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17万人评分7.8|《流感》中比病毒传染更快的是群体心理

《流感》于2013年上映,是一部韩国的灾难片,我此前看过的韩国灾难片不多,只有《汉江怪物》以及《釜山行》,这两部电影的情节和主题都是我喜欢的类型。

所以当我知道《流感》这部电影时,我立马就找来看了。

豆瓣17万人评分7.8|《流感》中比病毒传染更快的是群体心理

影片讲述的是随着一个载满偷渡客的集装箱到达韩国,来自东南亚的猪流感病毒逐渐在韩国的盆塘市蔓延开来。

面对多方的危险和压力,救援队员姜智久(张赫饰)和医生金仁海(秀爱饰)共同将带有抗体的小女孩金美露(朴敏荷饰)平安带离了危险,最终由抗体研发出的治疗剂将结束这场灾难。

整部电影看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不是姜智久的无私和勇敢,也不是金仁海和金美露的母女情深,而是所有的盆塘市民作为一个整体,面对灾难时的心理表现。

接下来,我也将简要分析一下影片中的"群体心理",并结合现实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WHAT:面对危险,人类总是无法保持冷静——比病毒传染更为迅速的,是群体心理的传染。

影片中,从猪流感病毒被发现开始,人们的心理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的变化:

1.恐慌和无措

医学专家在新闻发布会中表示,此次新型流感已经被归为严重等级,并且没有治疗剂,可能会导致上万人的死亡。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人们开始感到恐慌,在超市疯狂地抢购物资,甚至为了争抢口罩,而产生肢体冲突。

豆瓣17万人评分7.8|《流感》中比病毒传染更快的是群体心理

在看见超市中有感染者已经产生吐血的症状时,恐慌进一步扩大,尖叫声、吵闹声不绝于耳,所有人都像无头苍蝇一样四散奔逃。

随后广播声中传来将要封锁超市的消息,让恐慌达到了顶峰,所有人都往超市外面挤,即使面对特警的封锁,仍然想要冲出去。

豆瓣17万人评分7.8|《流感》中比病毒传染更快的是群体心理

可就算冲出去了,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影片中的总理下达了一道命令,将所有的盆塘市民,无论有没有感染,统一收容到大本营中进行隔离。

2.暴躁和冲动

总理承诺,如果48小时之后没有出现感染的症状,那么将会把这一部分健康的人放出去。

所以虽然有很多人表示不满,但迫于军队的压力,还是得忍过这48小时。

豆瓣17万人评分7.8|《流感》中比病毒传染更快的是群体心理

可60个小时过去了,所有人仍被关在大本营之中。原本就紧张的气氛,变得一触即发,暴躁而冲动的人们随之引发了一场小范围的骚乱。

豆瓣17万人评分7.8|《流感》中比病毒传染更快的是群体心理

正当市民们和军队对峙时,传来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根本没有所谓的治疗方案,军队口中的救助,竟然是被扔进坑里焚烧。

这个消息直接导致了市民们的全面暴动,疯狂的市民们开始打、砸、抢、烧,不管是军队还是医生,只要不是自己人,统统上前攻击。

豆瓣17万人评分7.8|《流感》中比病毒传染更快的是群体心理

3.偏执和极端

面对这些疯狂的市民,军队和医生纷纷撤离,市民们得以从大本营中闯出来。

出来后的市民们不但没有平息自己的暴躁,反而变得偏执甚至极端,他们一路往首尔方向前进,并得出一个荒谬的结论:"要把首尔市民也感染,这样才能得到重视,才能有办法得救"

豆瓣17万人评分7.8|《流感》中比病毒传染更快的是群体心理

市民们突破了一道道关卡和围栏,直奔军队而去,但显而易见的是,这样的行为只会为自己招来灭亡。

面对军队毫不留情的射击,市民们退了回去,可他们还在准备第二轮的前进......

豆瓣17万人评分7.8|《流感》中比病毒传染更快的是群体心理

在这部电影里,我们不能一味地去指责这群市民,因为错的不仅仅只有他们,可恐慌、暴躁、偏执等等心理,确确实实都是群体中常见的心理特征。

那么这些心理特征是怎么产生的呢?又是为什么传播得这么迅速呢?

WHY:群体心理为何传染如此迅速?

要分析群体心理,就必然绕不开一个人——古斯塔夫·勒庞。

勒庞是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他曾经写下了一系列有关社会心理学的著作,其中最有名,也最具影响力的,就是《乌合之众》。

豆瓣17万人评分7.8|《流感》中比病毒传染更快的是群体心理

接下来,我将结合书中的观点,来对之前的问题进行解释:

1.匿名性:一旦进入了群体中,我们就看不清彼此的脸了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曾经特别流行的一个词"中国式过马路",说的是无论在哪,无论红灯还是绿灯,只要凑够了一拨人,就可以大摇大摆的过马路了。

豆瓣17万人评分7.8|《流感》中比病毒传染更快的是群体心理

为什么一个人或者少数几个人的时候不这样做呢?为什么一定要攒足了一拨人才动呢?

