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给带娃,但是感觉好像夺走我的宝宝一样,所以有时会特别讨厌她,有这种情绪正常吗?

妈妈叫我穿秋裤


我婆婆说是帮忙其实做老佛爷来了,开始我本着感恩的心一天三顿变着花样做,时间长了我发现她吃饭挑上了,不好吃就翻来翻去的,来我家一共没做过几顿饭,跟我老公说她现在不会做饭了,结果回家待了几天,呼朋唤友的上她家吃饭,做了有十个菜,一回我这又啥都不会了

孩子的饭(孩子辅食)从来都是我和我老公做,她就知道给孩子喝粥,一说也是她不会,我一天在家哄孩子,看孩子,做饭刷碗,给孩子做饭刷碗,忙的不可开交,本来她没来我自己愿意做就做不愿意做就不做的,她一到晚上就用手机打上麻将了,还说孩子别给她抱过去,我真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啊,好在我快上班了


小皮皮皮皮球


导语: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你一定是个新手妈妈。虽然说这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是这个问题我却有发言权,因为这个心理过程我也经历过,而且时间过去还不到一年。我们先来谈谈这个问题发生的原因,再聊聊解决办法。

1

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


在我生产前一个月,我婆婆特意从老家赶过来照顾我,当然坐月子也是婆婆服侍的。


在这期间,做饭洗衣给娃换尿布,都是婆婆一手承包下来的。当然除了这些,她说为了我能休息好,除了娃吃奶的时候,其他时间她都把娃抱走了,晚上还把娃抱去和她一块儿睡,娃饿了再抱给我,吃完再抱走。


那段时间我的心情非常不好,因此,有时饭菜不合胃口我觉得她是故意的,她把娃抱走,我觉得她是在抢我的娃,所以不想让她碰。


直到后来,婆婆回老家了,我一个人带娃。娃特别闹腾,又特别黏人,有时连饭都吃不上,饿的晕头转向,只能找点零食胡乱对付两下。


那段时间让我体验到了带娃的不易,理解了婆婆的苦心,当然也总结了我当时有那种想法的原因。


(1)未适应角色的转变


我们生完小孩突然升级转变为妈妈的角色,潜意识里还停留在未升级前。有时突然想到自己已经为人父母了,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看着那么小小的一个人儿,想到今后要为他遮风挡雨,在这个过程中所遇到的未知的困难,都让我们觉得有些害怕和退缩。因为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份能力,去呵护他的成长。


(2)对婆婆的不信任


婆婆是半路而来,我们相处的时间也不够长,她没有给我足够的安全感,让我完全的相信她。


如果将婆婆这个角色换成是自己的妈妈,我想我不会有“她要抢走我宝宝”的想法,因为我知道妈妈不会抢走我的宝宝,我对她足够的信任。


(3)对孩子的依恋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呆了10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但是足以让我们见证一个生命从无到有的奇迹。


这10个月里,宝宝和我们是一个整体,所有在这段时间所经历的风风雨雨,都有宝宝和妈妈的共同参与。


孩子出生后的前几个月里,我们依然有这种依恋的思想。所以,当婆婆把孩子抱走之后,我们会觉得婆婆是在夺走我们的宝宝。

2

消除这种情绪的办法


在找到我们会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之后,我们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以下几点可以帮助我们消除这种情绪。


(1)接纳自己的角色转变


有一句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现实不是洪水猛兽,我们接纳便是。


不必担心未来所遇到的困难,着眼于当下所有的幸福。


升级为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幸福。妈妈是第一次当妈妈,孩子又何尝不是第一次当孩子?


管他未来遇到的风和雨,我们一起披荆斩棘,携手前进便是。


(2)建立对婆婆的信任感


婆婆未参与我们过往的成长,所以我们对她没有足够的安全感。但她是我们爱人的母亲,她在我们爱人的成长中一路相伴,就像我们自己的母亲呵护我们一样呵护我们的爱人。


所以,每当我们对婆婆有不好的情绪时,想想她是我们爱人的母亲,心里自然容易接受。


(3)分清现实与过往


要知道,宝宝从出生的的那一刻起,就已经不再只是我们肚子里的一个胚芽,而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生命个体。


也是从那一刻起,就是一个在与我们逐渐分离的过程。我们不必为此焦虑,认清现实,有时放手也是一种成长。


当然,我说的放手,不是完完全全不管,而是妈妈适当的让宝宝与家里其他人多接触,带着宝宝一起来适应这个新的世界。否则宝宝以后只黏妈妈一个人,到那时悔之晚矣。

结语:


有这种情绪是正常的,我们不要害怕它。当我们找到原因之后,慢慢就消化掉了,所以不必担忧。


着重说一下,在这几种原因中,我觉得对婆婆没有足够的安全感,是产生这种情绪最主要的原因,所以建立对婆婆的信任感,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燕山野梨


