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相轻:郭沫若与沈从文的纠葛

自古文人相轻!鲁迅曾评价郭沫若是“才子加流氓”,而沈从文是淳朴、淡泊的湘西汉子,两人之间恩怨是文坛一大令人惋惜之事。


郭沫若与沈从文


郭沫若(1892-1978),诗人、文学家、学者、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早年去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


文人相轻:郭沫若与沈从文的纠葛

代表作诗集《女神》,《星空》,话剧《屈原》,《蔡文姬》。


中学时曾学过他的《天上的街市》,很美的一首诗。节选部分如下。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沈从文(1902-1988),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早年投身行伍,代表作小说《长河》,《边城》,学术著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文人相轻:郭沫若与沈从文的纠葛

此外,他还是电视剧87版《红楼梦》的服装顾问。


沈从文在上世纪20年,创作了一批湘西风情的小说,如《十四夜间》等,在文坛上并没有影响。


直到1928年,《柏子》才是他第一篇成名短篇,初步确立他在文坛的地位。


《柏子》以独特的反传统伦理和审美眼光,展现了湘西下层人民的悲欢和命运。


小说中热烈而不乏悲悯的乡间感情,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鲁迅在与美国记者斯诺谈论中国小说时,曾把沈从文列入七八个最好的小说家之中。


第一次交手


1930年,沈从文在《日出》杂志第一卷第一期上发表《论郭沫若》,文章先是肯定郭沫若文学创作的成就,接着率真地提出了对郭沫若的批评,劝他放弃写小说。


文人相轻:郭沫若与沈从文的纠葛


甚至,沈从文说了这样的话:“一株棕榈树是不会在寒带地方发育成长的。”


1932年,郭沫若在《“创造十年”发端》中对沈从文进行反击。


“记得国内另外一个大小说家宣言过我是没有做小说家的资格的:因为我的笔太直、不曲,没有像鲁迅先生那样曲。是的,这层我自己是承认的,假使要曲才配做小说,那我实在是不配做小说家。”


文章不仅嘲讽沈从文,还顺带着敲一下鲁迅。


20世纪40年代,沈从文在《文坛的重建》《新的文学运动与新的文学观》等文中,表述了作家不适宜从政的观点,他认为作家应该站在大众的立场上,一旦从政,难免“趋时讨功”,“凑趣帮闲”,忘却了文学的道义。


于是,郭沫若在《抗战以来的文学思潮》一文中,指出沈从文在抗战中提出“反对作家从政,就是反对作家努力参加动员工作”。


这句话说出来是很重的,当时全面抗战爆发,如果反对作家参加动员工作那就相当于反对抗战。


1943年,沈从文在《“文艺政策”检讨》一文中,批评国家文艺政策的同时,又对郭沫若领导的政治部第三厅的经费使用发表议论。


郭对沈下狠手


按辈分说,郭沫若是文坛前辈,沈从文是后起之秀。


前辈是大诗人、大人物,具有先天的优越性,居高临下的傲慢,骂晚辈几句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如果以革命的名义下手,就有点心胸不够坦荡了。


1947年,郭沫若在《文汇报》上发表一篇名为《拙劣的犯罪》。


在这篇文章中,郭沫若给“自由主义”作家沈从文扣了几个帽子:


“极尽了帮闲的能事,一面做掩饰工作,一面做离间工作”。


“冒充一个文坛长老而捏造事实,蒙蔽真相,那是一种犯罪,而且是拙劣的犯罪”。


自此之后,北大出现了学生贴大字报攻击沈从文事件。


后来又受到多次打击,好在沈从文刚毅顽强,挺过了那些岁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