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為何有3本被刪掉?

情授


我們說起四大名著,在我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它們分別是《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和《紅樓夢》這四部鉅著,體裁都是古典長篇章回體小說。

關於目前這個版本的四大名著是有由來的。

明代王世貞的“四大奇書”

明代著名的史學家,“後七子”的領袖人物王世貞(1526年-1590年)提出了“四大奇書”的說法,分別是《史記》《莊子》《水滸傳》和《西廂記》。王世貞在戲曲和史學研究方面都造詣頗深,並且提倡復古主張,所以這“四大奇書”的提法也並不是偶然的,都與他個人的喜好相關。

明代馮夢龍的“四大奇書”

在王世貞之後,明代劇作家馮夢龍(1574年—1646年)也搞了一個“四大奇書”,分別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金瓶梅》。他是中國白話短篇小說的經典代表,最出名的《三言兩拍》中的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這三言的體裁都是小說類的,而且極富傳奇色彩,所以馮夢龍眼中的“四大奇書”與王世貞的版本區別還是挺大的,但是都有個人愛好的影子。

清代李漁的“四大奇書”

到了清代,文學家李漁對明代出現的兩種“四大奇書”進行了歸類。他認為《史記》為歷史散文,《莊子》是講哲學的散文,《西廂記》則是屬於戲曲的劇本,從體裁上就不同,所以他否定了王世貞的說法,更傾向於馮夢龍的“四大奇書”,至少是同一個體裁,長篇通俗小說。至此,馮版的“四大奇書”流傳開來。
《金瓶梅》,眾所周知,裡面有大量的性描學,從清順治年間起,便開始被禁了,先後下了十多次法令,甚至殃及到它的續書,也一道都被禁了,所以沒有辦法再流傳下去了。

《紅樓夢》在民間的流傳也有廣泛的群眾的基礎,逐漸便取代了《金瓶梅》,擠進了“四大奇書”。如今的四大名著便是歷史上流傳的“四大奇書”的現代叫法。

商業催生“四大名著”

在近代史上,這四部長篇小說被廣為流傳,出版量都是巨大的。出版商為了方便讀者,也為了捆綁好賺錢,便把這四部書進行了打包,做成了一套系列從書,並冠以“四大名著”的美稱。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文學出版社也首推了這四部書,其他出版社紛紛效仿,跟風出版,於是“四大名著”從此便算是開啟了。


於是七大名著也變成了四大名著。


讀書悟道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四大名著我們都知道,分別有《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和《紅樓夢》

有人說明清時期其實是由七大名著的,為什麼後人只記得這四本呢?那另外的三本又有些什麼呢?

一、《金瓶梅》

《金瓶梅》是明朝時期由蘭陵笑笑生所著的一部人情題材的小說,題目由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三人的名字組成。描述了官僚、富商和惡霸這些勢力對人民的迫害,以及社會的黑暗、腐敗和人心的炎涼和麻木。但是到了清朝因為內容原因,被康熙列為禁書。

二、《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也就是我們說的《聊齋》。“聊齋”原本是清朝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先生家中書房的名字,這本書主要記錄了蒲松齡在這間書房中的所思所想,所以這本書的名字就叫《聊齋志異》。這本書以靈異的故事側面抨擊了封建社會的腐敗,表達了強烈的反對封建禮教,支持自由戀愛的思想。

三、《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作的,諷刺八股科舉制度的長篇小說。

除了《金瓶梅》是因為內容不雅所以被列為禁書,這兩本在當時也是十分有意義的兩本書,都表達了自己對封建社會的不滿。

所以清朝末期的時候也是有“六大名著”這個說法的,並且還很流行。但是到了民國時期,也許是當時的人對於四這個數字有什麼執念吧,比如說有四大發明和四大天王都是“四”,所以這兩本也被不知道什麼原因被刪掉了。


江水趣談


我們都知道我國的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但是其實在以前我們有七本名著,之所以被刪了三本,是因為被刪除的三本在當時不適合民眾閱讀。而且中國人有一種很古怪的“湊四”心理,不管什麼東西都希望往四個上面湊,所以流傳到現在我們就只有這“四大名著”了。

被開除出去的另外三本名著分別是《金瓶梅》、《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

金瓶梅的文學價值其實歷來都被人津津樂道,甚至有人將它譽為《紅樓夢》的鼻祖。我們都知道《紅樓夢》是清朝的曹雪芹所著,而在《紅樓夢》還未面世之前,《金瓶梅》才是和其他三本名著同列仙班的“四大奇書”。

