是最安全的。‘瘟疫流行,誰敢出門呢?誰也不敢,都躲在家裡,這叫躲風。在與瘟疫鬥爭中,人們不只是躲避,便開始探索對抗瘟疫的種種辦法,有的用巨響驅趕造成瘟疫的怪魔,有的用氣味芳香的艾葉,皂角,松葉堆火,驅趕瘟疫,還有的用大蒜搗汁,塗遍全身,也有人企求神靈的保佑,這些方法體現了古人的智慧,讓不少人躲過了瘟疫。後來,人們觀察發現,染上瘟疫的大多是缺少食物的貧苦人群。於是在每年年末,新年開始瘟疫流行之前,人們便採購各種豐富的食物,不僅吃飽,而且吃好,讓身體強壯起來,還在門上貼上驅魔符,燃放鞭炮驅趕瘟魔,製造歡樂喜慶的氣份,以抵抗年末與年初的迅猛發展的瘟疫,做好充分的準備,準備過年。然而,瘟疫依舊有。在一次次瘟疫之後,人們冷靜下來,觀察發現,人口密集的地方,瘟疫比較嚴重,而山村人口少而分散的農戶,幾乎沒有發生過瘟疫。因此,不少人隔省過界,找一個依山傍水山青水秀的地方,居住下來。據說,我的老祖就是江西過來的,領著妻子住在山I裡,′勤耕苦種,吃的是親手種出的綠色食物,穿的是粗棉大布,十年過去了,生下三個男孩,到現在已經一百多年了,幾百口人,沒有一個因瘟疫喪生。在瘟疫面前,古人的確是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具有很高的智慧。


深山老林771818881


古代的瘟疫是非常多的。大災之年必有大疫,大疫的爆發是因為難民的大量流動,衛生條件變差和戰爭:丶旱災丶蝗災丶洪災等自然或人為的災害影響所致,為了應對疫情,朝廷會“民疾疫者,舍空邸弟,以置醫藥。”會採取隔離病者,對疫區隔離,對逝者儘快埋葬或火化,政府會大力宣傳防疫知識,印發醫療手冊。如《正俗方》丶《溫熱暑疫全書》等。清除丶治理疫區源頭。如雨水和汙水分離,使民眾的生活用水遠離汙水。有效防止了瘟疫的發生。保護水源地,在井水中加蓋丶圍欄,水中投入防疫藥物。將疫區民眾遷離另行安置的“避疫”制度,對安置的疫區民眾由醫官醫提供藥品丶糧食。或者將疫區劃片,每天清理衛生,消毒防疫。加強邊境丶驛站的疫情檢測,發現疫情及時隔離丶上報。朝廷設有防疫專款,各地設有惠民藥局,用於瘟疫時期的藥品發放和防疫並治病救人。民間有用蒼朮燻屋,佩帶用蒼朮、辛夷丶薄荷丶香茅、紫蘇丶細辛、雲香草中藥縫到的藥囊的習俗。據說公元98O年,中國人就發明了類似接種疫苗的人痘接種術,採用痘衣法丶水苗法、旱苗法丶痘漿法等運用人工免疫抵抗天花病毒。醫生對傳染病的長期研究和經驗都對防控瘟疫做出了貢獻。如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吳有性的刺血法和《瘟疫論》等等。

自古至今,瘟疫的致死率遠超戰爭和其他自然災害的。公元5世紀的鼠疫導致25%的羅馬人喪生。因為鼠疫14世紀,整個歐洲人的壽命從30歲驟減到20歲。20世紀初令人心驚肉跳的西班牙流感席捲全球,幾億人感染。

人類同瘟疫的鬥爭自古至今從沒停止,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許多令人談之色變的傳染病已經不再是絕症。I8世紀英國科學家琴納發明推廣的牛痘疫苗,使天花病不再令人毛骨悚然,使天花病對人的威脅喪失殆盡,為後人的開發研究開創了先河,被稱為“免疫學之父。”

瘟疫雖然肆虐,但只要人類眾志成城,潔身自好,和大自然和諧共處,定能戰勝瘟疫,迎來更加明媚的春天和美好的未來。




趙永志67


我是已涼天,這個問題我來答。

導語: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提到“瘟疫”都會讓人聞風喪膽。反正在非常時期戰“疫”的現在,小已我就安安生生宅在家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刷刷手機,答答問題。

