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彆著急,企業這麼做能增加營業額

疫情期間,企業怎麼辦?

面对疫情别着急,企业这么做能增加营业额

文|營銷縱橫

疫情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結束,這是個非常嚴峻的一年。今年,多做離變現最近的事。

今天我們來說一個非常沉重的話題:疫情期間,企業怎麼辦?

疫情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結束,我們能做的事情就是,把我們過去的事情來一次覆盤,重新的來深度思考一下。

疫情導致工廠不能開工,市場不能營業,商鋪不能開張。

可以說,直接跟人面對面接觸的行業都會受到影響。

當然,這次疫情結束後也會迎來很多行業的爆發。

比如03年的非典,造就了淘寶。

此次疫情後,所有能夠線上化、IP化的行業,跟醫療健康相關的行業,電商、短視頻、在線遊戲、無人配送、無人機等行業,預計也都會爆發。

疫情後的十大趨勢

這裡,我們不做過多的探討,有朋友總結了以下十大趨勢:

1、電商、短視頻、遊戲、線上教育、知識付費等線上項目,將遇到空前的發展機遇,乃至會井噴!

2、無人零售、無人餐飲、無人機配送等高科技行業會強勢崛起,未來的服務業裡沒有服務員。

3、各種配送平臺和上門服務平臺,比如蔬菜配送、定製化餐飲配送、清潔/保姆/搬家等各種上門服務。

4、線上辦公軟件,尤其是能夠實現個體協同的辦公軟件,是未來的趨勢,工作不再受地理空間限制。

5、家用辦公傢俱、家用娛樂設備,個體崛起的時代,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家裡辦公,遠程辦公。

6、同城物流,跑腿服務等,未來的人會變的越來越來懶,越來越獨立,越來越不喜歡跟人接觸。

7、私人醫生,私人心理醫生,以及各種線上諮詢服務,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人心理需要撫慰。

8、VR/AR等場景體驗類項目,將再次受到關注,再加上5G的成熟,其應用方面會加快進展,虛擬世界,將一步步的變成現實世界。

9、各種能夠深入社區的項目,包括鄉村,幫助社會進行網格化管理的項目。

10、醫藥健康,養生保健行業繼續保持高昂的增長勢頭,人們掙得錢更多的用於購買健康,包括身體和心理健康。

那麼,現在已經被深度影響的我們,應該要怎麼做呢?

1、嚴控成本,確保現金流

絕大部分商家,只要是在節假日有更多訂單的商家,都想在新年來一波現金的迴流,但今年都被疫情給卡死了。

以下是韓都衣舍創始人趙迎光的述說:

面对疫情别着急,企业这么做能增加营业额

如果可能的話,最少要保持,假設沒有任何收入的情況下,6個月的現金可以流動,多更好。

不過,這個是後話了,疫情結束之後,需要囤積這樣的"糧倉”。

很多已經進了貨,沒賣出去的商家怎麼辦呢?

尤其是餐飲企業,很多都想著在過年期間大幹一場,因此囤積了很多的原材料。

面对疫情别着急,企业这么做能增加营业额

現在也沒啥更好的辦法,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原材料賣給周邊的居民,以降低損失。

已經有很多店這麼做了,總體效果不錯。

我的老家,有好幾個飯店在賣,飯店門口賣原材料。

雞不管大小,10塊錢一隻,雖然虧本,但也能回收一些資金,並且還能維繫住餐廳和大家的關係。

2、多關心老顧客,降低老顧客顧慮

在這個時候,拓客的成本可以說是最高的了,就別想著拓客了。

因此,更好的選擇是喚醒老客戶,尤其是會員。

老客戶對產品和品牌更熟悉,更信任,喚醒的成本也更低。

比如,給每一位老客戶發微信信息,關心他們的健康狀況,積極的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並且,告知自己的情況,自己可以提供安全免費配送等等。

