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朝代都是因为被女人灭掉的,比如褒姒灭了周朝,貂蝉灭了汉朝,杨贵妃灭了唐朝,陈圆圆灭了明朝?


淡墨写青史,我是青史君,我来解答。

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朝代的变换更替是无法抵挡的。因此当一些朝代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就会去反思总结,因而就产生了题主所举的例子或者就是红颜祸水一词的出现,归根结底就是古代社会对男尊女卑观念的映射!

一、褒姒“灭”周?

如果褒姒在泉下有知应该就要哭晕数次了。

西周的衰败并不是从周幽王开始,而是从前代君王错误执政中不断累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直至厉王苛政引得内部人民发动暴乱,流放厉王。

幽王失败的也就更加明显了,贪婪腐败,不问政事,肆意妄为,随意废后立嗣,因此引得申候勾结犬戎,对周幽王发动战争,于骊山脚下杀死了周幽王。西周至此覆灭!

综上西周的灭亡,一半源于西周内部的政治问题,一半源于周幽王的贪婪无能好色,即使没有褒姒,也会有其他女子来改变周幽王立后立子之心,褒姒只是个契机罢了!

二、貂蝉“”周?

首先需要肯定一点,历史上有貂蝉这个人存在吗?史学家都不能确定事,后人怎么能就根据演义小说来确定呢?

其次汉朝灭亡和貂蝉有什么关系?貂蝉一个女子可扣不起这个大帽子!

三、杨贵妃“灭”唐,陈圆圆“”明?

唐朝的衰败与唐玄宗和杨贵妃并没有实质性的关系,这是唐朝最初政治方针引发的,就是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和朋党之争。

明朝的灭亡也离不开这几点,宦官乱政(魏忠贤)、朋党之争(东林党党政)加上崇祯帝的多疑误杀袁崇焕等原因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结语:演义、小说都是文学加工的作品,并不能拿来当正式研究!因此题主所说的问题应该不成立!


淡墨青史


中国四大美女之一,三国时期的“貂蝉”与汉朝的灭亡并没有任何的关系,貂蝉所影响的是“吕布”与“董卓”二人之间的关系,而吕布与董卓并不是导致汉朝覆灭的人!恰恰相反的是,貂蝉的行为应该算是扫除奸党,匡扶汉室的大义之举,

在历史上真正被世人所评价“红颜祸水”的四位美女是,商朝“苏妲己”,周朝“褒姒”,唐朝“杨贵妃”,明朝“陈圆圆”,人们皆认为一个朝代的覆灭更替与这四人有直接关系!却把朝廷腐败,君王昏庸无能进行掩盖,将错误全部扣在女人身上,这不但很不公平!也体现了古人“男尊女卑”的思想!

而在这四个朝代中,又存在着世人的误判:《商纣王残暴无能》

90年代的一部神话电视剧“封神演义”中展现了商纣王(帝辛)奢华的一生,剧中的纣王平生毫无作为,只会沉迷酒色,弑杀忠臣义士,因亵渎“女娲娘娘”而遭到惩罚,女娲娘娘派九尾妖狐下凡,以“苏妲己”的身份迷惑纣王,促使纣王背叛亲离,被姜子牙率领的众神推翻王朝,

但这只是影视作品而已,并不代表真正的商纣王就是如此!现今有很多学者就对于商纣王的一生做出了不同看法,
商纣王(帝辛)天生聪慧,对于事物接受很快,能言善辩,执行能力强,而且体力胜于常人,可徒手与猛兽搏斗,纣王在位期间,对内修正法律,对外开疆扩土,攻占“东夷”各部落,将商朝领土扩展到山东,安徽,江苏,福建等地,使商朝展露中兴气象,也可算是有为之君,

但是物极必反,“人性”都有两面,纣王也是因自己的过人之处,而将自己推向了深渊,消灭“东夷”后,纣王开始膨胀,过于自负的纣王开始不听任何人的建议,独断独行,对于忤逆自己的人,多杀之!酒池肉林挥霍人生,最终导致众叛亲离,周武王起义成功推翻商朝,周武王登基后开始“丑化”纣王,将纣王的功绩抹去,让后人只看到纣王丑陋的一面,胜者君王,败者寇!纣王不但失去江山,也将自己心爱之人“苏妲己”牵连其中,一介弱女子竟成了政治的工具,实属可悲可叹!