閒話少敘,言歸正傳。相比具有完備、先進的醫療設備和手段的現在,在醫療手段落後的古代遇到疫病流行,那肯定面臨的形勢更嚴峻。但是古人也有古人的智慧,很多有利措施、中醫驗方,也流傳至今,在戰勝疫病的道路仍在發光發熱。

第一大措施:集中隔離

從古至今,從外國到中國,應對疫情的第一大舉措,便是隔離。早在中國秦代時,瘟疫隔離就已經被納入法制軌道。到了漢代乃至之後各個朝代,這一重要抗疫措施,被繼承並充分地作用。

西漢平帝元始二年夏,青州發生了嚴重的疫情,患者眾多,於是,平帝便下詔:“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也就是說,當時的西漢政府徵集了一批房屋,專門用於安置生病的患者,進行了集中治療。

而且,據考古發現,漢代設有“病遷坊”用來隔離麻風病人;唐朝時,先是佛教會的“病人坊”,後改為政府管理的“悲田養病坊”用來隔離治療麻風病人。

可見,古人早就意識到,通過隔離的手段,避免人員流動交叉傳染,防止疫病的擴散。

第二大措施:中藥救治

在中國古代瘟疫的治療過程中,中醫中藥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醫者首當其衝戰鬥在一線,通過不斷改進藥方,控制疫病的蔓延。

比如說“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中,就記載了治療多種傳染性疾病在不同發病時期的方法,可謂是因病施藥、靈活多變,奠定了中醫臨床實踐的基石。其中的很多方藥仍沿用至今,受到現代人的推崇。

再比如,宋代產生了著名的中醫典籍《聖惠方》、《集驗方》等,其上面所載方子仍被現代中醫適用。晚晴吳瑭所推薦的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紫雪丹,被譽為治療瘟疫的三寶,至今仍在臨床中應用,是治療瘟疫後期症狀的良藥。

而且,當時的政府中分利用中醫中藥,採取了頒佈藥方、免費賜藥、免費治療、派太醫到地方巡診等方法治療疫病。譬如東漢建寧四年三月大疫,朝廷就“命中謁者迅行致醫藥”;明嘉靖年間治療疫病,創制的“濟疫小飲子”。

第三大措施:水源施藥

水井是古人重要的飲水源,水質衛生無法完全保障。很多時候,古代一些疫病的流行,是由於水源遭到了汙染。

在治療疫病過程中,古人充分利用這一點,控制水源,有時甚至直接將藥物投入水井中,供疫區民眾飲用,從而預防並治療疾病。這一點,在很多古裝電視劇中也有所體現。譬如電視劇《神醫喜來樂》中有一個情節,皇帝命令喜來樂去治療疫病,喜來樂就採取了把藥物投入水井中的方法。

同時,古代的政府十分注重水源地保護。早在秦漢時期,中國就有建立人工湖和飲水池的記載,嚴防患病動物、牲畜汙染水源。

第四大措施:妥善安葬死者

瘟疫流行時,會造成很多人口的死亡。此時,這些死者的屍體就是重要的傳染源。史料記載,蒙古大軍在西進過程中,就曾經將得疫病死去的屍體投入城中,造成了黑死病的流行。所以,及時、妥當處置死者屍體,顯得很有必要。

譬如,漢平帝元始二年,便由政府出錢,給在疫病中死亡的人安葬費,及時安葬死者;唐文宗李昂曾下詔,“有一門盡歿者官給兇具隨事瘞藏”,實施了集體掩埋。

這樣的舉措,一方面能減少疫病的傳播擴散,同時對生者也是一種安慰。

當然,對於疫區,中國古代歷朝歷代都會出臺有利的政策,幫助疫區儘快恢復活力。公元前67年,漢宣宗曾在為以後下詔,令災區免除當年租賦。唐文宗時也曾規定,災後的孤兒,不滿12歲的,官員提供口糧救濟。

第五大措施:消殺滅毒

除了積極治療,古代中國人就已經認識到消殺滅毒的重要性。在沒有84消毒液的古代,當時的人會用生石灰、醋燻蒸、雄黃、艾草等方式,進行消毒處理。

史料記載,秦朝時,凡有賓客入城,車馬要經過火燎煙燻才能進入。宋朝張杲在其著述《醫說》中,引用了《集驗方》的記載,提到在疫病治療過程中,每每外出,便用桐子大小的雄黃,投入火中焚燒,用產生的煙薰腳繃、草履、領袖間,用來消毒滅菌,從而防止疫菌通過衣物傳染。

