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让蜀国不安宁,不能安居乐业,时不时来点惊心动魄,可否考虑像明朝那样来个大迁移?

走遍焦作


说起来,四川的确是很多地方属于地震带,但是,成都最近几年,不知道是因为建筑抗震系数高,还是因为盆地或平原等地形原因,也没听说有什么大的地震,而且城区还在一环一环的往外修。

△源自中国地震局官网——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基础资料

可能离成都最近的,也就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了,汶川位于成都的西北面,然后绵阳的北川、德阳的绵竹这些地方,当时也是受灾比较严重的地方,这几个地方都位于四川盆地的西北部。

从地形图上不难看出,成都平原的西北边缘,有一个龙门山脉,东面是都江堰和邛崃,西面是雅安和阿坝,整体上是东北—西南走向的,龙门山受造山运动的影响,形成由西北向东南推覆、滑覆的规模宏大的构造带。

△成都平原附近的地形图,西北面的山脉很明显

1970年的时候,成都的大邑县,也发生过6.2级的大地震,算得上成都有史以来规模巨大的一次地震,北起理县、汶川,南至西昌,西至丹巴,东到成都均有震感。

△大邑县的地理位置

其实,对于四川人而言,这些年,有不少人从四川的各市州,往成都迁居

,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省会城市经济发达,另一方面,也不排除为了躲避地震等地质灾害等因素的可能性。

但是,也不能说,成都就是没有地震的绝对天然安全之地,位于成都东侧,有重庆、贵阳等城市,相对而言,贵阳的地震风险可能更小一些,毕竟深处西南内陆腹地,不沿江、不沿海,大的那种破坏性地质灾害比较少见吧。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以后,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曾针对全国省会城市进行地震危险度进行排名。结果贵阳市以0.13的风险度,在30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19名。

△“湖广填四川”

历史上, 涉及到“大迁徙”的,在坊间邻里,曾经听说过“湖广填四川”、“四川填云贵”等说法,其实,在古代,出于躲避战乱,或者是为了繁荣一个地方的经济,由皇帝指令部分人群到特定区域居住,还是比较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在现在,如果是所谓的“大迁移”,可能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现在虽然云贵川渝之间的交流力度很大,而且高铁也很方便,但毕竟迁移居住的成本也是不得不考虑的,光是居住这一关,现在普通家庭,一套刚需住房毕竟也不是小数目,况且,现在重庆、昆明都已经是新一线,只剩下贵州的贵阳可能还属于二线,房价还相对比较低洼一点吧。

△都江堰市周围的大山

对于经济条件稍微宽裕的家庭,其实未必人家“居有定所”,也许一年四季,不用被上班、工作等束缚住,冬天在海南三亚,夏天在贵州贵阳,就算哪怕是成都人,可能一年到头待在成都居住的日子也不是满打满算的365天,毕竟,现在世界那么大,都想去看看,一辈子待在一个地方一个城市一成不变的,还是很遗憾的,不少人都想出去走走,只是要么是现实原因没钱,要么是家庭拖累的。

但是,对于年轻人而言,选择的机会就多一些,就好像现在贵阳的年轻人很多,可能最近几年的发展速度,就业岗位和工作报酬提升,也是吸引不少年轻人来贵州打拼的原因之一吧。


贵阳小数据


在网络上总有一些人把地震整得妖魔化了,四川地震虽然比其他地区频繁但也达不到人口全部迁移的程度,就算是512大地震那么强烈的地震也没有大面积迁移。四川地震相交于其他地区地震很频繁,但大地震是百年难遇的。这跟四川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这是先天因素无法改变。512地震过后,四川省对于建筑的抗震能力进行了加强,这也是我们四川为什么人口这么多的重要原因。也请各位网民朋友一天天的不要在网络上对四川过余的描述!


微天府


我简单从明朝初年的大迁移来探究一下古代移民的可行性,大迁移过程中到底有哪些问题。借此来对蜀国到底能不能通过人口大迁移实现安居乐业进行探究。

明朝之初,中原人口稀少土地荒芜。根据《明太祖实录》中记载“两淮以北,大河以南,所在萧条。”在朱元璋功成名就以后风风光光回老家凤阳时看到家乡的情景后也有感而发:“

田野荒芜,由兵兴以来,人民死亡,或流徒他郡,不得以归乡里。骨肉离散,生业荡尽,此辈宁无怨嗟?”关键朱元璋还是一个特别恋家的人,就觉得凤阳这地方好,明朝建立以后还想着把都城搬到凤阳去,虽然最后没搬成,但是对于凤阳这片土地还是饱含热泪的,于是为了凤阳的人口繁盛,也为了中原人口的繁荣,朱元璋开始了他的移民计划。

洪武七年,朱元璋“徒江南民十四万实中都

”,他将十四多万人从江南地区移到了凤阳,这些江南百姓自然不愿意到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但是一切由不得他们说了算。就这样通过一次次的移民,朱元璋让凤阳这个地方从十三万人扩大到了四十八万八千人,数量翻了好几倍。朱元璋也不是说把百姓移到凤阳就任凭他们自生自灭,他还是实行了很多政策的,比如兴建水利,发展交通等一系列措施,让凤阳出现了“一郡桑麻翠如洗”的繁荣景象,土地数量达到了四十万顷,凤阳以比战乱前更繁荣的景象屹立在中华大地上。