奔腾Li


这是因为"自古红颜多祸水”。古代帝王大都穷靡极乐,玩物丧志。为了女人,丧失人伦,欺天辱地,大伤风化,疏于朝政,祸国殃民,靡日不思。但见:

一日美人入怀,

但见万事皆休。

只记得暖风香阁莺莺语,

那管庶民身心寒!

脂粉迷心智,

笑靥醉九天。

凝脂摇曳花满地,

香风阵阵催人眠。

闭帘不与朝堂去,

任你狂风暴雨来!

这便是祸国之女,昏王失政的有力证兆。

纣王失政,源于妲己。妲己是冀州候苏护之女。纣王淫兴极宣,遍选天下美女,充盈后宫。听信费仲尤浑之言,贪妲己美丽,选入后宫陪王侍驾。因之前在女娲庙上香,纣王见:女娲娘娘塑象俊秀,体态丰盈。便淫心摇曳,在娲皇宫宫墙上提了淫诗一首:"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光。犁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伴君王”。时值女娲娘娘赴王母蟠桃盛宴而回,见淫诗震怒。遂招来千年狐妖,叫她趁妲己进京之机附在她体,迷惑纣王。纣王自见妲妃,三魂走了七魄,不但心智大乱,还昏匮无道。对妲己言听计从,陷害朝臣,设制酷刑。整日沉醉于声色犬马,酒池肉林之中不能自拔。逼反黄飞虎,惹恼天下诸候,围而攻之。最终在武王姜孑牙大军的声讨之中,火化摘星楼一亡,结束了商汤6OO年的基业。

西周灭亡,源于褒姒。褒姒原也是一个传奇,传说她的母亲是个宫女。因和人私通生下了褒姒。周宣王知道后,非常震恨。下令刺死褒姒母女。褒姒的母亲在临死前,扯百草结团。将襁褓之中的褒姒放于流水之上,任其漂流,自生自灭。褒姒漂在水上,哭声引来天上百鸟,上下翻飞,与她遮风挡日。一个老头从此经过,见百鸟翻飞,顿觉奇怪。近前观看,见草团上的褒姒安然入睡,怜其可怜,抱回家中和老伴尽心扶养。后周宣王死去,周幽王姬宫涅继位。周幽王荒淫无度,遍选天下美女。褒姒被选入宫,倍受周幽王宠爱。因褒姒生牲冷艳,不善言笑,整日愁眉不展,闷闷不乐。周幽王曾许下千金,有惹褒姒发笑者,赏千金。百法用尽,终无结果。时有奸臣虢虎献言,叫周幽王点燃烽火台狼烟。天下诸候,望烟而动。己为朝中生变,各领本国人马前来勤王。齐聚镐京城下,人喊马鸣,人来人往乱作一团。褒姒一见,愁容顿消,粉面泛花,笑而有声。幽王大喜,如法炮制,往返三次。天下诸候被嬉,皆不再信。及至后来申国申候义联络缯国和犬戎齐攻都城。周幽王惊惧万分,忙命人再点烽火台,招天下兵马前来勤王。天下诸候己为又是儿戏,遂不动兵马,因无外援。不日城破。周幽王逃至骊山,被犬戎兵将刺杀,死于骊山脚下。西周就此而亡。

唐明皇之祸源于贵妃杨玉环。杨玉环与妲己和褒姒不同的是,前二位都是以报仇为目的祸害了君王江山。而杨玉环纯悴是在自编自演的温柔乡里葬送了自己和唐明皇。她无有任何的功利之心,只是想要个至真至美的爱情。只可惜红颜命薄,处处害人。楊玉环本是一个苦命的女子,传说她初嫁给一个本地的富户做儿媳。这家儿孑是个不务正业的主,整天花天酒地,出入烟花赌场。有一次和寿王李帽玩赌,半路无钱,便将发妻楊玉怀作赌资输给寿王李帽。李帽见楊玉怀丰美,遂立寿王妃。一日家宴,李帽和楊玉怀同赴家宴,席间被老爸李隆基发现,惊奇世间竟有如此艳女,顿时神魂颠倒,念念不休。宦官高力士阳奉阴威,从中调和,终成了这对有失人伦的一对。唐明皇夺得儿媳楊玉环,如获至宝。有白居易《长恨歌》为证:"回目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后宫佳丽三千人,≡千宠爱在一身”。就这样少有大志的李隆基:坠入爱河难自醒,终招无妄灭顶灾。干儿子安禄山暗中做大,兵锋指向长安。李隆基携带杨玉环出逃,至马嵬驿御林军在陈玄礼的率领下驻军不前,要斩妖妃以泻民愤。唐民皇无计可施,只好交出杨玉环,赐死。