如果有多餘口罩的,可以在配送的時候,贈送給顧客。

如果可以的話,儘量做到客戶自提。

以下是我收到“西少爺”肉夾饃的短信,當然,還可以做到更好。

面对疫情别着急,企业这么做能增加营业额

同時,在朋友圈、社群等公共接觸客戶的渠道,使自己的店鋪可視化。

積極主動公開自己已經做好消毒工作。

如果是餐飲店,積極的擁抱外賣,取消堂食提供免費打包服務,減輕客戶顧慮。

下面是我在樓下拍的一家店,雖然他們做的很趕,但還是有人去打包的。

面对疫情别着急,企业这么做能增加营业额

如果能做的醒目一些,再加半成品的外帶,就更好了。

3、及時調整產品應對特殊時期需求

疫情期間,大家對產品的需求都會有所變化,尤其是對健康的需求,會變得極其的敏感。

一定要出能夠提高免疫力的產品,比如餐飲,告知大家裡面增加了提升免疫力的原料,一定要真有,不能馬虎。

再比如各大教育培訓機構,尤其是針對企業的培訓,最近紛紛都出現了免費培訓的產品。並且這些免費的培訓,也都會植入收費的預定課程。

4、提升預售,降低損耗

此次疫情,影響最大的,就是聚集人比較多的行業,比如餐飲、教育、旅遊。

餐飲還能想辦法把囤貨給低價處理掉,而教育和旅遊,面臨的卻是各種各樣的退款,甚至可能還有訴訟。

特殊時期,也沒有更好辦法,都不是雙方的原因。仍然需要從成本的角度,想辦法讓大家少退款。

更好的辦法就是,如果大家不退款,等到疫情結束之後,提供高於現在服務的補償。

或者,進行預售,進行客戶的基本確定。

比如疫情結束後,請大家旅遊,9.9元預定價值XXX元的泰國遊,疫情結束後,抵扣XXX元(舉例內容,文案一定要寫好)。

自己一定要熬過這段時間。

根據03年的非典時期的數據顯示,疫情平息之後,消費會迎來爆發式增長。

只要擁有客戶,客戶還有好感,就一切都還在。

疫情結束之後,一切都有機會。

疫情結束後,企業該怎麼做?

疫情一定會過去,疫情也很有可能帶來很多方面的改變。

疫情結束之後,也是各個企業發力的時候。

那麼,疫情結束後,我們要怎麼做呢?

1、不要盲目轉型

上面說到過,疫情結束之後,將會出現的十大趨勢。

相信,這個時候就會有人想了,自己是不是可以轉型做上面說到的趨勢。

這裡要說的是,一定要仔細的想一想。

比如說,假如你想轉做口罩行業,先不說別人也會這麼想,迎來很多的競爭之外。

就光行業的摸索和各種證件的審批,就會消耗自己的很多精力,更不要說產品的更新與技術的提升了。

另外,後進入市場者,如果沒有獨特的賣點和差異化的需求滿足,以及高級的運營手法,很難和已經存在品牌競爭。

完全的跟隨者,很難有出路。尤其是當自己踏入的時候,可能已經從藍海變成了紅海,就更沒有出路了。

不如重新審視自己,重新給自己的產品和市場來一次深度思考,重新看一下攝像頭下的自己。

2、建立企業的反脆弱性

反脆弱,是美國作家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書《反脆弱》裡面提到的概念。

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黑天鵝事件無法避免,那就想辦法從中獲取最大利益。

這次的疫情,毫無疑問是最大的黑天鵝事件。

我們無法預知黑天鵝事件什麼時候會發生,但一定會有。我們一定要建立抵禦黑天鵝事件的能力,從而建立自己的反脆弱性,能夠從不確定性中獲益。

記得馬雲在《贏在中國》中說過,他有一次去拜訪李嘉誠,他問李嘉誠為什麼做的這麼成功?