最早提出“四大奇書”這個地位概念的是明朝末期的馮夢龍,但是《金瓶梅》不被世人所認可的原因也很簡單粗暴,就是因為它的內容太過於露骨和低俗。以至於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金瓶梅》都是被列為禁書的,即使在人們的言辭交談中,也是把《金瓶梅》當作小黃書看待,對於其中所折射的現象,所隱含的思想並沒有人真正去關注和剖析它。

而《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也是非常優秀的文學鉅作,但是這兩本書的內容和中心思想並不被統治者所認同。所以《紅樓夢》出現之後,現在我們所熟知的“四大名著”就此算是正式確立下來了





娛樂雙響炮


“七大名著”為何有3本被刪掉?

說起我國的名著,大傢伙第一反應想到的肯定就是“四大名著”,但是大傢伙應該不知道其實最早的時候是“七大名著”因為其中三本不適合大眾們閱讀,所以給刪減了三本,最終成了咱們現在所熟知的“四大名著”。

被刪減掉的三本書分別是《金瓶梅》《聊齋志異》還有《儒林外史》

我相信這三本書《金瓶梅》大傢伙肯定是最能夠耳熟能詳的吧,這本書被踢出去,屬實合乎情理哈,我就不多解釋了,各位自行理解吧。

但是為什麼《聊齋志異》會被刪減掉呢?因為聊齋志異講的都是各種神仙狐鬼精魅故事,而且《聊齋志異》還經常被翻拍成電視劇或者電影,裡面都是愛情故事。你說總不能上課的時候老師和同學們講各種鬼怪狐仙和人談戀愛的故事吧,而且這樣也不利於青少年身心發展。

還有《儒林外史》,“范進中舉”這個文章大家在課本中肯定學過吧,這就是出自於《儒林外史》中的,正是因為這本書對官場和當時社會的黑暗的諷刺。

因為這三本書會對青少年產生不正確的價值觀,所以最後給提出去了。


神獸駝駝


“四大名著”在明清時期叫“四大奇書”,分別是《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和《金瓶梅》。清朝初期《金瓶梅》被列為禁書,“四大奇書”成了三大奇書,乾隆朝《紅樓夢》成書,替換了《金瓶梅》成為新“四大奇書”。建國後國家進行文化普及工作,人民文學出版社大量出版了《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和《紅樓夢》這四部書,其他的出版社跟著效仿把這四部小說合並出版,並冠以“四大名著”系列叢書。於是四大名著的稱呼也隨之流行開來。《水滸傳》、《三國演義》成書於元朝末年和明朝初期,距今約有650年曆史;《西遊記》成書於明朝中期,距今有約450年曆史;《紅樓夢》成書於清朝早中期,距今約有300年到350年曆史。第一部《水滸傳》和最後一部《紅樓夢》相隔了三百多年。

《水滸傳》是最燒腦讓人區分不清的一部書,現在通行的書名就有《水滸》(71回)、《水滸傳》(100回)、《水滸全傳》(120回)。《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最早的藍本是宋人的《宣和遺事》。“水滸”出自《詩經·大雅·緜》中“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作者施耐庵當時寫了100回,書名就是《水滸》。從明朝到清朝文人對《水滸傳》不斷進行修改增訂,最終完成了120回本。

明清《水滸傳》有100回本、115回本、120回本。明末才子金聖嘆刪去71回大聚義以後所有章節,並加上了“驚噩夢”的結尾,原第一回被改為“楔子”。書名為《貫華堂第五才子書水滸傳》,這就是現在流傳的71回本。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過《水滸》(71回)和《水滸傳》(100回,就是現在常見的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過《水滸全傳》上中下三冊,是120回本。

《水滸傳》的作者公認為是施耐庵,也有認為是施耐庵、羅貫中的,兩人是師徒關係。

《三國演義》又叫《第一才子書》,羅貫中比師傅施耐庵的才華都高,《水滸傳》才被稱為《第五才子書》。《三國演義》是羅貫中根據史書《三國志》結合民間傳說編寫而成的,書名是《三國志通俗演義》,又叫《三國志演義》。

清朝康熙年間的毛綸、毛宗崗父子以李卓吾評本為基礎。參考了《三國志傳》版本,對回目和正文進行了較大修改,刪去了大部分完全與史料不符合的情節,書中增加了大量詩詞,比如著名的開篇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首詞是明朝才子楊慎寫的,比《三國演義》成書晚了一百多年。毛綸、毛宗崗父子把這首詞放在了《三國演義》的開篇,稱為流傳至今最經典的一首詞。

