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樣看待一些朋友圈變工作圈?

SmileO615


微信屬於一種溝通工具 , 它只要便捷 , 成為工作溝通工具是很正常的。就像電話 , 短信 ,QQ 和 MSN 一樣 , 這些都曾經成為工作溝通工具。


會釀酒的老K


剛申請了微信的時候,偶爾還會在朋友圈發一些自己的東西。那至少是半年前的事了。

現在的朋友圈設置了:顯示半年內的動態。然後幾乎不發自己的東西,都是一些工作硬性要求轉載的內容。今天下午又發了3條,內容我一眼都沒看,直接就轉發了,然後一個朋友就在下面評論說:你要是再發我就屏蔽你了啊。為了混口飯吃,容易麼?!

有人會說,你設置好分組不就行了。我之前確實設置了分組,但是有一次新加的同事忘記設置朋友圈了,發生一件略微尷尬的事情。所以,乾脆就是都可見。

微信在設計之初幾乎是沒有廣告的,但是有人的地方怎麼可能沒有廣告呢?於是,微商、營銷公眾號等各種形式的廣告應運而生,各種工作也都要求轉發朋友圈,獲取點贊數,獲取投票數等等。

這樣的轉發有意義嗎?或許有。但是我目光短淺,沒看到。

我能不能不轉發?

不能,因為我慫!洗洗睡吧。


轉個球兒


你的微信好友,都是通過什麼方式添加的?

昨天,有位朋友向我吐槽,她興起翻了一下自己的通訊錄,發現工作以來,她的微信好友,幾乎全是因為工作原因加上的。這導致一個頗為明顯的後果是,她的朋友圈,幾乎已經被各個公司的軟文、廣告佔領,個人生活類的內容寥寥無幾。

而她的聯繫對象,要麼是公司同事,要麼就是項目對接人,又或者乾脆是一堆各部門、各項目的群聊。

她向我吐槽她的上司,不僅每天在朋友圈分享一些類似於「優秀的員工,從不做這些」諸如此類的雞湯文章,還愛每天早晨在全公司的員工群裡發些關於工作洗腦的文字。

最讓人煩惱的是,自從加了上司微信後,她連朋友圈都不敢發了,怕一個不慎被上司抓住小辮子。某次她在朋友圈發洩負能量,發完一看,沒屏蔽老闆和同事,火速把它刪了。

聊著聊著,朋友問我,想整個工作微信還來得及嗎?

我建議她,這份工作來不及了,下份吧。

實話說,微信簡直是迄今為止我見過最成功的辦公類軟件。

每天早上,當你還在和周圍的陌生人奮力搶著這一趟地鐵的上車名額時,老闆的微信就如約而至,將你的一天安排地明明白白。

下班回家,當躺在床上打開遊戲準備大殺一方時,老闆一個微信,你就得吭哧吭哧爬起來繼續改方案改bug改設計稿……

一個微信,將你的24小時全部賣給了工作。


試想一下如今的你,睜眼第一件事是什麼?是打開微信,看看公司老闆同事有沒有找你!

講真,如果不是微信裡還有一些沙雕朋友存在,我嚴重懷疑微信是企業老闆們眾籌開發而來控制底下員工的工具。

以前有位同事,離職後進了家新媒體公司,公司旗下好幾個公眾號,幾乎每天,我都能看到她分享的軟文。某次我心血來潮,翻了翻她最近半年的朋友圈,從頭到尾,沒找到半點和個人生活相關的動態。

我問她,最近工作這麼忙嗎?朋友圈全是工作。她表示還好,就是新公司重視對員工的朋友圈管理,只要關乎於公司的內容,領導都要求支持。

因為是新媒體公司,閱讀量是第一要義,這樣一來,公司直接有了個“不成文規定”:每天公司旗下的號發佈內容,同事們都轉得熱火朝天,而領導就天天在朋友圈裡視察工作,點贊代表已閱,偶爾還會豎起大拇指表揚員工與公司“情牽一線”。

我問她,那閱讀量怎麼樣?有朋友在看嗎?她搖頭,除了公司領導偶爾點贊外,幾乎沒有其他微信好友點開或評論。作為標準社畜,大家都心知肚明,發朋友圈只是為了完成公司的朋友圈KPI。

不過最近,我幾乎沒怎麼看見她的分享,好奇之下問她,是不是換公司了?朋友說,當然不是,只是最近從別的同事那裡學到了新的技能,把分享的工作內容改成其他人員不可見而已。