这就是"匿名性",也就是常说的"法不责众"。

一个人的时候,目标太过显眼,人们担心被别人注意到,担心别人的指责,同样也担心法律的惩罚,所以能够克制,可一旦人多了起来,在群体里面每一个单独的个体就都被模糊了。

这个时候,人们的原始欲望开始占了上风,大家都有这样的欲望,大家都这样做了,我也这样做了,谁能注意到我?

影片中的那些市民们,平日里都生活在公寓楼里,都是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在疫情爆发后,所有人的原始欲望都开始暴露。

哄抢、暴躁、冲动、偏执等等平时受到克制的心理,在这个特定的群体之中,统统被释放了出来。

2.易受暗示:整个群体都是易感人群

勒庞表示:

群体总是被无意识的因素所控制,思想和情感通过暗示的方式相互传染,在一瞬间将想法变成行动

如果说每一个因为"匿名性"而在群体中释放原始欲望的人都是"传染源"的话,那么因为群体"易受暗示"的特性,整个群体都是"易感人群"

所谓的"无意识",就是之前提到的原始欲望。

在群体中,每个人都在释放自己的原始欲望,同时又在通过暗示不停地接收别人的原始欲望,最终在群体中形成了统一的心理,就像一个个点,瞬间被全部连接在了一起,成为整体。

豆瓣17万人评分7.8|《流感》中比病毒传染更快的是群体心理

所以群体心理的传染甚至比病毒还要快,"发作"也同样很快,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导火索,就能瞬间引爆。

影片中从公布新型病毒,到最后着手研发治疗剂,前前后后也才三天左右,就在这短短三天之内,市民们就完成了超市疯狂抢购、骚乱、暴动等等行为,速度快得令人咋舌。

HOW:面对如今的新冠病毒,我们应该怎么做?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群体已经不单单只局限于线下了,现在的人们很容易在网上形成一个个的群体。

面对我们目前正经历的新冠病毒危机,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出现影片中那样的群体心理呢?

我们可以根据之前分析的原因,对症下药:

1.不只要"慎独",更要"慎众"

《礼记·大学》中曾记载:

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意思是我们即使在独处时,也要注意约束自己的行为,谨慎不苟,不能因为没有人监督,就放肆自己的欲望,这是修养个人道德所必须做到的。

我认为,我们不仅仅要做到"慎独",同样也要做到"慎众"。

影片中有这样一幕,金仁海和姜智久冲出超市的封锁之后,姜智久想要回去把剩下的人救出来,金仁海劝他不要救,因为这里没有人知道他是救援队员。

可姜智久说:"我知道。"

豆瓣17万人评分7.8|《流感》中比病毒传染更快的是群体心理

这就是"慎众"。

正如前文所说,一个人到了群体之中,就会存在"匿名性",这和独处时的情况相同,无论你做什么、不做什么,都没有人来监督、约束你,这个时候我们更不能随意放松对自己的约束。

别人不知道,但我自己心里知道,人除了欲望,更重要的是良心和责任感。

2.不接受暗示很难,但我们可以选择接受好的暗示

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提到:

能够抵抗暗示的人是稀少的,在逆流面前,最多能够通过不同的暗示来改变方向。一句甜美的言语,或者一个被适当唤醒的形象,就能够制止群体最残忍的行为。

在影片的结尾处,军队准备再次射击走向前的人们,这个时候金美露和金仁海母女二人却不顾警戒线,奋力朝着对方跑去。

我本以为接下来的一幕会很心痛,可受命开枪的那个士兵一直在犹豫,最后虽然还是开枪了,但几乎全部打偏,只有一颗子弹打中了金仁海的肩膀。

冷血的战争兵器,在一对柔弱的母女面前,动摇了。

豆瓣17万人评分7.8|《流感》中比病毒传染更快的是群体心理

一个好的暗示,可以制止最残忍的行为,那么如果从一开始就都是一些好的暗示呢?

群体是由许许多多的个体组成的,如果每一个个体都能够做到"慎众",那么整个群体之中就会充满良好的暗示,

整个群体心理也就充满了阳光和正能量,一切的问题就都会不攻自破了。

结语

古人曾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群体的力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力量,但这种力量稍不注意便会走向极端,引发很大的破坏。

在如今我们所面临的新冠病毒危机下,我们所有人都属于一个共同的群体,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早日打败病毒。

这个时候我们要先做好自己,然后共同打造一个良好的群体心理,不要轻信谣言,也不要轻易被带节奏,相信我们终会渡过这场难关的。

我是 ,一个慢性子的95后,喜欢音乐、阅读、电影,写一些关于情感和心理的文字,欢迎大家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