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什么都平凡,却年入25万:从2本应届生快速变身银行精英女性

三年前的小惠很努力,但很自卑,因为她很平凡

小惠,外地二本生,资质平平,来到了北京一家银行工作,作为职场新人,压力很大。

小惠大伯和我很熟,在她快毕业的时候,她大伯带着怯生生的她来找我,看我能不能帮忙在北京找一份不太差的工作。正好,当时有某个机缘,我介绍她去应聘一家银行的柜员,小惠成功应聘入职。

过了一段时间,和银行朋友吃饭,我问起小惠的情况。朋友说,人是踏实肯干的,但据带她的经理反应,小惠有点迟钝,熟悉业务有点慢。于是,我晚上联系小惠,事情是这样的:

作为一个银行的新柜员,刚上岗最重要的培训是熟悉几十上百种的业务办理,小惠经常因为紧张,脑子进入浆糊状态,甚至有一次,被经理骂道:“讲3遍还记不住,这么笨,怎么进来的?”

跟她一起进来的新同事,学霸本地人,讲一遍就记住,还能提出自己的想法跟老同事沟通。而小惠被骂得不敢问,便越记不住,有时候“笨”到连自己都要崩溃。

“袁叔,我普普通通,到了北京,特别感恩您帮我介绍这么好的工作。我真想好好干!不给您丢这个脸。

但我和别人相比,学历、眼界、情商感觉差远了,我真的有点笨,真不是存心给您丢脸的。

“哦,是这样,我知道了。周末到我家里吃个饭,我和你聊一下。”

放下电话,我首先想到:我需要和小惠谈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去改变命运吗?

不,这个话题太大了,我不可能短时间内和她完全沟通好这个话题。再者,命运是一个很长很长时间的概念,和她讨论这个话题,解决不了她当时的燃眉之急。

所以,我需要先确定一个合适的谈话主题,以使她对当前的工作状况有现实指导性。

我,什么都平凡,却年入25万:从2本应届生快速变身银行精英女性

一、我想做,但我做不到

我首先确定小惠绝对是想做好工作的。所以,关于小惠的态度、决心、努力这些主观性的问题可以不谈,先排除掉。现在,小惠的客观工作局面是,有心无力,很多时候达不到经理标准。

那么,可以把小惠的问题,归纳总结为一句话:主观上想做,但客观上做不到。如果对这句话要做进一步的理解和思考,需要了解一下思想与行为之间的一些辩证关系。

1、极少数人可以:我想做,便可以做到

英国著名前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有一段非常著名的人生格言:

小心你的思想,因为它们会成为言辞;小心你的言辞,因为他们会成为行为;小心你的行为,因为他们会成为习惯;小心你的习惯,因为他们会成为性格;小心你的性格,因为他们会成为命运。

这段话,可以总结为:“

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我们对此很熟悉,也会有共识与共鸣。但是,也有些看似与之相反的话,却也同样得到了我们很大的共鸣。比如,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里面有句台词:“我们听说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同样也得到了我们很大的共鸣。

表面看上去意思相反的这两句话,为什么都能够得到我们的共鸣呢?这是因为“想到”与“做到”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所以:有些人是想到便能做到,比如撒切尔夫人这些强人,而有些人是想到不一定能做到,比如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普通人。

撒切尔夫人虽然出身中产阶级,是杂货店老板的女儿。但是她智商超群,牛津大学理学士、文学硕士,文理科通吃的高智商,情商也超强,性格坚强,外号“铁娘子”。对于这种职场“超人”,加上努力和一些运气,往往可以想到便做到。

可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职场人来说,很多时候,不一定想到便能做到。

2、大多数人:我想做,不一定做得到

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职场人来说,我们的行为,可能经常会导致负反馈,这就会影响我们的思想。这种现象,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比吉特·班纳与埃斯特·迪弗洛在《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中阐述过。而心理学家詹姆斯·莱尔德也做过一个相关的实验:

他先是让实验者填写了一份关于自尊心的调查问卷,然后被带往另一间屋子。屋子里有一个桌子,上面放着砝码、刀子、叉子,以及一条蚯蚓——活的。参与者被告知,通过抛硬币来决定是举起砝码还是切开蚯蚓并吃掉它,没有第三个选择。