帝王江山与其说是败于女人,还不如说败于自己的咎由自取和贪得无厌更为确切。'1





竹影临风


看中国历史,有相当多的王朝把灭亡的原因,赖到女人身上。这是因为封建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绝对的权力带来了绝对的腐败。为了掩盖古代中国专制集权制度的致命缺点,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具体表现就是财富与土地伴随着权力绝对集中,最后百姓无法生存,直到起义造反,从而让古代中国陷入朝代更替的循环怪圈之中,无法自拨的真相,坏女人就成了王朝灭亡的替罪羊。历史书里,西周是褒姒给祸害的,具体的做法就是烽火戏诸侯。但烽火戏诸侯,其实是假的。回顾下司马迁在《史记》里是咋讲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的.说褒姒不爱笑,是个冰美人。幽王为了让她笑,用了各种办法,褒姒就是不笑。周幽王设置了烽火狼烟和大鼓,有敌人来侵犯就点燃烽火。周幽王为了让褒姒笑,点燃了烽火,诸侯见到烽火,全都赶来了,赶到之后,却不见有敌寇,跟群蚂蚁一样到处乱窜,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诸侯们又来了几次,发现是周幽王在逗他们玩,于是再点烽火,谁都不不来了。(《史记周本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这段故事里有一句话,特别的假,绝不可能是真的。那就是举烽火之后:“诸侯悉至”,也就是诸侯们一下子都来了。要知道周的诸侯,离首都镐京近的可能一百来公里,但远的可是要在一千公里以上。比如说楚、燕、齐、鲁等诸侯,和周王首都镐京都远隔千里,咋能一起到呢?就是用飞机空运也不可能!关于这一点,钱穆先生在他的《国史大纲》说认为:如果周幽王真有烽火戏诸侯之举,以周时诸侯蔓延千里之态,各家的军队根本来不及同时到达。军队的调动、集结、备粮、行军,再到最后赶到陕西境内,近则十天半月,远则一年半载,总不能让幽王和褒姒一直在烽火台边野营吧?而且按照一般来说,戎狄寇边,来去不定,军情本就变幻莫测。等诸侯的军队到达之后如果没有看到敌人,完全可以理解为敌军已经撤兵,只会休兵而去,有什么大惊小怪呢?野营几个月的褒姒看见几支军队来到又凭何种心情去笑呢?而且就其他典籍所记载,幽王被杀是周幽王已知申侯勾结犬戎准备作乱,故先发制人率军伐申战败的结果,怎会有敌军来袭、示警无救之事?再说,举烽火召集军队抗敌,这是汉朝抗击匈奴的预警方法,西周时根本没这回事。所以钱先生称太史公这一记载为“委巷小人之谈”,意思是小老百姓扎堆吹牛时讲的故事,被司马迁当真了,真实性是没有的。(《国史大纲》:史公言幽王宠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举烽,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为之数举烽。及犬戎之,举烽,诸侯救不至,遂杀幽王。此委巷小人之谈。诸侯兵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之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不需举烽。史公对此番事变,大段不甚了了也。)而且更可怕的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西周即有烽火预警的证据,周幽王的故事本身就是某些认为西周已有此制度的人的唯一说词。其实就算西周已有烽火预警的制度,这一制度也只不过是边防早期预警。在汉朝时,这种预警方式也只能为边郡守军提高敌情传达的速度,让边境城市做好战斗准备,中央对敌情的掌握还是要依靠边郡发来的战报。如果要调动军队支援,也需要等到中央接到战报后发出调动命令。