第六大措施:日常預防

通過不斷地對抗瘟疫,古人也不斷總結經驗,對瘟疫的預防知識也在不斷完善中。

東漢的“醫聖”張仲景,在其所著《金匱要略·禽獸魚蟲禁忌並治第二十四》中記載:“肉中有如朱點者,不可食之。六畜自死,皆疫死,則有毒,不可食之……”;清乾隆時趙學敏與趙柏雲合著的《串雅·外編》中記載,用藜藿、虎頭、雄黃、鬼臼、天雄、皂莢、蕪荑等中藥碾成磨,製作成”蜜丸如皂子大“,在床上燃燒這種藥丸,可以預防瘟疫。

晉時的葛洪在《肘後備急方·治瘴氣疫》記載:“凡所以得霍亂者,多起飲食。”這就告訴人們要飲食衛生。而且古人也十分注重環境和個人衛生,譬如秦代就規定,亂扔垃圾會被罰款或處以鞭刑;古人的“休沐”假期,就是為了清潔身體。

第七大措施:接種人痘

在古代,天花是一種非常嚴重疾病。有野史記載,清順治皇帝就是死於天花,康熙皇帝之所以能等級為帝,就是因為其得過天花並活了下來。

古代中醫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在公元980年-1567年就已經發明瞭人痘接種術,即用天花病人痘疹皰裡的痘漿、或是天花病人穿過的沾有痘疹或痘漿的衣服,去感染未患過天花的人,使其產生輕度天花,從而在體內對天花產生抗體,預防重症天花的發生。

雖然這種方法相比牛痘接種術,風險較高,但在醫療落後的古代,這無疑是創新之舉,促進了現代免疫預防醫學的誕生。這種方法,是中醫“不知已病治未病”原則的體現,是預防傳染病發生的有效方法。

中華民族,泱泱千年,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的中國人,都用自己的智慧與疫病做著抗爭。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中國人對付疫病的手段越來越多,越來越先進。相信,通過政府和白衣天使的努力,我們終究會戰勝疫病,迎來最終的勝利。

偉哉,中國!

加油,中國!


雲間拾讀


據我瞭解,古時瘟疫的發生次數非常非常地多,我想與連年的大戰有很大的關係吧!雖然當時的醫學的不發達。但是古人還是想出了很多方法。我們從電視上就可以有一定的瞭解,主要的還是依靠藥材,醫者們上山採藥,熬成藥湯後,大家服用,後來,如針灸、藥酒、火罐等。還有,什麼隔離、火燒、掩埋等措施古人們也想道了。雖然古人應用了很多智慧,可效果並不是很理想。但是,古人們還是咬牙堅強的挺了過來。如今的科學這麼發達,我們還怕什麼!





周老師聊歷史


古人在對付瘟疫時,大多研究中草藥進行防疫和治療。並且懂得隔離已經感染的病人。也曾使用過簡單的疫苗,就比如對天花的防疫,就用天花病人痘裡的痘漿,痘痂,或他穿過的衣服輕微感染沒有得病的健康人。因為這種感染毒性較輕,容易痊癒。痊癒以後就對天花病形成了免疫。知道的大概也就這些,希望知道更多的朋友進行補充。


天涼好個秋AA


三皇五帝時炎帝嚐遍百草以著《神農百草經》

後世東漢張景仲以《傷寒雜病論》華佗以《中藏經》明代李時診以《本草綱目》等聞名,他們奠定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中醫藥基礎對當代也有重要影響(例如屠呦呦在中藥中發現了青菁素)對於瘟疫的防禦和治療奠定了重要基礎



夜半貓叫


《黃帝內經》說"五疫之至,皆相染易",又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避其毒氣"。二千多年,我國人民就認識到瘟疫具有強烈的傳染性,要不想被感染,就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正氣),疫邪就難於入侵干擾我們的身體,二是要加強防護,避免接觸傳染源(避其毒氣)


jlnshenleguan


古人很早之前就有大災過後必有打疫的認識,但是受到科技落後的限制,往往是疫情初步爆發後才進行預防,有一定的滯後性

古人對屍體的腐敗會傳播瘟疫認識很早,因此對死屍的掩埋有嚴格的程序,比如用石灰墊底,屍體分層擺放,中間雜以石灰,不吃病死的動物,以溼布掩住口鼻等等

中醫也有很多清心,解毒的丹,散,丸,劑等,可以事先含服預防瘟疫


小郭歷史談


七樣羹、鞭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