不得不說,如今大多數人的朋友圈,基本都快變成了工作日誌。

早些年,微信剛推出時,一大批年輕人從QQ空間轉戰朋友圈,在朋友圈裡暢所欲言。如今再看朋友圈,似乎已經成了公司宣傳、打廣告的絕佳之地。

高富帥白富美朋友在朋友圈裡曬吃曬喝曬豪車,微商朋友在朋友圈賣力經營她的網上生意,一堆上班族,則開始逐漸在朋友圈推銷起了自己的工作內容。


如今的朋友圈,更像一個經營人設、推廣品牌、微商代購的廣告頁。

領導會每天視察你的朋友圈,觀察哪些人沒有分享公司的內容,把這些計入這個季度的績效考核。

許久不見的朋友會點開你的朋友圈,看看你最近過的好不好,如果你過的不好,那TA就放心了。

因為工作,朋友圈正在失去它原來的意義。相信很多人已經感覺到了,所以,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退出朋友圈,如同當年離開QQ空間一樣。很多人的朋友圈,已經變成了三天可見、半年可見,甚至變成了一條直線。

更殘忍的是,儘管你豁出去把你的朋友圈變成了工作圈,但事業卻沒有更上一層樓,反而朋友越來越少,甚至會被朋友屏蔽拉黑。

回頭想想,倒有點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意思。


蝸牛書局


「微信就有一定社會屬性,我們都已被“標籤”化」

首先,肯定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本來微信就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有分組功能,給朋友打標籤。

至少可以選擇“對誰可見”。我既可以不過度打擾,又能滿足我的需要。

其次,我認為朋友圈也是自我營銷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就像很多人喜歡自拍發朋友圈,朋友“炫娃”,朋友圈發雞湯,都是渴望被認可、被關注的心理。

自己的朋友圈也可以定向的讓某類型的人看。比如我就希望領導同事們知道我在思考某個事情,暗示下屬的某些行為不合理等等。

公司的某些東西也是我們可以作為我們塑造我們自己影響力的一個抓手,畢竟這個社會,誰都可能是一種資源。

就像微商對吧?

第三,我們也得知道,公司和我們是個利益同盟關係。

所謂利益同盟就是,它好了,我才可能好。我好了,它才可能更好。

這一點肯定是相互的。

第四,公司的做法要適度,要有機制。

就如前面所說,員工有很多方式可以應付公司,甚至專門的工作手機。

這對於公司也是雙刃劍。

員工如果牴觸,強行的推行,勢必達不到效果,為了考核而做的動作,而不是主動的,那實際沒什麼意義。

那麼,實際上我們真的很難去界定工作與生活,像楚河漢界一樣畫一條線就可以了。

我們身上的“標籤”都在別人“朋友圈的標籤”上。

未來也是一個“推送”時代,如果我們想要有自己的IP,那麼就應該清楚如何在朋友圈經營自己。

我是@可知在線

專注職場倫理分析與解讀

即便身在生活,也要做理想的臥底

關注我,與我共同成長進化


可知在線


不少人表示“朋友圈”變成了“工作圈”,再也沒有看朋友圈的樂趣了。

微信朋友圈誕生之初就是一個提供親友之間分享生活的平臺。用戶在朋友圈裡最想看到的是朋友之間的一些生活瑣事。步入社會後,娛樂的時間越來越少,缺乏與親友之間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單獨的私聊又似乎沒有太多內容可說,於是窺視朋友圈的動態便成為了瞭解彼此生活的最佳方式。

過硬的廣告推廣是招致用戶厭惡這類信息的最主要原因。很多用戶表示看到這類關於產品宣傳的鏈接或者文字,根本不會細看,都是匆匆劃過。畢竟工作一天已經很累了,誰還想打開朋友圈再看一些廣告信息呢?如果有人在朋友圈頻繁刷屏發佈這類信息,也會讓其他用戶不勝其擾,選擇拉黑。

不光是其他用戶厭惡這類信息,連轉發者本人也深受其害。很多人表示自己並不想把工作帶到生活中去,可是領導要求每個人必須轉發到朋友圈,然後依次查看,不發便會被進行思想教育。這種強制性的宣傳讓員工本人也是苦惱不已。有些人甚至為了應付這種情況而申請了微信小號,專門用來處理工作事務,將生活圈和工作圈完全分離開來。

轉發工作信息到朋友圈已經成為上班族們心照不宣的事情,彼此之間也能互相理解。每一次都是領導編輯好發在群裡,大家複製完往朋友圈一發,萬事大吉。千篇一律的文案,加上幾個喜慶的表情符號,努力營造出一種普天同慶的氣氛,這些絲毫無法引起用戶的興趣,自然也談不上什麼宣傳的效果。

有用戶表示雖然很少打開瀏覽,但並不會反感有趣的宣傳方式,比如小遊戲式的互動廣告、反套路的文案、創意宣傳片等等,不僅不會反感,反而很樂意進行轉發。

“朋友圈”逐漸被工作侵佔,引來眾多用戶的吐槽,很多人希望朋友圈能變回一個純粹的交際平臺。即使有推廣,也希望是一些高質量、有吸引力的內容,而不是靠刷屏來強迫大家瀏覽。