一把狼烟竟能调来西周如此多远在外地的诸侯,西周怎会有如此高效的快速反应部队?没有调令,陕西省的一把狼烟又怎能让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的诸侯看到?就情理而言,诸侯之军入天子之境,这本来就是一件需慎重处置的事,谁知道你是不是来造反的呢?没有任何一个朝代会用一把狼烟把一大群带刀带枪的诸侯(或者将军)招进自己的首都,更别提专设这么一种制度了。当然除非周王大脑里装的全是水,才能制订这么一个近乎于找死的制度。还有就出土金文所示,凡记载诸侯国出兵配合天子作战的事件,都是天子出兵打击某方向的外敌,而处在这一地区附近的诸侯国出兵助战,未见诸侯军应警远来宗周的事件出现。证明烽火戏诸侯故事并没有发生的终极证据是清华简。2008年,2500多枚竹简被捐赠给清华大学,经测定这些竹简书写于战国时期,媒体将这一系列竹简称为清华简。按清华简记载,直接引发西周的灭亡的事件,是周幽王进攻申国,申国向犬戎求救,反过来杀掉了周幽王。另据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刘国忠介绍,根据清华简里记载的情况,烽火戏诸侯一事,根本不存在。还有,秦始皇焚书后唯一留下来的一本史书《竹书纪年》中,也没有提到过烽火戏诸侯的事情,与清华简内容也能互相印证。因此刘教授认为,史学界就此可以得出结论:西周灭亡不是因为烽火戏诸侯,这个事件并不存在。而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的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介绍,目前初中高中的历史课本中都已经没有这个历史细节。那么以写信史著称的司马迁,为啥会犯周幽王爱上老太太的错误呢?这是要拍周幽王,或者是所有皇帝的马屁。周幽王丧失了天下,但他是天子。老天的儿子,上天安排他当周王的,那是不能表现的太差。所以为了转嫁周幽王把周王朝弄灭亡了的责任,就整出个坏女人褒姒。意思是没有褒姒的勾引,周幽王不会点烽火玩,也不能撕娟祸害钱,整的老百姓民不聊生的;如果没有褒姒这个坏女人,周王朝还会长治久安,继续建设和谐社会。再说下无辜的妲己和、商纣王。在各种文字中,商纣王是古代中国最差劲的皇帝之一。什么荒淫无耻、残害忠良,贪恋女色等等吧,反正你把所有的坏词都摞到商纣王身上,基本上可以体现他的可怕形象。正是因为商纣王的形象给拍的过于负面了,连儒家大师级人物子贡都看不下眼了,说了句公道话:“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意思是商纣王的坏,根本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厉害。因此君子非常憎恶居于下流,一旦居于下流,天下的一切坏事坏名都会落到他的头上来。”那么春秋时期,商纣王的罪名有哪些呢?酗酒、不用贵戚旧臣、登用小人、听信妇言、信有命在天、不留心祭祀。这样的罪名,几乎是最高统治者的通病,现在看实在算不得什么。但就这样的罪名,子贡还觉得是说的过分了,说明的是商纣王真的没有干啥特别大的坏事。也正是因为商纣王实在没干啥大坏事,所以往他脸上抹黑的行为一直没有终止。比如春秋之前,商纣王的罪状还只有“比干谏而死”而已。到了战国,比干的死法开始生动起来,屈原说他是被投水淹死,吕不韦的门客则说他是被剖心而死。到了汉朝司马迁的《史记》,商纣王已经是个比较坏的人了,比如《史记·殷本纪》记载纣王加重了刑罚的力度,开创了用烙铁烫人,也就是炮烙的刑罚(“重刑辟,有炮格(烙)之法”);九侯的女儿不喜欢和纣王上床,上了床也不听摆布,让商纣王感觉不到快乐,杀(“九侯女不薏淫,纣怒,杀之”);把鄂侯的尸体做成人肉干(“脯鄂侯尸);活剥了忠臣比干,把他的心拿出来看(“剖比干,现其心”)等等事情。但这些事情在商周史料《今文尚书》之《商书》、《周书》诸篇中,都是没有的,在商周的史料里,找不到纣滥杀无辜、嗜血成性之类的记载。