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供穩價”物資充足 中國多措並舉保經濟平穩運行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對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影響引發關注。日前,國家發改委等部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總體來看,疫情在對交通運輸、文化旅遊、酒店餐飲和影視娛樂等服務消費領域產生影響的同時,也使得網上購物、網上訂餐、網上娛樂等數字經濟新業態十分活躍。目前,有關部門正在採取多種措施,積極增加供給、暢通配送渠道、穩定市場秩序,同時還分情形制定出臺對沖疫情影響的政策措施,鼓勵企業主動應對挑戰,最終確保經濟平穩運行。

“保供穩價”物資充足

物資供應充足,市場秩序井然,是確保宏觀經濟穩定運行的基礎。面對疫情帶來的影響,有關部門採取了有效的措施,保障各類生活必需品供應。

“從供應來看,全國絕大多數生活物資,特別是食品供應是有保障的。我國的糧食總產量連續五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庫存充裕,各類企業的稻穀、小麥庫存超過國內一年的消費量。”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在日前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說,目前武漢市和湖北省的生活必需品總量是有保障的,價格在階段性上升後也開始回落,全國其他地區供應也相對充裕和有保障。

連維良介紹,中國將以超過常態化的需求來組織供應,寧可增加庫存,寧可備而不用或者備而少用,也要堅決防止出現短缺,同時穩價格、優秩序。

據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介紹,隨著人員陸續返程,大中城市生活必需品需求不斷增加,存在局部地區物流不暢、商貿企業人手不夠、中小企業開工不足等問題。對此,商務部也採取了積極措施:在動員復工開業方面,指導各地全面動員中小商貿企業儘快開門營業,統籌人員上崗,落實經營場所通風、消毒、人員疏導等內部防控措施,增加購物、餐飲等基本生活服務供給。

精準施策對沖疫情影響

連維良分析,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階段性的、暫時性的,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連維良強調,中國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也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把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降到最低。

“當前要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推動保障疫情防控、能源供給、交通物流、城市運行、醫療物資和生活必需品及其他涉及國計民生的企業復工復產,推動重大項目、重大工程和具備條件的企業復工復產。分情形制定出臺對沖疫情影響的政策措施,特別是盡力幫扶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企業。目前,相關部門已經出臺了不少這方面的政策措施,後面還將有序出臺這方面的積極措施。更重要的是,要努力化危為機,針對疫情防控中暴露的問題特別是短板,以更大的力度、更加精準地補短板、強弱項,培育和壯大新的經濟增長點。”連維良表示。

事實上,近期中央及地方有關部門已經陸續出臺了扶助企業、穩定經濟運行的具體政策。北京市鼓勵企業通過與職工協商一致採取調整薪酬、輪崗輪休、縮短工時、待崗等方式穩定工作崗位,儘量不裁員或者少裁員;上海市採取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推遲調整社保繳費基數、實施培訓費補貼等政策,為企業減負、加油……

專家普遍認為,這些舉措對於對沖、緩解疫情不利衝擊,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將產生積極作用。

國際機構看好中國經濟韌性

令人欣慰的是,很多企業也在千方百計尋找對策,儘量保證商品與服務的供給,緩解疫情影響。

面對線上購物增多帶來的配送壓力,多點Dmall利用大數據系統24小時保持對防疫商品、民生商品的價格波動的檢測,及時引導合作商家調整物資供應。西貝莜麵村、牛華八婆麻辣燙、全聚德等知名餐飲企業,為減少疫情傳播風險紛紛暫停堂食業務,轉為在外賣業務、外帶業務上發力,力求渡過難關。

對於中國經濟的韌性,國際機構也表達了積極的態度。當地時間2月3日,世界銀行表示,中國政府方面有充足的政策空間來應對這一疫情,並且為市場注入了相當大規模的流動性,這些舉措能夠緩和疫情給中國經濟增長帶來的損失。

與此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表示,IMF支持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政府在應對疫情方面採取的措施,包括財政、貨幣和金融等領域。“中國經濟繼續展現出極強的韌性,我們對此充滿信心。”她說。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分析認為,在疫情影響下,中國一季度經濟遭受一定衝擊是大概率事件。但是長期來看,中國的經濟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發展的韌性、彈力、空間依然存在,不會因為突發疫情而發生改變。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