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按60%和100%兩個檔次繳費,領取的“退休金”差別大嗎?

Mc少爺


養老保險是參保人60歲(或55歲)退休後主要的經濟來源,福利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退休老人的生活狀況,因此養老保險政策變動、養老金上調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

一般來講,城鎮職工、靈活就業人員參加養老保險,繳費比例一般為當地城鎮職工社會平均工資的60%至300%。私營企業為職工繳納的比例一般為60%,國企、銀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繳費比例一般為300%,二者繳費比例不同,退休後的養老待遇也會有2倍左右的差距。

對於職工本人來講,如果養老保險比例可以自由選擇,繳費60%和繳費100%,退休後待遇有多大差距呢?

城鎮職工按照60%和100%的繳費比例繳費,退休待遇相差多少?

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由企業和職工本人共同繳費。以2018年北京城鎮職工社會平均工資7855元為繳費標準,社會平均工資每年上漲500元,繳費15年,按繳費基數60%和100%計算待遇。

(1)繳費基數為60%:

  • 個人賬戶養老金=170325×60%×8%×12÷139=705元

  • 基礎養老金=14855×(1+60%)÷2×15%=1782元

  • 養老金=705+1782=2487元

(2)繳費基數為100%:

  • 個人賬戶養老金=170325×100%×8%×12÷139=1176元

  • 基礎養老金=14855×(1+100%)÷2×15%=2228元

  • 養老金=1176+2228=3404元

城鎮職工個人繳費全部進入個人賬戶,企業繳費16%,二者待遇差距將近1000元,因此城鎮職工按100%比例繳費更換算!

靈活就業人員按照60%和100%的繳費基數繳費,退休待遇相差多少?

靈活就業人員以個人身份參加職工保險,需要繳納當年城鎮職工社會平均工資的20%;其中8%進入個人賬戶,12%進入統籌賬戶。按照60%和100%繳費基數參保後,待遇算法基本與城鎮職工相同。不同的是:

  • 按照60%的基數繳費:城鎮職工15年共需要繳費9.8萬餘元,全部進入個人賬戶,大約3.2年就可以收回“本金”;靈活就業人員15年共需要繳費24.5萬餘元,其中9.8萬元進入個人賬戶,大約8.2年才能收回本金。

  • 按照100%的基數繳費:城鎮職工共需要繳費16.3萬元,大約4年收回本金;靈活就業人員共需要繳費40.8萬元,大約10年回收本金。

因此,對於企業職工來講,繳費基數越高越划算;對於靈活就業人員來講,繳費基數為60%更為划算。

目前全國職工養老金待遇平均水平在2800元左右。對於繳費比例問題,你弄明白了嗎?

重慶中公教育


首先小才可以明確回覆你:大,而且很大

為方便計算,以山東省為例,2018年在崗人員的社會月平均工資大約為6000元,繳納年數按照最低年限計算,15年。(時間越長,差距越大)

按60%檔次時

  1. 繳費基數為3600元
  2. 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3600*0.08*12*15=51840元
  3.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51840/139=372元
  4. 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2 × 全部繳費年限×1%=6000(1+0.6)/2*15*1%=720元
  5. 退休後每月領取的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372元+720元=1092元

按100%檔次時

  1. 繳費基數為6000元
  2. 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6000*0.08*12*15=86400元
  3.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86400/139=622元
  4. 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2 × 全部繳費年限×1%=6000(1+1)/2*15*1%=900元
  5. 退休後每月領取的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622元+900元=1522元

共享人才


養老保險按60%和100%兩個檔次繳費,領取的退休金差別大媽?根據我的經驗,差別還是還是比較大的。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個人觀點:

第一,在同等繳費基數的情況下,繳費金額相差了40%。

養老保險繳費,分為在崗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兩大類。在崗職工是按照本人實際工資來作為繳費基數,靈活就業人員是按照當地統計部門公佈的上一年的職工社會平均工資來作為繳費基數。在相同繳費基數的情況的下,按照100%來繳納養老保險比按照60%來繳納養老保險,繳費金額多了40%。比如繳費為5000元,按照100%來繳費,繳費基數還是5000元,如果按照60%來繳費,繳費基數為3000元。以在職職工為例,假如按照5000元 的100%來繳納,個人繳費比例為8%,那麼每月需要從工資中扣除400元,每年扣除4800元,這4800元就是計入個人賬戶的資金,如果繳費15年,個人賬戶資金為72000元;如果按照60%來繳費,每月扣除240元,每年個人賬戶資金為2880元,繳費15年,個人賬戶資金為43200元。按照100%來繳納養老保險,比按照60%來繳納養老保險,15年個人賬戶多出28800元,正好多了40%。

第二,按照100%來繳納,基礎養老金比按照60%來繳納的多20%。

在基礎養老金的計算中,全國統一的計算方式是退休前當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與個人平均指數化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繳費每滿一年發給1%。假如退休時上一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為6000元,平均繳費指數為5000元,那麼按照100%來繳納的,二者的平均值為5500元,繳費每滿一年為發給1%,就是每月領取基礎養老金55元,繳費15年,每月領取基礎 養老金825元;如果按照60%來繳納,二者的平均值為4500元,按照每一年發給1%,每月領取45元,繳費15年,每月領取基礎養老金675元,按照100%來繳納比按照60%來繳納的,每月基礎養老金要多出20%左右。

第三,按照100%來繳納,個人賬戶養老金比按照60%來繳納要多40%。

上面我們已經計算出瞭如果按照100%來繳納養老保險,繳費15年個人賬戶資金餘額為72000元,如果按照按照60%來繳納,個人賬戶資金餘額為43200元,假如都是按照60歲來辦理退休,計發月數為139個月。那麼在不考慮個人賬戶利息的前提下,按照100%來繳納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為每月518元,如果按照60%來繳納,每月個人賬戶養老金為311元,從這個數字看出,在同等繳費基數的情況下,按照100%來繳納的個人賬戶養老金也比按照40%來繳納的要多40%。

綜上所述,如果在繳費基數一樣的前提下,按照100%來繳納的養老金,每月養老金為基礎養老金825元+518元,等於每月1343元,如果按照60%來繳納,每月養老金為675元+311元,每月領取的養老金總額為986元。總結起來按照100%來繳納養老保險的人員,比按照60%來繳納養老保險的人員,每月養老金要多357元,每月多出27%左右。這個計算是在每年繳費基數都是在5000元,沒有考慮個人賬戶利息前提下的計算結果,在實際中每年繳費基數是變化的,個人賬戶利息也是比較高的,利息對養老金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


幫兄愛唱歌


按60%的檔次與按100%的檔次繳納,二者的繳費金額可是整整差了40%。如果說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金額差距也在40%,那這個差距可就大了。但真的會是這樣嗎?具體看保叔分析!

初始養老金對比:差距較大

我國的養老保障體系充分體現了公平原則,多繳多得

,長繳多得。繳費檔次選擇越高,繳交的錢也就越高,以後計算出來的養老金金額也就越高。

以保叔所在城市廈門分析,廈門養老金計算公式: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① 基礎養老金。基礎養老金月標準,以參保人員退休時全市上一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一年發給1%,計算公式為:

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全市上一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參保人員退休時全市上一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② 個人賬戶養老金。每個月參保人員繳交的金額有一部分是轉到個人賬戶上(繳費基數的8%轉入),一部分是轉到統籌賬戶(繳費基數的12%轉入)。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準為職工退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按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確定。

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

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為:

退休年齡應以週歲為標準確定計發月數。

保叔舉個例子:廈門的張先生,繳交社保15年,社平工資假設為6288元/月,以社平60%和社平100%為基數對比,暫不考慮個人賬戶計息和社平工資變動情況,退休時分別可以領取到多少的養老金?