别人家的我不知道,我家确实是抢,就差明说了。她特别看不惯孩子跟我亲,还在吃母乳的时候她说我奶不够孩子吃,断了吧,让孩子吃奶粉,那时候孩子认人了,我抱着孩子吃奶他会抬头看着我笑,我婆婆看见这一幕就很生气,说赶紧把奶断了。后来孩子刚冒话的时候每天就让我抱着,不让别人抱,我抱孩子孩子就开心的笑,然后她就特别生气的说孩子,妈妈妈妈妈妈让你天天找你妈,明天就给你抱老家去,看你还上哪找你妈。还有很多很多事,就不一一细说了,反正我觉得这已经抢的很明显了。


老子忍你很久了知道吗


我的婆婆也在帮我带孩子,生孩子之前有朋友告诉我,如果婆婆带孩子,以后孩子大了一点就不亲妈妈亲婆婆,到时候妈妈会伤心的!

后来孩子五六个月了,天天确实是找婆婆比找妈妈多,可是我并没有伤心啊!我觉得很省事,不抱孩子腰还疼呢,再孩子天天找妈妈,得累成什么样。如果你接受不了孩子找婆婆,那你大可以自己带!


大梦一场的晶晶姑娘


这种“相爱相杀”的感觉在婆媳之间很常见,建议宝妈转变心态,不要太过计较。

婆婆真心实意照顾孩子是好事。

前几天我表妹也跟我抱怨呢,说她婆婆什么都好,就是总跟她抢孩子。

我问她怎么个“抢”法?她说婆婆总是霸占宝宝,她刚抱着没一会儿呢,婆婆就找各种理由把孩子抱走。我听了有点不理解,婆婆抱走就是抢了吗?表妹说,她希望孩子一直在她怀里,婆婆一抱走就感觉宝宝成了她的了。于是我问她,要是婆婆对你宝宝不关心不走心,跟上下班应付差事一样,你愿意吗?表妹听完就不好意思了,然后想了想就释怀了。

对你婆婆来说,可能她爱你的宝宝已经超过了爱她的儿子,恨不得这是她自己生的,恨不得日日夜夜爱他,所以表现的有点“霸道”。对此,宝妈应该觉得幸运,因为你的宝宝多享受了一份无私的爱。

她也爱你的宝宝,你应该感恩才好。

天底下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是理所应当的,如果你的婆婆是一个愿意帮你们夫妻照顾孩子并且对宝宝全心全意的人,要我说,你是一个很幸运的儿媳妇,有她在,你可以减轻很多带娃的负担,并且可以抽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也不用担心婆婆对孩子马马虎虎不懂照料,宝宝在她身边你完全可以放心,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吗?



宝妈对自己的这种情绪不必太过在意,不是你想歪了,一般新妈妈都会这样,时间长了你就能想明白了。建议你转变一下对婆婆的态度,两个人和和气气地一起合作带好宝宝,这是比什么都重要的。


双子说


其实是心态问题,一开始小孩出生的时候,我也像你一样,婆婆一抱孩子我就心里不舒服,后来慢慢自己带了,没谁帮忙了,我才知道有个人帮忙带孩子是多么幸福。现在我已全职六年,完全脱离了职场,如果等孩子上小学,也只能打打小时工,因为没人接送孩子,所以,知足吧!


小红帽105525441


一样的 需要调整心态 别抑郁了 我生完二宝就这样 他奶他爷一进屋看孩子我就烦的要死 好像把他们撵出去 就连月嫂我都觉得她是来抢我孩子的 一点小事都能炸 害怕 厌恶 各种负面情绪拉扯着 还好除了学习看看积极的书 电视慢慢自己走出来了[捂脸][捂脸][捂脸]还要感激我老公的理解[流泪][流泪][流泪][流泪]


朕的秀儿们


自己的孩子自己带,你会说,那怎么工作,怎么挣钱?其实,带孩子最多辛苦5年,最少3年,这三年可以一个人挣钱,一个人在家带孩子,谁挣钱多谁出去挣钱(我家是我上班,我老公在家带了5年),也许一般人理解不了,可是生活是我们自己的生活,和别人没什么关系。我不和老人生活在一起,我觉得在自己家更自在一点。一辈子就这一次当母亲的机会,好好体验一下。孩子的幼儿时期我可不想错过,他的每一天我都不想错过。这其中的取舍,只有你自己知道,你觉得什么重要,就去怎么做,我觉得每天下班能看到孩子,就是最美好的生活。


柚子爱画画


如果我婆婆愿意帮我带娃,我感激她还来不及怎么会讨厌她呢!你讨厌她只是因为她到的孩子所以孩子跟她亲一点这是很正常的,你给她带之前就应该知道。孩子不跟你亲你自己有很大责任,如果你在有时间的时候多陪陪孩子,孩子也会记得你的,孩子跟能跟奶奶亲那是你的责任,不能怪其它人。