可是这里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人口过于膨胀导致的环境严重恶化。移民过来的百姓开荒毁林,围湖造田,破坏了淮河生态,凤阳也由此十年更有九年荒,万历六年的时候,凤阳的人口只剩下一万三千八百九十四口,其他人不是饿死就是跑路了。按照张宏杰的说法就是如今淮河流域不如苏南地区发展好的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当年移民所造成的的环境破坏。


另外大迁移还有很多的先决条件,比如明朝的黄册制度,可以对各地的人口密度,人口迁出地,人口迁入地都有明确的了解。对官员的护送,给百姓发多少种子、粮食和农具也有具体安排。迁移途中也是尸骨累累,“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据说山西移民皆为小趾重甲就是因为防止人们半路逃跑,就在脚小趾上划一道口子。背手的习惯则是因为长绳捆绑,押解上路所养成的。就连上厕所之所以叫解手,就是因为要报告长官解开双手,才能方便。

大迁移需要如此大的工程,需要如此严密的流程,还有这么多的后果,所以我认为蜀国从迁移开始再到结束,过程实施困难,效果还不一定好。那么各位看官觉得蜀国为了躲避地震进行大迁移是否可行呢?


邯郸醉


你躲过了初一,就躲过了十五?汶川人民走了吗?那么一场大地震,是不是他们又都回来了。把房子建设的结实些,建设等级搞过八级地震,一般的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人生遇到一些灾祸你就想逃避,什么时候是个头。

所有的困境都是你应该遭遇的。

我们与天地共存。

不要怕,有全国人民是你们的大后方,支持你,温暖你。

人啊,最难离开的就是家乡,所以,家乡再不好,也舍不得。

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其优势,也有其劣势。

哪里是最好的,能养育你的地方就是最好的。

感恩那些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你的人吧。

不逃避,别抱怨。感恩老天还让你活着,大难不死的你有更加重大的责任等着你,建设好家乡,这是责任担当,是使命。

转了一圈以后,你发现,还是家乡好。


东北向前


看看中国地震带和全球地震带分布图,智利、日本、印尼这些国家,全国都在地震火山活跃带,夏威夷至今还有活火山和流动的熔岩,中国台湾地区也是地震频发…

当地人搬迁了吗?没有。相反这些地方人口众多,也是旅游胜地。

人类对抗地震的最好的办法,是加强建筑质量,提高房屋抗震等级,不要建豆腐渣工程,而不是想着躲避逃跑。

人们往往对不了解的东西充满恐惧,提问者应该是从来没经历过地震,以至于谈震色变。




旅行顾问招财猫


四川在全国的国土面积49万平方公里,五个江苏,或三个福建大,地震带在川西偏远青甘陕边界一带,对整个四川来说没太大危害,过去属西康省内,四川中东部才是人口密集区,川东北自古无地震,占总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都生活在安全区,有些人知识面小,杞人忧天,唐山大地震过,北京安全吗?答案一样,大四川安全。


李小花A原名粉丝4000


气候环境四川是真好,作为四川人不赞成这种杞人忧天的说法。到是国家应该大力扶持四川农民建房提高房屋抗震能力把自然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这点应该多学习下日本。


创胜之人


我们目前本土四川人多数都是清初湖广填川进来的,延及我们这里已经十一代了。祖先除了战乱人祸瘟疫痛病以及自然死亡之外,极少数自然灾害死亡。

明朝朱元璋杀了不少山东人,导致山东人锐减,明初曾有很多四川人迁居山东的胶东半岛。但那个时候四川人和我们现在四川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现在的四川主要来自于湖广。

成都平原(我们叫川西坝,从绵阳延伸到乐山狭长地带)属于扬子板块,东起龙门山延伸至台海,属于五亿年前形成的板块,比较古老,板块稳定坚硬。不然无论印度板块怎么冲击,都顶不过扬子板块,只能依靠青藏高原隆起来缓解印度板块的冲击。由于成都平原在扬子板块边缘,所以就有不少的矿产资源,著名的古人卓文君,她家就是山东移民邛崃的富豪,富裕原因就是采掘铁矿石炼铁。

远古的成都还是一片湖泊,所以成都有别于其它冲积平原,是少见的沉积平原。什么叫沉积平原?就是说地下层,有淤泥、卵石。不知道大家看过这类科技节目没有?地震多发的日本在建高层建筑时,都要深掘地基,一层又一层铺垫碎石软土作为抗震缓冲。那么成都平原有天然沉积层作为缓冲,应该是非常安全的。历史上,成都平原也没有发生过地震,都是周边地震。


活的自在点


这个问题,我就只能骂骂你,把你骂醒,你根本就没好好学过地理,人类在世界的主要聚集区域大都分布在板块和板块交界处,这里多火山和地震,这都是正常的地壳活动,环太平洋地震带里,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经济体都有很多个。还有我国内,不光四川还有宁夏,河北都发生过大地震。比如固原和唐山大地震,后者离天津和北京都很近,按你的提问,岂不是要迁都。




3D地图奇葩说


地壳下有软流层,不同地貌就像冰山一样浮在上面。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属于两种地貌,两种”冰川”,摩擦久了容易地震。所以图中红线就是地震频发地带,汶川雅安宜宾都在上面。另外太行山燕山与华北平原交接处也是地震带.

拿四川来说,盆地内尤其是成都平原,因为历史属于淤积地质板块,内部很难地震,淤积物也有减震效果。即使离地震带近,周边8级地震对成都平原影响有限,基本无伤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