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秦腔是百戏鼻祖?

MH悲观主义的花朵


中国戏曲经过长期的萌芽,流动融合,至今形成了四大声腔体系,大小剧种达三百六十种之多,蔚为大观。而在这些剧种中,从音乐结果上来说笼统的可以分为板腔体和曲牌联缀体两种音乐风格。而这其中尤其以板腔体的影响力最为深远,而对于板腔体秦腔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因此上秦腔也是戏曲界公认的梆子腔的鼻祖。


  • “丝弦竞发杂敲梆,西曲二黄纷乱咙。酒馆旗亭都走遍,更无人肯听昆腔。”这是乾隆四十九年(1784)云南官员檀萃督运滇铜进京后,记述北京剧坛活动情况的一首《杂吟》。从中可以看到,在“花雅之争”的过程中,北方的梆子腔系统的戏曲,以及后来形成的京剧,已逐渐压倒了雅部的昆曲,占据了几乎所有的“酒馆旗亭”。
  • 之后,梆子腔戏曲由北向南,又有很大发展。除秦腔外,又出现了后来称为同州梆子、蒲州梆子、上党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河南梆子(豫剧)、河北梆子、山东梆子等许多剧种。二百年后的今天,梆子腔剧种仍是流布地区广泛的地方剧种。
  • 其传播至外埠的途径主要有下列三种: 一是由优秀的梆子腔戏班在冲州撞府时播撒种子。秦腔盛行之后,因其经济效益可观,必然会产生许多戏班戏班多了,超过了本地艺术市场的需要,就自然地会向外埠流布。然而,艺术水平庸常的戏班不太可能在一地长时间地扎下根来,并对当地的艺术产生冲击波式的影响。只有伶人技艺高超,戏班整体演艺水平卓越,剧目内容打动人心,当地剧种不敌其艺,才会较长时间地驻扎演出。当地部分戏曲艺人和有表演欲望的观众或迷恋其艺术,或看中其经济收益,拜师学艺,于是,梆子腔便植根于此地。旧时的秦腔班社,有许多都到秦地之外去逐食。



  • 二是陕西梆子随家乡商贾而流传外地。陕西人好贾,自古皆然,明清时尤甚。“西安为会城,地多骡马牛羊,旄裘筋骨,自昔多贾,西入陇蜀,东走齐鲁,往来交易,莫不得其所欲,至今西北贾多秦人,然皆聚于沂雍以东至河华沃野千里间,而三原为最。”“三原士勤学问,民多商贾。……至今士能敬业,城邑乡井类多弦颂,科目甲于诸邑,农耕力作,工不事淫巧,唯商贾远出,每数年不归。劝令买地耕种,多以为累。思欲转移,令务本轻末,其道良难。”他们所贸易的商品多是粮食、布匹、食盐、茶叶等重要物资,所以,获利甚丰。如明代三原巨商王氏三兄弟,老大王一鹤“初贾时,君以名贷子钱,市布邑及吴越,无闲言,资日起,犹与贾共居。久之,用盐策淮扬,亦无闲言,资益大起”先贩运布匹,获利而有了资本之后,便做起了利润更大的食盐生意。为方便贸易,商人们都会长期侨居重要的物资产区或商会都市,如扬州、苏州、杭州、成都、汉口、天津、北京等地,在彼处建寓所、筑园林、设会馆。到了民国末年,陕西在北京的会馆尚存24所。据光绪年间刊印的《汉口山陕西商会馆志》记载,山陕商人在汉口一地的商号竟达上百家,山陕籍商人有数千人之多。为了增进同乡情谊、发展贸易之需要,两省商人集资27万多两纹银,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建成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山陕会馆。有了长期远离家乡的数量众多的老乡,又有丰厚的钱财,在无法割舍的家乡文化情结的支配之下,他们便不断地出重金邀请家乡的梆子戏班来会馆演出,有的甚至出资将班社长期豢养在会馆。汉口的山陕会馆,大小戏楼和戏台就有7座。



  • 于是,梆子腔通过“商路”在一些地区流传并扎根,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的梆子腔的流传,就与山陕商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 三是梆子腔随着陕西人口向青、宁、新、藏等地迁移而传播。秦腔在甘肃、宁夏、青海、西藏、新疆等西部各省为主要的戏曲声腔之一,今日这些省份都有数量不一的秦腔剧团。 用梆子腔演唱的剧种数量很多,构成了一个系统。据常静之在1981年出版的《论梆子腔》一书中所做的统计,以唱梆子腔为主的剧种有22个,它们是:秦腔、同州梆子、汉调桄桄、蒲剧、晋剧、山西北路梆子、上党梆子、河北梆子、老调、西调、武安平调、平调、豫剧、怀调、怀梆、宛梆、山东梆子、章丘梆子、莱芜梆子、枣梆、沙河调(皖北)、江苏梆子。另外,还有8个剧种含有梆子腔的曲调,为川剧中的弹戏、滇剧中的丝弦、朔州秧歌、繁峙秧歌、广灵秧歌、蔚县秧歌、赣剧、南剧中的弹戏。作为腔调在戏曲中使用的剧种有京剧中的南梆子。