如果在書店看見《三國志通俗演義》,這才是羅貫中作品最原來的樣子,但是現在看到的都是毛綸、毛宗崗父子改編的《三國演義》,和原書有著很大的區別。

《西遊記》源自明朝的《西遊記平話》,書中有:如來欲傳經東土,觀音大唐尋取經人,唐僧身世,孫悟空孫行者,齊天大聖鬧天宮,和二郎神爭鬥,被壓山下,唐僧救出,沙和尚,豬八戒,車遲國,獅陀國,黑熊精,黃風怪,紅孩兒,白鼠精,蜘蛛精,蜈蚣精,獅子怪,火炎山,女兒國等故事。

之後流傳出很多版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新鐫全像西遊記傳》、《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唐僧西遊記》、《西遊真詮》、《新說西遊記》等等,到清朝才整理完整,成為我們現在看到的版本。

明朝各種版本的《西遊記》沒有作者,清朝文人考證《西遊記》的作者是丘處機,也有人認為作者是吳承恩。一直到民國時期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提出《西遊記》的作者是吳承恩,由於魯迅是大文豪,他的說法不能質疑,於是吳承恩就成了《西遊記》的唯一作者。

《紅樓夢》是在《金瓶梅》的結構框架下創作的,所以《紅樓夢》能在四大奇書的一兩百年後能替代《金瓶梅》成為新四大奇書。

《紅樓夢》的作者公認為是曹雪芹,脂硯齋評批。在脂硯齋之前《紅樓夢》就已經流傳,甲戌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是現存紅樓夢較早的版本,第一回說:至吳玉峰題曰《紅樓夢》,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鑑》。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

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是對全書做了系統的修訂成為一部完整的《紅樓夢》。在第一回的眉批中脂硯齋寫道:““雪芹舊有《風月寶鑑》,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餘睹新懷舊故乃因之。”從這段話可以看出,曹雪芹對舊版本的《紅樓夢》做了重大改動,而在此之前《紅樓夢》只是一部默默無聞的書,他的弟弟棠村為書作序。脂硯齋所說的再評,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評批的。所以斷定《紅樓夢》距今約有300年到350年曆史。

近年來對《紅樓夢》的作者懷疑聲音很高,特別是程高本直接否定了高鶚的續書,現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120回)作者為曹雪芹著,無名氏續。


默梅軒


其實,類似這樣的情形還有很多。基本上,對於從眼前刷刷掠過的人和事,普羅大眾是不願意費神的。所以,所謂幾大名著的排名,如果將品種羅列得太多的話,反而不容易被大家所記住。



例如,北上廣早已成為專用名詞了。現在,又增加了一個深圳,變成了北上廣深。這四個特大城市,代表著整個中國大陸最繁華的區域。那麼將來,有沒有可能再增加呢?肯定會的。君不見,成渝以及蘇杭、南京早已虎視眈眈啦。


不過,這個北上廣深的專用名詞,恐怕難以撼動。原因很簡單,從漢語的語感來說,如果再發明一個一大串城市名稱的組合詞,恐怕讀起來會有些不流暢,甚至怪怪的。另外,大家也不太願意增加過多的記憶。如果硬性推廣的話,反而對這樣的詞彙的流行不利。



七大名著,在不知不覺之中被四大名著所取代,同樣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值得我們大驚小怪。《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無疑是優秀的作品;而《金瓶梅》、《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的文學價值,同樣也是不容小覷的。


所有的涉及優秀與否的排名,都是人為的,也都是可以商榷的。為了推廣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鼓勵大家多讀讀四大名著,此舉絕對沒毛病。與此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其他的優秀作品也很值得一讀。否則,我們從中補充的文學營養,仍然是不均衡的。



可以這麼說,四大名著也好,北上廣深也罷,都是很有參考價值的精闢的總結。只是,除了四大名著,我們還擁有其他的眾多的優秀文學作品;除了北上廣深,中國還存在著其他的人傑地靈的魅力無窮的廣大區域。


所以我建議,做為現代人,眼光不宜太狹隘。至少,在我們讀書的時候,不要被所謂的排名所左右。


俚言雜談


按照解題思路,應該是這樣回答——

第一,“七大名著”是啥?
第二,“四大名著”是啥?
第三,為啥刪掉了那三部?