① 按社平60%為基數,退休時養老金=【6288*(1+0.6)÷2×15×1%】+【(6288*60%*8%*12個月*15年)÷139個月】=1145.56元/月

② 按社平100%為基數,退休時養老金=【6288*(1+1)÷2×15×1%】+【(6288*100%*8%*12個月*15年)÷139個月】=1594.62元/月

可以看出,按60%和100%為基數來繳社保,退休後初始養老金一個月相差了449.02元二者的差距大約在28%。再加上個賬計息、社平工資調整等因素,差距只會大於28%,因此,在保叔看來這個差距也是蠻大的。

養老金調整金額對比:差距較小

大家都知道,每年國家都會對上年度已退休的人員進行養老金金額的調整,按照“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調整辦法。其中,掛鉤調整體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也就是鼓勵參保人員退休前多繳費、長繳費就可以多得養老金。

以廈門2018年的調整辦法為例:

掛鉤調整與本人養老金掛鉤:按2017年12月本人養老金的2.1%調整。

保叔以前面的老張來舉例:

① 2017年退休的,選擇60%檔次的,養老金是1145.56元/月,2018年掛鉤調整金額是24.06元/月;

② 2017年退休的,選擇100%檔次的,養老金是1594.62元/月,2018年掛鉤調整金額是33.49元/月;

二者每個月相差9.43元,一年相差113.16元。對比,在養老金調整金額上二者的差距甚小。

綜合上述兩點考慮,保叔覺得養老保險按60%和100%兩個檔次繳費,領取的養老金金額差別還是挺大的。有條件的參保人員,要想以後養老金水平高些的,不妨提高繳費水平哦!


家加社保


根據國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明確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從60~300%的社平繳費基數之間,任選繳費基數。那麼按照60%和100%基數繳費,養老金待遇會相差多少呢?

養老金待遇計算公式

目前,我們的養老金計算公式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

第一,基礎養老金。等於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平均繳費指數是歷年繳費指數的平均值。每年的繳費指數,實際上是本人的繳費基數除以社會平均繳費基數。60%檔次繳費就是0.6,100%檔次繳費就是1。

另外,要跟繳費年限、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相掛鉤。

通過計算公式,如果我們按照60%基數繳費一年,基礎養老金等於0.8%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15年是12%,40年是32%。

如果按照100%基數繳費一年,基礎養老金增逾1%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15年是15%,40年是40%。

因此,單純如果只看一年的話,基礎養老金待遇會相差20%,比繳費基數40%差距縮小了一些。

第二,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餘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是由人社部統一發布的表,從40歲到70歲每年都對應著計發月數。50歲是195個月,55歲是170個月,60歲是139個月。

個人賬戶的餘額等於每月繳費基數的8%以及歷年結存的利息。

按照按照60%基數繳費和100%基數繳費,個人賬戶生成的餘額和利息比例也是60:100。退休年齡都同一的情況下,自然個人賬戶養老金待遇比例就是60:100。

兩項綜合起來,按照各自的權重不同,養老金60%社平繳費基數繳費和100%基數繳費,最終的養老金待遇如果用百分比來比較,100%基數繳費養老金待遇是100的話,60%基數的待遇是72。

不過,這僅僅是當年繳費當年退休的情況,如果我們繳費時間比較早,由於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利息趕不上社會平均工資的增長率,可能會相對貶值。這樣相應的比例會比72%更高一些,最高不超過80%。

特殊情況,是過渡性養老金。一些退休人員養老金還有第三項,過渡性養老金。由於過渡性養老金是對建立個人賬戶之前繳費時間,的一種缺少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補償。它之前沒有繳費指數,一般是根據職工的平均繳費指數(也有地區是按照1計算)判斷,因此,如果我們高基數繳費能夠提升過渡性養老金。這樣的話退休養老金待遇又會拉開。


綜上所述,低基數繳費略微佔一點便宜,但相對來講跟繳費基數相比,相差不大。如果涉及到過渡性養老金,高繳費基數又略佔便宜,總體是十分複雜的。

養老金的差距是不會彌補的

我們養老金待遇的基本原則還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大家都知道養老金退休以後會年年調整,基本上按照定額調整,掛鉤調整,適當傾斜三種方式進行。

定位調整和適當傾斜都是非常公平的,統一條件的人,增加的錢數都相同。

掛鉤調整又分為按養老金水平掛鉤和按繳費年限掛鉤,按養老金水平掛鉤一般是增加一定的比例。

所以,養老金繳費基數差異造成20~28%的待遇差距,但是以後每年增長養老金待遇,總是按照養老金較高的增長錢數多的原則進行。

養老金待遇高的會始終待遇高。這樣對於我們退休的生活就應當仔細考慮了,我們是需要很低的養老金水平呢?還是較高的養老金水平?

