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们呼吁“珍爱生命,远离职称”,你认为呢?

乐活光阴


珍爱生命,远离职称。这句话说到我的心坎里,年前来了一项新政策。凡是教龄30年以上的教师都可以申报高级教师职称。说实话,我心里特别高兴,心想,终于不用请客送礼可以晋升高级教师了。

我东奔西窜,忙活了几天,终于填上申报高级教师的报表,谁知报表被退回来了,原因是中师学历不能申报高级职称。我心中特别烦,气的我几夜都没有睡好觉。本来我的血压就高。这下可好啦,一下血压升到180多,还并发冠心病,住了半个多月的医院,差点丟了小命。真爱生命,远离职称,现在我才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晋不晋级无所谓,生命才是第一位的。要抱有一颗平常心。

学历并不代表能力,高学历的并不是个个能力超人,相反,那些学历不高的教师却能教出好成绩。所以,评职称不能以学历论英雄。再说啦,凡是过去能考上中师的都是最好的学生,就像过去的10块钱,能当今天的100。过去的中师比现在的大专学历会的都多。所以不让中师学历晋升高级是不合理的。


AC11264


"珍爱生命,远离职称",这个话说得也太夸张了吧?职称固然重要,但也不需要损害生命吧。


一、职称对老师来说确实重要。评上高一级职称不仅仅是荣誉,更重要的是得到更多实惠。比如高级职称比中级职称一月少说也上千元的收入差距,多则有2000元。而在工作量、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有这么大的收λ差距对老师来说是非常看重的。因此职称是老师非常看重,努力去争取的。


二、为评职称老师真是拼了命了。一方面评职称条件苛刻,论文、课题、省市级荣誉、班主任经历、支教经历、工作业绩,哪一项不需要老师付出心血和汗水。特别是年纪大的老师那样努力,支教或当班主任真是要了命了。另一方面,职称指标也非常少,真是僧多粥少,为了得到职称指标,老师们也是使出浑身解数,巴结领导,互相竞争。甚至有老师因为职称评选不公而跳楼的,可见老师多么重视职称。

职称本意是鼓励老师努力工作,现在让老师心里不舒服,如果职称对收入影响没这么大,估计老师也不会这么上心。再说如果评不上职称,心态放平和点吧,开开心心身心健康多活几年也蛮好的。

以上是我的观点,你们认为老师们有必要为职称而拼命吗?期待你的观点,欢迎留言评论。


良心老师


靠职称拉开档次,提高教师积极性是极其错误的做法!中小学教育,是依靠绝大多数教师努力奋斗才能完成的事业! 它不像科研,有几个顶尖人物就能去完成,用科研机构的方式套用中小学管理,不知是何人想出来的?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办法很多,有很多量化指标,可以让多数教师收益,也让其他教师有努力的空间。如,教龄、出勤率、违规等等!对特殊公认的表现突出的老师,也有模范教师,教学能手等,全体教师投票选举后可以给荣誉,有奖金。


满都拉图46242307


这个提法很有意思,把职称与生命本来毫无关联的两件事联系到一起啦。不过仔细想想,这句话还真具很有现实意义。同时反映出广大一线教师的对职称评定的极度无奈的心情。本来,职称就是对广大一线教师的辛勤耕耘和学术水平的认可和肯定。对广大一线老师付出的回报。然而实际上,让一线教师非常痛心的是这些本应属于老师的职称,却被手握大权的远离教师岗位的各级领导,强取豪夺去了。职称评定典型性反映出当今学校里权力至上的现状。每一次职称评定,对教师而言,都是一次痛苦的折磨,是一次人格侮辱。


老g3231676013


我曾发布过多篇有关职称的文章,一提起职称,部分教师就气不打一处来、五味杂陈,纷纷在评论区留言,有说让取消职称的,有说支持教龄满20年直接评审高级职称的,还有的更是发出了“珍惜生命,远离职称”的呼吁,看来,职称着着实实是教师的一大痛点。

前年,有位教师过五关、斩六将终于评上了高级职称,当知道喜讯后,不是喜极而泣,不是欢天喜地,而是说了一句:“告诉其他老师,高级职称千万不要评!”这是生活中黑色的幽默,既得利益者和失去利益者都对职称“爱”不起来,“职称虐我千百遍,我待职称如初恋”的初心早已抛之脑后。究其原因,无非有以下三个:

指标难求

这几年,公务员晋升时可以不受比例限制,只要符合年限、工作称职即可自然晋升并享受待遇。令人费解的是,教师职称一直有比例限制,每年按照单位人数、现岗位数核准职数,达不到比例的逐渐配足配齐,超过比例的按“退二进一”的办法核准。也就是说,如果中、高级人数已经超过比例,即便你再优秀,用尽浑身解数也不能晋升,为啥?因为没有指标啊!你得等这部分教师退休、晋升或调出才有指标。