其實這樣回答也有問題——

第一,能夠百度到的東西,就不值得再費筆墨;
第二,“四大名著”耳熟能詳,“七大名著”其實並未有蓋論。

下面說一下我的理解與回答:

第一,大家一定發現了,所謂的“幾大名著”其實都指小說,而小說這種題材,是到了明清時期才興盛起來。

在中國文化發展中:“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這是固定模式,每一種題材都對應著當時的經濟文化。

  1. 比如唐詩,大唐氣象就是這麼壯闊,怎麼寫怎麼給力;

  2. 到了宋代,積貧積弱,文學表現上也有了曲折,寫詩寫不出那樣的氣魄了,轉而寫詞,又成了高峰;

  3. 到了元代,寫詞也寫不好了,只能作個曲子,其實意境也很不錯;

  4. 到了明清時期,出現了說書人,有些文人就把這些說書的內容整理出來,變成了小說。

小說在明清時期達到了高峰。

第二,所謂“七大名著”,有一種比較廣泛的說法是包含《金瓶梅》《聊齋志異》《儒林外史》三部。

其實在明清時期,小說很多,包括“三言二拍”,清代的《鏡花緣》《老殘遊記》《孽海花》等,都是很出名的小說。

但能列為“名著”的,其實不那麼多,就像現在演員(明星很多),但藝術家卻不多一樣。

我們來看“四大名著”,這幾本書是可以翻來覆去讀的,每個年齡階段都會有不同收穫,它的藝術性,文學性,反正各種性吧,都達到了很高的高度。

——有多高,你看現代人有多不愛看,就知道它的水平有多高。

因為所謂名著,就是那些很厚的大家都願意說但事實上很少有人讀的書啊。

相較而言,《金》《聊》《儒》雖然寫得也不錯,在自己的題材範圍內很突出,但還是有一些限制。

比如《金瓶梅》,這可真不是一部禁書,它在風俗描寫各方面,甚至為《紅樓夢》提供了範本。而且這本書的主旨,其實是在一開始做這就說明了——

“酒氣財色皆傷人也”。

所以這本書是勸人從善的,他想從反面來給大家提供案例,結果沒想到大家都去看故事了,都開始羨慕西門慶。

這或許也是小說的無奈,他想表達的事,最後卻被故事奪取了注意力。

這也是小說家在古代“不入流”——甚至沒在“三教九流”之中的原因,因為他老是要寫怪力亂神,會把人教壞。

希望對大家有用,沒用我也沒辦法了。

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的新號:電影什麼都知道,這個老號就用來做問答了。


之乎者也說


七大名著的形成

在當下,提到“四大名著”,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指的是《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和《紅樓夢》,但是提到“七大名著”,這個概念卻讓人頗感陌生。

其實“七大名著”這種說法在歷史上並不存在,只不過是當代人經過一番總結,形成了“七大名著”這個概念。

這一切要從晚明說起。晚明大才子馮夢龍歸納了“四大奇書”的概念。“四大奇書”包括《西遊記》、《水滸傳》和《三國演義》以及《金瓶梅》。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這“四大奇書”對於統治者來說,有多部不被統治者所喜悅:比如說《西遊記》曾被明朝朝廷宣佈為禁書,而《金瓶梅》則被視為誨淫誨盜的書籍,《水滸傳》因為鼓吹打家劫舍,也有過多次被朝廷封殺的記錄。不過,文學屬於思想的一種表達,而思想管控是封建統治者所做不到的。因此不論明朝帝王怎麼封殺《西遊記》,還是攔不住《西遊記》等圖書在民間流傳。

到了清代,《紅樓夢》、《儒林外史》以及《聊齋志異》相繼問世。由於《金瓶梅》在某些方面的描繪讓很多人不接受,因此,清朝人習慣上將除了《金瓶梅》之外的“四大奇書”和《紅樓夢》、《儒林外史》、《聊齋志異》相提並論。並在民國初年前後,有了“六大名著”的說法。近年來,有文史愛好者考慮《金瓶梅》和“六大名著”曾經排列在一起,於是有了“七大名著”的說法。

四大名著的來歷

事實上,“四大名著”的說法源自新中國成立之後,其說法比“六大名著”晚幾十年。

所謂“四大名著”的說法產生背景,是在新中國成立初年。有關部門認為,人民群眾應當有一定的文藝薰陶,但是舊社會留下來的文學作品未免有良莠不齊的情況,此外,考慮當時民眾的閱讀水平能力,經過千挑萬選,相關主管部門決定將《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和《紅樓夢》合訂為四大名著,進行出版,由此《四大名著》的說法產生。

落選原因

那麼,為什麼《聊齋志異》等三部作品沒能入選?