到了晋朝,在皇甫谧的笔下,纣又多了一条罪状,在妲己的怂恿下解剖了怀孕的妇女,要看看胎儿形状。而妲己也一步一步成为一个蛇蝎美人,祸国殃民,于是“女祸亡国论”也出来了。总之是纣王和妲己随着年代的久远,变得越来越坏。近代史学家在考察了商纣王的七十多条罪恶发生的次序之后,发现他的罪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换句话,纣王的罪行很多是后人凭想象而编造的,真实性值得商榷。还有酒池肉林。在周朝初期的文献里面没有这些东东的,春秋时也没有,首先描绘出这些景象的是战国著名的法家代表韩非子。不得不佩服韩大大,他老人家描绘的绘声绘色。说什么当年纣王使用象牙筷子,箕子见了觉得害怕。因为箕子认为,用了象牙筷子,必然会不用陶杯,改用犀角做的杯子;用了象牙筷子,玉杯,必然不会吃粗粮菜蔬,而是去吃山珍海味;山珍海味必然不能穿着粗布短衣,坐在茅屋中吃,一定要穿着华贵的衣服,坐在宽广的屋子,高高的亭台上吃。我怕那个结局,所以在看到开始的时候感到恐惧。过了五年,纣王造了酒池肉林,设了炮烙的酷刑,并因此而亡国。所以说箕子看见象牙筷子便知道天下将有大祸降临。所以说:“能从小处看出以后的发展的人是可以称之为聪明的。”(《韩非子·喻老第二十一》: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鉶,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吾畏其卒,故怖其始。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纣遂以亡。故箕子见象箸以知天下之祸。故曰:“见小曰明。”)话说他老人家要么是穿越来的,否则不可能把所有史书上都没有记载过的故事,讲的这么活灵活现。实际上,《韩非子》中的许多故事,都是寓言性质的,他的目很简单,那就是为了告诫他敬爱的君王不要贪图享乐,哪怕是一点点。接着说商纣王的罪行。比韩非大大更玄乎,司马迁在酒池肉林基础上又加了味精,有多了句“男女裸逐期间”……刘向看了不服气,你司马迁加味精,那我就在上面放个“放大镜”,于是把鹿台写成“大三里,高千尺”。并且还弄了炮烙的景观,整几根大铜柱子,架在火上烤,让犯人在上边走。妲己呢,就坐在席上观看,犯人掉火炭里,鼓掌而乐。然后东汉了,酒池肉林可以行舟,牛饮者有三千多人。到了晋朝皇甫大大也很猛,把鹿台的面积形容到了 “髙千丈”。高千丈的鹿台合两千三百多米,比现在世界最高的建筑哈利法塔,高了近1500米。这真是不得不说的中国式奇迹。这还不够,又自己创造了个刑法——热铜斗。把一个铜做的容器烧红了,让犯人举着这玩应,一会,手就烂了。总之,纣王的名声越来越臭,直到如今封神榜中的形象。和商纣王一样冤枉的是妲己。妲己给人的印象,可以说是古代中国最坏、最恶毒的女人了。原因是商纣王干的所有坏事,都是妲己捅咕下干的。但妲己真谈不上是个坏女人,甚至连坏都谈不上。具体的证据是:据《左传》记载,公元前1147年的某天,殷纣王发动大军,攻击有苏部落。有苏部落显然抵挡不住强大的商军进攻,在灭亡和屈膝之间,有苏部落酋长苏护选择了屈膝,献出他们的牛羊、马匹、美女,还有自己的女儿妲己。而夏商周断代工程确定的殷商亡国之战——牧野之战的发生时间,就在公元前1146年,这距离纣王自焚于鹿台仅剩一年时间。用一年时间搞垮了当时的“超级大国”殷商王朝,妲己这个彼时代的“田中芳子”,能量也未免过于超乎寻常了。更何况一年时间里,鹿台也根本修建不起来,酒池也仅仅能在开挖之中。但商纣王是儒家眼中最为仁义的周文王、周武王干掉的,所有他必须是个忘八蛋,也必须有个坏女人,把他引上荒淫残暴、昏庸无比的昏君之路,于是妲己闪亮登场。否则的话,周文王、周武王拿啥理由灭掉商王朝呢?所以,为了衬托周文王、周武王金光灿烂的,仁义的大脸,商纣王、妲己只能成为古代中国最混蛋的一对。和褒姒、妲己相似的,啥啥杨玉环、赵飞燕等等,所谓的祸国殃民的坏女人,也都是替罪羊。