李嘉誠說,一定要有一個業務,就是天塌下來也能掙錢的。

比如餐飲店,可以想辦法增加除了堂食和外賣以外的營收。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增加半成品和半成品的配送。

這個時候,顧客就再也不是周圍3公里和路過的人了,而是周邊所有辦公樓裡辦公人員,要想辦法打進去,並且和他們交朋友,邀請他們來體驗等等。

這裡,就需要配合私域流量的運作,來進行維護運營。

如果能做到二次壓縮成本和標準化,甚至可以做到其他店鋪和渠道的供應。

面对疫情别着急,企业这么做能增加营业额

這一點,吉祥餛飩做的比較早,上圖是每日優鮮的截圖。

他們在門店火了不久之後,就開始在做袋裝的餛飩,供應給商超和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等生鮮電商平臺,並且在淘寶、京東上售賣。

雖然此次疫情對他們的門店影響很大,但其他渠道卻供不應求。

未來,要想辦法把自己的產品變成工廠化、料包化。

比如我們看到的大部分的連鎖性包子店,都是工廠生產,然後配送給門店。

而這樣的生產設備,阿里巴巴上便宜的1000塊就能買到。

面对疫情别着急,企业这么做能增加营业额

逐漸的把自己變成輕資產化的企業,如果無法輕資產的企業,比如B2B行業的大部分企業,那也要想辦法變成相對輕資產化。

B2B的企業,產品的核心優勢和門檻建立好之後,就可以想辦法把成本來進行轉移或者外包。

比如,非核心的生產,外包給第三方公司。

這一點,美國的企業做的尤為優秀,把核心的品牌牢牢的抓在自己的手裡,而且生產轉移到成本更低的第三方國家。

B2B企業也一樣,同樣的可以把成本轉移到其他城市,自己牢牢的抓住品牌的核心、產品的壁壘,要是能建立政企合資,那就更好了。

3、增加產品的可追溯性

明確產品在何時、何地,由何人生產,從原材料採購到生產、消費,直至廢棄的全過程,呈現為可追蹤狀態。

這有點區塊鏈性質的感覺。

除了讓客戶知道產品是安全健康的之外,還為了加快解決客戶的需求,以及提高自己的效率,從而降低成本。

比如,你是賣工業設備的,你的產品,不同的部件,都做成對應的編碼。當客戶要更換時候,直接發對應的編碼產品就好。

對於製造者來說,在產品發生意外問題時,可及時調查原因和回收。

另外,對於顧客來說,可追溯性可以作為高信賴度產品的選擇指標,並消除對於虛假標示等的擔憂。

面对疫情别着急,企业这么做能增加营业额

4、縱向拓展產品,橫向拓寬市場

通過縱向深度的需求挖掘,拓展橫向的廣度市場空間,打通產品和需求市場的間距,這也是本賬號“營銷縱橫”的核心方法論。

舉個例子,360在佔據PC端殺毒市場之後,在12年又陷入的困惑。12年移動互聯網的爆發,手機成為了移動互聯網的核心戰場。

此時,周鴻禕教主也在想做不做手機。

就在深入討論之後,他們發現,到了移動互聯網,網絡安全會變得更加的重要。甚至,安全再深度的挖掘,還可以上升到企業的安全,國家的安全。因此,360圍繞著”安全“戰略,做了一系的戰略調整和佈局。

並且,還舉辦世界信息安全大會,從行業的高度來操作。建立360網絡安全大學等等,一舉成為最大的網絡安全公司。

同樣的,對於我們大部分人來說,不是一味的想著拓客來拓展市場,沒有核心競爭力和差異化產品的拓客,永遠做不成自帶流量的產品,產品就是購買原因。

多想一些,產品在滿足現有客戶的同時,還有哪些需求沒有被滿足或者可以再挖掘的?現有的客戶,通過產品的拓展,還有哪些市場可以拓寬的?

這些,都是我們要好好要思考的地方。

寫在最後

2020年,毫無疑問是最艱難又非常重要的轉折年,多做離變現最近的事。

其他的事,能少做就少做,能不做就不做,能外包就外包,能線上化的就線上化。

同時

我們一定要加快品牌化、數據化、在線化的建設。

相信,明天,一定會更好!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梅花網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