雖然,自己按較低基數繳費能夠省下一部分錢,但是跑不贏通貨膨脹的。所以,繳納保險還是要根據收入情況繳納,如果能夠負擔得起,還是高繳費基數好一點。


暖心人社


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按照60%和100%兩個檔次繳費,養老保險繳費金額的差距是40%,但由於基本養老金的計算公式所決定,養老金的差距不會達到40%,而是會有一定程度的縮小。

如果想要量化地說二者差距有多大,那是比較困難的事。因為,社平工資、繳費時間、退休年齡等因素,都會影響養老金的計算。

根據統計歷史數據得出的結果,如果同是不間斷繳費15年後滿60歲退休,兩種情況的養老金相對差距大約是26.5%(即養老金低的為養老金高的73.5%);如果繳費20年則相對差距為25.9%;如果繳費25年則相對差距為25.3%……

就二者差距的絕對值而言,如果是2019年60歲退休的參保人,按照社平工資5500元計算的話,兩檔繳費帶來的基本養老金差距約為330~500元,且繳費時間越長二者差距的絕對值越大。


顏開文


區別不大,至少沒有想象的區別大。為了說明,可以把問題改得更加極限一點,按60%交和按300%交,區別都沒有想象得到。

01,個人賬戶按比例增加

以下我們就按60%和300%來分別計算一下。

為了方便,我們就假設社會平均工資5000元。所以按60%交就是按3000元來交,按300%交,就是按15,000元來交。

首先看一下個人賬戶的情況,按3000元交百分之八,進入個人賬戶就是每個月240元。按15,000元交8%,就是每個月1200元。交費的差額是5倍。

所以未來個人賬戶累計出來的餘額也是5倍。未來從個人賬戶領取的退休金同樣是5倍。只看個人賬戶的養老金是公平的。

02,統籌賬戶養老金跟你的想象不同

統籌賬戶領取的養老金,以退休時的社會平均工資作為基數計算。要乘以繳費年限的係數。因為我們假設兩種交費方式的年限都一樣,所以這個係數是一樣的。

還要計算一個係數,就是繳費工資的係數。

為了方便這裡直接說出係數的結果,如果按照60%交這個係數等於0.8,如果按照100%交這個係數等於1如果按照300%交這個係數等於2。

所以按照3000元交社保,16%就是480進入統籌賬戶。按照15,000元交社保,就是2400進入統籌賬戶。差距而同樣是5倍。

但是領取退休金的時候,按60%交的,統籌賬戶的退休金乘以係數0.8,按300%交的乘以係數2。差距2.5倍。

交在統籌賬戶的錢差距5倍,從統籌賬戶領的退休金差距才2.5倍。對於個人來說才是不公平的。這體現了社保設計的社會公平,而不是個人公平。

03,應對方式

按60%交和按300%交的養老金差距尚且不大,那麼按100%交的差距就更小了。

所以對於可以自己選擇消費激素的人來說,最好的辦法應該是按60%交,然後把原來準備多交點的費用,用來做做其他投資理財,當然不要把它花掉了。

商業保險不錯,基金定投也可以。總之懂得怎樣理財未來的退休生活才會更好。

“財說得明白”,這裡用簡單的語言,把理財的東西說得清楚明白。已經發表的文章,包括房產,基金,銀行理財,黃金等,有些熱文已經收錄在菜單裡,請你關注,在後臺查看菜單。


財說得明白


〔職說社保〕觀點: 養老保險遵循【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按照100%檔交社保一定比60%檔退休時領到的養老金高,不過60%檔的養老金回報率卻比100%檔的高!

按照100%和60%檔交社保,退休時養老金能差多少?

  • 月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 基礎養老金月標準以本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 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準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國家規定的計發月數(常見的有50週歲為195個月,55週歲為170個月,60週歲為139個月)。


1.基礎養老金兩者能差多少?