历史有坑请注意


这是一种悖论。偏面地强调了"红颜祸水",却掩盖了问题的本质一一贪色误国帝王的荒淫。封建社会女人处于毫无自主的从属地位。是男人尤其是帝王的玩物。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子长相美,本身有何罪?历史上因女人亡国灭族的例子确实不少,但究其原因,真正的罪人属于谁?

周幽王为搏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周幽王才是导致西周灭亡的罪魁。

貂蝉是司徒王允调拨董卓、吕布关系的工具。在两人之间明许暗送,毫无自由之身。后被关羽所杀。自始至终她有何罪?

杨玉环本为唐玄宗的儿媳一一寿王李瑁之妻。却硬生生被李隆基夺走,成了自己的杨贵妃。这种乱伦之事决不可能是杨玉环主动而为。

陈圆圆更是命运多舛。她本是田贵妃之父田宏买来的歌妓。邀宠送入宫中被退回。又许诺送给吴三桂,却被刘宗敏抢去,这种被当做礼物许来送去的女子,下场可想有多悲。

若把迷惑君王导致亡国的脏水泼向她们,有失公允。

唐朝著名诗人罗隐就曾在他七绝诗《西施》中对这些可怜的女子打抱不平: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晚亭与落霞同晖


朝代更迭是历史演化的结果,很难单一的归结于某个人或者某件事,题中所言“褒姒灭了周朝,貂蝉灭了汉朝,杨贵妃灭了唐朝,陈圆圆灭了明朝”其实并不严禁,这些人虽然与朝代的灭亡联系紧密,甚至处于当时历史演变的漩涡中心,但是并不能将朝代更迭归结她们身上。

比如说杨贵妃虽然得宠,唐玄宗也为他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但造成唐朝灭亡安史之乱并不是说因为杨贵妃的存在才发生,也不能断言没有了杨贵妃就不会发生安史之乱。再比如说吴三桂为了陈圆圆,一怒之下选择与清军合作,放开门户让他们进关,但并不是说吴三桂不与清军合作,清军就入不了关。

这些人的出现或者得势也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才可以,而这所谓的特定历史一般都需要经过几十上百年的演化,其中必然是各类社会矛盾相互冲突的结果,比如说土地资源逐渐集中到少数人手中,比如说社会资源被地主富商垄断,而这些矛盾不是某个女子所能决定的。


文史并蒂


本题回答不好把握。

貂蝉灭了汉朝的,貂蝉是历史小说巜三国演义》中人物,到底历史上有没有貂蝉这个人物呢,历史专家们有争议,好像多数专家人物认为历史上没有貂蝉这个人物,王允、董卓、吕布是存在的。东汉灭亡跟貂蝉没有什么关系。

褒姒是存在的,“烽火戏诸侯”是讲周幽王和褒娰的故事,这个事情也遭到了质疑,况且既使是真实存在,也是错在周幽王,周幽王是囯家一杷手,一把手应承担主要责任。看看历史上有作为的名君,没有被外事外人所困的,褒姒本身也不干政,不应该把西周灭亡的黑锅让褒姒来背。

杨贵妃是确定存在的历史人物,说杨贵妃灭了唐朝确实抬高了、高看了杨贵妃。李隆基是皇帝,金口玉言,他是什么人物?他发动的“唐隆政变”把当政的韦后和安乐公主等人都杀了,“先天政变”把太平公主赐死,可见杨贵妃是没有李隆基那样厉害的。李隆基登基后很有作为,创造了“开元盛世”局面,只是后来骄傲自满,好大喜功,在位久,被眼前现象迷惑了。李隆基和杨贵妃的事情是李隆基霸占也好或者是两个人有共同爱好,共同语言也好,不管怎样说还是李隆基负主要责任,只是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没什么水平,德不配位,做岀了一些事情遭人诟病,杨贵妃的姐姐生活奢侈一些,一些作法遭人痛恨。安史之乱发生主要还是唐玄宗李隆基实行外重内轻政策造成的,有人也举报安禄山有谋反情况,唐玄宗李隆基不信呀。杨贵妃讲究奢侈豪华生活不对,但是不至于导致唐朝灭亡。杨贵妃和哥哥杨国忠及姐姐们在安史之乱死于非命。唐朝在安史之乱过后一百五十余年才灭亡。