接下来,便有一部分实验者被“选中”举起砝码,而另一部分实验者则“指定”要吃掉蚯蚓,别无选择了。这时,参与者打算无奈地硬着头皮吃下蚯蚓时,实验人员表示吃蚯蚓的步骤要稍微后延,然后请他们完成第二份自尊心调查问卷。

结果显示,实验参与者的自尊心急剧地下降。正如莱尔德所预料的,当人们发现自己不得不做一件有辱自尊的事情时,他们很可能会认为自己真的自尊心不强。

通过这个实验得知:不是低自尊导致人们忍受有辱人格的行为,而是参与有辱人格的行为打击了人的自尊心,从而导致人缺乏自信心

以小惠的情况为案例:因为遭到老同事的讽刺、嘲笑,以及优秀新同事的行为对比后,导致她的低自尊显现了出来。因为先有了这些行为,她从思想上才感到羞耻、嫌弃自己、受挫、没信心,一系列不好的感受随之而来。然后,这又影响了她的行为,进入恶性循环。

3、对于小惠来说,“如何想到又做到”这个话题更具有现实意义

新人入职都会碰到各种钉子都是正常的,尤其是小惠在银行这种管理阶层比较严格的职场场景中,但真正能帮到的也只有自己。

当然,她需要一个解决思路,然后再需要几个具体的行动方案,才能真正地将自己逐渐但主动地拉出这个职场新人“泥潭”。

行为科学领域中新一代权威专家,美国肖恩.扬在《如何想到又做到》一书中,提出了

先行为分类,重塑自我;然后选择“武器”,完善自我;最后整合“进攻”,升级自我的整体策略,解决“如何想到又做到”的典型职场问题。


我,什么都平凡,却年入25万:从2本应届生快速变身银行精英女性

针对小惠的这个典型职场新人问题,我给她沟通的主要三个方面是:

1、确定目标:分析自我,先掌握3种行为的概念,然后列出自己想要改变行为的目标清单。

2、选择武器:完善自我,改变具体行为对应用到的武器,也就是选择用什么武器。

3、整合进攻:升级自我,得到一张针对自己想要改变的行为量身定制的升级路线图。

最后希望达到:先行为改变思想,然后在思想改善行为的目的,这样,资质平平的人也能快速适应职场。

二、确定目标:分析自我

马云先生有很多看上去大白话,但实际想想又很深的金句,其中之一是:

晚上想想千条路,白天起来走原路,就是因为没有去做。

这句话的含义是:你的行为发生了改变,你才有新的想法,我们只有去做了,才有新的想法,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是很难改变的,因为改变需要外在经历,需要持续的行为。

要行动,就要列出需要行动目标,但在这之前,我们需要对行为类型有个基本概念。

1、首先对行为类型有个基本的了解

《想到又做到》将人类所有的行为都可以分成三类:

  • 自动行为:完全自动化下意识的部分。比如不知不觉咬嘴唇;不自觉地吃摆在面前的实物等,当然也包括自动已经形成好的习惯比如刷牙。
  • 冲动行为:人们在内心强烈驱使或在愤怒下所做的事,能够意识却克制不了。比如上瘾或痴迷于某事,一早醒查看手机。当你做这个事的时候,你还是有部分意识的,偶尔也能克服但是通常情况下改变不了这种冲动。
  • 常见行为:就是平时反复做的事情,至少在做的时候,有部分时间是有意识的。比如:想吃垃圾食品;有意识的按下闹钟再多睡一会儿,持之以恒的进行运动饮食、锻炼;学习技能、语言等
我,什么都平凡,却年入25万:从2本应届生快速变身银行精英女性

平时,这三种行为交织在一起,人们很少将其清晰分开,比如小惠的案例中:

小惠经常因为紧张,脑子进入浆糊状态,甚至有一次,被经理骂。

“脑子进入浆糊状态”,实际上就是不能对自己的行为有清晰概念,进而导致无法选择正确行为的状态。我们对行为类型概念有了基本了解,接着,我们需要列出一张自己需要改善的行为清单,也就是确定我们的目标。

