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在微信圈里发教别人如何“做人”的文章的那种人是什么心理?

滚开垃圾君


有的人,把微信朋友圈当成一个发泄自己情绪的地方。比如:和朋友有矛盾了,会发《交人交心,与人相处将心比心》、《做人:记人恩忘人过》等文章,人家随礼可能没达到期望值,会发《我付出比你多,知道什么是感恩?》比如别人子女考上不太理想的大学,会发《这样教育孩子才会有出息》……而往往发的东西他自己都做不到,更是用文章的话语来教训别人,很是无语。对于这种人我会说:垃圾情绪,不如沉默!


滚开垃圾君


心理:1、想树立自己人生观,感觉自己做的比较好,才评论别人对与错。2、就是最近遇到一些事情想通过微信圈发泄出来。
1、秀幸福型的晒微信朋友圈

有人常在朋友圈里“秀幸福”,从早到晚,他们的生活轨迹都能在微信上找到。这类人往往内心安全感较高,心态积极乐观,源于其父母的乐观向上。也有些人的人际关系欠缺,希望通过“晒”获得认同、满足自我,积极地建立人际关系。这类人往往会给朋友带来积极的情绪。但每天发太多类似信息,时刻期待别人点赞,有可能是自卑作祟,可能招致反感。通过朋友圈的自拍频率可以大致判断出一个人的自恋程度,如果经常晒出P过的自拍照,那说明这人已经臭美到没救了。

每次转发信息,某男都要奉上几句热辣点评,在评论里也常能看到他独到的观点。从军政、体育到娱乐,他就像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在这个资讯大爆炸的时代,不断获取信息,在交际中获得发言权,从而拓展自己的圈子,是一种高层次需要。但有时也是自卑感强的表现,希望通过独到的观点获得认同,从而降低孤独感,获得社会支持。他们可能在童年人格发展期间没有获得父母的表扬和尊重。建议分析自卑的来源,与身边积极乐观的人建立固定的朋友圈。主动与父母建立更为积极的关系,弥补幼年时期缺失的关爱。

朋友圈里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常常散播负面情绪,满腹牢骚,对生活和社会现象常常不满。偶尔宣泄对生活的不满能减压,但常常如此就要注意调节情绪了。这类人的不满更多源于内心负面情绪的投射。他们常会将自己的负面情绪传递给别人,让人不喜欢。建议这类人多找身边最亲近的人倾诉,获取理解和包容,缓解焦虑,释放压力。

常的人要忙工作、拼事业,不会一天发N条朋友圈(微商除外)。经常发朋友圈的人,生活中一定非常希望得到关注,做事容易冲动,情绪不稳定也没有耐心。这种人通常对生活和社会现象有很多不满,如果你是这类人,建议多和身边的人倾诉倾诉,这样可以缓解焦虑,释放压力。


趣云科技


我觉得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好为人师的心理,它们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对别人的事情进行评论,认为自己是在好心的指点别人,虽然别人可能并不需要。第二种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寻求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比如他在自己的某些方面感到自卑,但是他不敢去正面自己的问题去实现超越,而是通过这种方式,甚至可能以过来人自居,居高临下和自以为是的经验去指点别人,从而建立自我优越感和心理补偿。



讷言守拙


好为人师的心理。“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是指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这些人喜欢做别人的老师,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喜欢以教育者自居。满罐水不响,半罐水响叮当。谚语说:“自以为大材小用,往往是眼高手低。”

真正胸有成竹的人并不急于表现自己,倒是那些半瓶子醋自以为了不起,动辄喜欢做别人的老师,其结果是误人子弟,令人啼笑皆非。不仅如此,好为人师的人还往往自满自足,不思深造精进,结果是不但害人,也害自己。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实事求是、虚怀若谷。


人活得就是个心态


吃饱了没事干,闲极无聊,就像我,纯粹是消磨时间。

因为我不会打牌,不会喝酒,不喜欢扎堆,唯一爱好驾车到山里自驾游,现在也不行了,那除了逛头条发评论还能干啥?[机智][大笑][捂脸]

为啥要逛头条发评论呢?最主要的是锻炼大脑。长久不用脑子,脑子容易退化,长久不打字,很多字也容易忘。还有就是,发发评论有时候能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也是人生幸事,“悲莫悲兮生离别,乐莫乐兮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若遇到同声相应的朋友,真的很开心!那怕素未谋面素不相识,但知道世上还有一些跟你一般见识的人,内心就不孤单!

逛头条还能长见识学知识,互相交流互通有无,抒发自己的感受,释放内心的压力,这感觉真的不错!

看看,评评,听听,说说,逛头条打发无聊,很不错的选择![大笑][大笑][捂脸][捂脸]


道法自然4667


我认为可能有的人看到写的比较好的文章,想分享给其他朋友,我认为至少有正面的意义,比那些天天看着满世界没有让他满意的人和事发而牢骚的强多了。其实像这样的问题分析别人的心理也没有多大意义,其实最主要的是不要太在意别人些写什么,而是自己喜欢读什么样的文章。


梅子心能量


这文章是很多的,经常转发和阅读,也大有人在,至于心理应该这么几种:一,事业稍有作为的精英,容易把自己的成就展示给别人,字里行间流露着自信和自豪,有着君临天下的气质。二,自己几经努力,达不到预想的目标,常常用激励的文章视频来给自己加油,这种思想能影响很多年。三,文化的传播者,自认为能给别人启发,以自己启发他人为动力和目标,乐此不疲去日复一日刷屏。很多人在生活的某个时段,也需要别人的 善意提醒和引导,这样也许可以度过一些人生的困惑。


走吧一起看世界


哈哈哈

看到这个问题就不自觉的点进来。

这就跟老师教书育人,也不见得老师自身学问和素质就一定是过关得的。

我始终觉得那种见到都要和别人说教的人最可悲。就像一个回家就和别人炫耀自己买了什么新衣服的孩子。其实挺可悲的。

为什么要教别人做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前车之路后车之鉴,我们也得像小马过河般慢慢摸索,切不可喝别人的鸡汤。


keelina莫小北


实际上那是写给自己的,希望可以得到朋友圈的监督



kx康欣


第一种人,也许他们真的是个内心向善的人,真心的想帮助他人,自己的内心也能心满意足;

第二种人,高度迷恋自信者,以一个非常高的姿态来指点江山,点拨众生;

第三种人,与被关心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可能是过去的情侣,有可能是难觅的知音,他们是为了自己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