熱愛生活的龍城老漢


我覺得挺正常的,很多事物由於人們的需求和認識的不斷變化存在的意義也在變化。

如果你的工作上需要這麼做你也不能對著幹,除非你辭職工作不幹了。

  • 如果你用的是你的個人賬號,你可以在你的微信做好好友的分類,把你發的信息推送給你覺得合適的人,不要讓大家覺得煩了把你屏蔽了也不好。

  • 要不就考慮申請工作專用的賬號,然後把你覺得合適的好友加進來,以後工作專用這個賬號發送工作相關的信息。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你一些啟示和幫助。


高效工作UP君


這個問題我真是有一段很長的心路歷程呀,我是做農業水產品板塊的,專業畢業出來幹了10年了,我是對網絡接受度比較慢的人,因為我做實體為主。

最初接觸微信是在2014年,然後把朋友圈變成工作圈是在2015年7月,集團公司裡要求我們的微信成為公司的每一個宣傳口,不斷要求轉發公司的一些鏈接和信息。當時我個人非常反感,感覺被侵犯了個人私有的社交軟件,強佔了我的私人空間。甚至這種反感持續了一年多。

真不敢相信,我反感了一年多,對信息時代的發展的敏感度反應真是夠遲鈍的。嘿嘿,因為我越來越發現,很多實體店做不下去了,都網購了,越來越多微商了,社會名人,公眾號,微信的傳播價值和傳播方式已經成為主流,包括邊反感邊把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變成了商業圈,隨著微信的功能的不斷完善,微信成為了我生活和工作的一個重要傳播工具,我才徹底意識到,其實是我們生活工作的方式變了,傳播速度在加快,也在更集中。包括接下來的抖音、快手等APP,為我們提供了更多更快更直觀的信息傳遞,傳遞自己,傳遞文化,傳遞產品等等。

所以,我的遲鈍的心路歷程是,從反感,到接受,到去應用和進步。我不是接受了一個公司的強制,而是接受了一個社會的進步,一個信息時代的進步,一個時代的變遷。包括5G時代的來臨,傳播信息的速度會更快,更直觀,更多樣,這注定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會變得更是緊密和難解難分!迎接變化,跟隨時代。這是我的看法。


柴刀L


微信屬於一種溝通工具 , 它只要便捷 , 成為工作溝通工具是很正常的。就像電話 , 短信 ,QQ 和 MSN 一樣 , 這些都曾經成為工作溝通工具。

實話說,微信簡直是迄今為止我見過最成功的辦公類軟件。

每天早上,當你還在和周圍的陌生人奮力搶著這一趟地鐵的上車名額時,老闆的微信就如約而至,將你的一天安排地明明白白。

下班回家,當躺在床上打開遊戲準備大殺一方時,老闆一個微信,你就得吭哧吭哧爬起來繼續改方案改bug改設計稿……

一個微信,將你的24小時全部賣給了工作。


不負韶華再出發


首先,朋友圈變微信圈這是現在社會的一種社會現象,需要準確看待。

微信剛開始的目的只是方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就和QQ一樣,但比QQ簡單。但是慢慢的就變得商業化了。我們單位上各種信息的傳播與推廣,都會要求我們在朋友圈點贊評論轉發,或許一兩次還可以,次數多了我們也懶得去評論,只是複製粘貼轉發一下。這在我們自身看來並沒有什麼影響,但是,對於那些經常刷朋友圈的朋友們來說就是一種煎熬折磨,她或他在刷朋友圈的時候總會刷到你轉發的對於他們來說無用的消息,會讓他們產生厭煩你的心裡,也許會屏蔽你的朋友圈動態。

就比如我來說,平時在刷朋友圈的時候,總會看到一些朋友在朋友圈轉發的各種動態。朋友圈只是我們在工作閒暇之餘來放鬆一下自己調劑品,我們並不希望看到的全是一些無用的微商消息或是各種產品推廣,我們希望看到的是一些能讓人心情愉悅放鬆的動態,我們當然不希望看到的是商業化的朋友圈。

朋友圈商業化我們沒有辦法制止,也無法逃避,所以我們只有適應。

如果可以,我們分開設置或是申請小號,把工作和生活區分開來。這樣既不影響我們的工作,也對我們自身沒有什麼影響。站在單位的角度來考慮,當代各行各業的企業競爭壓力大,稍有不慎就失去去同行競爭的機會,最終被市場淘汰。所以我們單位本身也希望自己被更多的人認可,希望自己的員工加大對自己的宣傳,進而讓社會更多的人認可。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生存下去,從而能夠走的更遠。單位和我們的關係就好比唇與齒的關係,唇亡齒寒的道理我們大家都懂,只有企業發展好了,我們才能有更好的福利與未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一個企業想要更好的發展,離不開我們每個員工的支持。所以我們要正確看待這個問題,既然我們改變不了環境,只有去適應環境。

最後希望你工作順心順意,生活萬事如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