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金融監管局建立金融服務快速響應機制 疫情防控期間做到 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不緩貸

本報訊(記者 白瑩) 4日,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上,市金融監管局局長霍學文說,市金融監管局會同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北京銀保監局等金融管理部門迅速啟動金融服務快速響應機制,向轄內金融機構發出通知,及時調整相關監管和服務政策。

為做好物資採購資金支付和各類財政資金、捐贈資金的劃撥,積極構築資金匯劃綠色通道,對相關資金匯劃需求,政府部門、金融機構、支付清算基礎設施、相關企業密切配合,保證7×24小時暢通。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資金涉及春節假期期間境外採購防疫物資款項,涉及跨境、跨幣種的支付清算,相關部門和機構在最短時間內完成購付匯、資金調撥和入賬等手續,保證物資的順利交付。

另外,引導和協調金融機構在特殊時期改善和提升金融服務。在監管部門指導下,銀行機構為重要防疫物資和生活物資的相關生產、流通、服務企業,保證充足的信貸資金支持。對急需申請貸款的,加大線上審批力度,適當下調利率,更多地給予信用貸款和長期貸款。對貸款到期的,利用已有成功實踐的“續貸”機制,做到應續盡續、無還本續貸,或給予展期安排,做到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不緩貸。

融資擔保等其他金融中介組織也採取下調擔保費率,減免相關手續費等措施。保險機構建立快速理賠機制,24小時受理理賠報案,針對患者和一線醫護人員簡化理賠程序,放寬了定點醫院、免賠額要求,開發一系列針對醫護人員的專屬保險產品。

據不完全統計,在京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等各類金融機構已累計為疫情防控捐款超過5.4億元,為醫護人員及其家屬提供保險保障超過4000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