個人認為:新中國建立初期,提倡革命精神和鬥爭精神,而“四大名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作此類思想的宣傳:

比如《西遊記》,猴子敢於挑戰天庭,被視為革命精神;

比如《水滸傳》,梁山好漢敢於挑戰大宋朝廷,被視為革命精神;

比如《紅樓夢》,揭示了豪門大族的沒落,被視為封建主義必將滅亡的證明,因此值得提倡;

比如《三國演義》,通過漢魏的興衰,向民眾普及唯物主義歷史觀,因此值得提倡。

而相對來說,《金瓶梅》不適合主流群眾閱讀,《聊齋志異》被視為糟粕太多,而《儒林外史》的可讀性較弱,而且教育意義不及《四大名著》,因此落選。


藤樹先生


我們都知道,“四大名著”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優秀文化遺產,也是青少年必讀經典、課文參考內容。而關於四大名著的影視作品、衍生作品也不少,可以說,四大名著乃是我國文化作品中影響力非常高的一部分。

但是,你們知道嗎,其實原本是有“七大名著”的,那為什麼現在變成了四大名著呢?被刪掉的三本又分別是哪三本名著呢?

1、《金瓶梅》

現在的四大名著是指《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這四本名著,不過在《紅樓夢》問世之前,其實就已經有“四大”的說法了。

明代馮夢龍就提出了“四大奇書”之說,其中三本和現在的四大名著一樣,唯一不同的是四大奇書中,《金瓶梅》頂替了《紅樓夢》的位置。但是眾所周知,《金瓶梅》的部分內容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賞的,所以到了清代康熙年間,這本書便被列為禁書,並踢出了“四大”之列。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本書中所含的文化價值也是很高的,只不過到了今天,許多人都只知道此書之名,而沒有多少人真正閱讀、研究過這本書。

2、《聊齋志異》《儒林外史》

我們所熟知的課本內容“范進中舉”就出自《儒林外史》,而故事“倩女幽魂”則出自《聊齋志異》。至於在這裡為什麼將這兩本書放在一起呢,因為這二者都是在《紅樓夢》橫空出世的同一時期出現的。

面世不久,聊齋和儒林就收穫了幾乎不遜於四大名著的影響。而在古代,其實人們對於“四大”的概念並不強,所以一段時間內都有“六大”的說法。但是到了幾十年前,四大名著作為新時期第一批小說名著被相繼出版,而聊齋和儒林兩書沒能在同一時期被出版,於是便有了四大名著的說法。

而到後來兩書出版之後,四大名著格局已定,這兩本書的影響力大不如前,甚至開始被逐漸淡忘。但是實際上,這兩本書的藝術造詣、所含意義都有和四大名著一戰的能力。所幸的是,到了今天,《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又重新被許多人發現和重視,還以此拍攝了不少影視作品,使得兩書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其實不僅是四大名著,還有四大美人、四大發明等等,似乎中國人對“四大”一詞情有獨鍾,隨便一搜就會有一大批“四大”出現。但是四大隻是從一大批同樣的要素中所甄選出來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部分,並不是說就沒有和“四大”並駕齊驅甚至超越它的存在。

就像四大名著,並不是說除了這四本書以外就沒有具有代表性的優秀作品了,又好比四大美人,也並不是再也沒有那樣的標誌美人了。“四大”只是一個普遍的說法,每個人心中都可以有自己的“四大”、“六大”甚至“十大”,七大名著之中的三本在名義上似乎被刪掉了,但它可以一直存在在人們的心中。


舊時樓臺月


所謂四大名著,七大名著,原本就是無可無不可的事,那麼多小說,十大名著也評得出。《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四大名著的說法只是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並不是絕對的,非要說是由四大名著刪幾本而來,完全不必。個人認為,反而把《金瓶梅》、《儒林外史》、《聊齋志異》都列進來比較合理。因為這幾本書都非常了不起,各代表一種小說類型,各有特點,比如:雖然《紅樓夢》和《金瓶梅》在題材上有點交叉,但《紅樓夢》代表上流社會的家族風景,《金瓶梅》代表中下層的社會風貌,而且背後的思想境界有不同,各有側重。《三國演義》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翹楚。《水滸傳》是武俠傳奇與歷史小說的結合。《西遊記》代表神怪小說的頂峰。《儒林外史》是對儒林官場的現實批判,代表譴責小說的水準。《聊齋志異》代表筆記小說的最高層次。所以,非說是七大名著,還是四大名著,完全不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