退休上一年度職工月均工資為X,繳費年限為N的話,則按照60%檔繳費基數交社保,退休當月基礎養老金為0.8XN%;按照100%檔的話為XN%,比60%檔高出20%。

2.個人賬戶養老金兩者差多少?

男性的法定退休年齡是60週歲,退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的計發月數為139,忽略利息的前提下,則按照60%檔繳費基數交社保,退休當月養老金為60%X×8%×12×N÷139=0.4XN%;

按照100%檔的話為100%X×8%×12×N÷139=0.7XN%,比60%檔高出40%。

按照100%和60%檔交社保,退休時領養老金哪個更划算一點?

根據養老金計算公式可以得出,按照60%檔繳費基數交社保,退休當月養老金為0.8XN%+0.4XN%=1.2XN%;按照100%檔的為XN%+0.7XN%=1.7XN%,比按照60%檔繳費基數月養老金高出29.4%。

退休前選擇100%檔繳費基數比60%檔繳納社保費的話高出40%,而退休後選擇100%檔繳費基數僅比60%檔月養老金高出29.4%。所以,

雖然,繳費基數越高,退休月養老金越多,但是,繳費基數越高,養老金的回報率就越低。

寫在最後的總結:

如果是員工正常在用人單位上班,由公司代扣代繳社保,按照應發工資作為繳費基數,繳費基數越高,退休時領到的養老金越多,就越划算;

如果是個人全額交社保,可以根據經濟水平和健康狀況,選擇繳納高基數還是低基數的社保。

身體健康,經濟狀況不錯,可以選擇高基數;身體狀況一般,經濟狀況不太好,可以選擇最低基數繳納,保證享受醫保和無期限限制的養老金為最佳的選擇!

歡迎【關注懂社保、懂退休、懂職場的〔職說社保〕】,一起學習更多職場和社保實操知識。更多【分享】,更多【收穫】!

職說社保


養老保險按60%和100%進行繳納,最終能夠領取到的養老金差別其實是蠻大的,因為他們在繳費的時候就相差了40%

退休以後能夠領取到的養老金的多少有幾個因素,所決定第一個是繳費基數,第二個是繳費的年限,第三個是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

我們假設題主所說的繳費年限和社會平均工資都一致的情況下,只算基數的差別60%和100%相差40%。

那麼在計算養老金的時候,有以下幾個區別?

第一個是基礎養老金部分,基礎養老金的算法是社會平均工資加上繳費指數工資,除以二乘以繳費年限再乘以百分之一,在這裡大家可以清晰的瞭解到一個乘的基數是100%一個乘以的基數是60%,所以它們之間的差別還是蠻大的

第二個是個人賬戶養老金部分由於他們繳費的基數相差40%,他們個人養老金的個養老金的個人賬戶部分相差的金額也大概在40%。個人繳費的金額除以139個月,最後能夠得到一個差距,就是他們每個月領取個人養老金的一個差額部分。

第三個在每年的養老金上調的時候,由於他之前所領取的養老金的金額不同,領取百繳納100%的人,它們的上漲的幅度幅度是一樣的,但是他的上漲的金額會更高,所以年復一年,他們的差距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大。

最後若是換成現有的物價水平,都按照繳納15年的一個基數進行一個計算,那麼繳納60%的15年的大概能夠領取到900元左右,繳納100%的繳納15年的大概能取領取到的金額是在1300一個月左右。

好的,感謝您的閱讀,我是你身邊的社保顧問潘元利,有任何關於社保,醫保,養老金或者商業保險的問題都可以關注,給我發私信,再見。


潘元利


對於養老保險繳費比例60%和100%兩次檔次,雖然這兩者數字上只相差40%,但其實這兩個繳費比例所得到的待遇是相差很大的。

多繳多得想必大家都知道,按照100%的比例繳納所得到退休養老金一定會更多,如果大家對這個概念不理解,或者很模糊,我舉個簡單的例子。

就好比按照60%的繳費檔次來繳納,如果退休後拿到1500元的養老金,那麼按照100%的繳費來繳納,退休後至少能拿到3000元的養老金,甚至更多,所以說,我們在年輕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多繳納養老保險,這樣我們到老了之後就不用再擔心沒錢養老的問題。

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