2、其次,我们列出一张需要改善的行为清单:

小惠好好总结了一下自己刚入公司的行为,列出了下面的需要改善的行为清单:

  • 看到前来办理的客户就紧张,生怕出错
  • 看到师傅的脸就不敢问生怕挨骂
  • 看到复杂的业务忘记怎么操作就自责
  • 看到新同事与老员工有说有笑有互动,就莫名自卑
  • 三天两头柜员考试,没时间看书
  • 复杂的业务记不住,做了笔记又没空看
  • 业务出错就认为自己头脑笨、记忆力差

需要说明的是,列出清单后,不要急冲冲花几分钟就马上对行为进行分类。行为分类并不是打钩那么简单。我们接着需要做的是,对我们的解决工具进行了解。好的工具都是定制化的,特别是科学工具都是根据问题类型进行定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科学工具先进行了解,反向有助于我们对行为类型进行精准分类。

那么到底有哪几种科学的工具,有效果的“武器”呢?

我,什么都平凡,却年入25万:从2本应届生快速变身银行精英女性

03 选择武器:完善自我

当我们确定好行动目标清单后,我们需要对我们要使用的工具进行了解和熟悉。《想到又做到》一书为我们提供了行为改善的七种心理武器,这七种武器的英文首字母拼接在一起就是科学单词science。我们将这七种武器统一叫做行为改变的“科学模型”或者“science模型”。

我,什么都平凡,却年入25万:从2本应届生快速变身银行精英女性

达成持久改变需要利用这7种武器的力量,分别是:阶梯模型、社交磁力、要事为先、极度容易、行为在前、致命吸引与反复铭刻。掌握这7种武器,我们就相当于拥有了将改变坚持到底的密钥。

不同的行为类型,需要不同的武器支持。要坚持的行为越复杂,要用到的武器就越多。使用的武器组合越丰富,行为改变的效果就越好

1、实现持久改变的七种心理武器

第一种武器“阶梯模型”:整合步骤、目标与理想

我,什么都平凡,却年入25万:从2本应届生快速变身银行精英女性

你所设计步骤的大小应取决于你聚焦的是梦想还是目标。把焦点放在小步骤上,一个人便会有更高的成功概率,切忌一口吃个大胖子。

第二种武器“社交磁力”:让他人成为推动自己改变的力量

一个强大的社群必定具有“社交磁力”。让他人成为推动自己改变的力量,现在人不管干个啥都要加个群,但只有持续为这个群贡献的人,才能感受到社群对自己的帮助。

第三种武器“要事为先”:找到对自己重要的哪件事

找到对自己最重要的那件事,实际上社会关系能让人开心。有时候,它比金钱更能让人坚持做事。首先,金钱不如人们想象中的那样重要。其次,社会关系比人意识到的更重要。

第四种武器“极度容易”:越简单越能坚持到底

极度容易背后的心理学原理:穿越障碍物。人们总是希望事情很容易做,他们喜欢容易做的事情,也会坚持做那些极度容易的事情。

第五种武器“行为在前”:行为改变了,意识也会随之改变

“思想决定行为”是许多畅销励志书的理论基础。然而对于大多数资质平平的普通人来说,持久的行为改变始于先做一些小小的行为改变,接着让意识反映出这种改变。这样更现实、更具有操作性。

第六种武器“致命吸引”:极度诱惑能让你无法克制的坚持下去

欲罢不能背后的科学原理道理很简单。如果人们做某件事感觉到了奖励,就会继续做下去。把无聊的事情变得有趣、具有奖励的性质,有助于你坚持目标。

第七种武器“反复铭刻”:把行为变成习惯,将习惯设成默认

行为变成习惯,将习惯设为默认,反复刺激能让行为变成习惯,铭刻进脑海。大脑的运作原理就是这样的。它不断寻找让任务变得容易做的方法,把重复的行为变成不需要太多思考的习惯。

2、针对行为类型,进行武器组合

书中作者是这样将7种武器应用到对应的场景行为:

对付自动行为的终极武器:极度容易、反复铭刻

对付冲动行为的终极武器:极度容易、反复铭刻、行为在先、致命吸引

对付常见行为的终极武器:社交磁力、阶梯模型、要事为先、极度容易

对于具体改善行为来说,对应用哪种武器,只要将清单上的行为进行分类好,用什么武器根据作者给出的方向照做就行。我们不用纠结为什么要用这个武器,而不是用那个武器,我们只需要根据方法直接运用到工作中验证它的效果就行。也就是做,在实战中感受到武器的威力,效果,这么多武器,在对应表中找到自己最趁手的。

那么,最后如何进行实战整合进攻呢?

我,什么都平凡,却年入25万:从2本应届生快速变身银行精英女性

04 整合进攻:升级自我

1、联合作战、产生效果

有了想要改变的行为清单,和7个思维模型,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进行有效的组合。

现代军事思想领域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联合作战,比如空地一体化进攻:这7种职场心理武器也具有叠加作用:使用其中一种兴许有效,而使用两种、三种甚至更多种,一定会更有效

【案例说明】我们先举一个最通俗易懂的生活案例。比如你觉得每天刷手机花的时间太多了,想要做出改变,用肖恩·扬的方法我们应该这么做:

先判断一下每天刷手机这个行为是自动行为?冲动行为?常见行为

认真觉察以后认为是冲动行为,总是抑制不住冲动想刷手机,虽然意识到这样不好,但就是停不下来。

然后在冲动行为对应的武器表中,选择下面两种武器联合作战

  • 第一种对应武器“极度容易”:我们不是要让“刷手机”这件事极度容易,而是要让“做到不刷手机”极度容易,怎么做呢?比如设置手机勿扰模式,虽然无法抑制主动去看手机的冲动,但是至少抑制了因为手机铃声提醒去看手机的行为,这个方法极度容易,我们内心也是容易做到的。
  • 第二种对应武器“反复铭刻”:我们不要图方便在手机上设置“每天早晨8:30自动进入手机勿扰模式”,这样达不到反复铭刻的目的,我们可以设置每天提醒自己把手机设置为勿扰,但是进入勿扰模式这个动作一定要做!因为这样才是对大脑的刺激,才能达到反复铭刻的目的。

联合作战很容易有效果,而当有了效果以后,我们就会自觉强化,并固定改善行为。

2、持续行动、刻意练习

最后,我们要认知到,这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不是每次行动都保证可以成功的任务,同时,对于新的思维工具也要熟悉。

小惠采用持续行为、刻意练习的方式,将自己的行为变成了工作的条件反射,最终不觉得痛苦也不觉得刻意,持续至今。现在的她:

看到前来办理的客户就紧和怕出错 VS 笑脸相迎,不急不慢跟着自己的节奏,不怕出错便再也没出错

看到师傅的脸就不敢问生怕挨骂 VS 以前的老师傅手脚变慢,反过来请教她

看到复杂的业务忘记怎么操作就自责VS 再复杂的业务,哪怕是新上的也能推敲出来

看到新同事与老员工有说有笑就莫名自卑VS 已快乐融入团队,已升职为主管


小惠这个事情已经过去3年了。前不久,小惠准备和她男朋友回老家结婚。走之前,特意到我家里来提前拜年。

现在的她,早已不是当初的稚嫩职场新人,已经成长为一个自信、开朗的职场女性。

趁着她男朋友上洗手间,我偷偷问她:“我听你们行长说,今年你们年终奖不少啊,怎么样,现在能在北京扎根了吧?”

小惠小声笑道:“叔,不瞒您说,今年收入不错,乱七八糟加起来25万吧。”

这时候,正好,她男朋友上完洗手间回来了。

小惠大声说道:“我们结婚以后,要一起更加努力工作,争取继续升职加薪,为在北京买房而奋斗!”

各位看官:更多头条写作技巧、各类升职加薪干货,我也不想藏着掖着了,也想互动性更高一下。欢迎加入我的【财富学习委员会】圈子。

每日分享,但是永远免费!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