至今仍记得有一年我校一个中级指标也没有领回来时校长的沮丧劲,盼星星盼月亮般到头来却猫咬尿泡瞎喜欢,中老年教师眼里噙满的泪水。

业绩难创

坐标河南,前几年执行的是老标准,大致是六个条件具备三个即可(优质课是必备)。2014年,在几个试点地区实施后在全省铺开改革,除了任职年限、继续教育、教师资格、年度考核等符合要求外,还需要准备两大类材料,一种是经历和能力材料,一种是业绩条件。

其中,比较难的,是业绩条件的争取。举个例子,高级职称要求城市教师的条件大致有三:1.优质课市级二等奖以上,2.市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或师德表彰等,3.市级综合实践、社团活动、校本课程或省级课题。在这里面,市级表彰是非常难取得的,学校几年分配一个,可以说是争破头皮,另外,省级课题自从和职称挂钩后也是相当难申报,至于怎么做很多一线教师根本没做过更是难上加难。好在2018年这项条件降低了,对于广大教师绝对是利好的政策。

过程难料

学校有了指标,你的业绩条件也创造够了,下一步,就要看你是否能够从众多同类人员中“冲”出来了。而“冲”,又是何等的容易?过来人,其中的心酸,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果公平公正、透明合理,相信每一个人会心服口服,怕就怕政策制定不合理、过程不透明,由于评价过程的不公平导致的教师心寒。职称这本经没有错,有错也错在念经的和尚嘴歪了。

职称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过去,看到有教师因为职称做出的一些极端事儿,我认为一是不可取,二是不值得。所以我提出“职称诚可贵,生命价更高”的观点,生命和身体是第一位的,其次再来谈职称。我们既不做“只会低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的糊涂人,也不做目标明确、行动迅速、为达目的不顾一切的利己主义者,更不做一味吐槽和抱怨者,要做,我们就做好自己,在工作的同时去积极创造条件,评上,我幸,评不上,寻找差距,以平常心去对待职称。

你只记得那句话:你只管努力,上天只有安排。


纸鸢谈教育


职称已经成为套在教师脖子上的枷锁,已经没有了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意义,评职称已经成了教育腐败的重灾区。尤其是中小学评正高就是一个笑话。论文成果造假,著作抄袭,评先选优送礼,甚至……当我听到一个职业学校的书记不仅把自己弄成正高,而且把老婆也弄成正高的时候,我感到了卑鄙和悲哀。那些全日制本科毕业兢兢业业教学的高中教师却永远与正高无缘,因为他们不会也没条件造假。当我看到我的一个同事兢兢业业工作了一辈子,培养了那么多优秀大学生,还是初级职称的时候,我感到了无奈。当这个老师告诉我,他心里很平静,他自由了的时候,我感到了心痛。


用户104261263766


编者按:我一直十分反感和讨厌职称制度,也一直在呼吁尽快取消职称制度,以另一种评价方式代替职称制度。近几年,教育部一直在改革职称制度,并将评职称的优势倾斜到农村学校,然而这并没什么用处,评职称依然成为众多乡村教师内心的伤痛。观察周围的同事,他们还有几年就要退休,眼看评高级职称无望,也就整天得过且过,没了劲头。



年轻点的教师工作了七八年依然还是初级职称,职业倦怠十分严重。甚者有些年轻教师则巴望一些获得高级职称又不上课的学校领导们退休或者死得块一些,这样才能尽快腾出岗位让给年轻教师,年轻教师的思想消极如此,如何能以健康的思想教育和引领下一代?

难怪有教师呐喊道“远离职称,真爱生命”,我觉得这样的呐喊确实是撕心裂肺,无奈声音微弱,无人听得进去。在可遇见的将来,职称依然永远的祸害教育和教师们,无法改变。

谈谈职称的那些个不合理的现象。

A教育一位学生,B教育一位学生。A教育三位学生,B教三位学生。……,A评上高级职称后,不教学生。B还是一直教学生,工资比A低很多。问题来了,职称硬是把教师分为三六九等,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奇葩的制度了吧!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是阻碍教育发展的绊脚石。众所周知,中小学职称评审制度是我国教育独有的制度,其设置之初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师地位。 但是,由于职称和工资待遇挂钩,其不但不能起到提高教师地位,反而整体拉低了教师的地位。

职称是教师地位提高和经济收入的绊脚石

按照经济学原理,经济越发展,物质也就越丰富,钞票也就会越贬值,手中的钱越来越不值钱,如果教师工资不随经济的发展而提高,那将会陷入经济困难,地位一落千丈的地步。 职称恰恰是阻碍工资收入提高的绊脚石。

按照正常工资收入,应该是一年一小调,三年一中调,五年一大调,十年翻两翻,这样生活质量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进度。 如果教师们评不不上高级职称,那工资水平将永远处于低水平,甚至比不过一些售货员,工厂的一线工人,导致教师收入普遍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地位也就跟着水落船低,教育孩子起来也就没了底气。