  • 梆子腔剧种主要流布地区在北方,但南方一些地区也有梆子戏。常静之统计,在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中有梆子腔。 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传统戏剧92项,列入名录的梆子声腔剧种有秦腔、汉调桄桄、晋剧、蒲州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河北梆子、豫剧、宛梆、怀梆、大平调11种。2008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传统戏剧46项,列入名录的梆子声腔剧种有老调、永年西调、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枣梆、徐州梆子、同州梆子等7种。201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传统戏剧20项,又有西路梆子(河北海兴县)、淮北梆子(安徽宿州市、阜阳市)两个梆子剧种入选。就是说,现有梆子声腔系统剧种大部分都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综上所述,秦腔作为梆子腔的鼻祖,影响力深远,受秦腔直接喝间接影响的剧种不下百种,在这个意义上说,秦腔是百戏之祖,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秦腔须生


秦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地方剧种,同时也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庞大、丰富的声腔体系。遍击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以及东北等很多地方,流行甚广。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人民齐吼秦腔;它是穿越秦砖汉瓦而来的百戏鼻祖,如下定格了古城西安悲鸣绝唱!

秦腔,“生于西周,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演变,蔚为大观”,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

秦腔在古时陕,甘,宁一带民间歌舞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诗经》里“国风”中的不少篇章,可称就是最早的秦腔。秦汉时,长安城中的关西大汉击节而起,慷慨悲歌,声震寰宇,吼的就是秦腔。其后至明清时期,秦腔从内容到形式日臻完善,发展日趋成熟。明末清初盛行于南北各地,对许多剧种产生了很大影响。

后来秦腔流行于各地,在不同的地区发展演变。入川称为梆子,入山西为晋剧,在河南为豫剧。因此,其可以算是京、豫、晋、河北梆子这些剧目的鼻祖。史传秦腔所演的剧目数以万计。但因时代久远,很多已经失传。据统计,现今仅存3000多个,内容多取材于“列国,将门,说岳”等英雄传奇,也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因此,说秦腔是百戏之祖,果真名不虚传!

煌煌秦腔,承载着历史沧桑,演绎成世间绝唱;悠悠秦腔,绵延着秦音悠扬,铭刻在赤子心上……!!!


易道明


有点文化底蕴的人都知道的问题,还需要谈论吗?是不是非得引出河南人来辨一辨才舒服?


古道云彩纱满天


秦腔是在古时陕、甘、宁一带民间歌舞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诗经》里的“国风”不少篇章,大概就是最早的秦腔吧。秦、汉时期,长安城中,关西大汉击节而起,吼的就是秦腔。唐时,相传唐玄宗李隆基曾经专门设立了培养演唱子弟的梨园,既演唱宫廷乐曲也演唱民间歌曲。梨园的乐师李龟年原本就是陕西民间艺人,他所做的《秦王破阵乐》称为秦王腔,简称“秦腔”,这大概就是最早的秦腔乐曲。其后历史记载,明朝时,万历年间才子康海在爿东制乐作曲而成散曲,也就是秦腔。可以说,秦腔从内容到形式日臻完美,发展日趋成熟。明末清初盛行于南北各地,对许多剧种都有很大的影响。清乾隆时,秦腔名角魏长生自蜀入京,以动人的腔调、通俗的词句、精湛的演技轰动京城。


横渠书生


各种剧,各种戏,戏剧戏剧就是说笑逗乐戏耍热闹的意思。(比如:吕布戏貂蝉,戏说乾隆等等)全国各地的戏剧都是这个意思。只有秦人把它叫腔。秦人的腔由来已久,可以追回到秦朝时期,这种最原始最古老腔调流传至今,秦腔调定了以后。才衍变出各种戏耍的戏剧和带地方方言绑子剧。因此秦腔就是各戏和剧的老祖宗。(参考余秋雨关于戏剧的研究)。


白石61


因为历史久远,秦始皇时代就有秦腔,秦韵,秦人所唱,流传三秦大地,今至陕西,甘肃,宁夏一代。不过早期只有上下音,没有如今花稍。唱腔落1音或5音。而今七音阶任意落!


郑志刚音乐梦想


从原始人到现代人,这是一个漫长繁演过程,人类由实践懂得很多知识,同时也产生了自己的娛乐方式,也就在秦地逐渐产生了秦腔,并完善演变成如今的秦腔,由于它的史历久远固称其为戏曲之鼻祖,秦腔是陝西人非常喜欢的一个剧种,高声大噪具有一种实在朴实的声腔,老少皆宜都能唱上两口,以地方方言为基础,虽字不讲究但声腔很美,反映出当地剧种的一种特色,以戏曲鼻祖之称一点都不过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