我女儿在七八个月时因为我怀三胎所以家婆帮我带了一阵子,虽然刚开始回来孩子会很多时候连妈妈都叫成奶奶,但是我没有生气她自己也会改过来,回家几天我家婆说还要带我女儿,一来喜欢二来我自己轻松一些!很奇怪的我女儿不愿意去了,然后我就说她不愿意就算了,反正我自己也可以!就这样我一直自己带孩子


手机用户3806114483


确实不需要老人搭把手,那么最好和丈夫商量,让老人回老家休息。这不是气话。

感觉好像夺走我的宝宝一样,有这种情绪正常吗?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情绪正常,目前而言也算健康。

为什么说正常:

面对自己讨厌的事情(孩子被夺走),觉得讨厌对方,那么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情绪反应了,就好比你正在吃东西,但是食物却被人抢走了,对对方有愤怒的情绪。

为什么说目前而言算健康:
因为这个被“抢走”的对象是孩子,根据题主的描述:

有时我跟宝宝玩的开心的时候她就把宝宝抱走,让我特别讨厌她,这显示了题主自身对孩子有依恋感,把孩子当成了精神寄托。

在孩子新生期的时候(0~6个月),孩子会有与母亲共生一体的认知,即他认为自己还和在子宫里的时候一样,和妈妈是一个人。

其实同样的,作为新妈妈,也会存在着和孩子一样的心理,这需要一个过渡期,虽然意识层面上清晰孩子已经和自己分离,但潜意识里仍然未脱离和孩子共生的认知。

所以,在0~6个月的时候,母亲对孩子特别依恋、孩子对母亲特别依恋,这都是正常的表现,也恰恰是这种相互间的依恋,建立了双方最基础的安全感,尤其是孩子方面的安全感;

但在6个月之后如果妈妈还存在这种共生心理,那就会变成不健康了,因为孩子从7个月开始,就需要父母放手,自行学会独立,例如最简单的--学会坐立。

如果妈妈还存在共生心理,依然和孩子黏在一起,那么就会阻碍孩子的独立能力发展,形成溺爱。

婆婆的做法对孩子的影响

在母子玩得开心的时候,恰恰是母子之间情感交流最深切的时候,婆婆把孩子抱走,就会让母子两都无所适从,尤其对于孩子而言,他不会理解你为什么要抱走他,他只会知道这种和妈妈分开的感觉并不舒服,这就会产生最初的不安全感,孩子容易变得懦弱或者暴躁。

下次当题主再遇到这样的情况,请要用良好的情绪、表情和孩子表示母子交流结束,他要跟奶奶去做其他事情了,这样为亲子活动画上个句号,孩子就不会觉得太突兀。

老人为什么“抢孩子”?

姑且认为老人是和儿媳“抢孩子”吧,这是老人的习性使然,可以说是强迫性重复。

一个人在童年经受了什么样的亲子模式,长大后就会不自觉地重复这一模式。

  • 抢孩子=抢亲情

在老人那一代,他们都是多子家庭居多,而他们生活的年代,由于物质的匮乏,他们不仅要和外界争夺物质资源,也需要在兄弟姐妹中竞争这一份资源。我们常可以见到孩子抢玩具,就是这样的行为。而多子家庭,则意味着他们也需要和兄弟姐妹们争夺父爱母爱。

换言之,他们年幼时的亲子模式核心是:竞争,所以到有孩子、有孙子的时候,这份强迫性重复的心理习惯就会显现出来。

他们在争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并不是针对儿媳;

  • 孩子=新生

任何人都逃不脱死亡,而老人是最接近死亡的群体,对死亡的畏惧,会让他们对新生命无比向往,仿佛孩子就是另一个她,能让她的意志长存,让他们获得新生;

  • 争夺家庭地位

与之争夺在孩子心里的地位不同(重心在孩子),争夺家庭地位,是老人与年轻人的“权力斗争”;

这不难理解,过去老人是家里的顶梁柱,是家里的权力中心,但随着自己的孩子结婚生子、自己的年龄渐长、能力减退,他们渐渐失去了在家庭中的权力,这是中国式大家庭中常见的问题:家庭权力的交接。

在这种斗争中,孩子只是一个媒介,一个被争夺的“权”,用以显示老人的存在价值。

面对这样的老人,我们可以怎么样做?

其实最好的做法,就是让老人过自己的生活,即题头所提及的,如果确实不需要老人帮忙带孩子,那么让老人回老家,或者是让老人去寻找他自己的生活,这是最好的选择。

本来,父母和孩子就必须分离,以孩子结婚那一刻为分界点的话,其实孩子婚后就应该脱离父母独立生活,黏在一起的亲子关系,总是会产生种种问题,题主的情况就是其中一种典型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