现在低职称的的教师拿着月两千把来块的工资,对着月零花钱几万块的学生,无力的呐喊:“知识就是财富!”,学生只能偷笑了。

上周到南宁市西乡塘客运站办点事,看到很多出租车排在客运站大厅前等客。如果有人想要叫一辆出租车,那些出租车司机一定会叫他去那辆排在第一位的出租车坐。其他出租车司机则心照不宣的默默地排在后面等客。 这样排的好处就是,出租车既能接到客,也不会和其他出租车司机产生拉客的矛盾冲突,秩序井然。

这让我想到了职称的事。如果评职称也这样那多好,先进来的教师先评,后进来的教师后评。学校再给评优评先的时候,有需要评职称的教师就给他,没有到评职称的时候就可以排在后面,这样过几年后人人都有份,评职称也只是时间先后的问题,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教师们更加团结友爱,工作干劲十足,学校教师关系和谐。

据我所知,某中心校不是如此,学校领导为了政绩而让教师们为了评优评先“自相残杀”,每到加分评优评先的时候,个个教师为了一分的优势先后而争个你死我活,教师与教师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相互竞争,学校教师关系看似平和,其实明争暗斗,整个学校管理也跟着乌烟瘴气,乱成一团。

具体表现就是,如果我是某班班主任,就只会管自己的班级的学生,看到别班的学生违纪也不去管,甚至还相互打压。整个学校的教师都是“自家门前扫自家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一年下来,整个年级,整个学校管理混乱不堪,教师们私心杂念很重,整个学校校风学风也很差,常年低于其他学校。

所以,一个教育教学质量优秀的学校必定是拥有一套公平公正良好的管理制度,而这些管理制度必定能反映出一个学校领导集体的管理能力。同时,废除了职称,学校领导的管理模式也将会变得更加积极和人性化,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

废除职称制度有合理的依据

承认中小学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职业,不是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也不是餐厅服务员,而是孩子美好人格的塑造者,知识积累的传授者,人生格局的引领者,生存本领的激发者。

教师业绩不容量化,也不能量化,教师职业的模糊性特点,决定了中小学职称工资制度是完全错误的,职称工资制度存在只能给教师职业抹黑,带来负面影响,而职称工资设定的初衷是激励教师奋斗,现在看来却适得其反。

呼吁废除职称已经成为一线教师的共识

呼吁废除中小学教师职称工资制度已经成为教育界共识,而采用现行公务员薪酬制度,我认为最符合教育规律和教师职业特点。 废除中小学职称工资制度将给教育事业带来新气象,教育行业将少了很多藏污纳垢的灰色空间,教师静下心来了,教育也就静下了,教育就会趋于理性,正常了。

此外,教育是不需要职称工资的,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职业,与工厂流水线的工人有着本质区别。专业技术职务只适用于工厂,不适用于教师职业,教师职业按教育公务人员取薪酬最恰当,也更符合教育的特殊性。


如果呼吁取消职称制度的愿望实现不了,那就呼吁一线教师们“远离职称,真爱生命”吧,这样估计能多活几年把退休金全领到手也差不多了。


孖无悔观教育


我县限制高级教师职称数量,去年停止给所有的老师晋升各级职称。今年改革了,以考试的形式给教师晋升职称。就在考试前两天,各校参加考试的教师填表时一个小学校长突发心脏病死亡。在考试现场,又一教师突然昏厥,不省人事,120急救车送去抢救,现在不知死活。教师工资太低,就为了晋升一级多挣点,可实在太难,有的教师在前线辛苦了几十年,到退休了也没晋上高级职称,带着遗憾离开讲台。


弱玟竹


有一次外出培训的时候,和外校的老师聊天儿。说起评职称问题,她就愤愤不平,说这辈子不指望了,就这样吧。还说起他们学校的老师为了评职称,有的身体都累垮啦,有的因为气不过,多年评不上,感到不公平,整天郁闷,有三个老师得了癌症,有一个老师去世了。听得我捂着胸口,毛骨悚然。暗想:幸亏我早早的评上了,否则命丧职称。

职称不是老师唯一的奋斗目标,只要你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为学生负责,会有成就的。学校领导,老师,学生会看在眼里的,你的努力一定会有报答的。即使因为各种机缘巧合,评不上职称,也没什么大不了。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身体健康。


胡言吧


二十年前就放弃这个欺负老师的玩意儿,凭良心做事,空余时间做自己的公司。二十多年在三线城市打拼出一个稳定的小公司,五六套房子,每年五六十万的收入,三十年教龄的我,现在还是中级,非常知足。现在玩摄影,飞航拍,打羽毛球踢毽子,高兴了说走就走的旅行,工资卡一年看一次,满满的成就感。下辈子还当老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