陈圆圆历史上确有其人,最终归宿在哪里?现在弄清楚,墓地在贵州岑巩县马家寨。说陈圆圆灭了明朝可能把她和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有关。实际上明朝灭亡在先,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在后。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写的《圆圆曲》有“冲冠一怒为红颜”,好像吴三桂是因为陈圆圆问题才引清兵入关的,其实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很复杂,有几种因素。明朝灭亡跟陈圆圆没关系这是事实,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皇帝自杀,陈圆圆在北京,吴三桂从山海关到北京勤王,走到半路,北京就被攻克了,吴三桂只好又返回山海关,吴三桂是归属李自成和满清犹豫过,只是最终归属了满清,陈圆圆被掠在李自成军中,后来又回到吴三桂军中,吴三桂反叛清朝失败,陈圆圆也逃脱了清军追杀,可见陈圆圆也是传奇人物。我们这样说刘宗敏抢占了陈圆圆,导致吴三桂发怒,引清兵进山海关,打败李自成,南明王朝,吴三桂绞死永历帝父子等人还可以,但是要说陈圆圆灭了明朝是不科学的,夸大了陈圆圆的作用了。明朝灭亡,清朝兴起是历史发展规律,改朝换代是社会客观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不是褒姒、貂蝉、杨贵妃、陈圆圆等人能决定的。

过去流行的“红颜祸水”是偏面的,是封建社会、男权社会观点,是把错误转嫁她人的表现。还是应该实事求是科学地看待历史现象。


大白白野


其实朝代更替和女人没有太多关系,比如你说的杨贵妃灭唐,唐朝的灭亡,主要有三个原因: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和朋党之争。所以,你说女人灭朝我觉得会有些分歧。





周老师聊历史


女人的原因只是表面的原因,有多少皇帝君主自己玩忽职守不想当个好皇帝了,今天去看戏,明天去打球,后天命令部下给自己找美女玩。实际上朝代根本不是美女灭掉的,比如陈圆圆,陈圆圆并不是灭了明朝,她的故事是这样的:崇祯皇帝眼看明朝危在旦夕,心急如焚,这时他的属下给他送来了美女陈圆圆,他一方面嫌弃陈圆圆是青楼出身,另一方面国事繁琐危急,他就把陈圆圆放在一边不管她,后来陈圆圆就被送出了皇宫。之后遇上吴三桂,两人感情很好,结果李自成来了以后趁吴三桂不在霸占了陈圆圆,吴三桂这才投降满清放清军入关,才有了后来的清朝,吴三桂的例子很典型,但深入想想他和历史上的那些文官一样,我不管江山是汉人还是满人,是姓李的还是姓朱的掌管,只要我可以高官厚禄就可以了,所以陈圆圆只是一个导火索,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于掌权者自己的利益得失的算计,女人只是利益之一,因此是表面原因和导火索,其实往深入的说,都是统治者自己腐朽,心里只有自己没有老百姓了,那么他的集团就里灭亡不远了。


月染霜雪


大凡国家灭亡,皆因皇帝失德,怪罪于女人属于强加之词。下面我分别阐述下这四个朝代的故事。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只为博美人一笑,从此失信于诸侯王。待犬狨大军攻打过来,再次点燃烽火台,诸侯们都视而不见,从此周王朝失去权信,周王朝走向灭亡。

东汉末年,董卓乱政。司徒王允利用歌女貂蝉眀嫁董卓,暗许吕布。离间二人,后吕布因貂蝉反董卓,才引出后来的三国时代。

唐玄宗李隆基早年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可惜后来年老昏庸,娶了儿媳杨玉环,也就是杨贵妃,为此做下来不少荒唐事。后安禄山起兵造反,打的李隆基逃亡马槐坡。从此大唐开始走下坡。

明朝末年,内忧外患,闯王李自成打进北京,杀死了山海关总部吴三桂家人,挟持了陈圆圆,吴三桂一怒之下打开城门,迎进来满清士兵,后来清兵势如破竹,一统天下。

综合这四件事,虽然都因为女人,但女人只是一个理由,并不是事情发生的起因,更不是王朝灭亡的根本,王朝灭亡的根本是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